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参考400m训练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本校历年400m训练的档案资料,采用生化指标检测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就中学生400m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作一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400m;赛前训练
前言
赛前训练是指赛前6-8周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赛前训练安排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赛前训练有效进行的基础,而运动员的主客观反应可以帮助教练员评判他们对训练内容的承受程度,以顺利实施训练计划。笔者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实践,就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进行研究,以寻求适合中学生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利于他们发挥水平,赛出成绩。这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运动生涯和求学深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2001年至2011年从事400m训练的男女运动员,共计23人。其中国家一级运动员3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6人,4人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2.研究方法:①查阅资料。包括与400m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本校历年400m训练的档案资料;②调查与交谈。与运动员的交流、沟通,并及时反馈到训练过程中;③生化指标检测与数据分析。由江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检测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1.赛前训练时间的确定
目前,关于专业高水平400m运动员的研究表明,赛前训练时间常定为8周。有采用逐渐增加量和强度,直至赛前一周左右调整的训练方法;也有采用逐渐增加量和强度,直至四周左右降量降强度,最后一周调整的方法。
400米是一项缺氧运动项目,根据美国学者格拉德罗等的研究,其能量来源于: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30%—35%;②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占55%—60%;③有氧代谢过程产生的ATP占5%—10%。可见,大多数能量来自无氧酵解,这可从400m比赛后,机体发生明显的酸中毒现象得到证实。由于400米跑项目训练的运动强度大,容易产生乳酸堆积,因此对运动员有氧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文献资料显示:当女子400m成绩在50″左右时,其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的比例为6:1。本研究对象中,男子400m平均成绩为51″19,女子平均为1′03″46,没有研究表明,男子50″左右的成绩及女子1′左右的成绩和以上研究有区别。
与专业高水平的运动员相比,中学生运动员因比赛周期较短,年周期的运动量较小,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其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应既能在比赛中出成绩,又有利于疲劳恢复。笔者认为中学生400m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应是8周。
2.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研究
(1)方式1:前8周逐渐增加强度和训练量,最后一周调整
这是笔者初涉400m训练时的方法。在与运动员的沟通中,发现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最后几周的训练,运动员明显出现疲态,精神不易集中,训练强度上不去。比赛成绩与预计的有差距,甚至不理想。运动员没有出现超量恢复的理想表现。
(2)方式2:前4周逐步增加强度和训练量至最大,后三周保持最大训练强度和量,最后一周调整
训练表明,前4周的逐步加量和增强度是可实现的,但要保持最大强度和量三周是较困难的,大多运动员不能承受,以至在比赛中感觉肌肉紧张,最后100m非常吃力。成绩平平,没达到预期效果。从运动员肌肉紧张的结果推测,可能是调整时间不够,因此,在以后的训练中作了调整,恢复时间加长到一周半,但从运动成绩看,与预期相差不多。
(3)方式3:前四周逐步增加强度和量至最大,随后开始逐步减量和降低强度,最后一周调整
在该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了基础心率和生化指标的监控。
①基础心率的监测(见表1)。基础心率是衡量人心肺功能的一个指标,也是教练员判断疲劳的基本依据。从心率变化的趋向看,竞技状态越来越好。表中基础心率是每天清晨起床后测得的每周的平均数。
表1:基础心率的变化情况(单位:跳/分)
②血尿素氮的监测(见表2)。血尿素氮能评定运动员的负荷量。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mmol/L,说明负荷过大。若在训练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评定恢复情况。值低,表示恢复适宜,身体机能良好。次日或第三日仍超过正常水平,表明机体对负荷不适应,机能状态较差。表中对照值是前一周测得的数据。表中虽有少数超负荷数据,但整体趋势还是能适应训练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是良好的。
表2:血尿素氮的监测结果(单位:mmol/L)
③尿蛋白的监测(见表3)。尿蛋白常用以评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在运动员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身体不适应,尿蛋白增加,继续坚持一个阶段,在强度相同的训练中,尿蛋白的量又逐渐减少,这是身体对运动量的适应性反应。若尿蛋白量只增不减,则疲劳加剧,机能下降。表中显示,随着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及运动量的逐步减少,尿蛋白含量逐步趋于较低的含量,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表3:尿蛋白的监测结果(单位:g/L)
