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组建十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取胜,靠效益兴企,实现了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中航集团总经理王昌顺决心带领国航飞行团队倾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产业“航母”,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
十年奋进,又好又快跨越前行
2002年10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民航组建了三大航空运输集团: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组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为主体,兼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云南航空公司组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和新疆航空公司组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同属于中央直管的53家特大型企业。
2011年10月,担任中国民航总局(后改为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近8年的王昌顺,出任中航集团总经理,之后兼任国航股份董事长。
谈到中航集团十年改革发展之路,王昌顺高兴地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航集团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民航局等上级机关的工作要求,在历任领导班子坚强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一方面苦练内功、强化实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一方面放眼世界,主动借鉴和吸收国际民航业先进发展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安全、效益、服务、党建等各方面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截至2012年底,与集团成立之初相比,中航集团资产规模为1966亿元,为3.2倍;净资产达603亿元,7.5倍;资产负债率从84.1%下降到69.3%。集团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6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241.6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46.1万吨,生产规模增长了3倍;收入实现 1020亿元,增长了 3.9倍。利润总额从2002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0.1亿。在国务院国资委8年业绩考核过程中,中航集团获得7年A级。2010年、2011年,国航的市值和利润总额,在全球航空公司中名列第一,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十。
截至2012年底,中航集团共有运输飞机461架,经营客运航线284条,通航国家(地区)29个,通航城市145个。中航集团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国际枢纽、成都区域枢纽、上海枢纽和深港基地为要点的菱形网络,打造了由国航、国货航、深圳航、山东航、澳门航、北京航、大连航、内蒙古航等组成,并与国泰航空、星空联盟深度合作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承运人集团。通过与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联盟——星空联盟的合作,将服务进一步拓展到了181个国家的1160个目的地。
王昌顺说,在2012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中航集团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稳增长、稳效益” 的要求,积极开展效益推进专项行动,从小地方着手,朝高目标努力,全力以赴促生产、千方百计稳效益。全年生产规模、收入均同比保持了持续正向的增长,特别是作为航空运输主业的国航,效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继续保持了全球航空业领先的经营业绩。
在充分肯定十年成就的同时,王昌顺也清醒地分析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一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化高端管理人才和飞行员出现了明显缺口;二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服务方面,虽然比较规范但创新不够,顾客的满意度还有差距;三是枢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他表示,“对于这些‘短板’和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十年发展,五条经验弥足珍贵
在中航集团十年跨越式的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感叹的辉煌业绩,而且积累了诸多非常珍贵的经验。王昌顺认为,有五个方面的经验显得特别宝贵:
首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航空运输主业。针对一些中央企业主业不突出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央企要千方百计做强做优主业。“我们中航集团航空运输这个主业是非常突出的。”王昌顺介绍说,我们与飞机航线打交道的客运、货运这一块的主业部分,占到总资产的95%、收入的97%、利润的99%。少数非主业的部分,如建设开发公司、财务公司、快递公司、传媒公司等,也大都与主业相关或是为主业服务的。做强做优主业是做强做优企业的关键。
其次,坚持枢纽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打造优秀大型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一是北京的国际枢纽,以北京枢纽运行的有180架飞机,这个枢纽已经占了北京市场份额的46%。二是成都的区域枢纽,就是西南的枢纽,在成都基地运行的有50架飞机。前边两个枢纽基本上都已经成型了。三是上海枢纽,即华东枢纽,这个枢纽正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四是以深圳广州为基地的华南枢纽,也正在建设中。“坚持枢纽发展的战略,是我们中航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也为未来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坚持持续安全理念,坚定不移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王昌顺认为,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是航空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中航集团的重要品牌。除了承担日常繁忙的客运、货运任务外,还承担国家领导人的专包机飞行,这就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来,集团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发展,在安全标准、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安全基础。在生产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航年度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安全品质在行业内显著领先。
