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剧作中海和雾寓言式意象分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奥尼尔的剧作无论在风格上、主题上还是技巧运用上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唯一不变的是奥尼尔对于审美意象的使用。从他的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戏剧《东航卡迪夫》开始,奥尼尔就一直在探索使用意象。意象符号的使用是奥尼尔剧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意象符号尤其是寓言式意象符号的运用不仅仅为奥尼尔的戏剧营造出了宏大气氛与特殊意境、推动了情节发展、丰满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题,还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也极大地扩展了读者和观众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空间。奥尼尔作品中的寓言式意象给了其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海 雾 寓言式意象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严肃戏剧之父,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严肃戏剧取代了流行于20世纪初期美国剧坛的通俗戏剧,对于推动美国现代悲剧的发展举足轻重。奥尼尔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
  意象是戏剧艺术创造的一个核心范畴。戏剧意象贯穿于戏剧创作与接受的多个层面。在奥尼尔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含有多个寓言式意象,例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雾与雾笛声的渐长渐消、主人公们对家的爱恨交织、父母兄弟之间情感的隐喻关系,等等。在奥尼尔的全部作品中,寓言式意象成为了一条鲜明的主线。意象符号尤其是寓言式意象符号的运用不仅仅为奥尼尔的戏剧营造出了宏大气氛与特殊意境、推动了情节发展、丰满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题,还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也极大地扩展了读者和观众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空间,给了其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
  以象征性和荒诞性为特征,折射在人的内心世界而形成的镜像就是表意之象,即意象。意象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泛指人们在主观上心理的表象、心象和映像;而审美意象是把创造者的审美经验外化为审美物象,借以烘托主题并把自身的审美经验交流给接受者,最终达到影响接受者思想和感情的目的。文学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创作的过程就是要创造出一种审美模象来完美地表现人内心的审美意象。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这种“情感的意象”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一种“审美幻想”。意象作为戏剧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始终贯穿于戏剧艺术创作与戏剧接受的方方面面。戏剧意象指的是剧中具体的、感性的、包含着一定意蕴的人物、事物和景物,而这里的人物、事物和景物又与特定的戏剧情景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戏剧意象是心理的、符号的、文化的、审美的。每一个戏剧意象既满足了剧作家舞台艺术的诗意表现,又在表演过程中呈现给了观众诗一般的意境。戏剧意象所要求的是一个有机、内在、和谐、完整而又富有意蕴的境界,所以意象既有一种想象性、发散性的指涉作用,同时又是一个包孕性极强的意旨符号(施旭升,260)。
  奥尼尔在戏剧技巧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他的剧本中,读者几乎可以找到欧洲实验主义先驱们所有使用过的舞台形式和技巧。而意象的应用在奥尼尔的剧作中,又有着突出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意象是奥尼尔剧作的最显著的特征。
  一 承载人类梦想、操控人类命运的大海
  由于奥尼尔本人深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因此他的大部分剧本中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悲观主义的色彩。奥尼尔个人生活坎坷,家庭生活不幸。而尼采“上帝死了”的断言又极大地动摇了奥尼尔的宗教信仰。奥尼尔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也对人类的未来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奥尼尔经常流露出对于生活中某种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这种神秘力量强烈地控制着人类的生活,他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这种神秘力量的所在。奥尼尔的创作生涯是从海洋剧开始的,纵观奥尼尔戏剧,海的意象随处可见。起初,奥尼尔把海看作是神秘力量的象征。由于奥尼尔自身有着水手的生活经历,他的海洋剧写得十分生动。人与海的冲突在奥尼尔的剧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奥尼尔的作品中,海已然不是传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经典审美意象。奥尼尔从海洋生活中发现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在大海里,奥尼尔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归属感和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生活背后的神秘力量。
