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师大”现代水墨工作室作为美术学院的一部分,作为院长您怎么看待它的学术定位?作为艺术家,您又怎么看待首师水墨这一现象?
韩振刚: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常说“首师之路”。“首师大”实际上由几个专业在支撑着美术学院,而且这些专业在全国来讲有几个是比较靠前的,或者有的也可以说是一流的,比如咱们的美术教育、表现性水墨、表现性油画、古典油画、坦培拉等专业都是。现代水墨现在带头的是刘进安老师。刘进安老师最早来的时候是在九几年,当时是在后勤小院,我和李爱国老师、刘老师是一个办公室,那时候我就对刘老师的画风,也就是表现性的现代水墨特别感兴趣。实际上他们当时是一个团体,包括田黎明、唐勇力、姚鸣京等,他们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是卢沉的学生。刘老师当时在卢沉先生那儿进修,还在那儿代课。所以那会儿刘老师等于是对现代水墨这一块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后来这些人慢慢转移了创作方向,最后坚守下来的实际上应该是刘进安老师,他真正坚守了现代水墨的精神,并一直坚持水墨探索,将现代水墨精神进一步延伸。这一点也是现代水墨的荣幸,实际上也是“首师大”的荣誉。做了那么多年,刘老师在水墨研究这一领域,路子走得很正。我觉得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你们应该深有体会——它更现代,既吸收了传统的写意精神,又把西方的现代绘画吸收进来,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把它表现出来。尤其是到后来,刘老师在山水和风景上的探索,更给它强化了。我倒觉得,谈到“首师水墨”,就像前面说的“首师之路”似的,确实咱们的水墨有咱们的特点。刘老师的绘画语言并不是追求、拘泥于笔墨的笔痕,以及宣纸怎么洇出效果,他的笔完全是从内心里面发出的心声,用笔墨去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是很高的。作为对学生的影响来讲,你们不能表面追求学习刘老师的这种“调”,笔墨的这种模式,而是要学习刘老师的精神。有些语言可以借助,也可以模仿一点,但表现出自己心声的时候,你要看用什么语言把它表现出来。现在很多人的作品一看特别表层,或者可以说不专业,很难打动你,你一看就过去了。咱们现代水墨工作室也是这样,不能完全复制传统的这种水墨,也不能复制西方德国的表现派,西方的现代主义,如果要表现出我们自己内心的东西,你肯定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说的,借助他们的语言是说不出来的。
现代水墨工作室自2002年至今已近15个年头,培养了很多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作为美术学院院长,您怎么看刘进安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韩振刚:其实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再补充一点。有几次我看刘老师带学生到陕北写生,又到外面去办展览,各高校交流,我觉得这都是一种促进。从中也能看出刘老师的教学理念很严肃很认真,这就区别于社会上的一些学校、画院完全是出去采风,拍点儿照片回来办个展览完了。刘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很学术的,我觉得这一点是令人敬佩的。刘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带着学生去跑,很辛苦。15年了,真是做出了一定成绩,而且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外边一提起“首师大现代水墨”,影响力是很大的,是“首師大”的一个品牌,和二段(段正渠、段建伟)老师的表现性油画一样,都形成了品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现代水墨工作室立足水墨本体,倡导中国式水墨艺术的表达,在继承传统绘画精神的前提下,语言方式上有了新的拓展,对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吸收上采用开放性思维,注重个性化探索和创造,在当下中国艺术境况下,您怎么看这些艺术主张?
