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张家界(大庸)建立地级市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已由一个地处湘西边陲的“老、少、边、穷”山区,变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回首创业发展之路,目睹其日新月异的景象,人们对这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充满着期待和希望。
美丽的旅游城市迎着改革春潮诞生
新建立的张家界市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这里独有世界上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地貌,核心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张家界森林公园有木本植物93科517种,陆生脊椎动物59科156种。大自然造就那“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美妙绝伦的景观,有一位画家赞美张家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桂林之秀,黄山之变化,诸山之美兼而有之”。20世纪70年代,张家界仍是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丽”。
张家界历史悠久,是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17个民族的聚居区。这里民风淳朴、风俗独特。民族艺术源远流长,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苗族候儿鼓、土家薅草锣鼓、梯巴神歌、茅古斯八宝铜铃舞,颇具古老、神奇色彩。
张家界还是红色革命的热土。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向这里吹拂。1978年10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指出:“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邓小平又强调:“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要大办旅游的指示激励着有识之士向湖南省委、省政府反映要求开发张家界旅游资源的设想。1979年9月5日,省委、省政府委派以省外事办副主任兼省旅游局局长杨山为首的14人考察团抵达大庸,在张家界林场考察了两天。随后,9月8日在大庸县召开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大有开发价值,当即议定了“上下结合,齐抓共管;大造舆论,加强宣传;作好规划,分期建设;建立开发领导小组,配好得力班子;抓住重点建设,逐步配套;旅游、城市、文化三家结合,加强力量;搞好景区景点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开发建设原则和措施,还提出“要赶快建宾馆,解决旅客吃住问题”。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张家界旅游的关心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大庸、桑植、慈利3个县委开发旅游资源的决心。1980年9月,大庸县开始着手筹集资金建设宾馆及景区旅游资源调查等工作。同时,省内外有一批艺术家进入张家界或考察,或创作,扩大了张家界的知名度。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张家界林场采风后,于1980年1月发表散文《养在深闺人未知》。此文介绍了张家界的美景,当即引起轰动。1981年4月,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来到张家界拍摄了许多风光片,通过在香港等地展出宣传张家界。
1981年9月,国家林业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通过对张家界的实地考察,提出把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建在张家界的设想。同年冬,国家计委、林业部会同省林业厅,组成联合调查组来到张家界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关于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方案。随后,省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在张家界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请示报告。该报告当时并没有得到批准。好事多磨之际,时任中纪委副书记的袁任远由湖南省委第二书记万达等人陪同莅临张家界视察。袁任远回京后立即向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做工作。1982年9月25日,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关于同意建设大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复函》,宣告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1983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为县团级单位。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应运而生,极大地激发了大庸、桑植、慈利3县及公园干部群众发展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张家界的旅游业从萌芽期开始步入起步期。1984年,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游客陡增至220753人次,比1983年的44500人次增长396%;旅游收入由1983年的62.38万元增加到181.97万元,增长192%。随着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带动了毗邻的索溪峪、天子山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为了顺应大办旅游业的潮流,更好地统一开发、管理好这片旅游资源,许多领导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建一个省辖市,从根本上解决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3大景区的旅游业开发和管理体制问题。
1985年5月,为了加快张家界的旅游发展,国务院批准大庸县撤县建市。
1988年2月17日,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熊清泉主持召开会议,再次就武陵源风景区(包括张家界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风景区)区划体制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议同意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3月10日,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大庸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再次请示》。
同年5月18日,国务院同意新建大庸地级市。从此,张家界(大庸)市的旅游业发展从起步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这是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中的里程碑。
朝阳产业在解放思想中越走越宽广
1989年1月,大庸地级市正式运转。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
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赵杰兵、肖征龙、刘力伟、胡伯俊等历届市委主要负责人按照“旅游立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把旅游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张家界市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快速发展。
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确立旅游带动战略。早在1989年3月,刚刚新建的地级市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时,市委第一次提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战略。张家界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无论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前景都十分广阔。1995年3月,江泽民视察张家界时亲笔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江泽民为张家界的发展确定的奋斗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在发展战略上,张家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旅游带动战略”。