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6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术前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为脾破裂者200例,诊断正确率100%,声像图表现:脾实质内出现异常回声区(低回声、高回声、囊实混合回声等),其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结论:超声对外伤性脾破裂诊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外伤;脾破裂
中图分类号:R4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7-077-01
现在,有些人对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外伤性内脏损伤也明显增加,在腹部外伤中,脾脏受伤的机会又较其它脏器多。因此,超声对脾破裂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2001~2005年外伤性脾破裂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总结我院2001~2005年的住院患者200例,经手术证实196例,4例为脾被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追踪证实。本组200例均为外伤患者,其中男性150例、女性50例,年龄4~83岁,平均38岁。车祸112例,坠落伤28例,撞击伤36例,挤压伤15例,刀刺伤5例,其他外伤4例,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急诊使用超声检查。
1.2 仪器
采用日本东芝纳米20彩色超声诊断仪及日本东芝纳米3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为宽频探头。
1.3 方法
患者采取平卧位、左右侧卧位等。重点观察腹腔内脏器的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回声、毗邻和脏器是否有病灶,详细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各脏器间隙及腹腔是否有游离无回声区。
2 结果
200例脾破裂者中,180例为真性脾破裂,经手术证实,16例为脾内血肿,经手术全部或部分切除或采用脾修补术治疗,4例为被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追踪观察证实。本组病例声像图特征如下:
2.1 真性脾破裂
声像图可探及脾脏被膜连续中断或不规整,局部出现不规则的回声增强或减低区,并与实质内回声不均区相连接,分界不清,严重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紊乱。脾周围、脾肾间隙、肝肾间隙、腹腔均可探及游离无回声区。
2.2 脾内血肿
脾脏正常或增大,包膜完整,轮廓清晰,形态规整或不规整,实质内可探及不规则的回声不均匀区,其内可探及形态不规则的高回声区、低回声区、无回声区、囊实混合回声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整,与正常脾组织分界欠清。有时与被膜下血肿同时存在。
2.3 脾被膜下血肿
表现为脾被膜完整,被膜与正常脾实质间可探及月牙形、梭形、不规则形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环抱脾实质,其中可有细小点状回声,脾实质可因挤压变形,受挤压的实质回声可增强。
3 讨论
分析200例脾破裂患者超声诊断图像,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根据超声图像特征提示,196例脾破裂均经急诊进行手术。其余4例脾被膜下血肿者经保守治疗超声追踪检查证实。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脾脏实质脆弱,是腹腔内最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脏器[1],所以脾脏损伤极为常见。如损伤严重出血量多,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据统计,单纯性脾破裂的死亡率为10%,若有多发伤死亡率达15%~25%[2]。通过对200例脾破裂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超声显像有助于临床对脾脏外伤作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判断脾外伤的类型和程度[3],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即使在当今医疗检查仪器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的年代,超声检查脾破裂仍为首选。脾破裂有时由于腹部外伤严重,如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时,患者病情危重不宜搬动,使检查受限。但是超声对腹腔积液敏感性很强,能够重复检查,对于严重者可到床边及手术室检查,并可为临床作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动态观察出血倾向,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有力证据。况且,超声检查对患者来说,无痛苦,无损伤,无电离辐射,可实时观察,作为急性脾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442.
[2] 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第2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67-268.
[3]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8.
关键词:超声;诊断;外伤;脾破裂
中图分类号:R4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7-077-01
现在,有些人对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外伤性内脏损伤也明显增加,在腹部外伤中,脾脏受伤的机会又较其它脏器多。因此,超声对脾破裂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2001~2005年外伤性脾破裂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总结我院2001~2005年的住院患者200例,经手术证实196例,4例为脾被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追踪证实。本组200例均为外伤患者,其中男性150例、女性50例,年龄4~83岁,平均38岁。车祸112例,坠落伤28例,撞击伤36例,挤压伤15例,刀刺伤5例,其他外伤4例,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急诊使用超声检查。
1.2 仪器
采用日本东芝纳米20彩色超声诊断仪及日本东芝纳米3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为宽频探头。
1.3 方法
患者采取平卧位、左右侧卧位等。重点观察腹腔内脏器的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回声、毗邻和脏器是否有病灶,详细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各脏器间隙及腹腔是否有游离无回声区。
2 结果
200例脾破裂者中,180例为真性脾破裂,经手术证实,16例为脾内血肿,经手术全部或部分切除或采用脾修补术治疗,4例为被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追踪观察证实。本组病例声像图特征如下:
2.1 真性脾破裂
声像图可探及脾脏被膜连续中断或不规整,局部出现不规则的回声增强或减低区,并与实质内回声不均区相连接,分界不清,严重者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不清,内部回声紊乱。脾周围、脾肾间隙、肝肾间隙、腹腔均可探及游离无回声区。
2.2 脾内血肿
脾脏正常或增大,包膜完整,轮廓清晰,形态规整或不规整,实质内可探及不规则的回声不均匀区,其内可探及形态不规则的高回声区、低回声区、无回声区、囊实混合回声区,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整,与正常脾组织分界欠清。有时与被膜下血肿同时存在。
2.3 脾被膜下血肿
表现为脾被膜完整,被膜与正常脾实质间可探及月牙形、梭形、不规则形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环抱脾实质,其中可有细小点状回声,脾实质可因挤压变形,受挤压的实质回声可增强。
3 讨论
分析200例脾破裂患者超声诊断图像,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依据,临床根据超声图像特征提示,196例脾破裂均经急诊进行手术。其余4例脾被膜下血肿者经保守治疗超声追踪检查证实。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脾脏实质脆弱,是腹腔内最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脏器[1],所以脾脏损伤极为常见。如损伤严重出血量多,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据统计,单纯性脾破裂的死亡率为10%,若有多发伤死亡率达15%~25%[2]。通过对200例脾破裂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超声显像有助于临床对脾脏外伤作及时而明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判断脾外伤的类型和程度[3],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即使在当今医疗检查仪器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的年代,超声检查脾破裂仍为首选。脾破裂有时由于腹部外伤严重,如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时,患者病情危重不宜搬动,使检查受限。但是超声对腹腔积液敏感性很强,能够重复检查,对于严重者可到床边及手术室检查,并可为临床作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动态观察出血倾向,为临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有力证据。况且,超声检查对患者来说,无痛苦,无损伤,无电离辐射,可实时观察,作为急性脾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442.
[2] 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第2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67-268.
[3]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