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丰富阅读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无数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先读书而后走向写作,犹如蜜蜂先采花而后酿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却是作文构思的主要渠道,欣赏则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丰富阅读,读写相长。
  
  1 培养兴趣,丰富阅读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必须引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使学生有了读的欲望。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让我们打开语文阅读这扇语文教育的窗口,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2 讲究阅读,博采众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就成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首先,是指导学生“该读那些书”。读书一是要广泛地阅读,要有量的积累。二是要有选择,力求质的突破。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一与学习的读物去读,更要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其次,是应该指导学生“怎样读课外书”。阅读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千篇一律,读起来没完。为了让学生读以只用,必须要讲读之实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那独特之感,品味那无限境界;“警言妙语,名篇佳句”,熟读成诵,熟记于心,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口不绝吟,手不停披”,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边读边记,笔不离手,习惯养成,能力提高,写作自然储备丰富。
  
  3 阅读积累,读写相长
  
  我们都知道了,阅读是吸收知识,而写作则是运用知识。为读而读,读写脱节,难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学生要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也应该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从多彩的生活和浩瀚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那么,丰富的课外阅读将是学生获得写作所需知识的重要途径。比如,一部《红楼梦》既是生活的海洋,又是知识的海洋。读这部作品,无不惊叹作者在医药学、植物学、花卉学、诗词学、心理学、园艺学等多方面知识的集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里没有点墨水如何写得出好文章呢?所以说学生要写出优秀的文章,也必须通过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丰富生活阅历,扩大知识面,提高思想能力,使自己想象的翅膀像天马行空、鲲鹏惊天般飞翔起来。
  总而言之,学生要写一篇好文章,就必须要有十篇、百篇文章在胸。这样,有着良好阅读基础的同学,写作时思维的闸门才会大开,文思也才会泉涌而出。很难想象:一个空无一物的头脑可以“思接千载”,一双茫然的眼睛能够“视通万里”!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引导他“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终究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所以,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欣赏中汲取写作养分。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课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课堂效果息息相关。平等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从两方面去营造: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境; 轻松课堂; 关注发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1 巧用成语教学,助长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课堂生辉,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到南极洲水雪覆盖的大陆时
期刊
语文课本选取的教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想把每一篇课文处理得恰到好处,让学生学的知识多且透,并非是一件易事,这要求教师首先得下些功夫,扎扎实实备好课。“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深入到文章中,逐字逐句地领会作者的意图,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沟通,才能对教材了如指掌,才能开动脑筋,选取方法,灵活处理,讲起课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对于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1
期刊
【摘要】“激”“引”“放”“活”培养并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是激发兴趣。“引”是放手引导,“放”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自由创新,“活”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营造情景;激发兴趣,走出课本;体验生活,开展活动活跃思维,师生换位;拓宽空间    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发。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 营造气
期刊
教育叙事是近年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为关注的研究方法和文体表达形式。它要求教师真实记录日常工作的一些小事,并对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作为教育科研中的“行为研究”,拉近了教育研究与我们小学教师的距离,是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有效载体。  我原来工作过的学校,是一所位置较偏僻,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学校,我在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当时,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盲目的状态,教而
期刊
自从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爱情就一直是令人最幸福而又最痛苦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无论是人中豪杰,还是平民百姓,或者是为爱情而沉醉,或者是为爱情而痴狂,或者是为爱情而心碎,或是为爱情而绝望……,由于爱而产生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永远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小说《飘》原名“GoneWithTheWind”,书名直译应为“随风飘逝”,书中讲述了战争背景下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并且是作品主人公血肉丰满,描写
期刊
回顾作文教学的历程,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应着眼于兴趣,循着“产生兴趣→培养兴趣→发展兴趣→巩固兴趣”的教学创新思路,做到“四个结合”,产生“四种变化”。    1 阅读与说话训练结合,产生写作兴趣    农村的大部分学生特别害怕作文,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生活面、知识面狭窄的因素外,关键还是受到了“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从引发学生的情感入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
期刊
琪琪是我们班最胆小的一个孩子。每次户外活动——排对做游戏时,我都情不自禁地拉起她的小手。渐渐地,每次排对,她总是等在我面前和我拉手。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我听见我们班的小朋友在悄悄地说“朱老师最喜欢琪琪了,”才引起了我的思索。  平时,在排队时,我常和以下三种孩子拉手:一种是年龄小,动作不太好的孩子;另一种是当天情绪不太稳定的孩子;还有一种是调皮的孩子。我自以为这样做会好些。可是我却忽略了其
期刊
写作,本是一次愉悦的劳动过程。作者通过笔端,把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正所谓“动乎情而发乎声”,这自然产生一种劳动后轻松愉悦的心情了。但限时写作却是学生较为头痛的事情,并无快乐可言。对于山区农村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些情况更为突出。  在山区农村普通学校,有老师曾作过调查,一节45分钟的写作课,能在堂上完成的同学不到3%,而字数在两百字以下的同学竟高达90%以上。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现在,全社会的人都以口语交际为主要表达工具。口语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做粗浅探究。    1 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课标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