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探索出教学中能够改变学生心理的有效方式,总结出如何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关键词】发泄情绪 展望未来 树立目标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64-02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现在很多家长体会到孩子不喜欢学习,不善于学习,不能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在学校,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要求,老师要反复强调“你们把这个语言点总结下来,记在本上”、“你们要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册要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完成”、“上课不要趴桌子,不能玩手机,不许上课吃东西”等等。难道是现在的孩子退步了?日常行为规范都不能遵守了?我想不是的,而是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大的惰性与随意性,他们习惯了“喂”式的教育,而放弃了主观能动性。
通过询问与家访,我了解到孩子们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去学习各种所谓的特长及课程,辛苦且无奈,甚至以各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无论目前家长是否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但是孩子毕竟进入高中,一切不可能重来,也没有办法还给孩子一个玩耍嬉戏的童年,而高中还要面临重要的高考,所以高中教师既要担负起让孩子发泄掉内心不满的重任,还要引导他们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但改变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还激发了他们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性。
一、让学生适当的发泄不满,增加他们对父母的感恩
部分学生会对现在的学校制度和家长的压制不满,我尝试着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内心的情绪。通过新学期细心观察,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一次班会上,我让全班同学给各自的家长和学校写一封信,要求真实的写出“不满”,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充满疑惑和好奇。教室静静的,同学们都在纸上发泄着自己内心的委屈与不满。然后我要求他们再真实的写出“感激”,这时我看到的是父母的爱护与叮嘱;学校的帮助和支持。然后我让学生们把那份压抑许久的“不满”撕毁,仍进班级垃圾桶,身边保留着那份“感激”。通过这次班会,疏导了他们的情绪,理顺了他们的内心不平,充满了对父母和学校的理解和感激。在随后的家长会上,我再让家长给孩子留一封信,内容是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所带给他们的骄傲。家长会结束第二天,学生捧着家长留给他们的信认真阅读,甚至有的孩子会哭出来,这样家长、学校和孩子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
二、展示中国的地大物博,启发未来世界的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深深体会到,高一是考大学的基石。解决了学生们的内心情绪,下一步就是如何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接下来的班会上,我让学生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找出来,把自己去过的城市标注上。看看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是否读过有关没有去过城市的书籍?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去了解?再看看世界地图,你们去过哪里?那里的人们现在过的是什么的生活呢?此时此刻他们在干什么?如果有机会让你亲自去旅游,你在那里能否生存?一个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时我严肃的告诉他们,无论你们去哪里生存,都必须要有知识,要利用这宝贵的高中生活,专心学习,努力专研,极大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能量,走入更高学府,创造美好未来。
三、树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
给刚上高一的学生阅读高考报考志愿,从网上下载一些名牌学校的具体办学设施,学生的就业去向,工作的薪水级别,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亲自游览著名学府,树立他们的奋斗目标。总之,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了解名牌大学的优点和特色。因为一个学生树立起对一个名校的喜欢与追随,可能起源于对学校的一个湖、一个雕像甚至是住宿条件的喜欢。再适时补充进去这所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于是孩子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一旦目标明确,学习就不是一件苦差事了,“要我学”就变成“我要学”了,学生们也就完全改变了过去拖沓懒散的面貌了。
四、肯定取得的进步,树立榜样的力量
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学生们如果没有看到自己取得很大的进步时会懈怠。对于这样的学生,一方面我会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进步,而另一方面我会树立一些毅力坚韧,通过努力学习最后考上理想大学的榜样。我会适时的描述大学校园的美景,大学校园生活的灿烂,大学社团活动的多姿多彩,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前景,以及事业有成的惬意。这样倦怠的孩子们又会很快地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式,都是为了让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都是为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都是为了把我们林区的孩子培养成为有朝气、有毅力、有动力、热爱生活的有用人才,为此我会不断努力探索专研。
【关键词】发泄情绪 展望未来 树立目标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 -0164-02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现在很多家长体会到孩子不喜欢学习,不善于学习,不能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在学校,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要求,老师要反复强调“你们把这个语言点总结下来,记在本上”、“你们要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册要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完成”、“上课不要趴桌子,不能玩手机,不许上课吃东西”等等。难道是现在的孩子退步了?日常行为规范都不能遵守了?我想不是的,而是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大的惰性与随意性,他们习惯了“喂”式的教育,而放弃了主观能动性。
通过询问与家访,我了解到孩子们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去学习各种所谓的特长及课程,辛苦且无奈,甚至以各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无论目前家长是否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但是孩子毕竟进入高中,一切不可能重来,也没有办法还给孩子一个玩耍嬉戏的童年,而高中还要面临重要的高考,所以高中教师既要担负起让孩子发泄掉内心不满的重任,还要引导他们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但改变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还激发了他们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性。
一、让学生适当的发泄不满,增加他们对父母的感恩
部分学生会对现在的学校制度和家长的压制不满,我尝试着让他们自己来解决内心的情绪。通过新学期细心观察,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一次班会上,我让全班同学给各自的家长和学校写一封信,要求真实的写出“不满”,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充满疑惑和好奇。教室静静的,同学们都在纸上发泄着自己内心的委屈与不满。然后我要求他们再真实的写出“感激”,这时我看到的是父母的爱护与叮嘱;学校的帮助和支持。然后我让学生们把那份压抑许久的“不满”撕毁,仍进班级垃圾桶,身边保留着那份“感激”。通过这次班会,疏导了他们的情绪,理顺了他们的内心不平,充满了对父母和学校的理解和感激。在随后的家长会上,我再让家长给孩子留一封信,内容是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所带给他们的骄傲。家长会结束第二天,学生捧着家长留给他们的信认真阅读,甚至有的孩子会哭出来,这样家长、学校和孩子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
二、展示中国的地大物博,启发未来世界的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深深体会到,高一是考大学的基石。解决了学生们的内心情绪,下一步就是如何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接下来的班会上,我让学生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找出来,把自己去过的城市标注上。看看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是否读过有关没有去过城市的书籍?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去了解?再看看世界地图,你们去过哪里?那里的人们现在过的是什么的生活呢?此时此刻他们在干什么?如果有机会让你亲自去旅游,你在那里能否生存?一个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时我严肃的告诉他们,无论你们去哪里生存,都必须要有知识,要利用这宝贵的高中生活,专心学习,努力专研,极大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能量,走入更高学府,创造美好未来。
三、树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
给刚上高一的学生阅读高考报考志愿,从网上下载一些名牌学校的具体办学设施,学生的就业去向,工作的薪水级别,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亲自游览著名学府,树立他们的奋斗目标。总之,尽可能的让学生多了解名牌大学的优点和特色。因为一个学生树立起对一个名校的喜欢与追随,可能起源于对学校的一个湖、一个雕像甚至是住宿条件的喜欢。再适时补充进去这所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于是孩子们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一旦目标明确,学习就不是一件苦差事了,“要我学”就变成“我要学”了,学生们也就完全改变了过去拖沓懒散的面貌了。
四、肯定取得的进步,树立榜样的力量
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学生们如果没有看到自己取得很大的进步时会懈怠。对于这样的学生,一方面我会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进步,而另一方面我会树立一些毅力坚韧,通过努力学习最后考上理想大学的榜样。我会适时的描述大学校园的美景,大学校园生活的灿烂,大学社团活动的多姿多彩,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前景,以及事业有成的惬意。这样倦怠的孩子们又会很快地培养起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式,都是为了让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都是为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都是为了把我们林区的孩子培养成为有朝气、有毅力、有动力、热爱生活的有用人才,为此我会不断努力探索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