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旅游散记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hexia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说“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永远治不好”,在西藏已工作三年有余,在我心中,这里总有着她独特的魅力,你可以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遇到最虔诚的人们,感受心灵的洗礼……每每心情烦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这美,瞬间会涤清你心中所有的愁绪……
  时在2018年4月,我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林芝,这个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地方。林芝,古称工布,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这里平均海拔3000米,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是一个充满神奇的故事和传说的地方。我们一路走,一路看,领略了林芝的人文风光,今日回想起,仍记忆犹新。
  “世外桃源”——嘎拉村
  中国人对于桃花有着偏执的热爱,而西藏林芝每年的桃花盛会,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逐渐地,这里也就成为国人心中经久不衰的“世外桃源”。林芝的桃花异于江南碧桃的风格,她的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开的狂野而无拘无束,而其树体高大,寿命可达千余年。由于林芝独特的高原环境,林芝桃花顾名思义为高原桃花,4月的林芝,寒意未尽,远处的雪峰上白雪皑皑,而山下却已是花儿的海洋,开的率真,开的烂漫,这样独特的美,别具一番风味,真可谓“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敬畏生命——世界柏树之王
  在世界柏树王园林中,散布生长着数百棵千年古柏,有“世界巨柏王”之称的巨柏林,这是西藏特有的古树,“亦称为雅鲁藏布江柏木”,巨柏在当地藏族同胞心中是圣树。令我震撼的是在古柏林中央位置有一株十几人都不能环抱的巨柏,他高达50米,直径约6米,巨柏年龄已有2000-2500年之久,被当地人誉以“神树”之尊加以保护。面对这株巨柏,我肃然起敬……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油然而生……
  “藏地药王谷”——南伊沟
  按照计划,中午我们匆匆吃过午饭,便迫不及待地驱车来到米林县,目标便是那有着神奇传说、“藏地药王谷”“小江南”之称的南伊沟。传说藏药始祖宇妥·元丹贡布曾在此地炼药并行医授徒,因此,这里被认为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这里原始森林植被保护完整,有着造型奇特的各种树木,古老而高大的“米林千年云杉王”便屹立之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绿色峰极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
  一路走一路看,我的内心不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难以名状,但我想,可能是真正的“身临其境”吧!以致于忘记了当时的感受。“琼林村”(珞巴族民俗村),这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是那样的祥和安静,远离城市的喧嚣,放下心中的包袱,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安放之地”。走进村子,我们享受了珞巴族的盛装,品尝了珞巴美食,体验了珞巴人的淳朴。
  珞巴吊桥上经幡阵阵,随风飘扬,这是珞巴人为祈求狩猎平安、猎获更多所挂。阴阳神树(树干天然生成酷似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形状),珞巴人在神树前祭祀、祈福,体现着珞巴人对大自然的敬畏。而我们,就这样静静地,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一路感受着他们的文化、生活与信仰……
  沙棘岛上,光色流转;董龙吊桥,奇树如屏;群山环抱,云雾缭绕。
  天边牧场,牧草茵茵,牛马悠闲;原始森林,绿苔如毯,古木参天。
  从南伊沟出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是被珞巴人的文化、信仰所震撼?还是被大自然的神奇所吸引?到现在回想起,我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涌上心头,“南伊之梦”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说的地心生依恋吧!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吧!正如诗人王心鉴在《游南伊沟》一诗中写道:“清流扰幽谧,古树在山间。白云连雪岭,彩虹戍花田。蹊径多鸟迹,深林少人言。净土息尘事,此间是桃源。”
  “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
  看过桃花、原始林海,领略了纯粹的民俗风情,我们来到了闻名于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被称为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与“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相遇,造就了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奇观,谱写了一段段“佳话”,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魔力”。
  南迦巴瓦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历来被藏族同胞视为通天之路,“神灵的居所”,“云中天堂”,凡人不可打扰的圣地。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十人九不遇”,因此被称为“羞女峰”,而在藏语中,南迦巴瓦有很多种解释,诸如:“雷电如火燃烧”“直刺天空的长矛”“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等等,而关于南迦巴瓦也充满了神奇的传说,体现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对她的推崇与敬畏。
  夕阳西下,我们三人静静伫立在大峡谷边,眺望着远处的南迦巴瓦,只见她静静耸立,直入天际,山顶白雪皑皑,岩石突兀;山腰綠荫环抱,郁郁葱葱;山麓溪流纵横,湖泊草甸。南迦巴瓦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像一把直刺苍穹的利剑。
  随着游客渐少,周围开始变得安静,大家仿佛都有着默契,达成一致般,静静伫立,眺望,享受,思索,呢喃,只听见偶尔有相机发出“咔嚓”的声响,大概是想记录下着美好的一刻吧!
