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当面向李嘉诚请教他的营商之道是什么,他輕轻地说:“这很简单,就是要先把人做好!”
李嘉诚是香港及亚洲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资本家,绰号“李超人”,据2007年《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30亿美元,居世界第九位。一次,笔者曾当面向李嘉诚请教他的营商之道是什么,他轻轻地说:“这很简单,就是要先把人做好!”
勤奋、效率、全身心投入
做事全心全力与忘情投入,是李嘉诚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人生哲学。李嘉诚曾说过:“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虽然并未接受过太多专业教育,但李嘉诚热爱数字。其3G手机上每天都会陆续收到全球各个市场的3G业务发展资料,他还热爱广泛阅读年报。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的发展,准确地说出90%以上的数据。而他从20岁起就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
李嘉诚还具有一种特殊才能:他能将大量复杂信息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几个问题。例如,在1999年时,就如何在移动通讯业保持公司的高速发展这样一个问题,李嘉诚将它拆解为两大类问题:其一为市场本身究竟在如何变化?其二为Orange是否有实力通过并购提升自己?在第一个问题下,他得出三个判断:话音业务的竞争过于激烈、数据业务的增长迅猛、网络热潮已让移动通讯公司的市值达到巅峰。而对于希望开展并购的公司管理层,他也提出四个相对清晰的条件:收购对象的现金流需稳健、完成收购后Orange负债率不得提高、和黄需对Orange保持35%的控股权、获得收购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前一个问题说明顺应技术转型势在必行,后一个问题则难以在四个条件下实现,两相结合,他迅速将和黄在Orange约45%的股权售出,获得了146亿美元净利。
只考虑明年以后的事
对于他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很简单的一句话,不过,简单的话往往蕴涵着很深的哲理;简单的李嘉诚拥有着一种在全球罕见的生意之道。李嘉诚在全球商界的口碑,大多来自于一些极富想象力的投资与交易,作为一个帝国建造者,他的技巧可谓丰富。他会像一个投资者一样耐心地将资本囤积于某一领域,承受亏损压力维持一些业务的发展;也会在恰当时机将新兴行业与资本市场的概念高调结合,以融资所得逐渐将一个产业由虚做实。他敢于在一些政策风险很大的市场下注,往往能够全身而退;而他早年一些不被看好的投资,能获得数以亿计的回报。这种无拘束的企业成长方略,在李嘉诚的运用下效果奇妙,最好的例子就是1979年他以近7亿港元入主的和记黄埔,至2005年利润已经达到了143亿港元。
但是,对于那些模仿者,在缺乏更清晰的价值观描述下,无论是李嘉诚的多元化战略还是低买高卖的手段,都很容易被误解为机会主义的财技游戏。
内地企业家眼中的李氏商道
对于李嘉诚的营商之道,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应该去思考的,是李嘉诚的逻辑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这个决定?他在那个时间的思考点是什么?在郭广昌看来,他从李嘉诚身上所学的心得有三:一、在不断巩固已有业务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拒绝寻找新的机会。二、在开展新业务时不做愿望式的假设,提前评估好自己是否输得起。三、所能支撑前两点的是心态。只有一种高明的内心平衡机制,才能让他既保持良好的进攻性,坚持寻找挑战,又拥有足够的自控,不变成一个赌徒。
而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李嘉诚的独特之处在于两点:李嘉诚明显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会在公司没做好就去忙慈善,但当他想做慈善的时候,又是很大的手笔。除了务实,他没有只局限在香港的地产业务上,也证明了他的视野超越了同辈许多企业家。
(摘自《华人世界》2007年5月号)
李嘉诚是香港及亚洲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资本家,绰号“李超人”,据2007年《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30亿美元,居世界第九位。一次,笔者曾当面向李嘉诚请教他的营商之道是什么,他轻轻地说:“这很简单,就是要先把人做好!”
勤奋、效率、全身心投入
做事全心全力与忘情投入,是李嘉诚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的人生哲学。李嘉诚曾说过:“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虽然并未接受过太多专业教育,但李嘉诚热爱数字。其3G手机上每天都会陆续收到全球各个市场的3G业务发展资料,他还热爱广泛阅读年报。他自称可以对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的发展,准确地说出90%以上的数据。而他从20岁起就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除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
李嘉诚还具有一种特殊才能:他能将大量复杂信息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几个问题。例如,在1999年时,就如何在移动通讯业保持公司的高速发展这样一个问题,李嘉诚将它拆解为两大类问题:其一为市场本身究竟在如何变化?其二为Orange是否有实力通过并购提升自己?在第一个问题下,他得出三个判断:话音业务的竞争过于激烈、数据业务的增长迅猛、网络热潮已让移动通讯公司的市值达到巅峰。而对于希望开展并购的公司管理层,他也提出四个相对清晰的条件:收购对象的现金流需稳健、完成收购后Orange负债率不得提高、和黄需对Orange保持35%的控股权、获得收购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前一个问题说明顺应技术转型势在必行,后一个问题则难以在四个条件下实现,两相结合,他迅速将和黄在Orange约45%的股权售出,获得了146亿美元净利。
只考虑明年以后的事
对于他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很简单的一句话,不过,简单的话往往蕴涵着很深的哲理;简单的李嘉诚拥有着一种在全球罕见的生意之道。李嘉诚在全球商界的口碑,大多来自于一些极富想象力的投资与交易,作为一个帝国建造者,他的技巧可谓丰富。他会像一个投资者一样耐心地将资本囤积于某一领域,承受亏损压力维持一些业务的发展;也会在恰当时机将新兴行业与资本市场的概念高调结合,以融资所得逐渐将一个产业由虚做实。他敢于在一些政策风险很大的市场下注,往往能够全身而退;而他早年一些不被看好的投资,能获得数以亿计的回报。这种无拘束的企业成长方略,在李嘉诚的运用下效果奇妙,最好的例子就是1979年他以近7亿港元入主的和记黄埔,至2005年利润已经达到了143亿港元。
但是,对于那些模仿者,在缺乏更清晰的价值观描述下,无论是李嘉诚的多元化战略还是低买高卖的手段,都很容易被误解为机会主义的财技游戏。
内地企业家眼中的李氏商道
对于李嘉诚的营商之道,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应该去思考的,是李嘉诚的逻辑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这个决定?他在那个时间的思考点是什么?在郭广昌看来,他从李嘉诚身上所学的心得有三:一、在不断巩固已有业务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拒绝寻找新的机会。二、在开展新业务时不做愿望式的假设,提前评估好自己是否输得起。三、所能支撑前两点的是心态。只有一种高明的内心平衡机制,才能让他既保持良好的进攻性,坚持寻找挑战,又拥有足够的自控,不变成一个赌徒。
而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李嘉诚的独特之处在于两点:李嘉诚明显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会在公司没做好就去忙慈善,但当他想做慈善的时候,又是很大的手笔。除了务实,他没有只局限在香港的地产业务上,也证明了他的视野超越了同辈许多企业家。
(摘自《华人世界》2007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