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了青涩的学生味儿,时下最“潮”的衣服换成了新军装,肩上的红牌换成了一杠两星,“报告”、“是”、“到”已经成了最常挂在嘴边的词汇,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防生史长久已经完完全全蜕变成了一名标准的军人。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标准的军人,史长久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里,他不但要在各大教学楼里学习日常的文化和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参加严格的军政训练,打造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只是在完成从学生到军人的身份转变,与其他军校生不同的是,这个转变不是在充满“军味”的环境中完成,而是在气氛相对自由宽松的地方大学。“这些国防生刚入校时和其他的学生没什么区别,可到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了一名‘准军人’。”北大清华选培办主任凌铁说,“从选择国防生开始,我们就为他们制定了一整套的培养计划,通过一道道工序的打磨与培养,让他们到了部队以后能够更好地为部队服务”。
工序一:招生
第一步扩大宣传,第二步严格审核。
“我们在考生报考之前就给学校、家长打电话,询问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为以后的培养打基础。”北大清华选培办副主任李贵富告訴本刊记者。据介绍,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并不是因为向往部队,热爱部队才填报国防生,而是因为国防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于普通考生要低,为了要进入名牌大学学习,他们才报考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国防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选培办每年在招生期间编写详细的招生简章和政策问答,提前邮寄全国1700多所重点中学进行宣传,并组织召开“全国百所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举办大型招生咨询活动,面对面宣传国防生政策。
进入录取阶段后,严格的审核程序让很多考生从云端跌到了谷底。一个考生从报考到最后的录取,要经过5道审核程序。首先,考生所在地的人武部要先对考生进行体检,然后是面试,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将分数不够录取线的刷掉。即便被录取,如果通不过学校组织的复审和复查,最后也是要被刷下去的。“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我们始终坚持标准不降,无论级别多高,关系多硬,少1分都不考虑录取。”通过这些措施,北大清华的国防生生源质量近几年大幅提高。在2008年招收的新生中,党员的比例占10%~15%,有15%以上的国防生入学分数高于统招生录取线。
工序二:学习
督促国防生学习是选培办老师的必做功课。
毕业于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万谋策在上大二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每天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连课都不去上,学期末的时候有3门课不及格,在北大有5门课不及格就要被退学。选培办的崔进老师为了督促万谋策学习,把他的母亲接到了北京,让她陪读了半年。并在暑假把万谋策安排到建筑工地扛麻袋。“我以前从没想到干体力活有这么累,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改变,每天发奋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今年万谋策被保送到装备指挥学院读研究生。在大学像万谋策这样的学生有不少,大学崇尚的是自由学习,没有人每天和你说你应该怎么学,全靠自觉,而这些国防生突然一下子从高中的紧张气氛中解脱出来,难免会经不住诱惑,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作为选培办,与其他任课老师不同的就是要督促国防生学习。每天早晨选培办的老师都要到课上检查出勤率,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一次国防生的成绩,及时提醒成绩不好的国防生努力学习。近年来处于淘汰边缘和不能正常毕业学生每年都在减少。另外,为了提高国防生整体的学习水平,选培办还采取一系列的学风建设措施,例如选出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让他担任课代表,而他的职责就是每两周将他所负责课程的签到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存在问题汇总后向班主任、辅导员反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同时在国防生中成立专门的英语学习小组,“一帮一”、“多帮一”这些部队的“土办法”也被运用到这里。通过这些措施,不少国防生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全年级倒数一跃成为年级前茅,还有6个班级获得了“清华大学优良学风班”的称号。
工序三:思想教育
让国防生在活动中体验作为军人的骄傲与自豪。
2007年暑假,138名国防生到延安革命圣地进行军政训练和学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的身份,在延安这个革命圣地,以瞻仰四八烈士陵园的方式度过八一建军节,是我大学四年里最难忘也是最值得骄傲的瞬间。”清华大学航64班孙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中满是自豪。“我一天比一天更爱这身迷彩服,汗味是最好的香味,汗水是最昂贵的香水。”
