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16“高考经济”热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l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高考经济,或许大多数人是一头雾水:高考怎么成为经济链条的?我没觉得孩子高考多花了什么钱啊?其实,这就是高考经济链条最可怕的部分:它从一开始,就定位在让家长们多花了钱还觉得必须花、花得值。
  而根据现有人口规模,这是一个直接涉及近千万学生的产业,如果再加上其中父母的陪同,以及未高考学生的提前布局,那么其直接客户可达数千万人的规模。
  2016年高考随着高考成绩的发布、高考志愿的申报,已逐渐进入尾声。在考生和家长紧张的备战的同时,名目繁多的“高考产品”在考前、考中和靠后已被商家集中推出。励志服饰、状元餐、保健品、高考房……商家围绕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
  据调查发现,为了能让孩子在高考中“拔得头筹”,不少家长不惜花费几万元为他们报天价考前培训,各种渠道淘来益智、健脑、提升记忆力的营养品,就连考试结束后的学习驾照、度假旅游等都已提前预订。
  高考消费进入万元时代
  围绕高考的三个阶段:考前、考中和考后,各路商家深挖高考经济,推出与其高契合度的相关产品,多数家长为保证孩子高考期间,各项准备工作“不掉链子”,各项消费加起来已突破万元。
  “孩子起早贪黑这么多年,为的就是高考这两天。”5月28日,郑州市民张先生在家附近的一家酒店为女儿订好了高考房。他说,孩子在这家酒店附近考点考试的可能性最大,虽说一晚三四百,可这样就可以省出时间了。
  张先生说,孩子的不少同学都订了高考房,听说有人还花高价订“状元房”,因为那里住过的一位考生考上了清华,想图个吉利。由于考点还未公布,家长“押宝囤房”有可能押不准,家长为此建立“调房联盟”,互相帮忙。
  “万事俱备,只等高考了。”5月29日,高三学生家长、郑州市民李女士略显疲惫地为记者列举了她近来为儿子高考所做的“要紧”事儿:报冲刺班、买补脑药、请高考保姆、订高考房。像李女士一样,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高考不怕花钱。
  高考后,毕业生们将迎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休假期。“凭高考准考证优惠获赠礼品”、“凭准考证可以参与优惠活动”、“凭准考证购物满xx元减xx元”……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话语,考生手中的准考证,俨然成为“打折神器”。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成为不少考生假期的首选计划。数据显示,学生出游高峰集中在七八月份,14-18周岁的乘客机票预订量已经呈现明显涨幅,预计在6月下旬会迎来预订高峰。
  纵观高考的三个阶段,家长们为孩子做了不少“功课”,花了不少心思,花费不菲。从购买复习资料到报高考冲刺班,从改善日常伙食到购买保健品,从住高考房、请高考保姆、吃营养套餐到散伙饭、谢师宴,再加上高考完犒劳孩子的旅游花费等,高考消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
  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


  高考走过三十余年,在互联网时代,高考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准考证自己上网下载打印,手机APP高考相关服务,购物、旅游网站推出高考产品,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填报志愿等,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每年的高考。
  高考的故事每年都周而复始,相比往年,“互联网+”或许是今年高考经济的最大特点。例如,6月3日,360手机卫士联合滴滴出行启动“安心助考,与你同行”公益活动。高考考生均可通过关注360手机卫士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报名申领滴滴“高考专属券”。
  与此同时,去哪儿网、携程等一些旅行网酒店频道都通过自己的手机客户端推出了“高考酒店”预订专辑,一些“高考房”更是推出了包括叫醒服务、营养套餐、免费文具、应急药品等增值服务。“借助地图定位,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考点地标搜索附近酒店,还可直接对比酒店距考点的距离。”一位APP推广人员表示。
  在微信朋友圈,標榜可以“补脑安神”、“增强记忆力”的保健品在这几天也作为“备考指南”不断刷屏;淘宝网上,价格从20元到上百元不等的各种款式的高考T恤被商家热卖,上面印着“逢考必过”、“高考必胜”等助考口号。
  一些培训机构也借助互联网推出了更为精细化、专业化的培训服务,进而加入到备战“高考经济”行列。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高考”,发现相关的APP已达到上千个,从考前培训到填报志愿一应俱全。而知名教育机构网上推出的“1对1”高考冲刺辅导课程,一小时的价格已达到了500元以上。
  “下个知名的APP软件备考和填志愿,针对性强,既方便又省时间。”一名考生表示,类似酒店预订、预约考试当天车辆、考前冲刺辅导等等,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是通过线上完成的,基本不用父母操心。
  高考衍生“经济时刻表”
  对于精明的商家来说,对于“高考经济”的定义,并不仅仅限于从6月7日到9日这三天时间。
  4月份是搞教材教辅销售,以及各种考前冲刺辅导;5月份是各种保健品和营养品的“大甩卖”;6月份是文具商和考点附近酒店的销售旺季;6月中下旬到7月,各式各样的夏令营、旅游休闲广告充斥着网络和手机; 8月至9月中旬则是上榜考生“宴请月”,名目繁多的“谢师宴”、“感恩宴”、“同学告别宴”会浮出水面。
  这样的一张“高考经济”时刻表,如今早已被商家烂熟于心。在不少商家看来,国内家庭基本都是“一人高考,全家动员”,家长们为了孩子心甘情愿“掏腰包”,并把这看成是一种教育投资。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市场想不热都难,且价格还可以“贵到离谱”。
  而在此期间制造各种与高考相关的“噱头”,以期在高考经济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成为很多商家的现实选择。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940万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有人给高考经济算了一笔账:即使按照每位考生支出100元的水平计算,直接产生的支出就将近10亿元。   “互联网企业看到的市场可能更大。”业内人士指出,在百万级用户就能带来亿元级估值的互联网界,近千万个考生家庭,直接带来了一个超千万级用户的消费市场。