  一方面,奥尼尔憎恨大海,诅咒大海。海洋就是谋杀犯,就是恶魔。海员的生活经历没有给奥尼尔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印象。这一点可以从《东航卡迪夫》中扬克的描述中看出来。扬克指出海员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海员们从一块甲板跳上另一块甲板,做着最差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吃着最差的食物。他们环游世界,但是却什么也没有欣赏到。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他们的死活也无足轻重。扬克对于大海的憎恨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恰恰代表了奥尼尔的想法,也反映了海员作为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人们在大海面前的无助和无力也在《归途迢迢》中有所体现。当一群水手在码头附近的廉价酒吧中喝酒作乐时,剧中主人公奥尔森异常开心,只因为他再也不用到海上去工作了,他恨透了大海。当然,奥尔森的欢乐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陆地上,奥尔森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身无分文了,他不得不又回到了海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日子里,他再也没有希望能够回到陆地上。命运是如此地强大,海洋是如此地强大,人类在它们的面前只有被嘲笑的份儿。大海在剧本中就成了那股神秘力量的象征。不管人类如何努力,不管在哪里,人类始终无法摆脱这神秘力量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憎恨大海的同时,奥尼尔又紧密地依附于大海。他的主人公不得不去大海里寻找自己的梦想。此时,大海又像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奥尼尔曾说过:“海洋上的生活是我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以船为家,船员为友,身处海水的包围之中。”尽管神秘的大海控制着人们的命运,蹂躏着人们的梦想,人们最终还是接受了大海的折磨。海上生活虽然痛苦,但是人们却离不开它。比如在《天边外》中,主人公对于理想和爱情的错位追求导致了他悲剧的一生。有着诗人气质的罗伯特有着强烈的想去海上生活的愿望,但是为了爱情他却选择了留在陆地上。不管农场的状况是蒸蒸日上还是每况日下,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直到他陷入了极度贫穷,直到他病入膏肓,他仍然想着自己应该是“大海的儿子”。由于自己放弃了投身海上生活的选择,命运给了他最残酷的惩罚——他一直生活在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游移最终毁了罗伯特的生活。他唯一的解脱方式就是死亡,最终,他也因此而获得了“自由”。罗伯特临终前说:“那不是终点,那是自由的开始,是我远航的起点!”   二 塑造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的雾
  雾是奥尼尔戏剧中另外一个极具重要性的意象。尽管雾只出现在了奥尼尔的七部戏剧中,但是却在他的戏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奥尼尔有一部海洋剧就是以“雾”作为标题的。而在《东航卡迪夫》、《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安娜·克里斯蒂》等剧中,雾这个意象也一再出现。雾象征着难以预测的命运,如同乌云一样始终笼罩在人的头上。当主人公逝去时,雾气才会散开,这也象征着人类与命运之间的剧烈冲突。
  一方面,雾作为主人公把自己与现实隔开的天然屏障,极大地丰满了人物性格,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外在表现。奥尼尔固然清楚在舞台上呈现剧本内容时,使用模糊迷离的环境是多么困难,但是他仍然选择使用了雾。这说明作家本人希望雾能够参与到演员的表演中,并且在观众的心中立体化起来。所以雾的真正意义绝不仅仅是舞台背景,更是主人公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当玛丽和她的女佣凯瑟琳出现在舞台上时,她们都是醉的状态。我们知道,使得玛丽和凯瑟琳兴奋开心的东西一个是吗啡,一个是威士忌。尽管玛丽和女佣凯瑟琳醉的原因不同,但两人都是一样醉的状态。她们二人说话时,就好像是“过去非常亲密的朋友”(Baym and Gottesman,1339)。玛丽和凯瑟琳对于雾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的不同可以看成是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对凯瑟琳而言,雾使得她回家的旅程充满危机,但是大雾却对人的皮肤很有好处,这也使得她对雾有了不坏的印象。而玛丽看到的则是雾能掩饰的特点。这里,雾对她而言就像是酒精一样能够治愈她的伤痛,雾同样也为她提供了隔离幻想和现实的天然屏障,使她有了逃离现实的可能性。玛丽说:“我并不介意有雾,我真的挺喜欢这雾。它能把你和整个世界隔离开。你会感觉到一切都变了。事情都不像看上去那样不尽人意。再也不会有人发现你,也不会有人感觉到你的存在。”(Baym and Gottesman ,1340)玛丽十分喜爱这雾气,是因为她把雾当成了一种防护。实际上,她憎恨的是雾笛:“雾笛永远也不会让人清静,它不停地提醒着你,警告着你,把你从梦中唤回”。
  另一方面,雾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催化剂,雾是蒂龙一家人难以解脱的痛苦的象征,雾的起伏变化与蒂龙一家人的心理状态紧密相关。在第一幕中,整个家庭的氛围是同情的、谅解的,全家人都处于平静的状态。家里充满了笑声,大家都认为玛丽戒毒成功,笼罩在家里的阴云一下子全都散去了。因此,舞台的氛围也是欢快的。“阳光从窗户照进屋子”,玛丽很开心,因为“雾终于散了”(Baym and Gottesman,1307)。蒂龙也说:“这么好的一个早晨,躲在屋子里说话真是浪费了。向窗外看看,港口里已经没雾了。” (Baym and Gottesman, 1315)第二幕开始时,已经将近下午一点钟,此时全家人的心情已经暗淡下来,空气也已经开始雾蒙蒙。“这一刻没有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屋子,外面的天气依然晴朗,但潮气已经开始弥漫,淡淡的薄雾已经遮住了部分阳光。”(Baym and Gottesman,1321)到第三幕时,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六点半,“起居室阴暗下来,海湾那里袭来的雾气像一面白色的幔帐挡在窗户上。”(Baym and Gottesman,1339)最后一幕中,雾气更重了,如同一堵墙堵在窗外。
