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在对效率和时间要求都很高的21世纪,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倍受重视的,那么小学语文的教育及引导便是第一关。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给学生什么,首先得让他产生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故而我的观点便是兴趣加引导,只有两者兼用,正确对待,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兴趣;引导;鼓励;多角度
一、多样的方式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让孩子们从游戏和平日里的图画书中学到语言的东西,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在玩乐中汲取知识,何乐而不为?在教学中常用“讲故事,玩单词游戏,讲笑话以及与孩子一起读书”等方式都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这不仅有识字之效,也有教其做人之功。
我们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时就可以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的心里有个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讲解就会容易被理解。而且他们在一开始有了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即兴趣,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就会简单得多。而文章的最后结尾也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更能激起他们之后学习语文的动力。
兴趣法可以用图片达到,也可以用“埋伏笔”的方法达到。讲述内容稍微曲折的故事时,可以不必一次性和盘托出,在高潮前打住,先封住后面的精彩,让学生们想想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再讲出来,比对大家的思维,交流孩子们的内心想法,看看他们会让故事怎样发展。这个可以用扩写的方法来达到,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多做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之后,再让孩子们看看书上故事发展的路线,比对情节,更能逐步加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游戏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并且主动学习。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成若干的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让孩子们进行游戏,而在游戏的内容中就可以加入课文的元素,比如做好小书签,上面设置《小英雄雨来》的问题,谁回答出来了,这个小组就以加分的形式作为奖励,以此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除了以上3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方式来激起儿童们的兴趣,大家完全可以创新来达到教育的效果,不用拘于形式。
二、温和的引导方式,良好的语言环境
《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周兢著)中也有讲述:“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幼儿在大胆地创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想象时,教师却因为过于注意内容的逻辑性而给与幼儿消极或者否定的反馈,这样做实际上阻碍了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创造性的语言运用环境,应当是幼儿可以随时大胆质疑提问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鼓励幼儿表达对学习内容预期和假设的场合。”如此看来,引导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对学生的某些想法做我们认为的所谓纠正的时候要选择好适当的方式,温和为佳,孩子的心理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注意。碰到这样的情况,不妨先顺着他们的想法说,在适当的时候把问题绕回正解处,而对于孩子们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东西,那便更需要我们的珍视了,此时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龙猫》这部动画片中的家长对孩子想法的态度就让人觉得敬佩,他们相信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信仰,并不急于把他们救回所谓的“正道”。
其实不同的角度看东西,真的会有不一样,有时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规所桎梏,对许多事物的认知都只局限于它的片面作用。而相反,孩子们的涉世未深却成就了他们得天独厚的能力。
例如,“当他们说为什么白天天上的是红太阳而晚上却变成白太阳时,我们直接的解释将‘月亮’这个词灌输给他们是不会有很好的教授效果的。大可以说,晚上的太阳也要休息了,它的弟弟先出来陪陪我们,等它休息好了自然就回来了,回来的太阳还是暖暖的哟。”童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总需要我们用童稚的方式来讲述,让他们理解。
交流方式的不一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我们要把思维方式换换。有时,某些读物上所贯彻的理念并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同,此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就说你是错的或直接告诉他们“该”如何,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再来说也不迟。《知了借粮》是比较典型的儿童课外读物,关于内容就不多说了。我们一般的理念是因为知了夏天不勤,不会屯粮,而冬天就只会向蚂蚁借粮,传统中对知了是批判的;但是大家或许忽略了一点,孩子天性是善良的,我们教会了他们宽容。有些孩子就会说,蚂蚁大方一点嘛,借点给知了啊,总不能让它饿死了。此时,我们也可以夸夸孩子的善良,不必一味地说什么知了是错的,我们不要学它这样的话,完全可以下次找机会说让孩子换个角度来看。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创造自由宽容的语言环境,还能让他们在此中能够学到该发散思维,多用几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正确的引导方式会让孩子受益匪浅,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中,让他有机会表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应该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可以用活动课的形式,让每周的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再者,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可以专门开辟“读书”专栏,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孩子们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引导和鼓励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结合,他们会很乐意做这样的活动。
语言的运用能得到我们的肯定还是不够的,他们的表达若能得到我们的赞赏更佳。精妙词句和百科知识的抄摘可以锻炼,语言的表达也是要在兴趣中得到锻炼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加以鼓励性的引导,帮助他们发展自己。
综上,小学语文的教授是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理解的。通过这些途径,帮助我们的花朵们成才。如此,假以时日,我相信定会有所收获的。
参考文献:
