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足口病主要是由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所引起的,其病原主要为71型肠道病毒(EV71),2—5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以及易感人群,在对此类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利用肛拭子和咽拭子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来对患儿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71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本研究将对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对该病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以此来为手足口病流行时抢救方案地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52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42-01
  就当前的医疗条件而言,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支持疗法,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患儿自愈。对病情较轻的患儿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对较好,在对病情较重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丙种球蛋白、甘露醇是其主要的药物。
  1该病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50年代,新西兰的学者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首次报道[1],在该报道发表的第二年,就有研究者发现CoxA16型病毒可以导致人患上手足口病。1972年美国的医学工作者在研究中发现,71型肠道病毒同样可以引发手足口病的传染,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国际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报道也变得越来越多。
  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2],手足口病是由人体肠道中多种病毒所引发的一种常见传染病,2—5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以及易感人群,此类疾病在我国属于新增法定报告管理中的丙类传染病。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口腔、足、手等部位疱疹或皮疹,少数患儿还会出现无菌性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急性驰缓性麻痹、脑炎、脑膜炎等症状,部分情况较为严重患儿,其病情进展十分迅速,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患儿死亡。我国在2010年曾有部分省市出现了手足口病流行的情况,据卫生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10年6月下旬,全国累积的手足口病患儿达到了98万多,其中有1万5千多例重症患儿,500多例患儿死亡。
  2流行病学与病原学
  2.1病原学。手足口病主要是由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类病毒所引起的,其主要包含了埃可病毒(ECHO)、71型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B组(CVB)中的1—5型,柯萨奇病毒A组(CVA)中的7、9、16、4、2、5型等病毒。其中以71型肠道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最为常见。国外的相关报道中,导致患儿如出现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71型肠道病毒,且以C4亚型为主。目前,在对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时,可采用ELISA法来对其进行诊断。郑慧贞,李剑森,康敏等[3]在其报告中指出,广东省疾控中心曾在08年4月—12月对300余例手足口病患儿的420多份样本进行了分析,其中有267份样本中的肠道病毒被检测为阳性,169份样本中的71型肠道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表现为阳性,36份样本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基因片段表现为阳性。有3份样品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以及71型肠道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表现为阳性。在这些纳入研究的患儿中,71型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50.68%,明显高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检出率的11.99%。在此次调查中有20例患儿死亡,死亡的患儿均为71型肠道病毒感染者。在其它各地所报道的手足口病死亡患儿,均为71型肠道病毒感染者。
  2.2流行病学。隐性感染者和手足口病患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4]。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通过胃肠道,即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同时还可以因为接触患者的黏膜疱疹液、口鼻分泌物皮肤、物品、被污染的手等造成传播,目前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人对人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其中5岁及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特别是3岁及以下儿童,其发病率最高。病学研究结果发现,手足口病在5—7月的发病率高达50.62%,有接触史是其主要发病原因[5]。
  3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3.1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该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其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口腔黏膜出现少量疱疹,发热,臀部、足、手等部位出现疱疹、丘诊,疱疹的周围伴有炎性红晕,其疱内的液体相对较少,部分患儿仅存在疱疹或皮疹的情况。部分患儿在发病的过程中还伴有食欲不振、流涕或咳嗽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类患儿的预后相核对较好,只有少数患儿,特别是71型肠道病毒感染患儿,有可能会出现循环障碍、神经源性肺水肿、脑脊髓炎、脑炎、脑膜炎等,其病情较为凶险,甚至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或直接导致患儿死亡[6]。
  3.2临床诊断。普通患儿的临床证状主要为发热伴臀部、口、足、手部皮疹,部分患儿不存在发热的情况,病情较重的患儿一般情况下还会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受累等临床表现[7]。在对此类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时发现,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脑脊髓磁共振、脑电图存在异常状况,其外周的存在血糖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白细胞增高。只有极少数患儿的皮肤症状不明显,因此,在临床中很难对其做出具体的诊断,如果没有皮疹的情况出现,那么在临床中就不能将其诊断为手足口病[8]。
  3.3治疗原则。就当前的医疗条件而言,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支持疗法,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患儿可以自愈。国内某些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9],在对一般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喜炎平(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其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的疗效十分显著,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资料表明[10],一般的手足口病患儿在经过对症处理或利巴韦林按10mg(kg·d)肌注或口服后,再利用炉甘石洗剂来对皮肤疱疹的局部进行涂抹,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当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精神较差、肢体抖动、易惊、体温超过38℃时,就可以将其判断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于此类患儿必须及时的进行干预治疗,即每日对患儿给予1g/kg丙种球蛋白,1支水溶性维生素,2—4ml/kg喜炎平,20mg神经节苷脂,10—20mg甲强龙静滴冲击治疗。此外,还必须使用泮托拉唑钠、奥美拉唑钠、西咪替丁来避免患儿出现应激性溃疡,并对患者给予适量的葡萄糖酸钙来进行治疗,对于存在合并感染的患者,还必须利用抗生素来对其进行治疗。
  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注意患者在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同时还必须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给予适当的吸氧处理。当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必须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处理,然后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对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时,一定要确保呼吸管道的顺畅,如有必要还可以对患儿进行吸痰液处理。