第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提升空地服务质量和品质。在中国的航空公司所飞的国际航线中国航占有31%的份额,对于很多外国客人来说,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在国航的客舱里,在国航的服务中。服务是航空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也是航空公司最直接的竞争力。因此,国航坚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全员开展了以安全为核心的“放心工程”、以航班正点和整个服务过程的流畅为核心的“顺心工程”、以旅客舒适为核心的“舒心工程”、以尽量满足旅客合理的个性需求为核心的“动心工程”。同时,从客户的全流程体验出发,加大服务产品的创新力度,打造职业化服务队伍,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为提升服务质量和品质,还在国航专门设立了“服务总监”这一职位。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中航集团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关爱员工上。”王昌顺介绍说,国航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全面推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所有员工都可以自愿参加,为退休后的生活寻求一份保障;在民航业内率先实施的员工帮助计划——“幸福·心计划”,为员工及其家人提供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通过成立生活服务中心等方式,针对空勤人员的工作特点,各级党组织主动上前服务,随时解决空勤人员生活的困难;为包括派遣制员工、临时工等在内的所有在职员工投保了雇主责任险……所有这些惠及员工、服务员工的政策,都为员工们所津津乐道。
王昌顺说,除以上我概括的五条之外,坚持战略引领,坚定不移地推动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坚持全面提升管理,坚定不移地强化治企能力;坚持严密防控风险,坚定不移地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履行责任使命,坚定不移地提升中央企业社会形象等,也都是中航集团十年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新的起点,创造一流实现梦想
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如今中航集团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刻阐述,引起了王昌顺的思考:如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中航集团再向前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他将自己的思考概括为:确立一流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和做好管理提升三个方面,并作了生动详细的阐述。
一是要以“三个一流”为目标,努力实现“国航梦”。
王昌顺说,在我们的规划中,“十二五”末期,中航集团将运营飞机近700架,年运输总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0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224万吨,集团总资产2800亿元,年营业收入1500亿元,成为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型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规模实力和运行质量达到亚洲领先水平,全方位跻身世界航空运输业第一阵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之后,我们又提出了“三个一流”目标,即“安全世界一流、服务世界一流、效益世界一流”,进而实现“国航梦”。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到那个时候,中国自然要有一个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我们国航要率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还有后起之秀的阿联酋航空公司,称得上是世界上一流的航空公司。我们国航目前总体排名在第十位,争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进入前两三位,实现“三个世界一流”的目标,成为当之无愧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产业“航母”。
二是要加快结构调整,夯实发展基础,确保稳定增长。
“最近三至五年是国航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针对国航的具体实际,我们提出了‘调结构、稳增长’。” 王昌顺解释说,调结构包括调整机队结构、调整航线结构和夯实各方面基础三个方面。这对国航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是调整机队结构。对于一个航空公司来讲,重点就是一个机队结构问题。如果飞机的配置有问题的话,这个航空公司是搞不好的。我们从2012年下半年已经开始调结构了,就是把维修成本高、耗量大、故障多的老旧飞机全部淘汰掉了,计划一揽子引进新型、燃油效率高、成本低的飞机。调整机队结构,既能盈利又节能增效。其次是调整航线结构,就是根据飞机的性能和国内外市场的匹配,把航线结构调整好。第三是调整基础保障体系,夯实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基础。本着“匹配、优化和均衡”的原则,努力消除飞行员、飞机、组织、市场等核心资源之间的不匹配、不协调状况,进一步优化关系到主业未来发展的四角菱形网络结构布局。在调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人员转轨培训。
三是要扎实做好管理提升,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发展。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王昌顺表示,我们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大管理提升力度的号召,扎实开展了管理提升工作。在外部挑战与压力巨大的形势下,我们要全面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发展。
王昌顺具体介绍说,在管理提升中,我们下功夫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标学习先进。去年我们选取了世界上35家优秀的航空公司,采集了120多个数据进行比较,看国航和世界上先进公司差距在哪里。我们以德国汉莎公司为学习对象,学习他们的安全管理、经营管理、服务和成本控制等。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学习先进,并且要敢超越目标。二是抓班组建设。要用4至5年时间建成新型班组管理体系,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 的基层管理者;把班组成员培养成为“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员工;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生产好、业务技能好、服务质量好、责任落实好、团队协作好、任务完成好、工作效率高”的“信得过班组”。三是内部资源整合。我们将加大对IT、地面保障、机务系统、航空配餐业等的资源整合,实施专业化、产业化改革,到2015年力争形成2至3个更加强壮的专业化公司,非客运收入比例力争达到20%以上。四是内部风险控制。就是通过内部风险控制,保证企业在安全、效益、服务等方面少出或不出问题,尤其是避免出大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五是加快人才培养。中航集团成立以来,历任领导班子都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一步,目前我们正在通过“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王昌顺坚定地表示,为了实现“国航梦”,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决心,求真务实、实干苦干,在新起点上把集团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航空运输企业科学发展之路,早日将“国字号”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产业“航母”,为我国建设航空强国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十年奋进,又好又快跨越前行
