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人类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人类基因组关系进行综述,包括免疫反应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16q24.3基因不平衡等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宿主遗传因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起重要作用,涉及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的全过程。
【机 构】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科(上海 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科(上海 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科(上海 2000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人类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人类基因组关系进行综述,包括免疫反应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16q24.3基因不平衡等也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宿主遗传因素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起重要作用,涉及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3%,过度肥胖、有颅面畸形或夜间打鼾的儿童比较容易发现并能得到及时治疗,但对大多数儿童来说,由于无明显症状而常被忽视.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患OSA而得不到治疗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高血压、肺心病以及智能发育障碍,严重的可以引起猝死.其病因主要是呼吸道堵塞造成的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经过适当的治疗如切除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对有颅面及呼吸
尼帕病毒(Nipah virus)是1999年新发现的一种动物传染病病毒,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已在人和动物中引起感染发病,病毒以马来西亚首次发现的地方命名。尼帕病毒与1994年认识的新的动物传染病病毒亨爪病毒(Hendra virus)密切相关,后者以澳大利亚首次发现该病的一个城镇命名。尼帕和亨爪病毒均属副粘液病毒,尽管这组病毒仅引起局部爆发,但它们感染宿主范围广,人类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因而这种病
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基因危险性被越来越多的新生儿危重病例所证实.关于患儿的家族聚集性和种族、性别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基因表现型的报告表明呼吸窘迫与基因型密切相关.人类和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B基因缺陷的例子证明基因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发育、营养不良或炎症引起的呼吸窘迫可随着婴儿发育的成熟而减轻,与之相比,基因缺陷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呈不可逆性,一般不随发育成熟而减轻.此研究有助于开展对有家族
由于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只感染人及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使乙型肝炎的研究一直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出生前就能在内源性HBV启动子的控制下,主要在肝脏内持续转基因表达,在肝细胞内没有HBsAg积累,也没有肝细胞病变,HBsAg以亚病毒颗粒的形式以9 000ng/ml的浓度分泌入血[1]。这些小鼠对高水平的循环抗原耐受,不产生抗HBs,可被用作HBV慢性携带状态模型。本文对HBV转基
CMV病毒和细胞凋亡的关系相当复杂,有时表现为诱导凋亡作用,有时表现为抗凋亡作用。从病毒的角度看,病毒诱导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造血干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发生凋亡,可干扰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使病毒不至于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对于病毒感染的有些宿主细胞,病毒则利用自身抗凋亡作用以利于在感染细胞内完成病毒的复制和生活周期。从宿主的角度出发,机体会调动全身和局部抗病毒免疫反应、宿主细胞会启动凋亡机
NF-κB是一个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调控许多生物活性介质基因的转录和表达。静息时,NF-κB与IκB结合以非活性异寡聚体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胞外刺激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NF-κB。本文主要介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于靶细胞通过蛋白激酶C、磷脂酰肌醇激酶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蛋白磷酸酶2A等介导的信号级联反应活化NF-κB的机制及途径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人乳头瘤病毒血清学检查成为检测现存或既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及预警其相关恶性肿瘤的重要流行病学手段。本文就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抗体反应与病毒DNA携带的关系、与宫颈癌等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抗体反应的因素等方面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