1999年1月,张家界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发展经济必须以旅游为突破口,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并明确旅游带动战略的基本涵义是“围绕旅游,调整农业,振兴工业,搞活商贸,繁荣文化,建好城市,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2003年11月,张家界市第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深化了旅游带动战略,指出:“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围绕旅游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历届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旅游带动战略为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也倾注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如慈利籍的袁任远;桑植籍的廖汉生;永定籍的范子瑜;曾经在这块土地浴血奋战过的老将军萧克;出生于湘西永顺的李昌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张家界视察的领导人有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李岚清等。他们怀着对张家界人民的深情厚意,对张家界风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对张家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这对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发展,对不断完善旅游带动战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舞动旅游产业龙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前10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的方针,促使张家界市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加快了脱贫的步伐。近10年来,由于“旅游带动战略”制订更加科学,实施的措施更加得力,因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主要做法是突出旅游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了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享誉国内外的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南旅游发展的龙头;基本实现了江泽民提出的“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现在一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整个“九五”期间还要多。在旅游的强力带动下,以旅游商品、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全市在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中,采取努力拉长旅游产业链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农业围绕旅游调整了产业结构,新建成有沙堤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项目;工业基本形成了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城区正向旅游核心服务区迈进;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军声画院等已成为异军突起的文化旅游项目;旅行社业、酒店业、文化娱乐业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旅游门票收入从建市之初的1130万元增加到9.6亿元,旅游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从建市之初的45.4%下降到12.1%,旅游真正成为了大产业。
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市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0多亿元,致力加强交通、旅游接待、城市、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交通设施方面,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列车直达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张家界火车新客站已竣工投入运营;常张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张家界荷花机场于1994年建成启用,现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现已开通至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和直达韩国首尔、釜山的国际包机航线。按照国际标准的机场扩建工程有望2009年投入使用。旅游设施方面,建成了游道、索道、观光电梯等一批景区重要基础设施。建成各类宾馆4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70多家。移动电话信号实现城镇、景区全覆盖,电信宽带网络已覆盖到乡镇。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市城区干道网络基本建成,主干道于2007年至现在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有力地提高了城市形象。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27平方米。建成大庸桥公园等一批公共绿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83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不断完善。
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作支撑。有一流的旅游基础设施,才会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名牌产品。为此,近20年来,全市上下集中财力高标准开发了369平方公里的武陵源风景区,总投资达120亿元。武陵源风景区继成为我国第一批4A级景区后,又上升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并在5A级景区评审中名列前茅。建市初期,还开发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黄龙洞、宝峰湖等景点。“十五”期间,旅游业实施了东西两线旅游开发战略,开发了天门山、九天洞、茅岩河、贺龙故里、五雷山等一批旅游区(点),仅天门山景点总投资就达10多亿元。随着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兴起,近10年又开发了江垭温泉、万福温泉等项目,受到旅游者的欢迎。目前,全市已开发景点300多处,开发旅游区(点)26个,拥有等级旅游区(点)11个,其中4A级以上8个。这些景点的开发,使张家界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全方位、大手笔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旅游部门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促销,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奠定了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据初步统计,建市初期至1996年,共拍摄旅游风光片20多部,故事片、电视剧10多部;先后请来300多家新闻单位为张家界旅游宣传刊发了60多个专版、5000多件稿件;出版画册10种、著作6种;各旅游景点或旅游主管部门自制了300多万份宣传资料、导游图等;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曾先后组织20多次走出家门、国门参加旅游博览会、展销会和新闻发布会,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日本等地建立协作宣传点100多个,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旅游经济协作关系。1991年以来,11次成功举办了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该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100个节庆活动之一。1999年成功举办的“穿越天门”特技飞行表演,2006年举办的“俄罗斯空军飞行表演”等促销活动,在国内外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邀请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秀美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演出。近些年来,推荐了14篇(幅)张家界题材文章和图片进入到中小学教材,并实现了景区风光全天候网上在线直播。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东方时空》、《第二起跑线》、《人与自然》、《文艺广角》、《正大综艺》等节目摄制组和多家省市级电视台来张家界摄制节目,并在全国播出。这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高了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