2002年10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民航组建了三大航空运输集团: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组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为主体,兼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云南航空公司组建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和新疆航空公司组建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同属于中央直管的53家特大型企业。
2011年10月,担任中国民航总局(后改为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近8年的王昌顺,出任中航集团总经理,之后兼任国航股份董事长。
谈到中航集团十年改革发展之路,王昌顺高兴地说,党的十六大以来,中航集团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国资委、中国民航局等上级机关的工作要求,在历任领导班子坚强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一方面苦练内功、强化实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一方面放眼世界,主动借鉴和吸收国际民航业先进发展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安全、效益、服务、党建等各方面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截至2012年底,与集团成立之初相比,中航集团资产规模为1966亿元,为3.2倍;净资产达603亿元,7.5倍;资产负债率从84.1%下降到69.3%。集团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6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7241.6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46.1万吨,生产规模增长了3倍;收入实现 1020亿元,增长了 3.9倍。利润总额从2002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70.1亿。在国务院国资委8年业绩考核过程中,中航集团获得7年A级。2010年、2011年,国航的市值和利润总额,在全球航空公司中名列第一,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十。
截至2012年底,中航集团共有运输飞机461架,经营客运航线284条,通航国家(地区)29个,通航城市145个。中航集团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国际枢纽、成都区域枢纽、上海枢纽和深港基地为要点的菱形网络,打造了由国航、国货航、深圳航、山东航、澳门航、北京航、大连航、内蒙古航等组成,并与国泰航空、星空联盟深度合作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承运人集团。通过与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联盟——星空联盟的合作,将服务进一步拓展到了181个国家的1160个目的地。
王昌顺说,在2012年,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中航集团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稳增长、稳效益” 的要求,积极开展效益推进专项行动,从小地方着手,朝高目标努力,全力以赴促生产、千方百计稳效益。全年生产规模、收入均同比保持了持续正向的增长,特别是作为航空运输主业的国航,效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继续保持了全球航空业领先的经营业绩。
在充分肯定十年成就的同时,王昌顺也清醒地分析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一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化高端管理人才和飞行员出现了明显缺口;二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服务方面,虽然比较规范但创新不够,顾客的满意度还有差距;三是枢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他表示,“对于这些‘短板’和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十年发展,五条经验弥足珍贵
在中航集团十年跨越式的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一系列令人感叹的辉煌业绩,而且积累了诸多非常珍贵的经验。王昌顺认为,有五个方面的经验显得特别宝贵:
首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航空运输主业。针对一些中央企业主业不突出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央企要千方百计做强做优主业。“我们中航集团航空运输这个主业是非常突出的。”王昌顺介绍说,我们与飞机航线打交道的客运、货运这一块的主业部分,占到总资产的95%、收入的97%、利润的99%。少数非主业的部分,如建设开发公司、财务公司、快递公司、传媒公司等,也大都与主业相关或是为主业服务的。做强做优主业是做强做优企业的关键。
其次,坚持枢纽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打造优秀大型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一是北京的国际枢纽,以北京枢纽运行的有180架飞机,这个枢纽已经占了北京市场份额的46%。二是成都的区域枢纽,就是西南的枢纽,在成都基地运行的有50架飞机。前边两个枢纽基本上都已经成型了。三是上海枢纽,即华东枢纽,这个枢纽正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四是以深圳广州为基地的华南枢纽,也正在建设中。“坚持枢纽发展的战略,是我们中航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也为未来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坚持持续安全理念,坚定不移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王昌顺认为,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是航空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中航集团的重要品牌。除了承担日常繁忙的客运、货运任务外,还承担国家领导人的专包机飞行,这就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来,集团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发展,在安全标准、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安全基础。在生产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航年度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安全品质在行业内显著领先。