韩振刚:实际上这是符合当前形势的,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主张的也是开拓创新,提出了几要几不要。对于中国传统的回归,对于中西结合,主张的是正能量的东西,反对低迷的、庸俗的、亵渎英雄的等。现在有很多现代绘画,尤其是那种迎合西方的,画那种很低俗龌龊的东西,把这些当做是真正的艺术,当做是所谓“当代”、所谓“装置”的东西,其实现在对这种东西是一种打压态势。刘老师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正能量,他是怎么把中国传统的精髓和西方的现代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应该说刘老师是一个典范,在当下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刘老师没忘记中国传统,他搞的不是表层的水墨构成、玩笔墨。我还记得吴冠中先生那会儿提出“笔墨等于零”。他们在互相指责等。其实吴冠中先生提的问题和他们说的是两个问题。吴冠中先生提出的“笔墨等于零”,实际上是有它的指向的,不能简单地仅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现在有很多很空洞地玩弄笔墨的,没有任何内容,没有任何意义的题目,那它就是等于零。刘老师现在这种探索是很冒风险的,可能有些作品观众接受不了,甚至有些行内人士也接受不了,这是因为他们没太明白艺术是创造的,创造的这些东西不见得当时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人们接受东西是有一种模式,用一种样式来套另一种东西,比如我看这个人画的画——因为我喜欢齐白石的画,喜欢吴昌硕的画,就用他们那个模式,用他们的笔墨去衡量,我觉得这张画挺好。脱离了作为模式存在的笔墨范例以后,可能就找不到尺度去衡量,有可能就不承认了。比如刘老师画的陕北风景,并不是常规的皴擦点染、常规的笔墨套路,那刘老师的画大家就是看不懂,国画专业的人有的也看不懂。可刘老师那些线条都是他内心的感受,迸发出来的提炼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可以感染一批对表现性的笔墨极其敏感的观众的。
一个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语言方式,一个工作室应该有它明确的学术主张和方向,现代水墨工作室一直在积累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做朝向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的现当代水墨艺术,关于这些能否谈谈您的看法和认识?
韩振刚:作为一个工作室,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勇气和自信了,也在加强这种自信,但这并不是说让你们每个人都像刘老师。你们大的探索方向是一致的,而这种方向可以有多种风格。比如德国表现派,在二战以后,他们因战争的影响有的精神分裂,画作产生比较忧郁郁闷的气质和风格。在这个团体里面除了这种共性的气质以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方向。有的人可能是抑郁的,有的是比较狂躁,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探索。所以你们现代水墨工作室也应该有各种面貌,如果完全一样的话就是失败的。
韩振刚: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常说“首师之路”。“首师大”实际上由几个专业在支撑着美术学院,而且这些专业在全国来讲有几个是比较靠前的,或者有的也可以说是一流的,比如咱们的美术教育、表现性水墨、表现性油画、古典油画、坦培拉等专业都是。现代水墨现在带头的是刘进安老师。刘进安老师最早来的时候是在九几年,当时是在后勤小院,我和李爱国老师、刘老师是一个办公室,那时候我就对刘老师的画风,也就是表现性的现代水墨特别感兴趣。实际上他们当时是一个团体,包括田黎明、唐勇力、姚鸣京等,他们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是卢沉的学生。刘老师当时在卢沉先生那儿进修,还在那儿代课。所以那会儿刘老师等于是对现代水墨这一块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后来这些人慢慢转移了创作方向,最后坚守下来的实际上应该是刘进安老师,他真正坚守了现代水墨的精神,并一直坚持水墨探索,将现代水墨精神进一步延伸。这一点也是现代水墨的荣幸,实际上也是“首师大”的荣誉。做了那么多年,刘老师在水墨研究这一领域,路子走得很正。我觉得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你们应该深有体会——它更现代,既吸收了传统的写意精神,又把西方的现代绘画吸收进来,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把它表现出来。尤其是到后来,刘老师在山水和风景上的探索,更给它强化了。我倒觉得,谈到“首师水墨”,就像前面说的“首师之路”似的,确实咱们的水墨有咱们的特点。刘老师的绘画语言并不是追求、拘泥于笔墨的笔痕,以及宣纸怎么洇出效果,他的笔完全是从内心里面发出的心声,用笔墨去表现出来,我觉得这是很高的。作为对学生的影响来讲,你们不能表面追求学习刘老师的这种“调”,笔墨的这种模式,而是要学习刘老师的精神。有些语言可以借助,也可以模仿一点,但表现出自己心声的时候,你要看用什么语言把它表现出来。现在很多人的作品一看特别表层,或者可以说不专业,很难打动你,你一看就过去了。咱们现代水墨工作室也是这样,不能完全复制传统的这种水墨,也不能复制西方德国的表现派,西方的现代主义,如果要表现出我们自己内心的东西,你肯定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说的,借助他们的语言是说不出来的。
