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国健博士:史书继往学 教文益后世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tians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萧国健博士,MH,香港珠海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暨中文系教授、香港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珠海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皇家亚洲学会名誉研究员、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名誉研究员、香港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顾问(本地史/军事史)、香港海防博物馆名誉顾问、深圳博物馆名誉顾问、深圳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名誉顾问。荣获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颁授嘉许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荣誉勳章。
  史书,是对历史上人、事、物的记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历史之所以不至中断,是因为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文化一直在传承。萧国健博士花时数十年,在资料、档案、出土的文物中找寻历史留下来的蛛丝马跡,还原一个真实的香港,让世人知晓,为香港的历史传承做出贡献。
  教文,是将过去的智慧向後世延续,萧国健博士手握一支笔,心中一片清明,运用史传、方志、族谱、碑铭及田野考察等数据,採用断代形式,将香港厚重的历史用文字述说,整理成辑,造福学林,也为香港的历史上留下一点对过往的了解、回味和对未来的企盼。
  翻开历史
  探索真实的香港
  说起香港,有人说香港曾经是文化的沙漠,有人说香港曾经只是一条小渔村,有人说香港的文化打下了英国人殖民统治的烙印。翻开香港的历史,其实这些说法並不尽然。追忆过往,百年岁月付风雨,真实的香港在历史研究学者萧国健博士的解说下浮出水面,思绪飞扬,随着他的话,回到数百年前的香港。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十二世纪前,南宋时期,邓氏符公宦遊至宝安岑田(今日新界锦田),是邓氏迁居香港新界的始祖;十三世纪,文氏居於新田,为新田房开基祖;十四世纪,廖氏定居上水;北宋时期,侯氏居於上水地区,其後人後迁居河上乡;北宋末年,彭氏迁居广东东莞,明万历年间,复徙居粉璧岭(即粉岭)。邓、文、廖、候、彭五大家族早期来到香港,在元朗一带建立起很大的生活圈,是香港发展的开辟者,亦是香港文化的开启者。
  “港人之国民身份包括土著居民、原居民、新移民。”萧国健博士娓娓道来。明代及以前,中原南迁人士,定居香港地区後,获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籍的人为“香港土著居民”,他们是香港的第一批人。满清时期,因为各种原因,香港历经八年空置,到鼓励周边城市居民来港居住,吸收了第二批人,他们是香港“原居民”。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不少人来到了香港,这些人叫做“新来的”,是香港的第三批人,他们不享有香港土著居民及原居民拥有的一些权利。抗日战爭时期及之後,一批人逃难到了内地,後又回到了香港,1949年之後,又有不少人来到香港,他们叫做“新移民”。“後来,不断有新移民来港,这些人逐渐地成为了香港的一部分。”萧国健博士说。如此说来,整个香港几乎都是外来的人,也可以说是外地来的中国人。
  即使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时期,中国人的比重都没有改变,佔据着香港99%的比重,其它国家的人只佔据1%。1997年,香港回归,不少人移民海外,後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少海外人移居香港,调整了中国人所佔的比重,下降至90%,外国人升至10%。同时香港总人数由1961年时候的320万增加至现在的700多万。
  可以说在香港整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历代之政治改变,及社会发展,对香港之影响甚大。萧国健博士在北京大学讲课时,提到了《香港发展与内地政治发展的相互关係》,他说:“中国的政治环境影响香港,从唐代、宋代到近现代,战乱对内地带来的是动乱与不安,然而,他们逃难至香港,卻为香港带来了人力。内地水災,许多动物尸体被冲击到香港岛,肥沃了香港的土地,内地文化大革命,也为香港带来了很多人才和财力。”在内地起伏不定,夹杂着不时的战乱或天災的环境中,又造就了香港深厚的历史底蕴。
  厚重的历史
  沉淀香港多元的文化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这里的港口潛力,以鸦片战爭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从1842年开始,直到1997年6月30日,期间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香港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对於世界的影响卻不小,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过往也注定了她拥有独特的优势,引得世界各国、各地的人源源不断地湧入,这些人带来了各国、各地的文化,西方和东方的许多东西在香港汇聚、碰撞、磨合、交融,因此形成了香港文化里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多元化。
  多元化的文化也让香港成为了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萧国健博士一直在研究香港的历史,包括本地史、军事史、文化史,在他看来,学术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历经时间的沉淀,要守得住这份执著。於是,在数十年的时光中,他埋头耕耘,沉心静气。运用史传、方志、族谱、碑铭及田野考察等数据,採用断代形式,将香港千百年来香港在社会、经济、教育、民俗等各方面的历史图像,重现读者眼前。
