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你的诉苦超出了我的忍耐限度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下午,我走进一家文具店,为我的孩子买一些学习用品。
  店主很热情地询问我要买什么,并引导我走到对应的货柜。
  只是我没有料到店主是个倾诉愿望特别强的人。就在我挑选时,她便打开了话匣子,和我说起了开店的苦衷:昨天到今天,你是我等到的第一个客人。唉,这店可把我害苦了,赚不到钱还要守着它,也不知道啥时是个头?
  我是第一次到这个店里来买文具,自然也就不知道店里的生意情况及店主的委屈。今天看到店主脸上焦虑的神色,我可以想象得到她为这个店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又为这个店的营收不佳状况自责了很多次。
  尽管我很同情她的遭遇,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在默默地听完她的又一些诉苦后,我付好钱,就离开了这家店。在离店不远处,我回望了一下她家的店面,暗自想着,以后需要买文具了,就到她家来吧。毕竟,我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帮助她的途径了。
  一个星期之后,我又去那家店里为孩子买三个练习本。店主看到我,依然是很热情的。而且,她还记得我,并能清晰地说出我上一次来她店里买文具的时间。或许真的以为和我熟悉了,或许是她已习惯了向来她店里的人诉苦,就在我选练习本的时候,她又说起了她的店:生意难做,很多人都在网上买东西,都不到实体店来了,国家一直说要支持实体经济,我咋就没有得到这政策的好处呢?
  我没有接她说的话,因为确实不知道说什么为好。然而,心里的想法和上次比起来,立即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后我再不来买文具了。不是她家的文具不好,而是无法接受店主因为生意的原因对着一个陌生的来人,不停地诉说心头的苦楚。
  后来,我和我的两个朋友说起我在这家店的购物感受,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对我说,店主同样在他们跟前多次抱怨过生意的难做。这使起初对店主抱有同情心的两人,也很快决定不来购物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路过那个文具店,发现卷帘门右侧的外墙上已经贴了“旺铺招租”的A4纸,纸上还有联系方式。看来,店主的生意真的做不下去了。
  回想起店主,我的脑海里出现的,既有她热情的脸庞,又有她焦虑的神情。开一家文具店,投入不会少,店主自然是希望能够把这生意做好,并尽快地回笼本钱的。可是,店主经常性的诉苦却在把本已不够好的生意往更不好的方向推进。更不好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不妥。
  由着与这个店主打交道的經历,我想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记录的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讲得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他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马克·吐温从起初很愿意捐钱到最后决定一分钱不捐,其原因在于牧师的演讲时长超出了他的忍耐限度,让他感觉到了不舒适,以致觉得没有必要再为这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付出金钱上的代价。当然,通过这段文字,我们还可以看到,马克·吐温的捐款意愿是慢慢降低的。倘若牧师的演讲适可而止,又恰好符合了他的心理预期和忍耐力,那么他多少肯定会捐出一些钱的。
  文具店的老板如同这演讲中的牧师。起初,她的诉说激起了别人的同情心,使得别人愿意帮助她。可是,她光顾着表达自己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她充满抱怨情绪的表达会给她的顾客带去不适。且这不适让他们迅速地调整策略:为了不再听你抱怨,不再引起我的不舒适感,我以后就不来你家的店买东西了。因为我们来你的店是买东西的,而不是听你诉苦的。
  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它提醒我们,在进行言语表达时,除了说清楚来龙去脉,最好还要做到简洁有力,且能给他人带去正向的情绪感受。否则,就会像文具店的店主一样,尽管逞了一时口舌之快,却把原本可以成为自己老客户的顾客给“撵”走了,这多得不偿失啊!
