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未结束之时,中国电影票房已经突破200亿元,涨幅逼近20%。同年,中国电影市场亿元手笔的资本运作案子超过10起,累计超过220亿人民幣。《中国新闻周刊》刊发封面文章《资本·大佬·票房》。
而2014年,64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及资金近680亿元,是2013年的3倍。资本的冲动远远跑在了理智之前。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入也为影视圈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也许,中国影视圈还要经历更为残酷的资本带动下“大鱼吃大鱼”的群雄混战局面,才能逐渐走向规范。
中国电影市场就像赌场,各界企业纷纷博弈电影圈,看中的是电影门槛低、收益快、回报周期短。2014年是影视业并购最热的一年,但实际上,这些业外资本并购对影视业本身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它们并购的并非优质标的。他们通过并购收获的可能是其他价值
曾几何时,电影被认为是烧钱的玩意儿,只有少数几个大导演能找到投资;现如今,从自由撰稿人到明星,从住地下室的影视新人到跨界的商人,都可以轻松拉来几百万拍个微电影。有门路找钱的拍个大制作,钱不够的试水中小成本的“小清新”、喜剧片,一不留神就赚大了。电影和房地产、收藏一样,成了有钱人争相参与的香饽饽。
让人眼花缭乱的并购、参股,动辄数亿的投资,让人疑惑:中国电影真的到了“不差钱”“钱太多”的时候吗?
影视圈的各路资本
3月2日,《武媚娘传奇》剧组在京举行庆功宴,庆祝其网络点击量破百亿,而另一个庆祝理由则是其投资方唐德影视上市。以47.60元的发行价推算,主演兼投资人范冰冰所持股票市值高达6139.92万元,而其当年参股资金不过85.60万元。
这不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范冰冰亦不是第一个通过资本市场暴富的艺人。2009年,华谊兄弟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A股首家专业从事影视娱乐的公司,黄晓明等多位华谊艺人由于持有华谊股票一夜间成为亿万富豪,一时成为媒体热炒的话题。
随后几年,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华策影视、海润影视、橙天嘉禾、星美国际、新文化传媒、乐视网等纷纷上市。孙俪、赵薇、范冰冰等明星们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多的达到上亿元,少的也有数百万元。
上市是为了圈钱,虽然上市后经历了后来的几番股价下跌,但影视公司上市的热情不减,更有不同行业在跨界收购影视公司。热钱涌入电影圈的冲动也没有消退迹象,并购、借壳上市事件此起彼伏。
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亿元手笔的资本运作案子超过10起,累计超过220亿人民币,比当年全年的电影票房还高。2014年,64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及资金近680亿元,比 2014年的近300亿电影票房的2倍还多。虽然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增幅令人震惊,仍远远比不上资本的冲动。
这些案例中,有熊猫烟花溢价8倍收购华海时代进军电视剧制作;中南重工定增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成功上市……有人调侃:“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在艺恩咨询研究总监刘翠萍看来,去年是影视业并购最热的一年,但实际上,这些业外资本并购对影视业本身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它们并购的并非优质标的。虽然并购金额不小,但是就影视业来说并不成功。他们通过并购收获的可能是其他价值。
刘翠萍把资本进入影视市场分为四类,除上述那类没对业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并购,还有三类:一是影视公司业内并购,二是BAT(百度、阿里、腾讯)入股影视业,三是国有大型影视集团并购。这些公司的跨界合作或并购,对于延展产业链、拓展优质IP(网络小说版权)项目都有积极影响。
近几年,越来越多热映的电影都有金融资本和互联网企业的身影。比如IDG投资的《山楂树之恋》与《雪花秘扇》,经纬创投投资的《后会无期》,阿里巴巴娱乐宝联手乐视影业投资的《小时代3》,百度百发有戏、优酷土豆、基石基金打造的《黄金时代》,乐视影业、儒意欣欣、优酷联合投资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
2013年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是华谊兄弟以3.978亿元收购永乐影视51%的股权,“大鱼吃大鱼”,引发业界侧目。今年,阿里巴巴62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堪称互联网气势汹汹杀入影视界的标志。