  此前,有调研机构通过样本调查发现,从考试到上大学这3个月内,每个考生家庭的花费成本正逐年提高,包括旅游、准备上大学的物品,以及日常娱乐及技能学习等,动辄上万元的花销早已是平常事。
  这也使得相关企业和商家针对考生在培训、报考、假期旅游等方面的需求,纷纷推出的高契合度的互联网信息产品,从在线教育、志愿填报到考后假日游,都紧抓热点加入营销大战。
  虚热现象有待降温
  一条关于“科学家都在吃的‘聪明药’”信息,在今年高考前夕忽然走红。由于宣称具有益智、提高记忆以及专注力的功效,一瓶540元的药让家长们趋之若鹜,争相购买。
  由于关注度太高,随后就有医生证明,所谓“聪明药”就是利他林等中枢神经兴奋剂,长期使用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症状,对孩子的危害相当大。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保健品消费提示中,从未批准过具有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


  但类似这样打着“高考”旗号的骗局,却每年都会以各种形式和版本出现。尽管学生家长事后普遍为花了冤枉钱而感到“心疼”,但为了孩子安心顺利完成高考,家长们也会倾其所能用“上当”来满足自己的心理安慰。
  “我们也没有办法,就想着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北京工大附中的一名考生家长坦言,现在的高考,考場上拼的是孩子,考场下拼的是家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下,高考逐渐升级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竞争与角逐。
  也正因为众多家长为孩子高考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驱动高考经济一年比一年火爆。从喝健脑补药,参加“高考补习”,请高考保姆进行“心理咨询”,到住“考生宾馆”,吃“高考套餐”,吸“考生纯氧”,一路算下来,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往往让一般家庭不堪重负。
  “主要是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被过分夸大,认为高考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罗良文认为,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都是独生子女,使得家长们担心自己孩子的竞争力。在这种心理下,高考经济成了攀比的一种手段,这变相地推高了高考经济。
  有专家指出,家长“唯恐落后”的心理诉求可以理解,然而高考只是人生成才路上的一个坐标,需要理性看待,不必对结果过分狂热。社会在引领理性备考迎考同时,也应当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多元立交桥,给学生更多的成长安全感,让他们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科学素养上。
  要让“高考经济”热变得健康
  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下,出现“高考经济”热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我们要防止出现不正常的“高考经济”热现象,要坚决祛除虚火。
  高考对每一个考生家庭来说都是大事,他们的父母都会想办法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打着为考生服务、提高考生成绩的幌子,推出各种“高考产品”。有的家庭即使自己再苦,也要在这方面不输给其他人。
  “高考经济的这种不太正常情况,其实很好理解。试想一下,当孩子和高等学府间仅有一步之遥时,哪个家长不是小心呵护着?家长的那种‘别人都有’的从众心态和‘人有我无’的焦虑情绪,自然要比平时重上许多”。社科院专家表示,所以即便商家的宣传有夸张甚至虚假,家长们也宁可信其有,高考经济的虚火自然也就越烧越旺。
  另外,相比于“考前经济”,“考后经济”更加火爆,涉及更多的是旅游、商业、餐饮、娱乐等社会消费领域,且考生和家长们投入不菲,其中更不乏攀比、铺张等不理性消费行为。家长们大多出于奖励、安慰心理,而学生则更多是群体性、效仿性和攀比性的消费行为。
  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指出,“考后经济”的红火,固然有市场的原因,也不乏造势营销因素,考生和家长要理性看待、冷静思考、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效仿和攀比,从而导致不良消费习惯产生。
  那么,如何让“高考经济”热变得健康呢?专家建议,首先要从广告宣传上加强监管。高考期间,各种夸大其词和虚假广告宣传满天飞,有关部门要对不实广告要加大惩处力度,不能让家长和考生上当受骗。
  其次,要加大价格监管。相对来说,高考时期虽不同于普通时期,但商家必须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循商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相关部门对一些价格离谱的高考相关商品要责令整改。
  再次,家长要有健康的心态。很多家长之所为考生买这买那,往往也是盲目跟风。一位购买保健品的家长坦言:“其实我也知道,这些保健品并不是那么神奇,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高考就这么一次,千万不能砸在这上面。”
  在调查中,很多考生家长表示听到过“高考经济”这个词,但明知是不该花的钱仍然要花,以确保孩子在高考中“万无一失”。专家表示,高考经济火热的背后,大多数家长花钱是为了买个安心,但对于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缺乏鉴别和理性的分析。
  专家认为,“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高考经济的健康和长远发展应该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不管是家长自己的焦虑情绪在作怪,还是商家在利用家长的焦虑情绪来牟利,终究是要作用在考生身上。”
  高考经济热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引导好、监管好,完全可以变成健康经济。如果任其发展,没有监管,那么高考经济热对社会来说,就是一场“病”。
其他文献