  “媳妇,喜欢这里吗?”我轻声问道。
  “喜欢……”
  她说了一句,便没有再说什么了,我们四目相对,视线拉长,再拉长,也许此刻,再多的言语,都比不上这美好的见证,我们彼此的手都紧了又紧……
  林芝太美,以致让我有点应接不暇,鲁朗林海的雄奇壮美,鲁朗小镇的与世无争;色季拉山的俊美秀丽,尼洋河的旖旎风光,卡定沟的人间仙境,“天使流下的一滴眼泪”——巴松措,从林芝回来,久久未动笔,是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写起,林芝带给我太多的震撼,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把他保留在我的相机里,脑海里,细细品味……
  林芝太美,这份美,足够我毕生回味,只能一生欣赏!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此时已是夏日,今年夏日的夜晚算得上凉爽,还不是一般的凉爽,是冷的感觉,早晚不穿外套的话,能让你打起冷颤来。  今晚,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还盖着很厚的被子,我半倚在软软的皮床头上,闭了眼。空气中传来槐花的香气。因我现在的住宿是在大山的跟前,这槐花的香味从山上若有若无的飘来,让我心中的烦躁慢慢退去,却无端生出一股乡愁来。记得老家里的脑畔上种了很多棵各种各样的果树,那都是我勤劳的爷爷种的,有些树我到现在都
期刊
出村记  踩过泥水的鞋被甩在田埂上,他把裤脚卷得松松垮垮,赤脚踩进田里。插完秧,饥饿和疲惫催促他回家,他眯起眼看着家的方向,大团乌云在上空聚集,逼得他发闷。  家里没有一点柴火味,母亲坐在由一块木板搭成的桌边,借着油灯昏黄的亮光缝补。弟弟趴在桌上睡着了,脸被木板边缘压出一道红痕。他从斜撑的竹竿上拽下发黑的毛巾,擦净脚换了鞋便钻进厨房里淘米。母亲回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别过脸去看院子里啄米的母鸡。 
期刊
酒香散尽,客已离别。獨看日落西山,老牛已悠然暮归。白日的喧嚣,抑或嘈杂,在这一刻趋于宁静,只有偶尔的蛙声从远处“呱呱”地高一声低一声地传来,惊扰了夜晚的寂寥,似乎是为夏日的狂热而鼓噪。  ——题记  如果你漫步在中国最美的草原公路“达达线上”,就会有一种美油然而生。那碧绿而无垠的草原,那草原上弯曲的河流,那河流边徜徉的牛羊,还有那欢愉的牧羊姑娘……这种美,足以让你的情绪盎然。原先的压抑,烦恼,愁伤
期刊
匆匆那年,早已尘封在岁月深处,然而,那段青葱少年时光,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那样的葳蕤繁盛,永远是那样的青涩苦酸。  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春风,陕北从贫穷中逐渐苏醒:土地苏醒,土地上勤劳的人们致富的欲望苏醒,我们的学习意识苏醒。勤学,苦学;苦学,勤学。时间在不紧不慢中来了,又在不紧不慢中去了。若不是学校组织照毕业照,大家甚至还没有毕业的概念和心理准备。然而,自打照完毕业照以后,班里原有的平静
期刊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始终与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密切相连。高中语文课本中,对学生思想有启迪作用的名篇比比皆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它们,并使之融会贯通,更会对学生形成正确乃至高尚的人格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册中的《〈名人传〉序言》就是这样一篇具有核心作用的、贯穿若干篇目中人物与思想的闪光篇章。  在《〈名人传〉序言》中,罗曼·罗兰满怀激情地呼唤英雄、歌颂英雄。文章以严谨的结
期刊
小城好天气!白云是蓝天的标配。  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白云相伴,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  站在坝河南岸,月湖之畔可遥望五峰山峦。晴空之下,山色青翠,蜿蜒起伏,巍峨雄伟。远远的望向北坡,似乎儿时钻树朳惊飞林鸟的欢笑声隐约可闻,骑在供水钢管上过山沟时那手心的汗还没有干,小伙伴埋在城墙洞子里的半包烟是否还在,还有偷偷摘来啃两口就扔掉没熟透的毛桃……  时光飞逝,往事随风。重拾老
期刊
包头的古长城遗迹很多,百姓们管它们叫“边墙”,并据此为落、乐观生活。有战国时的赵(北)长城,如青山区的东边墙、西边墙,昆都仑区的边墙壕;固阳县境内还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  妻子姥姥的坟头,就在她二舅家的东边墙村。姥姥属牛,九十二岁上走的,是“喜丧”。按照本地人的说法,老人走后的第三个年头要“大办”一下。这亦是古礼,守孝三年,“春秋”时期即已有之,人们缅怀先人,更要节哀、向生。  三年前,春
期刊
自从回到了北方,在人到中年时刻,我的梦里场景常常停留在那悠长的古巷。那些承载童年欢乐的过往,像遗失的贝壳,总是串起我丝丝的怀念,回味后是满满的甜蜜。能回去的是家乡,回不去常常思念的是故乡。无论你官居高位还是财富满车或是失意落寞,总有一种情感在灵魂深处荡涤开来,带着绵长乡音呼唤着你——那就是故乡。听老家的发小说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全部被夷为平地,要开发成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我的故乡从此少了辨识。  
期刊
时至四月,学校宿舍门口的那一片油菜花田,在成长、积蓄、等待了几个月后,终于绽放出独属于它的美丽。  每每走至楼下,望见这一片耀眼的黄就总不觉想起,二月底寒假结束回到学校时,门口的那片种满了排列有序却犹如杂草般毫不起眼的植物的田。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地区,记忆中家乡不曾种植油菜花,自然不识的这为何物,偶尔兴致突发询问友人,也不曾有人能认出。大抵是家中长辈有人曾种植过其他植物的原因,平日里对植物的观察也总
期刊
三分地的小园子,种满了豌豆、秋葵、薄荷、还有小雏菊,它们都在争抢我的领地。秋葵硬朗,像一枚粗大的朝天椒,身形挺拔而直立,如此有气质,蛋黄色的小花十分惹人喜爱。周围有薄荷,马兰头与太阳花,以及野水芹,還有不知名的小草四处散着,花开的痕迹知多少?没人过问。时光倒流,那天,忽然发现墙角数枝新绿,我也没顾得上搭理它。黄昏后,整个小园喷着的细香,这,淡淡的,蓝色的,细碎的小花开了一簇又一簇,夹着泥土的芳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