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思考中成长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了两位职业经理人
  
  王玉锁不是一个保守和贪图安逸的人。他拥有自己的企业:新奥集团,旗下的新奥燃气控股公司还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该公司入选了2001年和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球200家最佳小公司榜单。在2002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上,王玉锁排在第88位,他的个人财富被认定为9400万美元。在10月16日胡润发布的“2003中国大陆百富榜”上,王玉锁及其家族的财富暴涨到18亿美元,并列第27位。
  王玉锁的创业冲动并非是来自于一个伟大的构想。他开过出租汽车公司,兼营过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并曾经对汽车安全气囊、灵芝饮料和啤酒保鲜桶等等诸如此类的项目发生过兴趣。在最初的数年时间里,他不知道自己的企业到底该干什么。他不断地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期待他们可以提升新奥的管理水平。总之,他不甘心只是一家河北廊坊本地企业的主人。
  他把自己关于企业发展战略、使命和内部权力平衡的思考都融入了一部《新奥企业纲领》。主要起草者、和君创业总裁彭剑锋说,这代表着新奥完成了“创业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游戏规则的系统思考”。
  翟晓勤是1996年被王玉锁请来的,她现在是新奥集团的副总裁。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新奥的企业环境并不太适合职业经理人的生存,因为当时老员工的抵触情绪比较大,后者认为新奥的蛋糕就这么大,这些空降兵是来分蛋糕和抢职位的。而对于王玉锁来说,他有做大企业的愿望,总是偏爱这些有着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空降兵,因此,新老员工的矛盾比较深。
  让王玉锁受到强烈震动的一件事是,1997年,他从清华延揽了两位MBA学历的职业经理人,但这两人在一年后都先后离开了新奥。其中一位还曾被任命为集团的副总裁,但他们的管理变革却大都以失败告终。
  新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位刚来不久的职业经理人在参加完1998年的例行干部培训后,对翟晓勤说了一句话:“我们还在进行管理扫盲啊!”如果新奥每年进行的干部培训都只是在管理扫盲的话,说明新奥肯定有问题。
  王玉锁也不甘心他的职业经理人计划就此失败。因此又回请那两位离职的MBA在新奥做企业咨询。
  这两位MBA在新奥时曾经做过一份财务手册,但没有涉及企业组织设计和管理制度层面。这一次,他们拿出了一份《集团管理大纲》,力图解决控制的有效程度不够和管理机制不稳定的问题。但是,“这份大纲对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的思考是粗浅的,对战略的思考可以说是失败的,对企业未来的指导也是乏力的。”翟晓勤评价道。
  2000年,新奥做出了《新奥企业纲领》第一版;2002年4月,在和君创业的参与下,新奥终于制订出更为全面和规范的《新奥企业纲领》。“老板在建立职业经理阶层方面有强烈愿望。”彭剑锋评价说,“因此,这份纲领更多地是在讲集团与专业公司之间的权力关系、管控要点和目标责任体系。”
  而今,新奥核心企业的员工达到了1万多人,而空降的职业经理人数则有600多人。
  