  4小结
  此类病毒容易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侵害,导致患儿的病情由轻转重。因此,在对此类患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前期的临床观察进行严格的把握,应根据患儿神经系统的具体受损情况,及时采取机械通气、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等有效治疗方法来对患儿进行治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时,大范围多中心、大样本的中医临床症状的演变规律将会成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辉.手足口病临床诊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5):2345-2346
  [2]韩明锋,李秀勇,冉献贵等.手足口病临床诊疗措施初步探讨[J].传染病信息,2008,21(3):133-135
  [3]郑慧贞,李剑森,康敏等.广东省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发病及诊疗情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5):10-13
  [4]韩明锋,陈晓枫,冉献贵等.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医学,2008,29(4):350-351
  [5]张亚琴,周清平,申孟平等.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6):161-162
  [6]赵亦兵.147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疗体会[J].工企医刊,2012,25(4):10-11
  [7]周永新.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31-833
  [8]姜开军,刘志远.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50例临床资料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2):133-134
  [9]陈杰,陈丽珠,谢晓琴,连文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81例[J].中医研究,2013,26(3):28-30
  [10]高健,于淑玲,李文红,李亚萍,等.小儿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63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2):174-17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认知逐步加深,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对于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被广泛重视。肠道菌群不仅能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同时可形成膜菌群起到屏障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对于儿童而言,肠道免疫系统功能不足且肠道菌群正处于生理性演替过程,极易发生菌群失调,从而引发各类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间的关系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肠
期刊
摘要: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疾病中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比较高,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及新生儿宿主防御系统不成熟决定了早期诊断的困难性,而及早诊断和尽早治疗对新生儿败血症良好的预后非常关键,因此,临床医师在感染早期快速准确做出诊断,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
期刊
摘要:耐多药结核病(MDR-TB)在结核控制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种威胁,存在极高治疗失败率与致死率,很有可能发展成不治之症。耐多药结核病产生及流行导致结核病疫情几率上升。临床对耐多药结核病发病因素、发生机制、防治方案均予以持续性,以便对其疾病有效治疗。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机制预防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48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患者的血细胞的检测与各类血小板的计数,分析影响临床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常见原因。为临床上治疗血小板减少提供有效的真实的依据。  方法:通过迈瑞BC-5500,BC-5300、雅培等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后,对血小板减少的进行复片,并显微镜计数。  结果:影响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簟、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DTA依赖型假性血小板减少、采血过程中是否顺利的因素、冷凝
期刊
叶木凤,女,30岁,本科学历,护师职称,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外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实施进展。  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  结果:目前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得到重视已相当普遍,护理措施选用情况各异。  结论:目前国内越来越关注症监护病房中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状况,但目前我国的口腔护理循证依据比较欠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摘要:显微外科作为现代外科技术的全新进展,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步应用到各临床外科治疗工作中,在组织、器官等的移植、再造、再植、重建等方面,显示出极大优势,提高了医疗水平。在这一环境中,显微外科护理工作也实现了飞跃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掌握当前显微外科护理现状,对未来护理工作做出展望,是促进显微外科中护理工作不断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主要便对显微外科中当前护理工作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未来
期刊
摘要:急性胰腺炎(AP)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以及发病迅速等基本特征,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也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等恶性症状,进而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就对炎症介质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炎症介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患者发病特点,研究预防措施。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老年牙齿楔状缺损的患者90例,对患者的患病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了解。  结果:老年牙齿楔状缺损常发生于第一双尖牙,楔缺损害以盘型、2度较为常见,平时喜欢采用横刷法牙者,每天刷牙次数超过3次,喜欢吃酸性食物的患者楔状缺损发病率高。  结论:老年牙齿楔状缺损是常见疾病,临床医生应该了
期刊
摘要:产妇剖宫产产后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产后大出血。对高危妊娠或难产的产妇采取剖宫产本身就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而术中出血或产后出血便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上的转变,晚婚晚育较多,从而高龄产妇也就较多,使得采取剖宫产的产妇人数逐年增加,这就使得术中出血或术后出血的发病率有所提高,术中出血或术后出血往往短时间内出血量大,若救治的不够及时,短时间内产妇死亡的可能性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在颅脑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损伤患者展开研究,了解这种术中突发事故的治疗思路与有效方法。旨在降低手术死亡率,提升治疗效力。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在开颅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患者共3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了解最优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方案展开分析。  结果:在选取的30例患者中,少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存在死亡以及植物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