现代水墨工作室自2002年至今已近15个年头,培养了很多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作为美术学院院长,您怎么看刘进安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韩振刚:其实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再补充一点。有几次我看刘老师带学生到陕北写生,又到外面去办展览,各高校交流,我觉得这都是一种促进。从中也能看出刘老师的教学理念很严肃很认真,这就区别于社会上的一些学校、画院完全是出去采风,拍点儿照片回来办个展览完了。刘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很学术的,我觉得这一点是令人敬佩的。刘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带着学生去跑,很辛苦。15年了,真是做出了一定成绩,而且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外边一提起“首师大现代水墨”,影响力是很大的,是“首師大”的一个品牌,和二段(段正渠、段建伟)老师的表现性油画一样,都形成了品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现代水墨工作室立足水墨本体,倡导中国式水墨艺术的表达,在继承传统绘画精神的前提下,语言方式上有了新的拓展,对于中西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吸收上采用开放性思维,注重个性化探索和创造,在当下中国艺术境况下,您怎么看这些艺术主张?
韩振刚:实际上这是符合当前形势的,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主张的也是开拓创新,提出了几要几不要。对于中国传统的回归,对于中西结合,主张的是正能量的东西,反对低迷的、庸俗的、亵渎英雄的等。现在有很多现代绘画,尤其是那种迎合西方的,画那种很低俗龌龊的东西,把这些当做是真正的艺术,当做是所谓“当代”、所谓“装置”的东西,其实现在对这种东西是一种打压态势。刘老师的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正能量,他是怎么把中国传统的精髓和西方的现代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应该说刘老师是一个典范,在当下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刘老师没忘记中国传统,他搞的不是表层的水墨构成、玩笔墨。我还记得吴冠中先生那会儿提出“笔墨等于零”。他们在互相指责等。其实吴冠中先生提的问题和他们说的是两个问题。吴冠中先生提出的“笔墨等于零”,实际上是有它的指向的,不能简单地仅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现在有很多很空洞地玩弄笔墨的,没有任何内容,没有任何意义的题目,那它就是等于零。刘老师现在这种探索是很冒风险的,可能有些作品观众接受不了,甚至有些行内人士也接受不了,这是因为他们没太明白艺术是创造的,创造的这些东西不见得当时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人们接受东西是有一种模式,用一种样式来套另一种东西,比如我看这个人画的画——因为我喜欢齐白石的画,喜欢吴昌硕的画,就用他们那个模式,用他们的笔墨去衡量,我觉得这张画挺好。脱离了作为模式存在的笔墨范例以后,可能就找不到尺度去衡量,有可能就不承认了。比如刘老师画的陕北风景,并不是常规的皴擦点染、常规的笔墨套路,那刘老师的画大家就是看不懂,国画专业的人有的也看不懂。可刘老师那些线条都是他内心的感受,迸发出来的提炼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可以感染一批对表现性的笔墨极其敏感的观众的。
一个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语言方式,一个工作室应该有它明确的学术主张和方向,现代水墨工作室一直在积累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做朝向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的现当代水墨艺术,关于这些能否谈谈您的看法和认识?
韩振刚:作为一个工作室,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勇气和自信了,也在加强这种自信,但这并不是说让你们每个人都像刘老师。你们大的探索方向是一致的,而这种方向可以有多种风格。比如德国表现派,在二战以后,他们因战争的影响有的精神分裂,画作产生比较忧郁郁闷的气质和风格。在这个团体里面除了这种共性的气质以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方向。有的人可能是抑郁的,有的是比较狂躁,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探索。所以你们现代水墨工作室也应该有各种面貌,如果完全一样的话就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