过去一年,互联网前三甲百度、阿里、腾讯纷纷进军电影业。由阿里影业投资的首部电影是根据张嘉佳小说改编的《摆渡人》,百度宣布建立电影业务部,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是《重返二十岁》;腾讯公告首批电影计划中就包括莫言的《藏宝图》。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写电影营销和制作格局。
前些年,谈起中国电影“不差钱”,“煤老板”是经常出现的段子,但由于水太深不懂行,这些热钱往往“有去无回”。
后来是搞房地产的在电影圈风生水起。万科、万达、恒大在前几年就相继成立了影视公司,万科投资了一系列热门影视剧,恒大投资了周杰伦的电影《天台》,万达走得更远,不仅旗下院线在中国遍地开花,还把触角伸到了美国,收购外国院线、电影公司,与全球四大艺人经纪公司签署协议,越来越具国际范儿。
美国IDG公司是资本投资影视的先行者。IDG合伙人熊晓鸽2010年投资电影时,金融界尚有声音质疑:风险投资基金是否应该投资高风险的电影业。但当他投资的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获得1.6亿票房,创下当年文艺片票房之最时, IDG获得的回报让金融界羡慕。
如今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把投资电影当作专业方向。据刘翠萍观察,基金公司投资影视既有投公司的,也有投项目的,或者两者皆投,但国内并不规范,风险也极大。银行在对相关项目进行贷款时,不好估值是最大的问题。 去年已公映的电影《小时代3》《亲爱的》《黄金时代》《后会无期》《心花路放》中,均有资本运作的身影。当然其中有赔有赚,有口碑好的有评论差的,但就像把鸡蛋分装在几个篮子里,投资五部电影有一部挣钱,资本就获得了增值实现了价值。
资本为何青睐影视圈
商人余治林现在的身份是电影人。2008年开始,他用做“小生意”挣来的钱独立投资了三部电影,都是小成本,都没挣到钱,却让他越来越了解这个圈子的水有多深,也让他对电影越来越欲罢不能。
2008年,感到“挣钱挣累了”的余治林想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纪录片,记录这个国家日益消失的乡土气息。在北京,他听人说拍纪录片不如拍电影,还能挣点钱。于是他投了300万拍了《水凤凰》,讲述一个山区民办教师的故事,由于题材合适,入选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评选审定的第2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勉强没有赔本。这激励了余治林拍好下一个故事的信心。
2011年,他投资400万拍了《炫舞天鹅》。这时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过百亿,《失恋33天》以不到900万成本收获两亿多票房的成功,刺激了社会资本进入的冲动,在“以小博大”“赌一把”“挣点钱就跑”的心理刺激下,诸多资本纷纷投資中小成本影片,而后一窝蜂上映,稀释了中国电影原本就不具竞争力的口碑和质量。余治林的400万显然不够瞧了,通过卖给电影频道、网站、部队等多种途径,电影也只收回了一半投资。
余治林开始感受到这个圈子的水深火热,这时候的电影市场已经与三年前不同,但他没想退出,他对什么是好电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13年由他投资、编剧并导演的《北漂鱼》上映。很不幸,这年6月,电影碰到了一众明星主演的《不二神探》。而《不二神探》临时改档期是为了给《小时代3》让路,发行方之前承诺的10%的排片也降到了3%,而这3%还都是早间无效场次。最后这部投资850万的电影只收回了400万成本,虽然它是同时上映的小成本影片中口碑最好的。
余治林意识到明星脸的重要,他再接再厉,这次准备和三四个朋友一起投资一部4500万到6000万的大电影,剧本还是他本人操刀,已改了快一年,正在洽谈的都是一线明星。当被质疑,在动辄好几亿投资的电影圈,几千万已谈不上是大制作时,余治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实际上他准备把投资控制在5000万。而5000万的投资对外也可以号称1.5亿甚至2亿。事实上,现在那些号称几个亿投资的电影究竟花了多少,有多少忽悠观众的成分,有多少洗钱的成分,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而现在的投资人也不是人傻钱多。
从300万到5000万,余治林小心翼翼,从积累专业知识、了解市场行情一步步入手,但不是所有投资人都有这份对电影的耐心和热情,他们看到的只有挣钱的冲动。余治林说,他有一个杭州的哥们,把自己的2000多万投到电影里,还借了高利贷,后来赔本,高利贷追债,这个人无奈选择了自杀。
无疑,像BAT、IDG这样的后来者们,与最初的“煤老板们”相比,具备更专业的眼光。他们不会像余治林那样花近10年时间,抛弃本职去研究这个行业,但他们找到了一条更便捷的途径:通过资本渠道进入大的影视公司、由专业的操盘手操盘。不管是合作投资某个电影项目还是入股、买下影视公司,最终的执行者还是专业出身的导演、编剧、演员,很多新晋从业人员也因此多了很多机会。