④安静时血红蛋白值的监测(见表4)。中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为男队员145—172g/L,女队员136—164g/L。持续的激烈运动后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身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常用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此外,血红蛋白值也反映运动员营养和健康状态的基本指标。
表4:安静时血红蛋白值的监测结果(g/L)
表4中是赛前训练期最后五周,每周一次测得的HB值。对照值是大量大强度超负荷训练后测得的HB值,所以较低。表4显示,各队员的HB值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第五周是过渡周,有了前期的铺垫,运动员的适应,再加上适量的降低了训练量,因此指标略高于对照值,说明机体适应恢复良好;第六周继续降量降强度,HB值又有升高,第七周中量大强度训练,HB值都处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第八周进行恢复,做一些适量的运动,HB值维持稳定的高值,达到了超量恢复的预期目标。
3.比赛成绩的分析
经筛选,笔者采用方式3作为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方式,现就其中四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见表5)作一比较和分析。其中训练成绩是手计时,以往成绩和比赛成绩均为电计时。从比赛成绩和以往以及预计成绩的比较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信心,状态和结果都是让人满意的。这和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是一致的。与同年龄组的其他学校的运动员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本校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较快。
表5:四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较
结语
1.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以8周较合适。
2.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增加和降低应循序渐进,尤其是强度的增减。
3.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先逐步增加负荷,达到最高负荷后逐步降量降强度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但应注意,调整前一周的强度应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锡让 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2]茅鹏.满负荷与大运动量[J].体育与科学,1995(6)
[3]茅鹏.成绩水平决定于训练结构[J].体育与科学,1996(4)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中学生;400m;赛前训练
前言
赛前训练是指赛前6-8周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赛前训练安排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赛前训练有效进行的基础,而运动员的主客观反应可以帮助教练员评判他们对训练内容的承受程度,以顺利实施训练计划。笔者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实践,就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进行研究,以寻求适合中学生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利于他们发挥水平,赛出成绩。这对于体育特长生的运动生涯和求学深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2001年至2011年从事400m训练的男女运动员,共计23人。其中国家一级运动员3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6人,4人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2.研究方法:①查阅资料。包括与400m训练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本校历年400m训练的档案资料;②调查与交谈。与运动员的交流、沟通,并及时反馈到训练过程中;③生化指标检测与数据分析。由江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检测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1.赛前训练时间的确定
目前,关于专业高水平400m运动员的研究表明,赛前训练时间常定为8周。有采用逐渐增加量和强度,直至赛前一周左右调整的训练方法;也有采用逐渐增加量和强度,直至四周左右降量降强度,最后一周调整的方法。
400米是一项缺氧运动项目,根据美国学者格拉德罗等的研究,其能量来源于: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30%—35%;②无氧糖酵解过程产生的ATP占55%—60%;③有氧代谢过程产生的ATP占5%—10%。可见,大多数能量来自无氧酵解,这可从400m比赛后,机体发生明显的酸中毒现象得到证实。由于400米跑项目训练的运动强度大,容易产生乳酸堆积,因此对运动员有氧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文献资料显示:当女子400m成绩在50″左右时,其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的比例为6:1。本研究对象中,男子400m平均成绩为51″19,女子平均为1′03″46,没有研究表明,男子50″左右的成绩及女子1′左右的成绩和以上研究有区别。
