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我有些无奈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dWE4R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非易事。为了学生的安全,在體育课上学生的组织纪律必须严明,做到令行一致。如果学生组织纪律较差,势必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造成威胁。
  记得一节五年级(1)班的体育课,上课铃响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集队,有几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还在远处的篮球架下“忘我”地投篮、抢球。体委大声地喊着“上课了,集合了”,他们好像没听见似的,也没反应。我大声地喊了声,“集合,站队啦”,那几个男生灰溜溜地跑了回来,拿球的女生××,又不耐烦地投了几个球,才拿着球慢吞吞地往上课场地走。我有些恼怒了,心想:这女生是不是存心找事啊,这不行,得教育一下。
  于是,我迅速将队伍以体操队形散开,让体委带领其他学生开始做准备活动,并准备利用准备活动的时间跟××谈谈,以便让她以后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不能影响大家上课。哪承想,我刚喊了一声“××,到前面来一下”,也不知道她是怕我,还是刁难我,她抱着球绕着队伍转圈,就是不肯过来,惹得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开始不认真地做准备活动了。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就蹿了上来,这哪行,照这样,这课没法进行了。心想着:一个小女生我都约束不住了,那几名“刺头”男生以后还不得更不把我当回事了。
  “集合,准备活动停!”我大声地下达命令,队伍迅速集合了。“××同学,请到前面来!”我大声地喊着,××还站在队尾,就是不过来。我心中的怒火更大了,可就是拿她没辙,她一个劲儿地不理我。我有点无法下台。“好,你不过来,是吧,那这节体育课停,全体回班级!”这时其他学生不乐意了:“××同学,你快到前面去,别影响我们上体育课。”“快去,别影响我们上课!”可是她还是原地不动,远远地站着。瞅她那样,歪戴着帽子,怀里抱着个球,眼晴斜视着你,要多气人就有多气人。
  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我迅速跑到她面前,揪着她帽檐儿一拽,说着:“你赶紧过来!”哪承想,她往后一退,帽带刮了一下她的小辫儿,她退得更远了。我瞅也没瞅她一眼:“我管不了你了,是吗?你这节体育课不用上了,马上回班级,找班主任解释清楚去。”她在集体的压力下,只得回班级了。接下来的体育课又回归了正常,学生有序地学习着肩肘倒立,直到下课。
  课上,其实我也没再把这事当回事儿,心想:她肯定回班了,班主任肯定批评教育她了,以后她肯定会改变的。哪承想,这小姑娘也没敢回班级见班主任,却跑到水房,给她家长打电话,说体育教师体罚她,拽她头发了,把“事”整大了。
  没几个小时,她的家长便到学校找班主任、校长评理,非要我给个说法。无可奈何,我只好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给他们说了一遍,也找班级学生问了个明白,经过我这么一说,班主任、校长也帮着澄清,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了。家长表示以后不能光听学生一面之词,会教育好自己家孩子,希望学校和家长保持沟通,共同教育他们的孩子。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要求严一点,部分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便会说教师缺乏人性化,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要求宽松点,学生就不把教师当回事儿。其实,想想当初,如果我让体育委员把××同学送回班级,直接交给班主任,或者课上不发火,课下找××再谈谈,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后面那步田地。不管怎么样,课还得继续上,纪律还得严格抓,安全还得时刻监管,但是今后抓的方法必须讲究策略。
  编者感言
  “对你,我有些无奈”,这句道出许多体育教师的惆怅与无奈。当下,时常会听见不烦教师感叹:“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究其原因,从大环境而言,一方面独生子女众星捧月的家庭地位养成了他们娇生惯养、自恃娇宠,甚至独断专行的个性。另一方面,婚育年龄的推迟、自然环境、饮食结构、隔代教育等原因,导致所谓的“问题儿童”越来越多。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教育者面对“问题儿童”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深思吴老师的无奈与伤心不仅是个案,而是值得研究的教育现状。作为教师,除了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求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饱有更多的爱心和宽容来面对特殊学生的特殊表现。作为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加大对这一教育现象的研究与调控,共同努力,尽可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 生。
  长期以来,“问题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也越来也被社会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只有加大对这一教育现象的研究与调控,才能使吴老师这样的伤心与无奈越来越少。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要寻求有针对性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报有更多的爱心和宽容来面对“问题儿童”的特殊表现。同时,作为学校教育需要加大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研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为教师们提供专业指导;作为家庭教育,要能正视孩子的异常行为,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行为的特殊与异常的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导致的,还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发育不足的原因造成,只有找到根源所在,教育甚至是矫正、治疗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学生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体之育”与“脑之育”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体育教育始终是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最重要、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  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究竟是有利于文化学习,还是影响文化学习,历来有截然不同的认知。不少教育学家和教育实践者通过观察、分析大量教育现象后,提出体育锻炼不仅不影响文化学习,还会促进文化学习的认知与观点;更多的学生、家长、教育者则
一、解读教材内涵,巧构体能练习内容  1.“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内容  一堂合格的体育课堂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强度补偿”型体能练习是通过分析教学内容的强度来选择体能练习,即教学内容强度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反之亦然。  例如,在教学跑类教材时,整体练习强度很大,那么体能练习可以选择小强度的内容。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就可以选择小强度的有氧练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伟大号召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局中,学校体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广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1984年至2018年,我在学校体育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4年,见证
2019年12月24-28日,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优秀课评选活动在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举行。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评课全程,对如何有效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有些深层次的思考,供大家研讨。  一、本次竞赛所呈现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特点  参赛选手用智慧与激情带来了风格多样、精彩纷呈的健康教育课堂,丰富的健康知识、新颖的教学形式与流畅的教学思路展示出了江苏省高中体育教师的风采,折射出了苏派
改革開放40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让青少年以健康的体魄享受体育教育的美好,辽宁省加大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力度,基本形成管理机构网络齐全、培训形式多样、课堂教学完善、研师队伍精干、活动质量显著提升的新格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 
3月29日—31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新时代学校体育目标,做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理解、把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全国体育与健康教研工作会议暨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培训会在温州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卫生处副处长许弘、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骆秉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
为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够长足发展,更有效地服务于全校师生。作为校长,笔者坚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率先垂范,健全保障機制。主动充当阳光体育运动的领跑者,成立学校体育领导工作小组;组织制订了阳光体育运动长效保障机制,规定任何部门或个人不能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在管理中,以体育课为阳光体育运动的主阵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练好基本技能,为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注重打造品牌体
一、认识和定位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  通过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观点各异,但主持团队认为,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教师应将学生“育成什么样的人”作为体育教育思考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能练习,得到“实惠”,获得“福利”。认识体能练习的必要性后,就很容易对其进行定位,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体能的练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真正做到从“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青少年身体姿态的问题中,脊柱侧弯(图1)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导致脊柱侧弯的因素有很多,如坐姿不正确、过早进行单侧发力的专项训练、骨盆倾斜和长短腿“链索”效应等。  导致脊柱侧弯的原因较多,首先要了解是否存在骨骼问题,如果有外界撞击伤害史、先天性脊柱问题时,一定要先就医进行医学诊断,有专业医学者建议后,才可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要对纠正者进行全方
一、案例背景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每名学生都应该享受的权利。笔者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发现有这样一少部分学生,他们由于身体素质较弱,或患有先天性身体疾病、缺陷等原因,不能参与运动,但是这些学生的内心与其他学生一样渴望运动,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肯定。曾经在我的课堂上发生过一件小事,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运动是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明白了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