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创公司的轻重缓急
首先从百米的出租车专用平板电脑说起吧。在2012年年中项目推出前公司曾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其中一个调研的结论是:9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没有智能手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调研数据,百米出租车司机端有自己的定制设备。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出租车司机成了智能设备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之一,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不要太相信市场调研,因为任何市场调研的数据都是基于过去,而你的产品是面向未来的用户。
正是因为参考了市场调研的结论,百米出租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独有的软件+硬件模式:司机端采用7寸的平板电脑,在这个终端上除了承载打车功能外,还搭载了应用市场、视频广告、游戏及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模块——在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质疑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时,百米出租车的盈利模式是最为清晰的。
在百米出租车上线初期,“软+硬”的模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司机只需要交300元押金,就能免费领到价值1288元的平板电脑,而且随时可以退还。这样的优惠措施,对出租司机的诱惑是很强的,再加上公司强大的地推能力,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那段时间内,百米出租车在北京市场走在了打车软件的前面。
百米最先完成与渔阳、新月、金银建等公司级的合作,也是最早同960103电话叫车平台达成合作的打车软件。但随着业务的进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复杂的系统使得整个技术开发的力量极为分散,面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极慢。记忆中公司与96103的合作在2013年1月中旬就已经谈定,但与对方的电话叫车数据接入到百米的终端上一直到4月底才完成,而一直到业务停摆,百米出租车的订单都没能接入到对方的平台。
而几乎是同期,滴滴同百度地图等达成了的合作,从百度地图客户端上导入的叫车订单,帮助滴滴解决了订单少的燃眉之急,渡过了起步的最困难阶段。
当公司的资源很有限时,更应该把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的主流程上来,多一个环节问题就会成倍的增加。
阳光大道上挤满各色竞争者
在打车软件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摸索着往前走。但在这个过程中,滴滴的做法更具攻击性。很多同事在评价竞争对手滴滴时,都用到了“流氓”两个字。
在推广的初期,滴滴采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段。司机没有智能设备,滴滴的地推会帮着司机刷机,在百米的专用设备上安装上滴滴打车;而同时安装了滴滴和摇摇(国内第一款打车软件)的手机,会弹出提示,引导用户卸载摇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滴滴都会向司机端推送假订单,司机虽然抢不到活,但会觉得是自己手慢。很多同事对滴滴的做法都很不屑,但这些确实是很有效的方式。
在竞争对手眼里,滴滴的手段是流氓的,在主管部门的眼里,滴滴却是最不听话的,而百米出租车却是最听话的。
为了杜绝黑车借助打车软件混入出租车阵营,交通委要求打车软件认真核实司机身份,百米出租车认真贯彻执行,司机需持有身份证,服务监督卡原件才能办理业务。而滴滴只需要司机输入真实姓名、出租车公司、服务监督卡号和车牌号码,就可以通过验证。为了体验滴滴的流程,百米的很多同事手机里都安装了滴滴的司机端软件,办公室里不时会想起滴滴的订单呼叫声。交通委曾三令五申要求打车软件不能采用加价功能,百米是言听计从,加价功能也一直没有列入开发日程,但滴滴却使用加价功能大大提升了乘客打车成功率,司机也因此得到了实惠。
不确定不明朗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往往孕育着大的市场机会,而一旦形势明朗,在阳光大道上已经挤满了各色的竞争者。
不缺钱时也要想办法融资
打车软件的市场格局从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开始后就逐渐尘埃落定。但最早开始进行补贴的却是百米出租车。
起初是补贴司机,出租司机推荐一名乘客安装百米出租车App奖励司机10元,推荐一名司机则奖励20元,这样方法确实奏效,司机的积极性很高。后期开始尝试补贴乘客,乘客使用百米出租车成功打车,会得到话费的补贴。
在当时的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眼里,百米出租车是“财大气粗”的。百米的投资人主业是做地产的,百米出租车在起步阶段就注入了上千万的资金,而滴滴对外称只有80万的启动资金。
在打车软件逐渐走热,各家纷纷融资时,也有不少投资机构找到百米,但当时并不差钱的百米没有重视融资的事情。而在滴滴和快的开始烧钱大战的时候,正赶上房地产陷入低谷,百米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所以不缺钱时候也要想办法融资,别等需要更大投入时捉襟见肘,当然除了资金外,资金背后的资源更是创业公司所或缺的。
