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路远又长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台软件踏浪来
  戴志康1981年出生在黑龙江大庆市。就读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通信工程专业,他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学习之余,就在网上冲浪。
  戴志康在网上结识了很多朋友,慢慢地对能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社区产生了兴趣。2002年3月,他开发论坛后台软件“Discuz!”,将软件上传到各个网站,希望更多人使用。
  之所以研发这个软件,戴志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它找工作。当一份年薪30万元的工作摆在他面前时,他却拒绝了:“这个软件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外面的诱惑再大,我也没法放弃它。”
  
  创业幸遇冤大头
  当戴志康看到自己的软件被八百多个社区使用时,觉得可以把它拿去卖钱了。没想到,网上骂声一片,人们说他是个骗子,做出一个软件引诱大家用,看到有人用就收费。有人还说这根本不是他编写的程序,盗用别人的居然还敢吆喝着卖。
  戴志康成了网友的靶子。他每天早上一睁眼,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事做着还有什么意义?”但一通牢骚之后,该忙什么还得忙什么。他坚持对程序进行优化,每天加入一点新功能。
  八个月过去了,定价500元的软件一套也没卖出去。面对朋友提出的降价和恢复免费的建议,戴志康的决定让大家觉得他失去了理智——他把价格从500元涨到1000元,又涨到2000元。
  若干年后,戴志康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解释了原因:卖500块钱,要碰到四个冤大头才能赚2000块钱;卖2000块钱,只要碰到一个冤大头就行了,反正也卖不动,不如价格高一点。
  很快,真来了个“冤大头”。一位香港用户给戴志康打电话,表示愿意购买这个软件,但个别地方需要改进,如果能快些,他愿意多付钱。结果,戴志康用了一周完成任务,赚到3000元钱。
  随着网络收费大环境的改善,愿意付钱的人越来越多。到2003年年底,戴志康赚了50万元。
  揣着50万元钱,戴志康来到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康盛创想。
  创业之初,除了业务推广外,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组建团队。戴志康租的办公地点是个很旧的民宅,应聘的人看到这样的工作环境,就不再给他继续谈的机会,甚至有人觉得他是个骗子。足足用了八个月,他才从大学同学里找到第一名员工。
  挨过创业初期的艰难,戴志康在2005年迎来了康盛创想的飞速发展,员工有六十多名,公司年收入逾500万元。开心之余,他觉得难题要来了。康盛创想在创业第二年就会碰到“玻璃天花板”,想突破就必须创新。
  戴志康的决定再次让人吃惊——把他的软件变成免费的。这意味着,康盛创想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颠覆性的转变,从卖产品变成卖服务。
  员工们很难接受老板把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主打产品变成免费产品——产品从卖到送很容易,但万一送得不如意,想重新卖就不太可能了。
  戴志康有些踌躇。关键时刻,投资人周鸿祎出现了。他告诉戴志康,暂时不要考虑钱的问题,先通过免费的方式快速把用户量做大,抬高竞争者进入门槛,避免价格战,这才是互联网公司,而不是软件销售公司。
  2005年12月12日,戴志康宣布,永远为免费版用户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功能,永远向免费版用户提供稳定、长期的可升级支持,永远支持中小网站、个人网站,尤其鼓励基于草根的社区的应用创新。
  程序免费以后,康盛创想的用户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免费策略的成功让戴志康颇为兴奋,他给这一行动起了“蚂蚁雄兵”这个名字。虽然用户都是个人网站站长,但他们聚合起来的力量足以影响互联网的创新机制及导向。
  
  跨界融合是未来
  2006年除夕,戴志康在传真机旁等待红杉资本的传真:“全球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商,竟然也会认可我们这种草根企业,我幸福而紧张地等待着。”
  在资本的支持下,康盛创想的产品日趋丰富,公司客户除了个人站长外,还有搜狐、网易、猫扑等商业网站。2008年,戴志康推出了全新的盈利模式:用虚拟货币“漫游币”架桥,将散落在互联网上的社区网站连接起来,让流量转化成真金白银。康盛创想从一家纯粹的软件公司转变成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成为中小网站的运营和销售平台。
  2009年,戴志康几乎将全部力气花在一个项目上。他无法用已有的概念将其准确描述,只好以“X产品”代称。
  戴志康说:“真正的经典,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骨架后,让更多的肌肉附加于其上,进而实现做乘法般的融合,而不是做加法般修修补补似的堆砌。”商界有不少范例:宝马X6——越野车中的跑车;小沈阳——二人转演员中的电影明星;韩寒——作家中的赛车手……这正是“跨界融合”的理念。他相信“跨界融合”将带来高效的沟通模式。
  对于未来,戴志康没有太多预期:“我不想证明自己有多成功,我只想证明自己能走多远。”
