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更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更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际,分析如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化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小学教学来讲,更应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特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来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尤其是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更强调了把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要面向生活和实际。从总体上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生活化特征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教育目标,而其关注的主体并非是所有的人,而是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成长为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生活完整性的关注。
信息技术教学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整个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自身的整体性特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征,是学生生活活动的完整体现。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对学生整体生活的关注,而不能将其分割开来,形成片段性的关注。
(三)关注学生教学活动改造后的生活。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但并非表示教学活动即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表明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是对学生的生活内容进行简化、净化、平衡后的生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更强调对学生教学改造后的生活,应是一种健康、进步的生活。
二、如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生活化特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认为它枯燥、难懂,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理论抽象向理论具体过渡的思维阶段,往往更注重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感观的触觉、听觉、视觉有更深的感受。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把较高层次上科学内容回归到生活中去,使较强理论性的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以适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有《画矩形》这一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教具画出矩形,这时可以用以前两课画正方形和圆形的理论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矩形的特征,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圆角矩形的画法。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用生活中的小汽车做实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小汽车,如用矩形画车身结构,用椭圆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窗结构,这就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生活化特征。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成绩和排名上,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而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的现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大量习题的练习,而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最终导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程,而无法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使学生有一个感受、学习、理解、感悟的过程,从而使教学更有意义,从而打造一个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关于画图软件的课程,其中要求学生对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设计铺地砖的任务,使学生先对地砖的样式和规格有一定的了解,并把其剪出相应的图案,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它设计成完美的地砖效果。从而美化教室,打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这就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教学方式中体现生活化特征。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这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不能再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人,而应使教师从课堂的主演变为导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点拨,这样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走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活动,例如“画风车大赛”、“编辑之星”、“Logo认识比赛”等,这些都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个以技能操作为基础的学科,最终目的是为生产生活服务,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使课堂内容回归到生活本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邓跃.引入生活实际,让农村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动起来[J].科教文汇,2008(08).
[2]梁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
[3]周嘉芬.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6).
[4]尹碧英.浅谈如何创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0).
[5]莫雪芬.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09(1).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生活化
伴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小学教学来讲,更应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特征,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来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尤其是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更强调了把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要面向生活和实际。从总体上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生活化特征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教育目标,而其关注的主体并非是所有的人,而是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成长为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进行教学。
(二)对学生生活完整性的关注。
信息技术教学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整个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这就形成了自身的整体性特征。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征,是学生生活活动的完整体现。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是对学生整体生活的关注,而不能将其分割开来,形成片段性的关注。
(三)关注学生教学活动改造后的生活。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把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但并非表示教学活动即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表明生活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是对学生的生活内容进行简化、净化、平衡后的生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更强调对学生教学改造后的生活,应是一种健康、进步的生活。
二、如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生活化特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认为它枯燥、难懂,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理论抽象向理论具体过渡的思维阶段,往往更注重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感观的触觉、听觉、视觉有更深的感受。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把较高层次上科学内容回归到生活中去,使较强理论性的知识变得生活化、具体化,以适应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有《画矩形》这一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主要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教具画出矩形,这时可以用以前两课画正方形和圆形的理论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矩形的特征,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圆角矩形的画法。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用生活中的小汽车做实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小汽车,如用矩形画车身结构,用椭圆和圆角矩形工具画车窗结构,这就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小学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生活化特征。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把教学侧重点放在学生成绩和排名上,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而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的现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大量习题的练习,而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生活,最终导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课程,而无法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使学生有一个感受、学习、理解、感悟的过程,从而使教学更有意义,从而打造一个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关于画图软件的课程,其中要求学生对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设计铺地砖的任务,使学生先对地砖的样式和规格有一定的了解,并把其剪出相应的图案,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它设计成完美的地砖效果。从而美化教室,打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这就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体会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教学方式中体现生活化特征。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这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不能再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人,而应使教师从课堂的主演变为导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点拨,这样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走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课堂活动,例如“画风车大赛”、“编辑之星”、“Logo认识比赛”等,这些都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个以技能操作为基础的学科,最终目的是为生产生活服务,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使课堂内容回归到生活本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邓跃.引入生活实际,让农村孩子在信息技术课动起来[J].科教文汇,2008(08).
[2]梁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
[3]周嘉芬.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6).
[4]尹碧英.浅谈如何创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0).
[5]莫雪芬.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