  香港有着一个从乡野故土到经济热土变迁的过程。从东莞、新会等地过来香港被称为“本地人”的居民以耕田为主,然而,他们的耕作方式与港英政府管辖下的耕作方式有所不同,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山区多,因此,随着时代进程的逐步推进,他们发展了手工业,即山货的製作,慢慢地,有了工业。
  1911年之後,从内地来港的人他们带来了技术以及金钱,促使香港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发展工业,工厂递增,香港也逐步从农业社会转变到了工业社会。“1960年之前,香港还是以工业为主,主要工业包括塑胶、服装、小型电器等。”萧国健博士说。
  服装等製造业属於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内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加上土地便宜,原料充沛,而这恰是制约香港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香港的工业地位被取代在所难免。於是,香港开始寻求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出路。随着西方人的到来,带动了香港投资、股票等金融行业的起步,香港的主流产业逐步从工业过渡到金融业。   香港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的兴衰起落,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又夹杂着“矛盾”的因子。香港的经济化进程让香港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腾飞的经济,让香港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而从工业过渡到买空卖空、无需原料、无需实际市场、只从电脑、电话中就能夠进行交易金融业,也直接导致了许多人失业。香港需要内地促进消费和支持愿望促使自由行政策的开放,也因为自由行带来的强大人流量,引发了内地与香港的许多矛盾,许多爭论。因此今日之香港,矛盾着卻发展着,发展着卻也矛盾着。
  文物的价值 在於返古复今
  历史,是对过去的人、事、物的记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历史之所以不曾中断,是因为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文化一直在传承,而文物古蹟是文化、历史最真实的证明。
  “文物古蹟之意义在於它们是前人留下的行跡与遗跡,文物古蹟为一个地方的人的事蹟、技术的创新及艺术的开拓之证物,从中可查寻到前人努力建设的成果,当以为荣,而保护文物古蹟,应当身体力行。”这是萧国健博士对文物古蹟的保护态度。
  他喜欢旅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遊的兴趣和目的在於多看一些新的事、物。行走在欧洲,他最喜欢看的是欧洲那些古老的城池,看他们如何保护古蹟,一边行走,一边思考,在古蹟保护时,派上用场。好几处历史古蹟在他的建议下得以保留,如海防博物馆,荃湾三栋屋等。
  他曾出版一本书《居有其屋》,讲述一个古老的房子,应该怎麽看?要看什麽?对於文物古蹟的保护方法,他建议採用“点线面”保留法,将文物全部保留下来,而非只保留一部分,如一个祠堂很有历史价值,单单将其保留下来,祠堂边的屋子卻拆除建上高楼大厦,在萧国健博士看来此法类似於一个美女,头部很美,只将头部保留下来。
  很多人讚同他的保留法,也有部分人反对,说明这条路行走起来,还有不少困难,萧国健博士说:“将文物全须全尾地保护起来,很难,但是也並非完全不可能。这样的保护方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想的是自己能做多少便做多少,总比什麽都不做的好。香港的文化推广已经迟了,但是不代表不能追上去,重点要看学生怎麽做。”
  他是香港珠海学院中国历史研究所暨中文系教授、香港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早在1993年,他便与学术界的几位同仁倡导在香港发起通识教育,发展个人思考能力,老师从旁引导,开启智慧之门。他说:“通识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思考的能力,历史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从历史事件中发觉有利於自己思维开阔,有利於自己成长的蛛丝马跡。”如元朝的版图在中国历史上最广,蒙古人为何强大,因为他们喝羊奶、牛奶、吃肉,吃完就跑,他们是走到哪里打到哪里。一次次,萧国健博士从出土的文物中,将一段段历史讲述,既加深了印象,也发散了思维,妙趣横生。
  今年,萧国健博士已经七十岁,在2005年时,他已经退休,只是,研究这条路,没有尽头,他也没有停下来的念头,他现在仍是各大学术机构名誉研究员及各大博物馆顾问及专题讲师,是政府的专家顾问、非物质文化遗产顾问、评审委员,他建议香港设立文化局,通过文化局的平台去更好地保护文物古蹟,让那些逝去的东西重新复原。
  手握一支笔,心中一片清明,萧国健博士笔耕不辍,二十餘本历史研究专书、六十多篇历史研究论文,在香港历史的研究上,他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在造福学林的同时,亦将一个真实、完整的香港还原,让世人知晓。成为香港一笔宝贵的财富,丰富了香港的文化史。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莫繡安小姐,香港殡仪学会会长、中国香港殡葬协会主席,在殡仪行业多年,她不拘泥於传统的眼光,以全新的思维,科学的生死观,为殡仪业的发展带来一种新思路,她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秉着真诚服务的理念,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自古以来,殡仪业之所以存在,皆因寄託了人们对逝去者的情感,让逝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的仪式,丧葬既成文化,与传统的孝道祭祖、死者为大、思想感情息息相关。话虽如此,但普通民众对於
