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对食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及安全评价.方法 应用ECM830电穿孔仪分别对食管癌细胞EC109、KYSE30行IRE处理,根据电场强度不同,分为对照、500 V/cm、1 000 V/cm、1500 V/cm、2 000 V/cm 5组,24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IRE处理前后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8只BALB/c裸鼠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IRE组),每组4只,利用食管癌细胞EC109建立皮下移植瘤,IRE组应用平板电极对肿瘤行IRE处理,14 d后测量瘤体的重量与体积;10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IRE组),每组5只,暴露腹腔找到腹段食管后,IRE组应用平板电极行IRE处理,7 d后取食管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结果 当电场强度较小时(500 V/cm),IRE处理后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无差异(EC109细胞:P=0.385,KYSE30细胞:P=0.600),而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IRE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逐渐加重,当达到2000 V/cm时,IRE处理后基本上无增殖(P<0.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IRE处理后,食管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P<0.01);动物实验检测表明,IRE处理后,裸鼠移植瘤重量减轻、体积减小(P<0.05),生长减缓,兔食管组织实质细胞大量损伤,而纤维等间质组织保存较好.结论 IRE消融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减缓肿瘤生长,且对食管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胸外科术后胸腔积液乳糜定性试验结果和诊断价值,以及影响乳糜试验结果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8月华西医院上锦院区胸外科连续265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6例、女159例,平均年龄(53.0±12.2)岁.根据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 d、第2 d乳糜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和阴性两个亚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计算乳糜定性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乳糜定性试验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 d、第2 d的乳糜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1.7%、
目的 探讨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和胸部CT在评估胸上段食管癌可切除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2015年在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41例、女80例,中位年龄59(47~79)岁.术前患者均常规行X线透视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及胸部增强CT扫描,判断肿瘤是否发生外侵,分析两种术前判断方法与术中实际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 食管癌活动度评分1~6分的患者数分别为70例、85例、32例、29例、2例和3例.食管癌活动度检查预测食管癌外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
目的 总结免翻转钢板治疗成人复发性漏斗胸的经验.方法 纳入2010~2019年我院使用胸腔镜辅助下放置免翻转钢板治疗复发性漏斗胸27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4例,初次手术年龄3~29(12.81±7.79)岁,本次手术年龄18~29(21.74±3.56)岁.手术采用双侧腋中线凹陷水平2~3cm切口,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加用剑突下辅助切口.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免翻转钢板漏斗胸矫治术,11例辅助剑突下小切口完成.25例使用1根钢板,2例使用2根钢板,手术时间28~45 (33.00±6.44)min.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重建肺结节定位法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66例,平均年龄(57.62±12.13)岁.三维重建肺结节定位组45例,CT引导Hook-wire肺结节定位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肺结节定位失败率(4.44% vs.5.88%,P=0.633)、手术时间[15(12,19) min vs.15(13,17) min,P=0.
目的 探讨在三维导航下免穿刺定位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268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193例,平均年龄(56.55±12.10)岁.穿刺定位组89例,免穿刺定位组17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 穿刺定位组平均靶区CT扫描次数(3.01±0.98)次,穿刺数字疼痛评分(3.98±1.61)分,穿刺后肺压缩30%以上气胸7例(7.87%)
目的 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FR+CTC)与患者肺部病灶良恶性的相关性,建立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学和FR+CTC的肺部肿物恶性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1277例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查且病理结果明确的肺结节及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8例、女759例,中位年龄为57(29~85)岁.随机将患者分配到试验组和验证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Nom
目的 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胸主动脉瘤患者及动脉瘤基础上并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与正常人群主动脉管壁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与胸主动脉瘤/夹层中膜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移植捐献者[正常组,年龄(40.50±9.31)岁]、升主动脉瘤患者[动脉瘤组,年龄(56.50±8.19)岁]及动脉瘤基础上并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夹层组,年龄(54.17±6.
目的 探讨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心脏中心2015 ~ 2019年,130例OPCABG患者术前应用IABP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组(预防性应用组,即手术前置入IABP,n=72),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60~ 72(65.0±5.2)岁;B组(紧急置入组,即手术中及手术后置入IABP,n=58),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56~73(62.3±7.6)岁.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及术后恢复
目的 探究空肠造瘘术联合Ivor-Lewis术或McKeown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2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9例、女38例,年龄(62.82±8.65)岁.按微创术式将患者分为Ivor-Lewis组(IL组,72例)与McKeown组(MK组,55例).IL组行空肠造瘘术联合Ivor-Lewis术进行治疗,MK组行空肠造瘘术联合McKeown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床旁电阻抗成像(EIT)参数、炎症因子
目的 探讨术前及围术期指标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改良扩大Morrow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寻找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300例行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术治疗的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7例(65.67%)、女103例(34.33%),平均年龄(43.54±-13.81)岁.住院期间连续监测心律变化,根据是否发生POAF将患者分为POAF组(n=68)和非POAF组(n=232).通过查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