光伏巨头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保利协鑫)主席朱共山正计划将其家族全资拥有的三个电厂打包上市,其计划注入的对象,并非眼下陷入巨亏的保利协鑫,而是主业为印刷电路板的森泰集团。  4月7日晚,保利协鑫公告称,该公司已获告知,朱共山方面已就出售三个电厂一事,与森泰集团订立无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按森泰集团同一天发布的公告,这笔交易的代价将不少于50亿港元。  据公告,这三个电厂均位于中国,分别是
期刊
68岁的陈元在执掌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15年后,正式卸任,现年57岁的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将接替陈元出任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一职。不过,这并非这位金融家职业生涯的终点,陈元将代表中国参与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据悉,该人事变动是中央有关部门在4月9日的会议上做出的决定。此番,陈元负责筹办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实践舞台也从中国走向世界。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陈
期刊
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8%,且较去年四季度的7.9%再现回落。具体到工业和消费来看,一季度增速分别为9.5%和12.4%,较去年同期回落均超过2个百分点,亦低于去年全年水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0.9%,同样低于外界预期。  中国经济去年一路下行,三季度时降到7.4%的“谷底”,四季度反弹至7.9%,令市场燃起经济
期刊
6月6日对姚中民来说真不是好日子。当天下午3点中央纪委官网发布消息,国家开发银行原监事长姚中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又是一名退休后落马的高官。不知他退休前日子过得怎么样,总之退休后真不平静,一年前还被通报“违反八项规定”,也算“摔”过一跤,这次则摔得更彻底。对这种遭遇,借用一个词来形容——“连环劫”。  几个月的副省长  今年64岁的姚中民,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曾在河南工作过十年
期刊
英国脱欧成定局  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布了公投结果:“脱欧”已成定局。共同经历了近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英国和欧盟,却在即将迎来“金婚”之际,突然宣告“离婚”了。“婚姻”之花一夕凋零,让世人感到震惊,并嘘唏不已。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这次的公投行为显然不是英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乍看起来,这很难说是理性的选择。事实上,英国虽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好处,但是好处在国内的分配并不
期刊
《明朝那些事儿》《步步惊心》等图书持续畅销,《芈月传》《琅琊榜》等电视剧轮番热播,《失恋33天》《致青春》等電影票房大卖……近些年来,基于网络文学作品转化而来的图书、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已经为人们的文化生活烹饪了一道道大餐。  然而,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自原创网文网站建立之初,网络文学作品就被窃取到盗文网站供读者免费阅读,有关数据显示,大型网络文学网站作品的“被盗率”已接近100%
期刊
6月16日,全球最大娱乐公司迪士尼在中国内地的首座迪士尼乐园盛大开业。该项目由迪士尼与三家中国国企联合投资360亿元人民币(约55亿美元)兴建。  这座新乐园的特色在于,许多游乐设施依据《加勒比海盗》以及超级英雄大片如《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的故事情节而建。迪士尼正利用其全球知名的动漫人物(如《冰雪奇缘》中的艾莎与安娜)吸引中国各地的游客。  有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迪士尼2016年开园当年人流量将
期刊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董事长张克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离开可控的范围”,可能引发比美国住宅市场崩溃更大的金融危机。  “我们看了几个接下来的项目,发现很危险,就退出来了。”张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多数的偿债能力都不是很充分,这样将来事情就会变得很严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评级机构和投资银行都已表示对中国政府债务感到担忧。但是,中国金融业的一名体制内人物(张克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
期刊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打车的消息及其被官方媒体证伪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由于最先报道这一消息的香港《大公报》具有官方背景,而官媒新华社先是肯定消息真实,接着又高调宣布为假新闻,这一事件被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大公报》4月18日发表一篇题为《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北京“的哥”郭立新今年3月1日的“奇遇”:当日傍晚,两名男子从路边上了他开的车,前往钓鱼台大酒店。郭立新说对
期刊
没有还款来源,被银行拒之门外的学生,却成了各家互联网平台争抢的客户。过去一年来,学生贷款进入校园,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成为各家机构争抢的“香饽饽”。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校园作为争夺地盘,为学生提供贷款资金。  但随着加入争夺主体的增多、以及竞争加大,学生贷款问题开始爆发。调查发现,资料造假、审核过程的不严谨以及多头授信等问题普遍存在,乱象丛生。  此外,由于校园贷是近几年新崛起的行业,国内在这方面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