主任凌铁介绍,北大清华选培办注重从军队传统与现实中培养他们献身国防的信念。比如组织清华国防生军旅行、国防教育周等系列活动,开展“携笔从戎,投身国防”主题班会,组织国防生读优秀书籍、看经典电影、唱革命歌曲活动,开展“军旗别样红——国防英才进清华”特色活动,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等50多个先进典型用自身成长经历教育和激励国防生。
工序四:日常管理
将日常管理军事化,让国防生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是集体内的一员。
“我们学校毕业的国防生与其他学校相比,能够更早地适应部队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快地融入到集体中。”北京理工大学选培办主任姚建民说。在选培办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生大队宣传工作组织图”,这幅图将北理工国防生的管理模式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北理工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国防生大队与国防生宣传工作室,国防生大队是全校国防生共同的组织,大队以下按年级设中队,每个中队配备一个中队长一个指导员,中队以下按专业设区队、班组,每个区队也同时配备区队长和指导员,这些“基层主官”都是由学生自己担任。“每个人都分工明确,他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他影响的是一个团队。”
在北大,也有类似的管理模式。所有北大的131名国防生组成一个连队,以院系为单位,同一个院系的国防生组成排,院系内同年级的国防生组成班,由他们自己担任模拟连长、排长和班长,每半年进行一次轮换,选培办的老师担任指导员。这些连长、排长和班长的任务就是管理国防生的生活,监督国防生的学习,负责每个星期五的早操组织工作。如果“战士”思想有波动,他们负责做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管理国防生,我们的学生骨干成长得很快,分到部队的每年都能立功受奖”北京理工大学选培办主任姚建民说。
工序五:实践
通过参与“涉军”科研项目的研究,让国防生了解部队的需求,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清华、北大与军队的合作科研课题比较多,各个院系都有涉及“军工”的课题,每年都有1到2个亿的合作项目,选培 办通过与各院系的沟通推荐国防生参与课题研究,每年都有大三国防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带课题的生产实习。为了方便国防生参与课题研究,选培办与学校协调允许国防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做军队课题,学校和部队科研单位各派一名导师辅导毕业生的设计,大多数的国防生参与过“涉军”课题的研究。
“通过在部队单位参与科研活动,使他们不仅了解了国防科研的特点,做一点‘真刀真枪’的事情,而且较为深入地融入了部队环境,为同学们毕业后顺利步入军营做好了铺垫。”副主任李贵富说。
工序六:训练
通过军事训练练就国防生的战斗精神和军人作风。
2008年暑假,北大、清华国防生在北京卫戍区某团进行了为期20天的军事训练。“‘男人就要有男人的骨气,穿军装的男人更要有铮铮铁骨。’这是我参加军训时,我们的排长说过的话,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清华大学2006级国防生郭俊旺回忆道:“一个卧倒的动作,我们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人顾及地上的泥水,也没有人害怕肘膝流血,汗水、雨水、身上的泥土混在一起,但是大家都没说苦,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每年新生入校时,北大清华选培办都组织两校的国防生进行军训,对国防生提出比其他普通生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除了入校军训,在暑期选培办还专门组织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去,重点进行队列动作、阅兵式、分列式、军体拳、刺杀操和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每周五选培办还带领国防生集体出一次早操,并把早操纳入到体育课范畴,在固定时间和场地,每月对早操、会操等情况进行综合讲评,并且每年评比军事训练优胜单位。
面对面
给国防生多一点时间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后,一开始表现并不理想,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覃文强在一次组织连队实弹射击中,由于没有经验,打了全团倒数第一、這对于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为了让覃文强走出失破的阴影,团里专门开会帮单文强分析训练中组织指挥的问题。半个月后第_二次打靶,覃文强带领连队取得良好的成绩,团政治处主任汤炜表示:“我们不怕你一开始摔跟头,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你第一年跟着大家干,第二年理清思路干,第三年带着连队干,这三年什么经历都会遇到,你熟悉T基层,又有清华的底子,没问题!”如今覃文强所带领的连队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标兵连”。所在邵队的大胆培养使用是覃文强成长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干给舞台,能干给岗位,在政策规定范围内,优先配备到连主官和机关重要岗位摔打锻炼,不给他锻炼的机会,永远不会成长”。这是覃文强所在部队领导对待国防生的态度。