刘翠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依然还有像“煤老板”这种偶然性投资,但在每年上千部影片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几乎不产生影响,也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实质性变化。事实上,每个热门产业或挣钱的行业都有投机者,但投机者往往不是主流。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说过,社会资本进入传媒娱乐业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大家认可。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入也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带来人才的流入,会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资本进入影视,才刚开始
也有很多人对热钱纷纷涌入影视业表示不理解。中国每年出炉的近千部影片中,只有三四百部可以登陆院线放映,常常出现电影“一日游”或“几日游”。赔钱赚吆喝是大多数投资人的结局。这样一个稍有脑子的人就能看到的高风险投资,依然不能阻止游资的冲动。
“中国电影市场就像赌场,各界企业纷纷博弈电影圈,看中的是电影门槛低、收益快、回报周期短。”这是人们一个普遍的印象。例如,《心花路放》上映之前,导演宁浩就已获得北京摩天轮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25亿元的保底投资,而这家公司是北京旅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据估算,电影票房只要过7亿,北京旅游就能获益近4500万,而这部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1.52亿。短短半年时间,回报率超过20%。
“2013年中国票房除去成本,最后投资方拿到手里的每年也就60亿元的利润。这对于金融资本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生意。”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公开表示。
余治林也对互联网三巨头怎么会去抢几百亿的电影市场表示不理解,他们一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亿,整个电影市场一年票房连他们一家的收入都不到。但他也认为,有资本进入影视是好事,不管谁来投资,最重要的是尊重做电影的人,按行业规律办事,毕竟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
作为行业研究者,刘翠萍看得更远。她认为,要看到影视业背后带动了什么。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连续数年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照此计算,未来达到千亿也是有可能的。当前大家主要看到的是电影票房。但在产业链完善的情况下,票房只占业界收入很少一部分,还有各种衍生价值潜力巨大。而现在的投资者在购买版权、IP项目、渠道等领域谋篇布局,正是在为完善产业链做准备,为未来的衍生价值下注。
当然,刘翠萍也认为,一部影视剧的成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存活,比如华谊去年的好项目不多,市场份额就降;唐德一部《武媚娘传奇》可能盘活一个公司,市值翻倍。长远看,只有在内容制作、版权、渠道营销都做得好的公司,才会在整个市场占有优势地位,而这还是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中国目前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超过6000家,但仍然缺少像美国的迪斯尼、环球影业这样的“巨无霸”龙头企业。像迪斯尼,目前的市值约为千亿美元,但中国的“领头羊”华谊兄弟公司市值才300多亿人民币。也许,中国影视圈还要经历更为残酷的“大鱼吃大鱼”的群雄混战局面,才能逐渐走向规范,产生巨无霸型的龙头企业,带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一较高低。
刘翠萍认为,国外影视公司背后都有雄厚资本支持,规范运作,而国内刚刚开始,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影视航母”还需五到十年。
而2014年,64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及资金近680亿元,是2013年的3倍。资本的冲动远远跑在了理智之前。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入也为影视圈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也许,中国影视圈还要经历更为残酷的资本带动下“大鱼吃大鱼”的群雄混战局面,才能逐渐走向规范。
中国电影市场就像赌场,各界企业纷纷博弈电影圈,看中的是电影门槛低、收益快、回报周期短。2014年是影视业并购最热的一年,但实际上,这些业外资本并购对影视业本身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它们并购的并非优质标的。他们通过并购收获的可能是其他价值
曾几何时,电影被认为是烧钱的玩意儿,只有少数几个大导演能找到投资;现如今,从自由撰稿人到明星,从住地下室的影视新人到跨界的商人,都可以轻松拉来几百万拍个微电影。有门路找钱的拍个大制作,钱不够的试水中小成本的“小清新”、喜剧片,一不留神就赚大了。电影和房地产、收藏一样,成了有钱人争相参与的香饽饽。
让人眼花缭乱的并购、参股,动辄数亿的投资,让人疑惑:中国电影真的到了“不差钱”“钱太多”的时候吗?