为了开拓境外客源市场,近几年全市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联手开展与境外及国际旅游机构的协作关系。近两年韩国市场客源增长迅速。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客源也在不断上升。2007年接待境外游客125.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全面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和景区环境保护。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和景区环境保护工作。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和景区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近几年开展创建生态城市的活动中,在景区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绿化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3%,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近10多年来,全市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保护,争取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在核心景区,拆除搬迁宾馆饭店和世居农户住房近20万平方米,建成了锣鼓塔和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实行了景区内环保客运车辆专营制度,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在城区,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生态监测站,取缔了燃煤锅炉、大灶和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在农村,加强耕地、矿产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森林采伐监督管理,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近几年来,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实现控制目标;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到90.1%,核心景区全年保持在一级;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9.6%,核心景区达到100%。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综合治理旅游环境。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加强对旅游行业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如成立了综合协调旅游行业管理权威机构张家界市旅游工作委员会,市、区(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等,使旅游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在制度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规范性文件,如《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等,使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几年来,为加强导游队伍的管理,对导游人员实行了岗前培训、档案管理、押金管理和合同管理制度。全市现共有旅行社6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共有导游人员2100多人。对全市旅行社和各类旅游办事处(点)全面实行旅行社营业保证金制度。对涉外宾馆进行星级评定,对重点旅游线路实行国际旅游定点线路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现办旅游职业学校1所,另有3所技校开设旅游班,位于市城区的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也开设了旅游系。几年来,全市共培养旅游专业人才1000多人。
此外,1996年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的“满意在张家界”活动,对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起到良好作用。近两年还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旅游秩序、治理旅游环境的法规政策。
近10多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的思路促进旅游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引导企业进行投资经营。如对黄龙洞、九天洞、茅岩河、宝峰湖、天门山等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这些景点得到成功的开发。在多次招商活动中,与国内外投资者签订了100多个投资项目,引进资金20多亿元,建设了黄石寨索道、天子山索道、水绕四门观光电梯等一批重大服务设施。全市投资过千万的经营企业达到20家,其中投资达亿元的企业有14家,年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5家,年上交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2家。
张家界市抓住机遇,全面加强“生态张家界、平安张家界、文明张家界”的建设,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得到全面提升。2004年与微软合作,建成全球第一个对风景区进行24小时在线直播的系统和“张家界视窗”网站。此外,实施了景区环保旅游车辆专营制度,通过GPRS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景区服务管理水平。景区内完善了IC卡电脑智能化管理系统、游客求助系统等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管理系统。景区主要旅游企业全面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境体系认证。
励志全面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
2006年5月19日,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张家界考察时,提出“把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对张家界市旅游业提出更高的新目标。随后,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世界旅游精品是旅游风景区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全面体现。其涵盖的内容除景点、景物外,还包括游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为了进一步做大做精旅游产业,2007年12月,市五届四次全会再次做出《关于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的决定》。这是市委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大举措。市委书记胡伯俊自豪地宣告:“张家界已进入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加快富民强市的新的发展阶段。”
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这个命题,融汇着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及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突出强调:“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张家界是湖南旅游业的龙头,是湖南旅游特色品牌,总书记指示的含义不言而喻。2006年11月,周强省长在张家界市听取汇报后,要求加快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近期,省委常委会又专门研究了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工作,并明确提出“要把张家界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旅游精品”。
经过建市20年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全市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奠定了国内同类城市、同类景区领先的地位。但是,用现代世界旅游发展的眼光审视,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照国内外游客不断更新的需求,张家界旅游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如旅游产品体系结构不完善,旅游要素发展不协调,城市建设管理与景区景观不匹配,旅游文化不够发达,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等等,难以适应和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丰富的求新、求乐、求知的多样性需求,难以适应快速成长的休闲度假体验性需求。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左右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这表明,在今后的10多年内,张家界市的中心工作任务,就是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从现在起,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努力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设步伐。“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美丽的旅游城市迎着改革春潮诞生
