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教你学外语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够采访到辜鸿铭、季羡林两位先生,小编感觉自己萌萌哒。果然读书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呀!(《求学》=Q)
  嘉宾名片
  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是清朝时期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精通英、德、梵等12种语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Q:在国内,学英文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效果并不好。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解决方法?
  辜鸿铭: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地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
  Q:先生的意思是说,在学习英文时,先要背诵英文的经典著作。但是这样做的难度会不会太大,让人难以执行呢?
  辜鸿铭: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我依此法教会我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季羡林:以我自己学俄文和梵文的经历为例。在德国,俄文课每周只有4个小时,共20个星期。老师开头就把字母讲了一讲,原以为可以慢慢来的,没想到第三堂课时老师就拿了一本果戈理的短篇小说,让学生念!结果一星期4小时的课,学生起码得花上3天时间来准备:查语法、查生词……生词还只能查到前半个,后半个至词尾部分查不着,苦得很。不过20个星期下来,学原文、弄语法,念完了整本小说。
  Q:在后辈学人看来,您二位都是极具语言天赋的大师,您二位认为学习外语最重要的是什么?
  辜鸿铭:我学习希腊、拉丁文时,不知哭了多少次。开始,教多少页,背多少页,没感觉困难。后来,自己遍读希腊、拉丁文文史哲名著,吃不消了。我坚持背下去。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后来,不但希腊、拉丁文,其他各国语言、文学,一学习就会,会就能记得住。人们都说我聪明,其实,主要的还是坚持“困而学之”的办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Q: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学一门外语已经觉得十分困难,而像您二位,以及陈寅恪、钱钟书这样的大师,竟然能够通多国外语?
  季羡林:外语愈学多了,就愈容易,尤其是印欧语系。美国我不知道,德国大学生,起码懂4门外语,不要问“你会不会英语啊?会不会法语啊?”多余的!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很要好,去度假,恩格斯当翻译。他一年就可以学3种语言: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当然他说的也是磕磕巴巴,不能那么流利。但他一年掌握3种,并不难。虽然欧洲人学习多国语言确实比其他地方的人得天独厚,但我们学了英语,要想再学法语、德语……一样不难。
  (整理自《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季羡林先生谈学外语》,有删减)
其他文献
早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便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何种国家,何种社会,处于何种阶段,经济发展始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所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我国一代又一代领导人探索的工作重点。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期刊
志愿场里有“绝招”吗?有。所谓“绝招”,是用细节功夫堆砌出来的。细节有时能成为决定志愿成败的关键因素。考生只有提前了解填报过程中的细节“雷区”,才能规避风险或捷径成行。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院编制的填报志愿指南里,各高校都会在招生专业后面加注“年收费”。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收费较高,公办院校里也有收费很高的专业,比如中外合作办学、服务外包类、校企合作型专业等。这些专业因收费较高,在招生
期刊
电影《甘地传》里有这样一个镜头,甘地遇刺前,走出屋子,走向人群。他的养女看着他忧伤而落寞的背影,说了这样一句台词:“他觉得他失败了,但也许他并不知道,他最大的胜利是带领我们远离了疯狂。”有影评人评价,仅这句台词,这部电影就值五颗星了。  也许你会说,新的一年,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么悲伤的话题,就不能来点喜庆的吗?当然能。但就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2015年11月,巴黎人民遭遇了“黑色星期五”,当极端恐怖主
期刊
“大番薯”,是一名中年男子,是我的大学班主任兼专业课老师,因体型样貌酷似漫画《老夫子》当中的大番薯而得名。  跟“大番薯”的斗争之路,是从我当上班长的那一天开始的。  “你们要管好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违反了校规受罚,我不会帮你们的。”  “可你是班主任,不是普通的代课老师,大家有困难了不找你找谁?”  “你这种想法应该回去上高中!”  记得有一次,班上几位同学逃课被学校查到了,要通报批评,于是想
期刊
“维特”烦恼 2:  你可能又会像小孟那样子问:可我实在是考不上好的大学啊,去读“烂大学”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暂且不去分析通过努力你可以提高多少分,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就先来好好地讨论一下“烂大学”这个问题。  在以“你觉得什么样的学校是‘烂大学’?”为题的校园随机采访中,我们的同学给出了以下答案。  刘昊(仙桃市第一中学):我觉得“烂大学”就是校园面积跟高中一样大,硬件设施很差的大学。  李默(兰
期刊
“维特”烦恼 1: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  人物样本  “冷风吹过广阔的霜寒之地,给这片兵家必争之地添抹了一层肃杀的气息。今日来到这个战场的,是两位年轻但经验丰富的虫族大军指挥官。其中一位指挥官戴着黑框眼镜,外
期刊
“维特”烦恼 3: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们之所以还在为高考而烦恼,是因为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当你明白了为高考奋斗的真正意义后,你的烦恼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打开上学意义的新模式  奥巴马  用功读书,除了众所周知的好
期刊
劲锐人物:秦倩倩,高中毕业于河南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现就读于扬州大学文学院。  小时候,我一直都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每次考试都能取得让他们满意的成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聪明似乎成了我的代名词。逢年过节走亲戚,每当家长们讨论起孩子们的成绩时,我的父母总是笑得最灿烂的那一对。  从聪明到骄傲,仅一步之遥  人们都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升入高中后,我似乎就变成了这样的人。随着成绩的下降,
期刊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如果学渣听到学霸对自己这样唱道的话,一定会特别想痛殴对方一顿。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身处在一个应该积极向上的情境,却依然迷茫不已。  这是高中的最后一个冬天了。对于在考试中受挫的高三少年们来说,不管是在时间维度还是心情维度上,都已然进入了“维特(winter)”阶段。这些同学好像随便拿出一种烦恼,就能像拿着冰凌一样戳破自己内心的希望。 
期刊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必备的三要素,围绕这三要素的考查便是小说阅读题的重中之重。  很多考生觉得作用题的答案要点太过烦琐,其实考生只要学会认真梳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彼此依存即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之间息息相关,你突出我,我表现你;指向一致即小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所以人物的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