其他文献
Q老师您好!我是一位13岁男孩的母亲,前段时间,孩子在学校课上说话,被老师罚站了。课后,老师打算再找孩子谈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就谈崩了,老师要找家长,孩子也非常气愤,好像对老师的某些行为非常不满。当我得知这件事后,第一时间单独找老师,平复了老师的情绪并沟通交流了孩子的状况。其实我真的是对老师的不容易非常理解,自己觉得带一个孩子就很难了,老师们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孩子,自己还有家庭和宝宝需要照顾。老
期刊
我是一个在生活中很容易感到焦虑的人。我觉得,这是生命给我的一份礼物。为了治愈自己的焦虑情绪,我一直在坚持不断地阅读情绪管理方面的书,从而促使我对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更多、更深。读完书之后,我会努力学以致用,用书上学到的方法去化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我还因此专门写了一本情绪管理方面的书,把一些经过自己验证的、比较管用的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分享给那些和我有着类似性格和经历的人。  随着对情绪管理这
期刊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年度会议上提交的研究,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有可能谴责并希望惩罚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即使伤害并不是有意的。  芝加哥大學的盖佩尔博士和她的同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年轻人(21岁至39岁)和老年人(年龄63岁至90岁)如何对意外有害和意外有益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估。  第一项实验涉及60名参与者,年轻人和老年人各半。实验中给每个参与者分别呈现八个假设情境,在这些假设情境中,情境主人
期刊
持续地关注,处于崩溃的边缘  小李是一名央企的工作人员,35岁的他,工作稳定,夫妻和睦,有一个9岁的儿子和一个6岁的女儿,可以说家庭和事业均齐头并进。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生活中是模范丈夫和超级老爸,只要休息都会把时间花在陪伴家人上。春节前一家四口回山东老家过年,因为疫情蔓延,就一直在老家隔离。近期疫情被有效地控制住,复工在即,他做好防护后带着家人乘坐飞机返京,准备隔离14天后复工。  返京后第二天,
期刊
成人多动症据估计患病率在4.4%,可能影响着我国600万左右的成人。但这一疾病人群的识别率和就诊率非常低,随着越来越多的名人自爆患有“成人多动症”后,这一疾病才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小李自幼“活泼好动”,上课打扰同桌,接老师话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对他来说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闯祸更是家常便饭。但父母只觉得是男孩的天性,并且在父母的严厉要求和看管下,智商中上的他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入大学后,终于
期刊
吃过药的人都知道,无论中药、西药,大部分药物的味道都是苦的,许多“苦药”让人难以下咽。尤其孩子,生病本来就难受,想让他“吃苦”就更难了。孩子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很难配合服用苦药。于是有的家长把药物溶解在果汁里,或让孩子用果汁吞服药物。认为果汁营养、美味,既可以抵消药的苦味、让孩子乖乖“就范”,又能补充营养和水分,一举两得。殊不知,果汁送药其实有害无益。必须要明确:果汁与药不能同服。  果汁中大都
期刊
自“应对新冠肺炎——心理健康援助行动”入驻阿里健康大平台以来,短短几天,我作为心理援助志愿者,接听了来自疫区的多个咨询电话,为寻求帮助的人们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援助志愿服务。  ● 2月1日,一名27岁山东男性服务对象,自述1月26日去发热门诊排队买药,后来听说那天去拿药的人中有一人是发热病人,然后就总怀疑自己被感染上了新冠肺炎,越想越害怕和恐慌,整天处在焦虑不安之中。  ● 2月4日,一名4
期刊
几百万的新房,却成了心病?  50岁的张女士已经临近退休,去年年底和丈夫一起卖掉了母亲留下的旧房,购置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又大又宽敞的新房,价值几百万,户型方正、南北通透,小区清雅安静,物业管理完善,外人看来真是羡慕不已。然而却正是这套房子折磨得张女士寝食难安,焦虑不已。  张女士是一个待人热情大方,亲切随和的中年女性,人际关系良好,是周围人眼中的“知心大姐”。第一次见面中,坐在我斜对面的张女士穿着
期刊
《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手册-短程心理动力治疗》  作者:Simon Cregeen, Carol hughes, Nick Midgley, Maria Rhode, Margaret Rustin  主编:Jocelyn Catty  译者:曾林、汪智艳  审校:王倩  导读时间:2020年1月~3月每周日晚  价格:分章节导读,三人团报价,每人88元/本《精神分析、依恋理论和神经科学中的情緒发展》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母开始说我太消极了,一点也不像一个富有青春正能量的学生。我和父母之间,也几乎每一天都会发生争执。现在的我,越来越讨厌待在家里,甚至觉得在学校都比在家里面温暖。放学后我经常跑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因为那里有我喜欢的老师。每个周末,我最少会出去一天,有时一整天,有时只是两三个小时,我受不了在家里面待着。  我也不希望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并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