新建立的张家界市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这里独有世界上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地貌,核心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张家界森林公园有木本植物93科517种,陆生脊椎动物59科156种。大自然造就那“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美妙绝伦的景观,有一位画家赞美张家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桂林之秀,黄山之变化,诸山之美兼而有之”。20世纪70年代,张家界仍是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丽”。
张家界历史悠久,是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17个民族的聚居区。这里民风淳朴、风俗独特。民族艺术源远流长,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苗族候儿鼓、土家薅草锣鼓、梯巴神歌、茅古斯八宝铜铃舞,颇具古老、神奇色彩。
张家界还是红色革命的热土。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无数英雄儿女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向这里吹拂。1978年10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曾指出:“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邓小平又强调:“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要大办旅游的指示激励着有识之士向湖南省委、省政府反映要求开发张家界旅游资源的设想。1979年9月5日,省委、省政府委派以省外事办副主任兼省旅游局局长杨山为首的14人考察团抵达大庸,在张家界林场考察了两天。随后,9月8日在大庸县召开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张家界的旅游资源大有开发价值,当即议定了“上下结合,齐抓共管;大造舆论,加强宣传;作好规划,分期建设;建立开发领导小组,配好得力班子;抓住重点建设,逐步配套;旅游、城市、文化三家结合,加强力量;搞好景区景点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开发建设原则和措施,还提出“要赶快建宾馆,解决旅客吃住问题”。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张家界旅游的关心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大庸、桑植、慈利3个县委开发旅游资源的决心。1980年9月,大庸县开始着手筹集资金建设宾馆及景区旅游资源调查等工作。同时,省内外有一批艺术家进入张家界或考察,或创作,扩大了张家界的知名度。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张家界林场采风后,于1980年1月发表散文《养在深闺人未知》。此文介绍了张家界的美景,当即引起轰动。1981年4月,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来到张家界拍摄了许多风光片,通过在香港等地展出宣传张家界。
1981年9月,国家林业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通过对张家界的实地考察,提出把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建在张家界的设想。同年冬,国家计委、林业部会同省林业厅,组成联合调查组来到张家界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关于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方案。随后,省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在张家界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的请示报告。该报告当时并没有得到批准。好事多磨之际,时任中纪委副书记的袁任远由湖南省委第二书记万达等人陪同莅临张家界视察。袁任远回京后立即向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做工作。1982年9月25日,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关于同意建设大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复函》,宣告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诞生。1983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为县团级单位。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应运而生,极大地激发了大庸、桑植、慈利3县及公园干部群众发展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张家界的旅游业从萌芽期开始步入起步期。1984年,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游客陡增至220753人次,比1983年的44500人次增长396%;旅游收入由1983年的62.38万元增加到181.97万元,增长192%。随着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带动了毗邻的索溪峪、天子山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为了顺应大办旅游业的潮流,更好地统一开发、管理好这片旅游资源,许多领导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建一个省辖市,从根本上解决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3大景区的旅游业开发和管理体制问题。
1985年5月,为了加快张家界的旅游发展,国务院批准大庸县撤县建市。
1988年2月17日,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熊清泉主持召开会议,再次就武陵源风景区(包括张家界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风景区)区划体制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会议同意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3月10日,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大庸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再次请示》。
同年5月18日,国务院同意新建大庸地级市。从此,张家界(大庸)市的旅游业发展从起步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这是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中的里程碑。
朝阳产业在解放思想中越走越宽广
1989年1月,大庸地级市正式运转。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
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赵杰兵、肖征龙、刘力伟、胡伯俊等历届市委主要负责人按照“旅游立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的基本方略,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把旅游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张家界市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快速发展。
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确立旅游带动战略。早在1989年3月,刚刚新建的地级市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时,市委第一次提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战略。张家界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无论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前景都十分广阔。1995年3月,江泽民视察张家界时亲笔题词“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江泽民为张家界的发展确定的奋斗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在发展战略上,张家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旅游带动战略”。1999年1月,张家界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发展经济必须以旅游为突破口,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并明确旅游带动战略的基本涵义是“围绕旅游,调整农业,振兴工业,搞活商贸,繁荣文化,建好城市,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带动社会全面进步”。