首先从百米的出租车专用平板电脑说起吧。在2012年年中项目推出前公司曾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其中一个调研的结论是:9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没有智能手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调研数据,百米出租车司机端有自己的定制设备。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出租车司机成了智能设备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之一,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不要太相信市场调研,因为任何市场调研的数据都是基于过去,而你的产品是面向未来的用户。
正是因为参考了市场调研的结论,百米出租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独有的软件+硬件模式:司机端采用7寸的平板电脑,在这个终端上除了承载打车功能外,还搭载了应用市场、视频广告、游戏及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模块——在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质疑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时,百米出租车的盈利模式是最为清晰的。
在百米出租车上线初期,“软+硬”的模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司机只需要交300元押金,就能免费领到价值1288元的平板电脑,而且随时可以退还。这样的优惠措施,对出租司机的诱惑是很强的,再加上公司强大的地推能力,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那段时间内,百米出租车在北京市场走在了打车软件的前面。
百米最先完成与渔阳、新月、金银建等公司级的合作,也是最早同960103电话叫车平台达成合作的打车软件。但随着业务的进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复杂的系统使得整个技术开发的力量极为分散,面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极慢。记忆中公司与96103的合作在2013年1月中旬就已经谈定,但与对方的电话叫车数据接入到百米的终端上一直到4月底才完成,而一直到业务停摆,百米出租车的订单都没能接入到对方的平台。
而几乎是同期,滴滴同百度地图等达成了的合作,从百度地图客户端上导入的叫车订单,帮助滴滴解决了订单少的燃眉之急,渡过了起步的最困难阶段。
当公司的资源很有限时,更应该把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的主流程上来,多一个环节问题就会成倍的增加。
阳光大道上挤满各色竞争者
在打车软件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摸索着往前走。但在这个过程中,滴滴的做法更具攻击性。很多同事在评价竞争对手滴滴时,都用到了“流氓”两个字。
在推广的初期,滴滴采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段。司机没有智能设备,滴滴的地推会帮着司机刷机,在百米的专用设备上安装上滴滴打车;而同时安装了滴滴和摇摇(国内第一款打车软件)的手机,会弹出提示,引导用户卸载摇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滴滴都会向司机端推送假订单,司机虽然抢不到活,但会觉得是自己手慢。很多同事对滴滴的做法都很不屑,但这些确实是很有效的方式。
在竞争对手眼里,滴滴的手段是流氓的,在主管部门的眼里,滴滴却是最不听话的,而百米出租车却是最听话的。
为了杜绝黑车借助打车软件混入出租车阵营,交通委要求打车软件认真核实司机身份,百米出租车认真贯彻执行,司机需持有身份证,服务监督卡原件才能办理业务。而滴滴只需要司机输入真实姓名、出租车公司、服务监督卡号和车牌号码,就可以通过验证。为了体验滴滴的流程,百米的很多同事手机里都安装了滴滴的司机端软件,办公室里不时会想起滴滴的订单呼叫声。交通委曾三令五申要求打车软件不能采用加价功能,百米是言听计从,加价功能也一直没有列入开发日程,但滴滴却使用加价功能大大提升了乘客打车成功率,司机也因此得到了实惠。
不确定不明朗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中往往孕育着大的市场机会,而一旦形势明朗,在阳光大道上已经挤满了各色的竞争者。
不缺钱时也要想办法融资
打车软件的市场格局从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开始后就逐渐尘埃落定。但最早开始进行补贴的却是百米出租车。
起初是补贴司机,出租司机推荐一名乘客安装百米出租车App奖励司机10元,推荐一名司机则奖励20元,这样方法确实奏效,司机的积极性很高。后期开始尝试补贴乘客,乘客使用百米出租车成功打车,会得到话费的补贴。
在当时的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眼里,百米出租车是“财大气粗”的。百米的投资人主业是做地产的,百米出租车在起步阶段就注入了上千万的资金,而滴滴对外称只有80万的启动资金。
在打车软件逐渐走热,各家纷纷融资时,也有不少投资机构找到百米,但当时并不差钱的百米没有重视融资的事情。而在滴滴和快的开始烧钱大战的时候,正赶上房地产陷入低谷,百米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所以不缺钱时候也要想办法融资,别等需要更大投入时捉襟见肘,当然除了资金外,资金背后的资源更是创业公司所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