  纵观整个剧本,雾气从无到有到浓厚,而蒂龙一家人则怀着最后的幻想,虚伪而又互相欺骗,无望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到彼此之间相互猜疑,他们相互诅咒,逃避自己的责任再到每个人都退回了自己的幻想世界。一家人的心情是从欢乐到忧郁再到压抑。雾与人相互照应,有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全家人的痛苦就像是无边的大雾,等待蒂龙一家人的不仅仅是雾气笼罩的黑夜,更是无尽的痛苦。他们看不见光明,看不见结局。雾加剧了剧本中人物之间的冲突,象征着人物心情的变化,也深化了主题。
  总之,意象在奥尼尔的剧作中,丰满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发展,也深化了主题。意象是其戏剧创作的核心。奥尼尔尤为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他一直努力追寻人的精神世界的某种平衡和生活的意义所在,意象的使用使得他剧中的主人公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如果没有剧本中多种多样的意象,很难想象奥尼尔的作品能具有如何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奥尼尔在戏剧技巧方面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他的剧本中,读者几乎可以找到欧洲实验主义先驱们所有使用过的舞台形式和技巧。意象的应用在奥尼尔的剧作中有着突出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意象是奥尼尔剧作的最显著的特征。由于意象的运用对于奥尼尔剧作主题的表现和意蕴的营造有着明显的深化功能,这些设计精巧的意象最终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用生动的意象表现美国人难以名状的迷茫和痛苦成了奥尼尔戏剧创作的标志性特点,这也是奥尼尔剧作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在高度上和深度上远胜于其同时代其他剧作家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Baym Nina,and Gottesman Ronald.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3rd ed.New York:Norton & Company,Inc.1989.
  [2] 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美]苏珊·朗格,滕守尧译:《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4] [美]尤金·奥尼尔,郭继德编:《奥尼尔文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美]尤金·奥尼尔,周靖波编:《论悲剧》,《西方剧论选》(下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赵红石,女,1981—,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一生共创作了1700多首诗歌。她的作品简洁质朴、意想丰富,被称为“意想派的先驱”。狄金森终生未嫁,过着避世退隐的生活。虽然与
《美狄亚》这部悲剧中的主人公美狄亚的种种行为,揭示了其独特的性格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人深思。 Medea, the protagonist in the tragedy of “Medea,” has rev
显微光度术(Microphotometry)是显微技术与光度技术巧妙结合的产物。在一台普通的显微镜上加上一些不同的机械的,光学的和电学的组件,以达到对透射光、反射光、散射光和荧光
本文使用Billingham等人的方法建立了近交系SW1小鼠对C57BL小鼠的新生同种移植耐受的动物模型,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新生同种移植耐受的发生机理不能单纯
应意大利法米塔里亚制药总公司和香港分公司的邀请,北京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吴恒兴所长、孙燕主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华南肿瘤医院李振权院长和本人参加了1984年6月10日~12日在米
1983年9月在大连市召开了全国肿瘤化疗药理学术会议。在会议上修订了1978年12月在常州全国抗癌药物会议上的抗肿瘤新药实验研究草案。会议一致决定在抗肿瘤新药推广至临床前
临床检查证明,克山病患者的内分泌腺和与它有密切联系的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有明显的改变;也有人认为内分泌腺,尤其是肾上腺皮质的机能低下,在克山病的发病学上起着重要
本文用临床研究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对150例喉癌放疗后病人的发音,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病例是1965~1974年在Amsterdam自由大学学院医院放射治疗的。研究的参数之
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问题,迄今尚无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法。尤其我国精神病床的设施尚不敷目前的需要,极大多数慢性病例无法收容入院,而使社会及病人家属增加不少负担。因此,
文学本身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小说与现实的纠葛,还是文学自身的人物描述,都往往掺杂着心理的解读。我们需要对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小说进行适当的剖析,特别是在女性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