2003年11月,张家界市第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深化了旅游带动战略,指出:“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围绕旅游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历届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旅游带动战略为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也倾注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如慈利籍的袁任远;桑植籍的廖汉生;永定籍的范子瑜;曾经在这块土地浴血奋战过的老将军萧克;出生于湘西永顺的李昌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张家界视察的领导人有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李岚清等。他们怀着对张家界人民的深情厚意,对张家界风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对张家界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这对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发展,对不断完善旅游带动战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舞动旅游产业龙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的前10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旅游,一手抓扶贫”的方针,促使张家界市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加快了脱贫的步伐。近10年来,由于“旅游带动战略”制订更加科学,实施的措施更加得力,因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主要做法是突出旅游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了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享誉国内外的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南旅游发展的龙头;基本实现了江泽民提出的“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25亿元。现在一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整个“九五”期间还要多。在旅游的强力带动下,以旅游商品、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全市在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中,采取努力拉长旅游产业链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农业围绕旅游调整了产业结构,新建成有沙堤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项目;工业基本形成了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城区正向旅游核心服务区迈进;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军声画院等已成为异军突起的文化旅游项目;旅行社业、酒店业、文化娱乐业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旅游门票收入从建市之初的1130万元增加到9.6亿元,旅游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从建市之初的45.4%下降到12.1%,旅游真正成为了大产业。
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市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00多亿元,致力加强交通、旅游接待、城市、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交通设施方面,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列车直达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张家界火车新客站已竣工投入运营;常张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张家界荷花机场于1994年建成启用,现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现已开通至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和直达韩国首尔、釜山的国际包机航线。按照国际标准的机场扩建工程有望2009年投入使用。旅游设施方面,建成了游道、索道、观光电梯等一批景区重要基础设施。建成各类宾馆4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70多家。移动电话信号实现城镇、景区全覆盖,电信宽带网络已覆盖到乡镇。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市城区干道网络基本建成,主干道于2007年至现在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有力地提高了城市形象。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9.27平方米。建成大庸桥公园等一批公共绿地,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83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不断完善。
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作支撑。有一流的旅游基础设施,才会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名牌产品。为此,近20年来,全市上下集中财力高标准开发了369平方公里的武陵源风景区,总投资达120亿元。武陵源风景区继成为我国第一批4A级景区后,又上升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并在5A级景区评审中名列前茅。建市初期,还开发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黄龙洞、宝峰湖等景点。“十五”期间,旅游业实施了东西两线旅游开发战略,开发了天门山、九天洞、茅岩河、贺龙故里、五雷山等一批旅游区(点),仅天门山景点总投资就达10多亿元。随着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兴起,近10年又开发了江垭温泉、万福温泉等项目,受到旅游者的欢迎。目前,全市已开发景点300多处,开发旅游区(点)26个,拥有等级旅游区(点)11个,其中4A级以上8个。这些景点的开发,使张家界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
全方位、大手笔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各级旅游部门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促销,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奠定了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据初步统计,建市初期至1996年,共拍摄旅游风光片20多部,故事片、电视剧10多部;先后请来300多家新闻单位为张家界旅游宣传刊发了60多个专版、5000多件稿件;出版画册10种、著作6种;各旅游景点或旅游主管部门自制了300多万份宣传资料、导游图等;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曾先后组织20多次走出家门、国门参加旅游博览会、展销会和新闻发布会,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日本等地建立协作宣传点100多个,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旅游经济协作关系。1991年以来,11次成功举办了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该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100个节庆活动之一。1999年成功举办的“穿越天门”特技飞行表演,2006年举办的“俄罗斯空军飞行表演”等促销活动,在国内外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邀请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秀美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演出。近些年来,推荐了14篇(幅)张家界题材文章和图片进入到中小学教材,并实现了景区风光全天候网上在线直播。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东方时空》、《第二起跑线》、《人与自然》、《文艺广角》、《正大综艺》等节目摄制组和多家省市级电视台来张家界摄制节目,并在全国播出。这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高了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和知名度。
