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壮医药发展铺路石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钟鸣,男,壮族,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著名壮医药研究专家。1983年毕业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壮医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教授),兼任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广西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广西中药材产业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担任《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广西中医药》等学术刊物编委。曾先后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特聘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卫生系统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自治区卫生厅重点课题13项;主编《简明壮医药学》、《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中国壮药学》、《常用壮药临床手册》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篇;2005年以来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3项。
  
  他,儒雅、内敛,举止谦逊,不善侃侃而谈;他,好学、执著,二十载投身壮医药科学研究,不知疲倦;他,功成名就,振兴并领航壮医事业一路走来,却直言甘做壮医事业发展的铺路石。这就是广西著名壮医药研究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特聘专家、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钟鸣研究员的真实写照。
  
  从医,爱由心生
  德保县巴头乡,因出产著名的德保矮马名声远扬。壮族聚居的德保县,最早的历史记载为镇安府,《府志》中就有壮医药的记载。
  儿时随父亲下放的钟鸣,在偏远的巴头乡度过了无忧的童年时光,见到了散布在田梗边、荒山上的田七、肉桂等各种草药,也见识了民间壮医刮痧、针挑、拔火罐等多种疗法,更看到了许多群众缺医少药、受病痛折磨的惨象,于是爱由心生地喜欢上了草药、医学。
  1977年恢复高考,年仅15岁正读高一的钟鸣,与众多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参加高考。他报考了医学院校,虽考取高分,却因年龄原因未被录取。第二年,同样的高分,同样的志愿,16岁的少年终于如愿迈进医学殿堂。
  5年的大学时光,钟鸣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白天,他和同学们一起听课、做实验,晚上,下了自习,大家又都聚集在走廊灯下看书,久久不愿离去。多年之后,钟鸣坦诚,肯钻研、不放弃的性情就是在那时养成的,这让他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受用不尽。
  时光飞转即逝。毕业后,钟鸣憧憬满怀地回到家乡德保县人民医院,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基层医生。
  那个年代,基层医疗条件非常艰苦,钟鸣与4个同事管理着上百个住院病人。人少,设备落后,责任心要更强。“经常是上班连轴转,下了夜班,回去睡一觉,下午又扎进病房。”回忆过往,钟鸣感叹道,基层历练很锻炼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每看到抢救过来的危重病人,心中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喜欢思考、爱琢磨的钟鸣,在基层工作两年后,被调回母校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开始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一生追求
  回到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钟鸣被安排参与组建学院的中心实验室。这给了初出茅庐的他小试牛刀的机会。
  当地有一种荔枝品种,核大、肉薄、味酸。每年五六月间,新旧粮食青黄不接,红艳艳的荔枝挂满枝头,引得半大的孩子爬上树吃个肚饱。奇怪的是,每年都有几个孩子因过食酸荔枝导致昏迷,有的还因抢救不及时而暴死。之前,死因解释为因荔枝果糖含量过高,引起严重低血糖的果糖不耐症。
  搞科研,动力就是好奇心。一次,钟鸣无意中想到李子、桃子、梨等也是含高果糖的水果,为什么就不会引起同样的症状。带着好奇,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张树球教授的指导下,钟鸣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与论证,得出结论:酸荔枝亮氨酸成分高,大量进食后诱发人体释放大量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最终导致死亡。新锐的结论,反响强烈,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是金子,总会被发现;是人才,总会被挖掘。1988年,刚成立的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急需人才,所长黄汉儒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热爱民族医药、科研能力强、思路清晰的年轻人。“你愿不愿意到南宁来,我们需要年轻的人才。”从此,钟鸣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结缘民族医药研究。
  1990年春节过后,钟鸣走进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作为一个初建的研究单位,一切研究工作都要从零开始。
  那些年,钟鸣常常与同事一道下乡,采标本、走访民间医生、收集诊疗技术和民间验方。一次,经过一天野外行走,钟鸣和同事们都感到疲惫不堪,一个同事脚一滑,跌下10米深的斜坡,幸好被一根枝藤拦腰截住。等大家协力把他拉上来时,发现救命的枝藤竟是一味草药——鸡血藤。劫后余生的同事不禁大呼“壮药也有情”。
  二十载风雨兼程,钟鸣沉浸在民族医药研究中,乐此不疲。近年来,他积极投身“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各项工作,针对壮医药发展的现状,带领科技人员在壮医药基础理论、壮药治疗重大疾病的作用机理、研制开发壮药新药、壮医临床诊疗技法整理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在壮医药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进行探索。他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壮、朝、彝等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规范化研究》,首次对全国4省6个少数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开展临床研究并进行疗效评价,建立了8项民族医药诊疗技术标准与规范;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排钱草总生物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外基质及相关细胞因子作用研究》、《传统瑶药猛老虎活性物质基础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壮药排钱草的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完成大量壮药药效筛选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壮药理论的整理与应用研究》、《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等一批壯医药理论与临床技法整理研究项目相继通过成果鉴定,其中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3项。主持完成《壮药复方铁草胶囊》、《壮药解毒抗白颗粒》等壮药研发项目,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将多年科研心得汇编撰写成《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等一批民族医诊疗专著。耐得住寂寞、肯专研、善于总结的钟鸣,自2005年至今,基本每年都有一本专著出版。对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做科研的有心人,课题梳理和总结工作常常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课题结题时,书也就跟着出来了。”
  从空空如也的实验室到收集整理1万多份民族药标本并鉴定完成1200多种,从没有一本壮医药代表书目到编辑出版几十部,从零课题到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钟鸣见证了广西民族医药的发展,也成长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的学术带头人。
  