影视圈的各路资本
3月2日,《武媚娘传奇》剧组在京举行庆功宴,庆祝其网络点击量破百亿,而另一个庆祝理由则是其投资方唐德影视上市。以47.60元的发行价推算,主演兼投资人范冰冰所持股票市值高达6139.92万元,而其当年参股资金不过85.60万元。
这不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范冰冰亦不是第一个通过资本市场暴富的艺人。2009年,华谊兄弟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A股首家专业从事影视娱乐的公司,黄晓明等多位华谊艺人由于持有华谊股票一夜间成为亿万富豪,一时成为媒体热炒的话题。
随后几年,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华策影视、海润影视、橙天嘉禾、星美国际、新文化传媒、乐视网等纷纷上市。孙俪、赵薇、范冰冰等明星们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多的达到上亿元,少的也有数百万元。
上市是为了圈钱,虽然上市后经历了后来的几番股价下跌,但影视公司上市的热情不减,更有不同行业在跨界收购影视公司。热钱涌入电影圈的冲动也没有消退迹象,并购、借壳上市事件此起彼伏。
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亿元手笔的资本运作案子超过10起,累计超过220亿人民币,比当年全年的电影票房还高。2014年,64起影视公司并购案涉及资金近680亿元,比 2014年的近300亿电影票房的2倍还多。虽然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增幅令人震惊,仍远远比不上资本的冲动。
这些案例中,有熊猫烟花溢价8倍收购华海时代进军电视剧制作;中南重工定增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印纪传媒借壳高金食品成功上市……有人调侃:“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都变成了影视公司。”
在艺恩咨询研究总监刘翠萍看来,去年是影视业并购最热的一年,但实际上,这些业外资本并购对影视业本身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它们并购的并非优质标的。虽然并购金额不小,但是就影视业来说并不成功。他们通过并购收获的可能是其他价值。
刘翠萍把资本进入影视市场分为四类,除上述那类没对业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并购,还有三类:一是影视公司业内并购,二是BAT(百度、阿里、腾讯)入股影视业,三是国有大型影视集团并购。这些公司的跨界合作或并购,对于延展产业链、拓展优质IP(网络小说版权)项目都有积极影响。
近几年,越来越多热映的电影都有金融资本和互联网企业的身影。比如IDG投资的《山楂树之恋》与《雪花秘扇》,经纬创投投资的《后会无期》,阿里巴巴娱乐宝联手乐视影业投资的《小时代3》,百度百发有戏、优酷土豆、基石基金打造的《黄金时代》,乐视影业、儒意欣欣、优酷联合投资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等。
2013年最引人注目的并购是华谊兄弟以3.978亿元收购永乐影视51%的股权,“大鱼吃大鱼”,引发业界侧目。今年,阿里巴巴62亿港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堪称互联网气势汹汹杀入影视界的标志。
过去一年,互联网前三甲百度、阿里、腾讯纷纷进军电影业。由阿里影业投资的首部电影是根据张嘉佳小说改编的《摆渡人》,百度宣布建立电影业务部,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是《重返二十岁》;腾讯公告首批电影计划中就包括莫言的《藏宝图》。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写电影营销和制作格局。
前些年,谈起中国电影“不差钱”,“煤老板”是经常出现的段子,但由于水太深不懂行,这些热钱往往“有去无回”。
后来是搞房地产的在电影圈风生水起。万科、万达、恒大在前几年就相继成立了影视公司,万科投资了一系列热门影视剧,恒大投资了周杰伦的电影《天台》,万达走得更远,不仅旗下院线在中国遍地开花,还把触角伸到了美国,收购外国院线、电影公司,与全球四大艺人经纪公司签署协议,越来越具国际范儿。
