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教育部较为重视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正确的观念,为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文性角度出发,以此使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观念,不但能够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中提出,该价值理念主要分为不同层次,能够使公民树立正确观念与思想,尤其是青少年语文教学过程中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思想,既能够增加学生知识储备,而且对学生观念与思想建设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过程
我国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及民族精神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07年,十七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吸引力;2011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核心,直接决定着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012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况为富强、民主、文明以及和谐;2014年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1]。
2 价值观教育的概念
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价值取向以及情感态度,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形态。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对青少年采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待社会作用与人生价值;青少年对生命意义与价值正确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信仰,以此就具备健全人文精神与爱国情怀。此外,价值观文化的核心,具有较高的调节力与凝聚力,是行为动力与人格核心的构成部分[2]。个人价值观的正确性与个体面对社会环境做出取舍有较大关系,教育需要从培养个人目标出发,国家与社会续费要重视价值观教育。
3 语文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语文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关系是两者之间互为包含关系,且两者不等,价值观教育在发展期间可借助语文教育形式,但又不依赖教育,两者互为促进关系。语文教育包含价值观教育主要是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对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情感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学生审美创新能力与语文感悟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3]。价值观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价值观教育是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与教育本质所決定,但与语文教育不相等。
4 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4.1 引导学生竖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学生阶段是人生的开始,教师应做好学生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同时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毕业后会去往社会各个阶层,是祖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让他们树立起时刻以国家和人民为主体的观念,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4.2 语文教学中以爱国精神为指导
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充满爱国精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青少年的爱国精神。但是,青少年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没有全面认知,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为指导,规范自身思想与言行,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对提高青少年爱国精神尤为重要。
5 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5.1 融入爱国主义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摆脱传统课程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上与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结合,从多个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语文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展示出汉语地位,让学生名表汉语知识对自身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激发自身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爱国教育作品,《可爱的中国》《雷锋日记》等,让学生从书中了解先烈为国为民的崇高气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元素,使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各个方面。
5.2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与精神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爱国、诚信、敬业以及友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与操守,脚踏实地为学生做好楷模形象,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明确自身的地位,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从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此外,语文教学是形成学生正确观念的重要平台,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定义,用自身言行传递积极向上精神,用荣辱观诠释人格品质,以此将其转化为精神营养,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与精神进行全面提炼。
5.3 敬业精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知识培养下一代,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敬业之心。为此,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评阅反馈,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积极探索,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此外,敬业不只是身心付出,还静下心在学生思想意识中扎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4]。
5.4 树立诚信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这就需要与语文学科特殊性进行有效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诚信思想。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诚信教育。比如,教师开展“参观伟人故居户外实践写作课”,让学生看到伟人抗战时期艰苦的生活条件,感受先烈的爱国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且可为学生树立荣辱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5.5 以身立教,成为弘扬价值观的道德标杆
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并且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形成强大感召力。为此,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学生树立道德标杆。比如我国蔡元培先生到北大,校工均排队恭敬行礼,他也脱下礼貌恭敬回礼。此时虽小,但因身体力行,在演讲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也为学生树立了道德标杆,以此使价值观教育不能成为空洞说教。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整个人生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明白教学工作复杂性,这就需要在教学期间努力探索,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途径,以此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得到较好传承,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建华.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78):39-39.
[2]甘英兰.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55):55.
[3]陈春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几点做法[J].教师,2018(9):11-12.
[4]岳正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贵州教育,2017(22):39.
(作者单位:江门市青少年宫)
关键词:青少年;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中提出,该价值理念主要分为不同层次,能够使公民树立正确观念与思想,尤其是青少年语文教学过程中低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思想,既能够增加学生知识储备,而且对学生观念与思想建设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过程
我国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及民族精神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07年,十七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吸引力;2011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核心,直接决定着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012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况为富强、民主、文明以及和谐;2014年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1]。
2 价值观教育的概念
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价值取向以及情感态度,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形态。价值观教育主要是指根据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对青少年采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待社会作用与人生价值;青少年对生命意义与价值正确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信仰,以此就具备健全人文精神与爱国情怀。此外,价值观文化的核心,具有较高的调节力与凝聚力,是行为动力与人格核心的构成部分[2]。个人价值观的正确性与个体面对社会环境做出取舍有较大关系,教育需要从培养个人目标出发,国家与社会续费要重视价值观教育。
3 语文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
语文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关系是两者之间互为包含关系,且两者不等,价值观教育在发展期间可借助语文教育形式,但又不依赖教育,两者互为促进关系。语文教育包含价值观教育主要是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对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情感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学生审美创新能力与语文感悟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3]。价值观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价值观教育是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与教育本质所決定,但与语文教育不相等。
4 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4.1 引导学生竖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青少年学生阶段是人生的开始,教师应做好学生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同时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青少年学生毕业后会去往社会各个阶层,是祖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让他们树立起时刻以国家和人民为主体的观念,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4.2 语文教学中以爱国精神为指导
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充满爱国精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青少年的爱国精神。但是,青少年年龄较小,对外界事物没有全面认知,需要通过语文教学为指导,规范自身思想与言行,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对提高青少年爱国精神尤为重要。
5 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5.1 融入爱国主义
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摆脱传统课程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上与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结合,从多个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语文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展示出汉语地位,让学生名表汉语知识对自身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激发自身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爱国教育作品,《可爱的中国》《雷锋日记》等,让学生从书中了解先烈为国为民的崇高气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元素,使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学生的各个方面。
5.2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与精神
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爱国、诚信、敬业以及友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定位与操守,脚踏实地为学生做好楷模形象,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明确自身的地位,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从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此外,语文教学是形成学生正确观念的重要平台,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定义,用自身言行传递积极向上精神,用荣辱观诠释人格品质,以此将其转化为精神营养,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与精神进行全面提炼。
5.3 敬业精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知识培养下一代,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敬业之心。为此,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评阅反馈,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积极探索,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主体意识。此外,敬业不只是身心付出,还静下心在学生思想意识中扎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4]。
5.4 树立诚信教育
诚信是立身之本,这就需要与语文学科特殊性进行有效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诚信思想。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诚信教育。比如,教师开展“参观伟人故居户外实践写作课”,让学生看到伟人抗战时期艰苦的生活条件,感受先烈的爱国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而且可为学生树立荣辱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5.5 以身立教,成为弘扬价值观的道德标杆
教师在教学期间,应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并且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形成强大感召力。为此,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学生树立道德标杆。比如我国蔡元培先生到北大,校工均排队恭敬行礼,他也脱下礼貌恭敬回礼。此时虽小,但因身体力行,在演讲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也为学生树立了道德标杆,以此使价值观教育不能成为空洞说教。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整个人生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明白教学工作复杂性,这就需要在教学期间努力探索,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途径,以此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得到较好传承,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建华.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7(78):39-39.
[2]甘英兰.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7(55):55.
[3]陈春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几点做法[J].教师,2018(9):11-12.
[4]岳正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贵州教育,2017(22):39.
(作者单位:江门市青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