  管理,热忱满怀
  1999年以来,工作出色的钟鸣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所长,广西壮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角色的转变,让钟鸣开始调整工作状态。他意识到,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一批壮医药人才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壮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经过多年的挖掘整理,系统的壮医药理论框架及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2005年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成立,开始招收壮医专业学生;2007年12月,广西壮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一五”重点建设的10家民族医医院之一;2008年7月,壮医执业医师试点考试鸣锣开考,壮医终于有了身份;同年12月,《广西壮药质量标准》出版,首次用壮医理论对壮药的性味、功能与主治、鉴别方法等进行了论述;2009年3月,《广西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从此壮医药发展有法可依……
  古老的壮医药恰逢盛世,前途美好,但与壮医发展一路走来的钟鸣,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如何在临床推广和产品开发中推动壮医药学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是当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十年磨一剑,钟鸣与他的研发团队相继承担了47个课题,集结出版了《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常用壮药临床手册》、《中国壮药学》、《简明壮医药学》等颇具代表性的书籍。这些集大成的科研成果和书籍,让壮医药真正与蒙医药、藏医药一样,登上大雅之堂。
  天下事业人为先。在钟鸣看来,壮医开考只是壮医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步,要让壮医开枝散叶,推广普及,任重道远。将适宜壮医诊疗技法惠及百姓,需要通过专家和核心医院医生下基层手把手指导,才能达到应用目的。
  钟鸣说,壮医有目诊、甲诊等10多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有药浴、针挑等10多种民间喜爱和认可的技法。单靠民间口口相传,不规范不标准,必须有人为之努力。壮医药的推广和发扬,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自己有幸成为当下推动壮医药发展中的一颗铺路石,可喜可叹。
  近两年来,钟鸣怀揣着热忱,多次带队到百色、崇左、河池、隆林、靖西、德保、田东、宁明等市县,义诊、讲课、指导、科研合作……每一项工作,他都会仔细思量、周密安排、用心指导。“全区范围内打造20个县级壮医医院或壮医专科,是广西提出的壮医发展战略,也是我们壮医人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钟鸣在感叹多年努力已有些许成就的同时,也深感壮医人才培养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壮医药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壮医药理论与临床技法’岗位特聘专家已获自治区批准,一个崭新的科研创新团队,将带领广西民族医药事业向更高处迈进!”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的工(公)伤保障制度有两种,一种是指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为依据、以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工伤保险保障制度;一种是以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理》及民政部《伤残抚恤管理办法》为依据、以军人警察和国家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因公负伤保障制度。上述两种不同的工(公)伤保险制度,有人称之为“双轨制”。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是继续实行“双轨制”,还是合并为“单轨制”,引发
期刊
本刊记者:于副厅长,您好。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能不能给我们展望一下广西2012年就业工作?  于祖毅副厅长:2012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按照“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要求,以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为目标,以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以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抓手,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期刊
人物简介:  李荣祝 ,骨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兼骨科副主任、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委员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委员、广西骨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世
期刊
伴随着国家“东桑西移”产业调整政策的逐步推进,广西的桑蚕产业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广西就已经成为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截至2009年,全区桑园总面积超过200万亩,年产茧量超过20万吨,茧丝产量将近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西先进的蚕业技术和为推动广西蚕业技术进步克难攻坚的专家们。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朱方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
期刊
就业乃民生之本、安邦之计,关系到百姓生活安康和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和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如何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实现充分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成了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张沉重的“民生问卷”。  近年来,广西贺州市站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就业工作的扎实开展。据统计,2011年,贺州市城镇新增就业1
期刊
首次全口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发布  为更好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步伐,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这是在2008年有关部门开展部分人才发展指标的统计之后,我国首次进行的全口径人才资源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
期刊
一、总体概况  2012年第一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用人单位共8691家,需求人才数138841人,求职人才数为177071人,人才供求比为1.28(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28)。2012年第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总体人才供需矛盾比较平和,人才竞争压力较小,用人单位数比2011年同期增长8.88%,需求人才数也比2011年同期增长10.82%,而求职人才
期刊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已于10月15日正式实施。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就《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问:《暂行办法》公布后,外国驻华使馆、外国商会和雇用外籍员工较多的内、外资企业及外籍员工十分关注。请问是出于何种考虑出台《暂行办法》要求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答:首先,要求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参加就业国的社会保险是履行国际
期刊
一、供求状况数据来源  本报告统计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第一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和广西14个地级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所采集的供求状况信息,均为第一季度有效数据。数据经汇总分析,反映了广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供求总体状况  2012年第一季度,广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提供就业岗位593657个,与上季度相比,就业岗位环比增加46
期刊
比蜘蛛网更薄的太阳能电池  澳大利亚和日本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比蜘蛛网更薄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非常柔软,甚至可以缠绕在一根头发上。  这种超薄太阳能电池由镶嵌在塑料薄片上的大量电极组成,厚仅1.9微米,相当于现在最薄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超薄、超轻、超柔韧的太阳能电池将来的用途将会非常广范,甚至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充电装置或用于制造电子纺织品。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西岗关谷称:“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