覃文强是幸运的,而更多的国防生面对的是被“抛弃”的尴尬。军事训练跟不上,在短期内适应不了部队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成为国防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很多的国防生就是因为这些绊脚石而被领导放弃,最终走向了失败。其实在来部队之前,国防生是做了准备的,有的人在学校时还专门自己花钱请来健身教练,为的就是到了部队以后能尽快地适应生活。对于国防生来说,苦和累是他们到部队以后最不怕的,而领导的不信任和周围不认可的眼光是他们最难以招架的。“作为一个在选培办工作了多年的人,我希望基层部队在使用管理国防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冲突,应该给他们一个磨合期,让他们逐渐适应,对他们要宽松一点,多交流沟通,要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北大清华选培办蒋晓明老师在采访结束时对我们说。
责任编辑 王璇 实习编辑 林野
工序一:招生
第一步扩大宣传,第二步严格审核。
“我们在考生报考之前就给学校、家长打电话,询问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源质量,为以后的培养打基础。”北大清华选培办副主任李贵富告訴本刊记者。据介绍,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并不是因为向往部队,热爱部队才填报国防生,而是因为国防生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于普通考生要低,为了要进入名牌大学学习,他们才报考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国防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选培办每年在招生期间编写详细的招生简章和政策问答,提前邮寄全国1700多所重点中学进行宣传,并组织召开“全国百所重点中学校长座谈会”,举办大型招生咨询活动,面对面宣传国防生政策。
进入录取阶段后,严格的审核程序让很多考生从云端跌到了谷底。一个考生从报考到最后的录取,要经过5道审核程序。首先,考生所在地的人武部要先对考生进行体检,然后是面试,高考成绩出来后再将分数不够录取线的刷掉。即便被录取,如果通不过学校组织的复审和复查,最后也是要被刷下去的。“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学生,我们始终坚持标准不降,无论级别多高,关系多硬,少1分都不考虑录取。”通过这些措施,北大清华的国防生生源质量近几年大幅提高。在2008年招收的新生中,党员的比例占10%~15%,有15%以上的国防生入学分数高于统招生录取线。
工序二:学习
督促国防生学习是选培办老师的必做功课。
毕业于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万谋策在上大二时,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每天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连课都不去上,学期末的时候有3门课不及格,在北大有5门课不及格就要被退学。选培办的崔进老师为了督促万谋策学习,把他的母亲接到了北京,让她陪读了半年。并在暑假把万谋策安排到建筑工地扛麻袋。“我以前从没想到干体力活有这么累,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改变,每天发奋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今年万谋策被保送到装备指挥学院读研究生。在大学像万谋策这样的学生有不少,大学崇尚的是自由学习,没有人每天和你说你应该怎么学,全靠自觉,而这些国防生突然一下子从高中的紧张气氛中解脱出来,难免会经不住诱惑,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作为选培办,与其他任课老师不同的就是要督促国防生学习。每天早晨选培办的老师都要到课上检查出勤率,每隔一段时间查看一次国防生的成绩,及时提醒成绩不好的国防生努力学习。近年来处于淘汰边缘和不能正常毕业学生每年都在减少。另外,为了提高国防生整体的学习水平,选培办还采取一系列的学风建设措施,例如选出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让他担任课代表,而他的职责就是每两周将他所负责课程的签到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存在问题汇总后向班主任、辅导员反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同时在国防生中成立专门的英语学习小组,“一帮一”、“多帮一”这些部队的“土办法”也被运用到这里。通过这些措施,不少国防生的成绩由入学时的全年级倒数一跃成为年级前茅,还有6个班级获得了“清华大学优良学风班”的称号。
工序三:思想教育
让国防生在活动中体验作为军人的骄傲与自豪。
2007年暑假,138名国防生到延安革命圣地进行军政训练和学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的身份,在延安这个革命圣地,以瞻仰四八烈士陵园的方式度过八一建军节,是我大学四年里最难忘也是最值得骄傲的瞬间。”清华大学航64班孙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中满是自豪。“我一天比一天更爱这身迷彩服,汗味是最好的香味,汗水是最昂贵的香水。”
主任凌铁介绍,北大清华选培办注重从军队传统与现实中培养他们献身国防的信念。比如组织清华国防生军旅行、国防教育周等系列活动,开展“携笔从戎,投身国防”主题班会,组织国防生读优秀书籍、看经典电影、唱革命歌曲活动,开展“军旗别样红——国防英才进清华”特色活动,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等50多个先进典型用自身成长经历教育和激励国防生。
工序四:日常管理
将日常管理军事化,让国防生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是集体内的一员。