为了开拓境外客源市场,近几年全市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积极联手开展与境外及国际旅游机构的协作关系。近两年韩国市场客源增长迅速。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客源也在不断上升。2007年接待境外游客125.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全面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和景区环境保护。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和景区环境保护工作。200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和景区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近几年开展创建生态城市的活动中,在景区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工程。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绿化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3%,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近10多年来,全市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保护,争取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在核心景区,拆除搬迁宾馆饭店和世居农户住房近20万平方米,建成了锣鼓塔和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实行了景区内环保客运车辆专营制度,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在城区,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生态监测站,取缔了燃煤锅炉、大灶和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在农村,加强耕地、矿产资源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森林采伐监督管理,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近几年来,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实现控制目标;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到90.1%,核心景区全年保持在一级;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9.6%,核心景区达到100%。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综合治理旅游环境。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加强对旅游行业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如成立了综合协调旅游行业管理权威机构张家界市旅游工作委员会,市、区(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等,使旅游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在制度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规范性文件,如《张家界市旅游行业管理暂行办法》等,使旅游行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几年来,为加强导游队伍的管理,对导游人员实行了岗前培训、档案管理、押金管理和合同管理制度。全市现共有旅行社60多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共有导游人员2100多人。对全市旅行社和各类旅游办事处(点)全面实行旅行社营业保证金制度。对涉外宾馆进行星级评定,对重点旅游线路实行国际旅游定点线路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现办旅游职业学校1所,另有3所技校开设旅游班,位于市城区的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也开设了旅游系。几年来,全市共培养旅游专业人才1000多人。
此外,1996年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的“满意在张家界”活动,对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起到良好作用。近两年还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旅游秩序、治理旅游环境的法规政策。
近10多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的思路促进旅游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引导企业进行投资经营。如对黄龙洞、九天洞、茅岩河、宝峰湖、天门山等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这些景点得到成功的开发。在多次招商活动中,与国内外投资者签订了100多个投资项目,引进资金20多亿元,建设了黄石寨索道、天子山索道、水绕四门观光电梯等一批重大服务设施。全市投资过千万的经营企业达到20家,其中投资达亿元的企业有14家,年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5家,年上交税收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10家,其中过千万元的企业2家。
张家界市抓住机遇,全面加强“生态张家界、平安张家界、文明张家界”的建设,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得到全面提升。2004年与微软合作,建成全球第一个对风景区进行24小时在线直播的系统和“张家界视窗”网站。此外,实施了景区环保旅游车辆专营制度,通过GPRS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景区服务管理水平。景区内完善了IC卡电脑智能化管理系统、游客求助系统等一批具备国际水准的管理系统。景区主要旅游企业全面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境体系认证。
励志全面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
2006年5月19日,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张家界考察时,提出“把张家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精品”,对张家界市旅游业提出更高的新目标。随后,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决策。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世界旅游精品是旅游风景区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的全面体现。其涵盖的内容除景点、景物外,还包括游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为了进一步做大做精旅游产业,2007年12月,市五届四次全会再次做出《关于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的决定》。这是市委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大举措。市委书记胡伯俊自豪地宣告:“张家界已进入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加快富民强市的新的发展阶段。”
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这个命题,融汇着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及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突出强调:“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张家界是湖南旅游业的龙头,是湖南旅游特色品牌,总书记指示的含义不言而喻。2006年11月,周强省长在张家界市听取汇报后,要求加快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近期,省委常委会又专门研究了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工作,并明确提出“要把张家界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旅游精品”。
经过建市20年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全市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奠定了国内同类城市、同类景区领先的地位。但是,用现代世界旅游发展的眼光审视,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照国内外游客不断更新的需求,张家界旅游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如旅游产品体系结构不完善,旅游要素发展不协调,城市建设管理与景区景观不匹配,旅游文化不够发达,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全面,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等等,难以适应和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丰富的求新、求乐、求知的多样性需求,难以适应快速成长的休闲度假体验性需求。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左右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这表明,在今后的10多年内,张家界市的中心工作任务,就是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从现在起,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努力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设步伐。“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