期刊
在10月16日到11月5日这21天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先後批复了16条铁路和5个机场共21个基建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达6933.74亿元。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基建项目,释放出明显的稳增长意图。  21天批复16条铁路5个机场 总投资超6933亿元  今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发改委似乎进入了加速稳增
期刊
【人物简介】  符策雄先生,香港品牌联合会创会会长、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餐饮服务业委员会主席、香港海南商会会董、香港电脑商会候任会董、香港经贸商会会董、香港食品业总会会董、香港卓尔食品公司公司董事、香港月池首饰公司公司董事、香港非凡小家电公司董事。  纵横商界多年的符策雄先生,先有不甘於平凡的远大目标,後有白手起家的经商历程。他曾经是朋友眼里活跃的“参展专家”,又是业务广泛的聪明商贾。现在,他还是一
期刊
在谈论股票价值时,享有“华尔街教父”美誉的格雷厄姆有一句话广为人知:“在短期内,股市是一台投票机——反映了仅有资金要求而不管智力或情绪稳定性的选民登记测试,但在长期内,股市是一台称重机。”  也正因如此,格雷厄姆及其信徒们倡导“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向公司的所有者们学习。绝大多数企业主也确实堪称价值投资者学习的楷模:他们埋头於公司的价值创造,对公司市值的日常波动则置若罔闻。  但有着“李超人”之
期刊
【本刊讯】2014年10月13日,由闽台总商会主办的“2014两岸三地经贸论坛——澳门作为经贸平台的纵深发展”假座澳门贸促局商务促进中心多功能会议厅举行。  台中市副市长蔡炳坤先生、澳门经济局对外经济关係厅厅长莫丽丝女士、澳门闽台总商会会长吴金铨先生、台湾台北商业大学副校长刘瀚宇教授、澳门大学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柳智毅教授、暨南大学封小云教授等出席。  吴金铨致词表示,两岸三地的经济体制、经济规模、贸
期刊
甪直位於江苏昆山市,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位於苏州城东南25公里,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於此故名。明代村落聚镇改名甪直,古镇佔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景色美好。甪直的特点是水多桥多,桥多而密,有一些桥是建於宋代、明代的桥樑,很有江南水乡特色。甪直镇为多水之乡,北有阳澄湖,南有淀山湖、澄湖,西有金鸡湖、独墅湖,因而又有“五
期刊
【人物简介】  苏锡坚先生,香港特区黄大仙区议会民选议员、黄大仙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黄大仙区议会财政常务及经济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黄大仙北分区委员会副主席、中华电力黄大仙客户諮询委员会副主席、黄大仙区议会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委员、黄大仙区议会交通及运输事物委员会委员、黄大仙区议会社区建设及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黄大仙区议会房屋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香港黄大仙区,是全港十八个行政区的其中之一,以本区著名
期刊
【人物简介】  吴泰昌先生,祖籍福建永定,曾担任香港永定同乡会副理事长兼财务多年,现在担任着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副秘书长、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董事,受其父亲的影响,一直以来积极推广宗亲文化,投身於敦亲睦族、服务乡邻的社团中,他希望通过宗亲联谊,促进两岸的友好往来,並全力以赴,为这一理想默默前行。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地接广东省的闽西客家家庄,文风兴盛、保有中原士族纯朴遗绪。这方水土
期刊
【人物简介】  鍾楚霖先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澳门演艺人协会理事长,棋人娱乐製作董事总经理,领导棋人娱乐製作成为澳门最具规模及多元的娱乐製作公司。他视推动澳门演艺事业的发展为己任,愿做幸福的“挖井人”,愿做付出的“奉献者”,愿用他的青春活力和满腔热情,挥洒出澳门演艺事业的一片甘霖!  2014年2月22日,澳门演艺人协会成立庆典暨首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假座星际酒店举行,立志推动澳门
期刊
【本刊讯】2014年10月13日晚七时半,闽台总商会成立十五周年晚会暨第四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假渔人码头宴会厅举行。  中联办副主任陈斯喜、外交部驻澳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蔡思平、贸促局主席张祖荣、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有礼、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全国政协委员陈明金、海峡两岸关係协会驻澳办事处主任贺之军、福建省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玲、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恒军、湖南省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谭平、房地产商会会长吴在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