[1]王春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希望月报,2006年22期
[2]李亚娣.小学语文教学一议[J].青海教育,2005年Z3期
[3]曹春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6期
关键词:小学生;兴趣;引导;鼓励;多角度
一、多样的方式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让孩子们从游戏和平日里的图画书中学到语言的东西,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了,在玩乐中汲取知识,何乐而不为?在教学中常用“讲故事,玩单词游戏,讲笑话以及与孩子一起读书”等方式都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这不仅有识字之效,也有教其做人之功。
我们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时就可以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的心里有个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讲解就会容易被理解。而且他们在一开始有了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即兴趣,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就会简单得多。而文章的最后结尾也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更能激起他们之后学习语文的动力。
兴趣法可以用图片达到,也可以用“埋伏笔”的方法达到。讲述内容稍微曲折的故事时,可以不必一次性和盘托出,在高潮前打住,先封住后面的精彩,让学生们想想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再讲出来,比对大家的思维,交流孩子们的内心想法,看看他们会让故事怎样发展。这个可以用扩写的方法来达到,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多做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之后,再让孩子们看看书上故事发展的路线,比对情节,更能逐步加强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游戏帮助他们开发智力,并且主动学习。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成若干的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让孩子们进行游戏,而在游戏的内容中就可以加入课文的元素,比如做好小书签,上面设置《小英雄雨来》的问题,谁回答出来了,这个小组就以加分的形式作为奖励,以此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除了以上3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方式来激起儿童们的兴趣,大家完全可以创新来达到教育的效果,不用拘于形式。
二、温和的引导方式,良好的语言环境
《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周兢著)中也有讲述:“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幼儿在大胆地创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想象时,教师却因为过于注意内容的逻辑性而给与幼儿消极或者否定的反馈,这样做实际上阻碍了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创造性的语言运用环境,应当是幼儿可以随时大胆质疑提问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鼓励幼儿表达对学习内容预期和假设的场合。”如此看来,引导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对学生的某些想法做我们认为的所谓纠正的时候要选择好适当的方式,温和为佳,孩子的心理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注意。碰到这样的情况,不妨先顺着他们的想法说,在适当的时候把问题绕回正解处,而对于孩子们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东西,那便更需要我们的珍视了,此时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龙猫》这部动画片中的家长对孩子想法的态度就让人觉得敬佩,他们相信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信仰,并不急于把他们救回所谓的“正道”。
其实不同的角度看东西,真的会有不一样,有时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规所桎梏,对许多事物的认知都只局限于它的片面作用。而相反,孩子们的涉世未深却成就了他们得天独厚的能力。
例如,“当他们说为什么白天天上的是红太阳而晚上却变成白太阳时,我们直接的解释将‘月亮’这个词灌输给他们是不会有很好的教授效果的。大可以说,晚上的太阳也要休息了,它的弟弟先出来陪陪我们,等它休息好了自然就回来了,回来的太阳还是暖暖的哟。”童稚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总需要我们用童稚的方式来讲述,让他们理解。
交流方式的不一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我们要把思维方式换换。有时,某些读物上所贯彻的理念并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同,此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就说你是错的或直接告诉他们“该”如何,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再来说也不迟。《知了借粮》是比较典型的儿童课外读物,关于内容就不多说了。我们一般的理念是因为知了夏天不勤,不会屯粮,而冬天就只会向蚂蚁借粮,传统中对知了是批判的;但是大家或许忽略了一点,孩子天性是善良的,我们教会了他们宽容。有些孩子就会说,蚂蚁大方一点嘛,借点给知了啊,总不能让它饿死了。此时,我们也可以夸夸孩子的善良,不必一味地说什么知了是错的,我们不要学它这样的话,完全可以下次找机会说让孩子换个角度来看。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创造自由宽容的语言环境,还能让他们在此中能够学到该发散思维,多用几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正确的引导方式会让孩子受益匪浅,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中,让他有机会表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孩子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应该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可以用活动课的形式,让每周的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再者,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可以专门开辟“读书”专栏,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孩子们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引导和鼓励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结合,他们会很乐意做这样的活动。
语言的运用能得到我们的肯定还是不够的,他们的表达若能得到我们的赞赏更佳。精妙词句和百科知识的抄摘可以锻炼,语言的表达也是要在兴趣中得到锻炼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加以鼓励性的引导,帮助他们发展自己。
综上,小学语文的教授是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理解的。通过这些途径,帮助我们的花朵们成才。如此,假以时日,我相信定会有所收获的。
参考文献:
[1]王春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希望月报,2006年22期
[2]李亚娣.小学语文教学一议[J].青海教育,2005年Z3期
[3]曹春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