第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提升空地服务质量和品质。在中国的航空公司所飞的国际航线中国航占有31%的份额,对于很多外国客人来说,他们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在国航的客舱里,在国航的服务中。服务是航空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也是航空公司最直接的竞争力。因此,国航坚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全员开展了以安全为核心的“放心工程”、以航班正点和整个服务过程的流畅为核心的“顺心工程”、以旅客舒适为核心的“舒心工程”、以尽量满足旅客合理的个性需求为核心的“动心工程”。同时,从客户的全流程体验出发,加大服务产品的创新力度,打造职业化服务队伍,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为提升服务质量和品质,还在国航专门设立了“服务总监”这一职位。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中航集团坚持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关爱员工上。”王昌顺介绍说,国航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全面推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所有员工都可以自愿参加,为退休后的生活寻求一份保障;在民航业内率先实施的员工帮助计划——“幸福·心计划”,为员工及其家人提供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通过成立生活服务中心等方式,针对空勤人员的工作特点,各级党组织主动上前服务,随时解决空勤人员生活的困难;为包括派遣制员工、临时工等在内的所有在职员工投保了雇主责任险……所有这些惠及员工、服务员工的政策,都为员工们所津津乐道。
王昌顺说,除以上我概括的五条之外,坚持战略引领,坚定不移地推动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坚持全面提升管理,坚定不移地强化治企能力;坚持严密防控风险,坚定不移地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履行责任使命,坚定不移地提升中央企业社会形象等,也都是中航集团十年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新的起点,创造一流实现梦想
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如今中航集团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刻阐述,引起了王昌顺的思考:如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把中航集团再向前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他将自己的思考概括为:确立一流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和做好管理提升三个方面,并作了生动详细的阐述。
一是要以“三个一流”为目标,努力实现“国航梦”。
王昌顺说,在我们的规划中,“十二五”末期,中航集团将运营飞机近700架,年运输总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0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224万吨,集团总资产2800亿元,年营业收入1500亿元,成为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型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规模实力和运行质量达到亚洲领先水平,全方位跻身世界航空运输业第一阵营。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之后,我们又提出了“三个一流”目标,即“安全世界一流、服务世界一流、效益世界一流”,进而实现“国航梦”。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到那个时候,中国自然要有一个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我们国航要率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公司,还有后起之秀的阿联酋航空公司,称得上是世界上一流的航空公司。我们国航目前总体排名在第十位,争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进入前两三位,实现“三个世界一流”的目标,成为当之无愧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产业“航母”。
二是要加快结构调整,夯实发展基础,确保稳定增长。
“最近三至五年是国航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针对国航的具体实际,我们提出了‘调结构、稳增长’。” 王昌顺解释说,调结构包括调整机队结构、调整航线结构和夯实各方面基础三个方面。这对国航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是调整机队结构。对于一个航空公司来讲,重点就是一个机队结构问题。如果飞机的配置有问题的话,这个航空公司是搞不好的。我们从2012年下半年已经开始调结构了,就是把维修成本高、耗量大、故障多的老旧飞机全部淘汰掉了,计划一揽子引进新型、燃油效率高、成本低的飞机。调整机队结构,既能盈利又节能增效。其次是调整航线结构,就是根据飞机的性能和国内外市场的匹配,把航线结构调整好。第三是调整基础保障体系,夯实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基础。本着“匹配、优化和均衡”的原则,努力消除飞行员、飞机、组织、市场等核心资源之间的不匹配、不协调状况,进一步优化关系到主业未来发展的四角菱形网络结构布局。在调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人员转轨培训。
三是要扎实做好管理提升,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发展。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王昌顺表示,我们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大管理提升力度的号召,扎实开展了管理提升工作。在外部挑战与压力巨大的形势下,我们要全面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发展。
王昌顺具体介绍说,在管理提升中,我们下功夫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标学习先进。去年我们选取了世界上35家优秀的航空公司,采集了120多个数据进行比较,看国航和世界上先进公司差距在哪里。我们以德国汉莎公司为学习对象,学习他们的安全管理、经营管理、服务和成本控制等。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学习先进,并且要敢超越目标。二是抓班组建设。要用4至5年时间建成新型班组管理体系,把班组长培养成为“政治强、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 的基层管理者;把班组成员培养成为“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员工;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生产好、业务技能好、服务质量好、责任落实好、团队协作好、任务完成好、工作效率高”的“信得过班组”。三是内部资源整合。我们将加大对IT、地面保障、机务系统、航空配餐业等的资源整合,实施专业化、产业化改革,到2015年力争形成2至3个更加强壮的专业化公司,非客运收入比例力争达到20%以上。四是内部风险控制。就是通过内部风险控制,保证企业在安全、效益、服务等方面少出或不出问题,尤其是避免出大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五是加快人才培养。中航集团成立以来,历任领导班子都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一步,目前我们正在通过“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王昌顺坚定地表示,为了实现“国航梦”,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决心,求真务实、实干苦干,在新起点上把集团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航空运输企业科学发展之路,早日将“国字号”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产业“航母”,为我国建设航空强国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