美国IDG公司是资本投资影视的先行者。IDG合伙人熊晓鸽2010年投资电影时,金融界尚有声音质疑:风险投资基金是否应该投资高风险的电影业。但当他投资的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获得1.6亿票房,创下当年文艺片票房之最时, IDG获得的回报让金融界羡慕。
如今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把投资电影当作专业方向。据刘翠萍观察,基金公司投资影视既有投公司的,也有投项目的,或者两者皆投,但国内并不规范,风险也极大。银行在对相关项目进行贷款时,不好估值是最大的问题。 去年已公映的电影《小时代3》《亲爱的》《黄金时代》《后会无期》《心花路放》中,均有资本运作的身影。当然其中有赔有赚,有口碑好的有评论差的,但就像把鸡蛋分装在几个篮子里,投资五部电影有一部挣钱,资本就获得了增值实现了价值。
资本为何青睐影视圈
商人余治林现在的身份是电影人。2008年开始,他用做“小生意”挣来的钱独立投资了三部电影,都是小成本,都没挣到钱,却让他越来越了解这个圈子的水有多深,也让他对电影越来越欲罢不能。
2008年,感到“挣钱挣累了”的余治林想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纪录片,记录这个国家日益消失的乡土气息。在北京,他听人说拍纪录片不如拍电影,还能挣点钱。于是他投了300万拍了《水凤凰》,讲述一个山区民办教师的故事,由于题材合适,入选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评选审定的第2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勉强没有赔本。这激励了余治林拍好下一个故事的信心。
2011年,他投资400万拍了《炫舞天鹅》。这时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过百亿,《失恋33天》以不到900万成本收获两亿多票房的成功,刺激了社会资本进入的冲动,在“以小博大”“赌一把”“挣点钱就跑”的心理刺激下,诸多资本纷纷投資中小成本影片,而后一窝蜂上映,稀释了中国电影原本就不具竞争力的口碑和质量。余治林的400万显然不够瞧了,通过卖给电影频道、网站、部队等多种途径,电影也只收回了一半投资。
余治林开始感受到这个圈子的水深火热,这时候的电影市场已经与三年前不同,但他没想退出,他对什么是好电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13年由他投资、编剧并导演的《北漂鱼》上映。很不幸,这年6月,电影碰到了一众明星主演的《不二神探》。而《不二神探》临时改档期是为了给《小时代3》让路,发行方之前承诺的10%的排片也降到了3%,而这3%还都是早间无效场次。最后这部投资850万的电影只收回了400万成本,虽然它是同时上映的小成本影片中口碑最好的。
余治林意识到明星脸的重要,他再接再厉,这次准备和三四个朋友一起投资一部4500万到6000万的大电影,剧本还是他本人操刀,已改了快一年,正在洽谈的都是一线明星。当被质疑,在动辄好几亿投资的电影圈,几千万已谈不上是大制作时,余治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实际上他准备把投资控制在5000万。而5000万的投资对外也可以号称1.5亿甚至2亿。事实上,现在那些号称几个亿投资的电影究竟花了多少,有多少忽悠观众的成分,有多少洗钱的成分,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而现在的投资人也不是人傻钱多。
从300万到5000万,余治林小心翼翼,从积累专业知识、了解市场行情一步步入手,但不是所有投资人都有这份对电影的耐心和热情,他们看到的只有挣钱的冲动。余治林说,他有一个杭州的哥们,把自己的2000多万投到电影里,还借了高利贷,后来赔本,高利贷追债,这个人无奈选择了自杀。
无疑,像BAT、IDG这样的后来者们,与最初的“煤老板们”相比,具备更专业的眼光。他们不会像余治林那样花近10年时间,抛弃本职去研究这个行业,但他们找到了一条更便捷的途径:通过资本渠道进入大的影视公司、由专业的操盘手操盘。不管是合作投资某个电影项目还是入股、买下影视公司,最终的执行者还是专业出身的导演、编剧、演员,很多新晋从业人员也因此多了很多机会。