  破除思维混沌
  
  新奥企业宪法的思考和制订过程,一直是沿着两条主线走的:一是关于企业战略和使命的确立,一是企业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关系的思考。
  新奥最初总想做大工业,因此不断尝试新的产品项目,希望能有主导产品,及至跨入太阳能产业;后来因为受国家能源领域开放政策的影响,又确立以能源利用为主业;在《新奥企业纲领》中,新奥最终把自己的产业战略定位于公用事业。“每一次思考的过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董事长。”翟晓勤说,“他对前景判断得比较准,企业就会走得更快。”1999年王玉锁决定做大能源利用产业,新奥开始加快在外埠城市经营燃气供应的步伐,子公司的数目从第一年的4家、第二年的10家,到现在已发展到了35家。
  让企业不再依靠企业家对市场机遇和风险的洞见能力生存,不再依靠盲目尝试中的试错来寻找方向,这就是《新奥企业纲领》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翟晓勤的观察中,新奥之所以能够解决好职业经理人的问题,除了企业宪法的作用外,另一个现实因素是公司一直处于扩张期。“按照目前的并购速度,我们每年可能需要储备10套总经理班子。”她还举例说,原来公司本部的工程部人员,现在都外派做了其他子公司的工程部主任,如果新奥没有进行并购扩张,这些职位是不可能产生的。
  “我们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就像是做长线投资一样。”翟晓勤说,“这样比较容易稳定队伍,而且容易让员工形成文化认同。”而这一点,在《新奥企业纲领》中,也有明确的描述。
  在翟晓勤看来,企业宪法之所以能够在一家民营企业中诞生,并得到贯彻执行,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意愿。1996年的新奥,也曾经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选择快速发展,则意味着激烈变革;要么守住当前的基业和太平,后果却是企业永远长不大。而企业一旦产生了企业宪法,“企业家就必须忠实于它,以身作则。”吴春波说。
  (本文漫画均选自《歪脖子说事儿》,郭梓林著,OKartnet.com画。山西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
其他文献
市场能否承受德隆系崩盘的恶果?  “德隆系已经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一位接近德隆高层的人士出言惊人。据透露,为进行资本运作,德隆集团已经将大部分资金压在了旗下的各只股票上。由于资金短缺,德隆近期在股市上的实际动作已经很少。“不要寄希望于德隆会再度为这几只股票护盘,现在他们都铆足了劲往外跑。”这位人士说。  素有“中国股市第一强庄”之称的德隆系股票在猴年的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在沪深股市一路攀升、各股走
期刊
这家缺乏执行能力的企业,必须放弃“有了好的战略就能取得胜利”的“战略崇拜”  2004年2月19日临近闭市的时候,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861.HK)终于发布了其2003至200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暂时平息了前日发生的财报泄露风波,同时也使主动停盘一天的该股票恢复正常交易。财报显示,2003年10至12月,神州数码营业额达到39.68亿港币,较去年同期的35.21亿港币增长12.7%,股东应占经
期刊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在10年前出现重大战略失误之后,到今天仍然在编造神话  从去年4月底算起,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发布已经有近一年时间,去年12月曾有权威消息称,新汽车产业政策将于年底出台,但至今没有任何动静。最近种种迹象表明,这部产业政策有可能“胎死腹中”,无法出台。  去年年底这部争议很大的新政策似乎最接近出台,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只等国务院办公会议通过。”  但问题看来正出
期刊
大多数人并不像购买沙发或新衣那样,有购买保险或实现投资多样化的冲动。他们应该有,但却没有。历史上,保险、投资和银行机构不得不进行艰苦的竞争,以吸引个人、企业和政府购买风险管理。它们的成功尽管明显,但还不彻底:人们仍难以面对固有的风险及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这正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实行强制性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的原因。当然,人们并非真的不了解生活中的大风险。只是由于人类心理方面的原因,我们才
期刊
我一直百般不解,为什么卡尔·波普尔会用下面这句话作为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精彩的结尾部分的结束语:“我们必须直面未知以及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极尽所能筹谋安全及自由。”难道有了自由还不够吗?为什么把安全与这种至高无上的价值等同视之?  人们知道,波普尔的书著于二战后期。看看2004年的世界形势,你就能领会到波普尔的目的了:自由往往意味着与风险共存,但如果没有安全,风险就是威胁,而非机遇。  这
期刊
◆书名:《经济学》  ◆作者:【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译者:萧琛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1月  ◆定价:68元  现在的经济学教材绝对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国内外各种版本的不下百种。不过,最好的可是凤毛麟角。其中,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以及他的学生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则在当今中国影响最大。  之所以影响大,三本书的原
期刊
《商务周刊》:您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的投资高速增长现象?  郭励弘:投资高速增长下的物理内容和经济内容其实是分开的。只要出现投资热潮,各地都会出现大量建筑落成和设备投产的现象,但这只是简单的物理上的增量,地方经济可能并没有得到实际增长,而且往往造成银行的商业坏账。所有的风险最终将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由此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商务周刊》:据您所知,各个地方的投资状况如何?  郭励弘:上世纪80年代,各地
期刊
《商务周刊》:您认为今年中国投资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张汉亚:今年前8个月的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2.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跟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有关系。其次,由于经济进入新的周期,很多行业也出现新气象,比较明显的是钢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钢铁紧俏,导致价格攀升。其他行业在经历前些年的大面积亏损后现在也逐渐恢复景气。他们通过这些年来的市场磨炼认识到培养企业竞
期刊
“换届经济”事实上是一个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仅仅从经济角度解释很难找到问题的本真答案。它涉及的内容,使问题的诠释不得不从现存的公共管理制度本身去思考。10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在清华大学明理楼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从公共管理体制的角度给“换届经济”给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商务周刊》:去年年末以来,地方政府出现了强烈的投资热潮,而且愈演愈烈。许多专家把这一现象看做是目前投资过热
期刊
2003年9月27日,中国美国商会第五次发布“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孟克文(Christian Murck)将本次白皮书中描述的中国市场状况概括为“喜忧参半。”   与前四版白皮书不同的是,在2003年白皮书中,近半数美国企业对中国在履行某些入世承诺进展情况的不满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政府履行承诺的疑虑也在加深。白皮书以如下语句作为前言:“中国所履行的WTO协议,只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