  (摘自《青年参考》)
其他文献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很少与我交流。母亲则整天唠唠叨叨,一件无关紧要的事都要絮叨大半天。我对父母有抵触情绪,最渴望的事就是逃离父母。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浙江电视台当了主持人。终于远离父母,我有种如释重负般的解脱。那些年,我很少回家,常常一两个月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除了讲讲自己的工作情况,客套地敷衍他们要注意身体,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调入上海东方卫视担任主持人后,我又与父母生活
期刊
接吻全免费  闲来无事,我到亲戚开的手机店帮忙。门面地处交通要道,人来人往,我就是在那儿遇到李子卫的。  那天,我正坐在玻璃柜台后面,手捧一大杯茉莉花茶望着行人出神。李子卫经过时,我压根没注意。他又走回来,不,倒退回来,像倒车,身子朝前,腿“噔噔”地后退,扭着脖子一直退到我跟前。  这模样很滑稽,我扑哧一笑。  李子卫眼里有簇焰火“哗”地亮了。他手指茶杯,却瞅着我说:“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我
期刊
那年,我去北京参加培训,领导同意我坐飞机回家。我心花怒放。  航班是上午11点的。徘徊在首都机场宽敞的候机大厅里,我浑身洋溢着一股莫名的兴奋,这是盼望已久的愿望将得以实现的激动。登机时间到了,在空姐的欢迎声中,我进入机舱。那以往只在图片中才能看到的锃亮的舷窗,以及一排排整齐而松软的座椅,都让我兴奋无比。  坐定后,我才有了一点小小的遗憾。座位不临窗,我不能随意观看舱外美景。坐在我身边的是个中年人,
期刊
我上高一和高二时,成绩很差,在班上排名倒数。  一次月考,我考到全班第二十一名。发成绩单时,我得到老师的称赞,无意中却听到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说:“如果考试输给苏有朋,真的丢脸死了,回去怎么向父母交代?”  这句话在我心上深深划下一道痕,我觉悟了。在同学们的眼里,“苏有朋”三个字其实就等同于“只爱玩不爱读书的无用的人”。“乖乖虎”的盛名,像几万把千斤锤一样绑在我腰间。我的脑袋里经常浮现出一个画面:我
期刊
周末,女儿薇薇从寄宿学校回来,带着一个农村的同学月月来家玩。  中午,我给她们炖了土豆排骨,拌了黄瓜凉粉。两个孩子吃得满嘴是油,满脸是笑,坐在对面的我看得心花怒放。  饭后,我嘱咐她们:“睡一会儿吧。”两人说:“不,我们要看书。”她们从书柜里搬出厚厚一摞书,什么《杨红樱全集》、《易中天品三国》、《千家诗》、《庄子》。我心里暗笑:“好贪心的孩子!”为她们轻轻关上门,我回屋休息去了。  待了一会儿,听
期刊
天赐机遇  劳伦是美国费城一名音乐指挥家,身怀抱负,却一直默默无闻。  享誉全球的音乐指挥家贝尔大师要率领交响乐团来费城演出。演出前一天,贝尔正在剧院里指挥乐团排练,劳伦偷偷溜了进去。保安正想把他轰出去,劳伦却斗胆上前,指出了贝尔指挥中的一个细节失误。贝尔当时就愣住了,把劳伦单独叫到休息室,询问他对指挥艺术的见解。最后,贝尔对劳伦说:“明天下午的演出,由您以我团第二指挥的名义替我指挥。”  劳伦目
期刊
大学毕业后,常明应聘到一家工艺品厂做业务员。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客户群,每月都能获得可观的提成。经济状况好转了,常明便将母亲从乡下接过来,悉心照顾,以尽孝心。  为了多发展些客户,常明每天一大早就背着样品出门,穿梭在大街小巷上,寻求每一个签单的机会。今天,他去的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圣诞节快到了,那家公司要给员工发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做圣诞礼物。常明去洽谈了好几次,总算有了些眉目。  这次
期刊
同在异地工作,我与同事小刘合租了一间房。  那个周末,我去银行办事,到了一打听,才知需要身份证,不得不重返合租房去取。我汗流浃背地骑车回去,跑上四楼,未作分秒停留,便迫不及待地掏出钥匙开门。我一脚跨入房间,但见小刘猛地从床边弹起,箭步冲向窗台,手忙脚乱地摆弄了两下那盆杜鹃,然后转过头,向我微笑示意,脸红过杜鹃。我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床上,一个女孩正一脸羞涩地捧着本倒置的杂志,似看非看,目光瞟向窗前。 
期刊
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内科专家,在癌症研究和治疗方面卓有建树。他有个保持多年的习惯:每到冬天,他都会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随时把手焐得热乎乎的。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回答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说,到癌症研究所来就诊的,都是些饱受病魔折磨、抱着极大求生希望的病人。面对医生,他们心中的忧虑和期望可想而知。他们一来就握到一双温暖的手,也许会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假如握到的是一双冰
期刊
英国哲学家休谟讲过一个故事:  有兄弟二人,出生于品酒世家。在一次上流社会的晚宴中,主人特意从地窖中搬来一桶陈年老酒。这样的好酒,当然得请专家品评一番了。兄弟二人上场,哥哥尝了一口,说:“酒是好酒,但里面有皮带的味道。”宾客们哄堂大笑,认为那是瞎说,毕竟专家也有失灵的时候。接着,弟弟尝了一口,说:“除了皮带的味道,酒里还有铁锈的味道。”宾客们又是一阵哗然,都认为这对兄弟是浪得虚名。  晚宴继续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