与专业高水平的运动员相比,中学生运动员因比赛周期较短,年周期的运动量较小,学习任务繁重,所以其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应既能在比赛中出成绩,又有利于疲劳恢复。笔者认为中学生400m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应是8周。
2.赛前训练时间安排的研究
(1)方式1:前8周逐渐增加强度和训练量,最后一周调整
这是笔者初涉400m训练时的方法。在与运动员的沟通中,发现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最后几周的训练,运动员明显出现疲态,精神不易集中,训练强度上不去。比赛成绩与预计的有差距,甚至不理想。运动员没有出现超量恢复的理想表现。
(2)方式2:前4周逐步增加强度和训练量至最大,后三周保持最大训练强度和量,最后一周调整
训练表明,前4周的逐步加量和增强度是可实现的,但要保持最大强度和量三周是较困难的,大多运动员不能承受,以至在比赛中感觉肌肉紧张,最后100m非常吃力。成绩平平,没达到预期效果。从运动员肌肉紧张的结果推测,可能是调整时间不够,因此,在以后的训练中作了调整,恢复时间加长到一周半,但从运动成绩看,与预期相差不多。
(3)方式3:前四周逐步增加强度和量至最大,随后开始逐步减量和降低强度,最后一周调整
在该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了基础心率和生化指标的监控。
①基础心率的监测(见表1)。基础心率是衡量人心肺功能的一个指标,也是教练员判断疲劳的基本依据。从心率变化的趋向看,竞技状态越来越好。表中基础心率是每天清晨起床后测得的每周的平均数。
表1:基础心率的变化情况(单位:跳/分)
②血尿素氮的监测(见表2)。血尿素氮能评定运动员的负荷量。若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mmol/L,说明负荷过大。若在训练次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评定恢复情况。值低,表示恢复适宜,身体机能良好。次日或第三日仍超过正常水平,表明机体对负荷不适应,机能状态较差。表中对照值是前一周测得的数据。表中虽有少数超负荷数据,但整体趋势还是能适应训练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是良好的。
表2:血尿素氮的监测结果(单位:mmol/L)
③尿蛋白的监测(见表3)。尿蛋白常用以评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在运动员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身体不适应,尿蛋白增加,继续坚持一个阶段,在强度相同的训练中,尿蛋白的量又逐渐减少,这是身体对运动量的适应性反应。若尿蛋白量只增不减,则疲劳加剧,机能下降。表中显示,随着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及运动量的逐步减少,尿蛋白含量逐步趋于较低的含量,这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
表3:尿蛋白的监测结果(单位:g/L)
④安静时血红蛋白值的监测(见表4)。中跑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为男队员145—172g/L,女队员136—164g/L。持续的激烈运动后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身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常用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此外,血红蛋白值也反映运动员营养和健康状态的基本指标。
表4:安静时血红蛋白值的监测结果(g/L)
表4中是赛前训练期最后五周,每周一次测得的HB值。对照值是大量大强度超负荷训练后测得的HB值,所以较低。表4显示,各队员的HB值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第五周是过渡周,有了前期的铺垫,运动员的适应,再加上适量的降低了训练量,因此指标略高于对照值,说明机体适应恢复良好;第六周继续降量降强度,HB值又有升高,第七周中量大强度训练,HB值都处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第八周进行恢复,做一些适量的运动,HB值维持稳定的高值,达到了超量恢复的预期目标。
3.比赛成绩的分析
经筛选,笔者采用方式3作为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方式,现就其中四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见表5)作一比较和分析。其中训练成绩是手计时,以往成绩和比赛成绩均为电计时。从比赛成绩和以往以及预计成绩的比较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信心,状态和结果都是让人满意的。这和生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是一致的。与同年龄组的其他学校的运动员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本校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较快。
表5:四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较
结语
1.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时间以8周较合适。
2.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增加和降低应循序渐进,尤其是强度的增减。
3.中学生400m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先逐步增加负荷,达到最高负荷后逐步降量降强度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但应注意,调整前一周的强度应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锡让 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
[2]茅鹏.满负荷与大运动量[J].体育与科学,1995(6)
[3]茅鹏.成绩水平决定于训练结构[J].体育与科学,1996(4)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