刘翠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依然还有像“煤老板”这种偶然性投资,但在每年上千部影片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几乎不产生影响,也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实质性变化。事实上,每个热门产业或挣钱的行业都有投机者,但投机者往往不是主流。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说过,社会资本进入传媒娱乐业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大家认可。另一方面,资金的流入也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带来人才的流入,会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资本进入影视,才刚开始
也有很多人对热钱纷纷涌入影视业表示不理解。中国每年出炉的近千部影片中,只有三四百部可以登陆院线放映,常常出现电影“一日游”或“几日游”。赔钱赚吆喝是大多数投资人的结局。这样一个稍有脑子的人就能看到的高风险投资,依然不能阻止游资的冲动。
“中国电影市场就像赌场,各界企业纷纷博弈电影圈,看中的是电影门槛低、收益快、回报周期短。”这是人们一个普遍的印象。例如,《心花路放》上映之前,导演宁浩就已获得北京摩天轮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25亿元的保底投资,而这家公司是北京旅游的全资控股子公司。据估算,电影票房只要过7亿,北京旅游就能获益近4500万,而这部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1.52亿。短短半年时间,回报率超过20%。
“2013年中国票房除去成本,最后投资方拿到手里的每年也就60亿元的利润。这对于金融资本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生意。”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曾公开表示。
余治林也对互联网三巨头怎么会去抢几百亿的电影市场表示不理解,他们一出手就是几百上千亿,整个电影市场一年票房连他们一家的收入都不到。但他也认为,有资本进入影视是好事,不管谁来投资,最重要的是尊重做电影的人,按行业规律办事,毕竟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
作为行业研究者,刘翠萍看得更远。她认为,要看到影视业背后带动了什么。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连续数年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照此计算,未来达到千亿也是有可能的。当前大家主要看到的是电影票房。但在产业链完善的情况下,票房只占业界收入很少一部分,还有各种衍生价值潜力巨大。而现在的投资者在购买版权、IP项目、渠道等领域谋篇布局,正是在为完善产业链做准备,为未来的衍生价值下注。
当然,刘翠萍也认为,一部影视剧的成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存活,比如华谊去年的好项目不多,市场份额就降;唐德一部《武媚娘传奇》可能盘活一个公司,市值翻倍。长远看,只有在内容制作、版权、渠道营销都做得好的公司,才会在整个市场占有优势地位,而这还是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中国目前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超过6000家,但仍然缺少像美国的迪斯尼、环球影业这样的“巨无霸”龙头企业。像迪斯尼,目前的市值约为千亿美元,但中国的“领头羊”华谊兄弟公司市值才300多亿人民币。也许,中国影视圈还要经历更为残酷的“大鱼吃大鱼”的群雄混战局面,才能逐渐走向规范,产生巨无霸型的龙头企业,带领中国电影与好莱坞一较高低。
刘翠萍认为,国外影视公司背后都有雄厚资本支持,规范运作,而国内刚刚开始,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影视航母”还需五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