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土地》:东北地方的历史低语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津子围的小说创作聚焦于城市和人的现实体味,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东北乡土,则很少作为直接的书写对象出现在他的文字中.《十月的土地》是津子围又一部现实主义之作,昭示了他在文学视点上的转向,这种转向带有个人浓厚的情感温度.小说以20世纪20-40年代为背景,揭示了作家对“农民与土地”“人与人”“人与时代”之间联结的思考,在故事的架构、人物的塑造与情感的介入等方面,充分显示着津子围小说创作的鲜明色彩.
其他文献
这首题赠营口市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的七律,我是下半夜一点想到的,属于即兴之作.rn“营口重来十载长”,我上次到营口开会是十年前,这十年国家的变化非常大,进步非常大,十年前一想,不论是国家,或者是我们的事业,或者说充闾的创作,究竟在十年之后是什么样,会感觉到非常好,但能好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没想到会达到今天这个程度,包括充闾的诗,大文化散文,所以,兴奋之余,非常感慨.“汤汤流水写沧桑”,逝者如斯,写下的都是变化,非常重大的变化,事业的变化,人的变化,充闾的变化.恩格斯说,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只有不固定是固定的.这
期刊
《三四郎》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了一个初入东京帝国大学的乡下青年在现代化大城市中的求学经历与爱情经历.经历百年,这部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给现代处于迷茫状态的青年人带来重要启发.本文通过梳理《三四郎》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期对这本小说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寻找其对于国内文学的意义,为中日两国对夏目漱石文学的进一步交流提供新视点.
文学语言是提升文学艺术的基础,具有形象生动、充满情感、情感突出、节奏鲜明等特征,将其与文学语境结合起来,能够真正提升文学的艺术性,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感.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析了文学语言的诗意营造艺术途径.
《小小小小的火》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后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为读者展现了由二元对立引发的种种碰撞与摩擦,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文化冲突、家庭教育、个人选择与成长等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小说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社会环境中的二元对立、主题的二元对立、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由此深入探索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主题的确立以及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精英阶层群像rn(一)rn在《1999:小说叙事掠影》一文,格非如此表达了他对文学退出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这种繁荣主要指向文学在公众生活中的地位,文学对于大众的影响力.这种辉煌曾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它所留下的阴影就会浓重到怎样的程度.两者都被夸大了.”①这篇文章收录于《博尔赫斯的面孔》,此文之后,格非就写下了《现代文学的终结》,算是对上文的进一步引申.有趣的是,他显然也对“现代文学的开始”抱有一种清明见解.
期刊
2021年10月17日,由辽宁大学文学院主办,辽宁文学院、《芒种》杂志社、辽宁大学东北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辽宁省美学学会协办的“明德学堂——当代作家进校园第一期津子围与《十月的土地》”活动在辽宁文学会客厅举办.著名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津子围,著名作家、第七届“红楼梦奖”首奖获得者、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庆,《芒种》杂志社社长张启智,辽宁文学院党政办主任、《艺术广角》主编张立军,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当代作家评论》编辑周荣,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封葑以及辽宁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出席活动,辽宁大学40余名硕
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上少有的女词人,其词语言清丽天然,风格婉约.词中多涉及时空转换描写,与之对应有心境的流动变化.昼夜更替与季节变化往往呈现跳跃性特点,空间描写不仅包含内容上的空间转移,也蕴含着李清照所处的现实空间的转移,时空与心境构成表里关系,心境变化以词中的时空转换为表现方式,现实的时空转换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的心境.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李清照时空描写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整体把握.
《美国佬》是尼日利亚女作家阿迪契的知名小说,书中塑造了为种族、性别和身份所困的多位女性形象.本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视阈出发,围绕身份这一中心,聚焦《美国佬》中的三位代表女性,展示其面临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构建身份的历程,凸显阿迪契本人对第三世界女性移民身份问题的深刻思考及呼吁建立本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期刊
叽咕爷rn老街这地方,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在世上混,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老街不管怎样,只要混出名声就能成为人物.水成就是因为吝啬抠门而成名,人送外号:叽咕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