“我们学校毕业的国防生与其他学校相比,能够更早地适应部队的管理模式,可以很快地融入到集体中。”北京理工大学选培办主任姚建民说。在选培办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生大队宣传工作组织图”,这幅图将北理工国防生的管理模式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北理工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国防生大队与国防生宣传工作室,国防生大队是全校国防生共同的组织,大队以下按年级设中队,每个中队配备一个中队长一个指导员,中队以下按专业设区队、班组,每个区队也同时配备区队长和指导员,这些“基层主官”都是由学生自己担任。“每个人都分工明确,他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他影响的是一个团队。”
在北大,也有类似的管理模式。所有北大的131名国防生组成一个连队,以院系为单位,同一个院系的国防生组成排,院系内同年级的国防生组成班,由他们自己担任模拟连长、排长和班长,每半年进行一次轮换,选培办的老师担任指导员。这些连长、排长和班长的任务就是管理国防生的生活,监督国防生的学习,负责每个星期五的早操组织工作。如果“战士”思想有波动,他们负责做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管理国防生,我们的学生骨干成长得很快,分到部队的每年都能立功受奖”北京理工大学选培办主任姚建民说。
工序五:实践
通过参与“涉军”科研项目的研究,让国防生了解部队的需求,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清华、北大与军队的合作科研课题比较多,各个院系都有涉及“军工”的课题,每年都有1到2个亿的合作项目,选培 办通过与各院系的沟通推荐国防生参与课题研究,每年都有大三国防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带课题的生产实习。为了方便国防生参与课题研究,选培办与学校协调允许国防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做军队课题,学校和部队科研单位各派一名导师辅导毕业生的设计,大多数的国防生参与过“涉军”课题的研究。
“通过在部队单位参与科研活动,使他们不仅了解了国防科研的特点,做一点‘真刀真枪’的事情,而且较为深入地融入了部队环境,为同学们毕业后顺利步入军营做好了铺垫。”副主任李贵富说。
工序六:训练
通过军事训练练就国防生的战斗精神和军人作风。
2008年暑假,北大、清华国防生在北京卫戍区某团进行了为期20天的军事训练。“‘男人就要有男人的骨气,穿军装的男人更要有铮铮铁骨。’这是我参加军训时,我们的排长说过的话,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清华大学2006级国防生郭俊旺回忆道:“一个卧倒的动作,我们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人顾及地上的泥水,也没有人害怕肘膝流血,汗水、雨水、身上的泥土混在一起,但是大家都没说苦,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每年新生入校时,北大清华选培办都组织两校的国防生进行军训,对国防生提出比其他普通生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除了入校军训,在暑期选培办还专门组织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去,重点进行队列动作、阅兵式、分列式、军体拳、刺杀操和轻武器实弹射击训练。每周五选培办还带领国防生集体出一次早操,并把早操纳入到体育课范畴,在固定时间和场地,每月对早操、会操等情况进行综合讲评,并且每年评比军事训练优胜单位。
面对面
给国防生多一点时间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后,一开始表现并不理想,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覃文强在一次组织连队实弹射击中,由于没有经验,打了全团倒数第一、這对于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为了让覃文强走出失破的阴影,团里专门开会帮单文强分析训练中组织指挥的问题。半个月后第_二次打靶,覃文强带领连队取得良好的成绩,团政治处主任汤炜表示:“我们不怕你一开始摔跟头,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你第一年跟着大家干,第二年理清思路干,第三年带着连队干,这三年什么经历都会遇到,你熟悉T基层,又有清华的底子,没问题!”如今覃文强所带领的连队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标兵连”。所在邵队的大胆培养使用是覃文强成长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想干给舞台,能干给岗位,在政策规定范围内,优先配备到连主官和机关重要岗位摔打锻炼,不给他锻炼的机会,永远不会成长”。这是覃文强所在部队领导对待国防生的态度。
覃文强是幸运的,而更多的国防生面对的是被“抛弃”的尴尬。军事训练跟不上,在短期内适应不了部队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成为国防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很多的国防生就是因为这些绊脚石而被领导放弃,最终走向了失败。其实在来部队之前,国防生是做了准备的,有的人在学校时还专门自己花钱请来健身教练,为的就是到了部队以后能尽快地适应生活。对于国防生来说,苦和累是他们到部队以后最不怕的,而领导的不信任和周围不认可的眼光是他们最难以招架的。“作为一个在选培办工作了多年的人,我希望基层部队在使用管理国防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冲突,应该给他们一个磨合期,让他们逐渐适应,对他们要宽松一点,多交流沟通,要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北大清华选培办蒋晓明老师在采访结束时对我们说。
责任编辑 王璇 实习编辑 林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