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地把法律领域内不属于自己的异性放到床上,或者暴力地把她压到身下,不为了繁殖,只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权威,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人类动物园》
《裸猿》三部曲之二
作者: 德斯蒙德·莫利斯
译者: 何道宽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莫利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博士,用一只眼睛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睛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礼貌的力量》
作者: (澳)霍德夫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霍德夫斯在这本有趣却优雅的小品中强调,礼貌很重要,不只因为礼貌是保障个人尊严的最有效工具;好的礼节更是强化人类社群稳固的基本条件。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蛮荒,栖息着大大小小的动物。当中聚集着一群人,60人……男人经常外出打猎,女人采集果实,儿童在营地周围嬉闹,模仿父辈的狩猎技巧。”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已经完成文明进程,里面塞满机器和建筑物。再想象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0万人……”
这就是人类的进化史,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不过数千年时间,而人类维持第一情景,甚至更原始的状态,有过百万年。“进化”这个事情是无法间断的,但是当我们今天穿上衣服,和几十亿人拥挤在地球上的时候,却不太愿意承认 —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动物园,从来没有改变过。
从氏族行为,到宗教、道德、法律,部落约束的存在,逐步改变着人的动物性,将人与真正动物园里的那些动物区分开来。比如,我们喝饮料,不完全是因为口渴,可能是为了社交;嚼花生不见得是因为饥饿,有可能是消磨时间;吃糖是为了放松神经;做爱,肯定也不是单纯为了繁衍后代……
人类并没有那么复杂,与动物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就从做爱来说,动物也不完全是为了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裸猿三部曲”中的《人类动物园》的第三章里,说到了“性行为”的十种功用:一、生育功能;二、结偶功能(结偶,是为了突发的性事不会遭遇风险);三、配偶维护功能;四、生理功能(没有性伙伴时,人类或猩猩都有自慰行为);五、探索功能(通过创造性改善物种);六、自偿功能(床上游戏、SM等);七、解闷功能;八、镇静功能;九、商业功能;十、地位展示功能(雌猴会撅着屁股向雄性献媚,但两者不见得会性交)。
所以别再以为动物之间嘿咻,就只是兽行,是没有部落性,或者其他信息传递的。人又高尚到哪里去呢?会有人认为,“性”是一个极端,当人都脱去衣服,坦诚相对的时候,关上门,自然就暂时隔离了社会,缺失了社会性。但是,人的很多行为,就是从性需要而产生——简单说,因为性行为,产生了氏族、部落、国家,进而才会有“社会”的概念。
婚姻是“性”行为的合法外衣,而“礼貌”的行为是人类掩盖动物性的最佳途径。
《礼貌的力量》第一章里,就说到了人的动物性,进而说到了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在人类日常相处和商业行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作者用轻松温婉的语言告诉你:礼貌是文明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关系稳定的基础。笔触幽默,却又一针见血。
这本书绝对不是告诉你:你该多有礼貌。其实是在说:你该怎么用好这件外衣来伪装你的动物性。
是“伪装”吧。就像是,当你不想自己解决,却又想让身边欲望还不强烈的配偶一起行欢的时候,强攻总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礼貌地去做?
对陌生人可以,不是有“礼貌性上床”吗?对熟人,甚至配偶,恐怕就不该用这个词了。说“技巧”吧。
所谓“礼貌”,不就是社交技巧么?
EDITOR'S PICK
图书推荐
1.《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原作名: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叫彼得 · 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2.《李可乐抗拆记》
作者: 李承鹏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可乐抗拆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暴力拆迁”和“抗拆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部小说缘起于2009年发生于成都的“唐福珍自焚案”。当时李承鹏曾经写过一篇影响力巨大的博客文章表达愤怒,但他还是觉得,只有长篇小说的容量,才能让他真正表达出对“暴力拆迁”和“抗拆迁”的全部思考。
3.《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
原作名: Das Glück in glücksfernen Zeiten
作者: [德] 威廉·格纳齐诺 译者: 丁娜 出版社: 世纪文景
一个忧郁的男人和他不那么忧郁的女友的故事。毕希纳奖作家威廉•格纳奇诺又一次用富有镜头感和穿透力的街头意识流小说探索了现代人灵魂的出路问题。清醒的洞见,刹那间的感悟,在不经意间刺痛你我的内心。
《人类动物园》
《裸猿》三部曲之二
作者: 德斯蒙德·莫利斯
译者: 何道宽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莫利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博士,用一只眼睛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睛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礼貌的力量》
作者: (澳)霍德夫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霍德夫斯在这本有趣却优雅的小品中强调,礼貌很重要,不只因为礼貌是保障个人尊严的最有效工具;好的礼节更是强化人类社群稳固的基本条件。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蛮荒,栖息着大大小小的动物。当中聚集着一群人,60人……男人经常外出打猎,女人采集果实,儿童在营地周围嬉闹,模仿父辈的狩猎技巧。”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已经完成文明进程,里面塞满机器和建筑物。再想象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0万人……”
这就是人类的进化史,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不过数千年时间,而人类维持第一情景,甚至更原始的状态,有过百万年。“进化”这个事情是无法间断的,但是当我们今天穿上衣服,和几十亿人拥挤在地球上的时候,却不太愿意承认 —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动物园,从来没有改变过。
从氏族行为,到宗教、道德、法律,部落约束的存在,逐步改变着人的动物性,将人与真正动物园里的那些动物区分开来。比如,我们喝饮料,不完全是因为口渴,可能是为了社交;嚼花生不见得是因为饥饿,有可能是消磨时间;吃糖是为了放松神经;做爱,肯定也不是单纯为了繁衍后代……
人类并没有那么复杂,与动物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就从做爱来说,动物也不完全是为了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裸猿三部曲”中的《人类动物园》的第三章里,说到了“性行为”的十种功用:一、生育功能;二、结偶功能(结偶,是为了突发的性事不会遭遇风险);三、配偶维护功能;四、生理功能(没有性伙伴时,人类或猩猩都有自慰行为);五、探索功能(通过创造性改善物种);六、自偿功能(床上游戏、SM等);七、解闷功能;八、镇静功能;九、商业功能;十、地位展示功能(雌猴会撅着屁股向雄性献媚,但两者不见得会性交)。
所以别再以为动物之间嘿咻,就只是兽行,是没有部落性,或者其他信息传递的。人又高尚到哪里去呢?会有人认为,“性”是一个极端,当人都脱去衣服,坦诚相对的时候,关上门,自然就暂时隔离了社会,缺失了社会性。但是,人的很多行为,就是从性需要而产生——简单说,因为性行为,产生了氏族、部落、国家,进而才会有“社会”的概念。
婚姻是“性”行为的合法外衣,而“礼貌”的行为是人类掩盖动物性的最佳途径。
《礼貌的力量》第一章里,就说到了人的动物性,进而说到了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在人类日常相处和商业行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作者用轻松温婉的语言告诉你:礼貌是文明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关系稳定的基础。笔触幽默,却又一针见血。
这本书绝对不是告诉你:你该多有礼貌。其实是在说:你该怎么用好这件外衣来伪装你的动物性。
是“伪装”吧。就像是,当你不想自己解决,却又想让身边欲望还不强烈的配偶一起行欢的时候,强攻总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礼貌地去做?
对陌生人可以,不是有“礼貌性上床”吗?对熟人,甚至配偶,恐怕就不该用这个词了。说“技巧”吧。
所谓“礼貌”,不就是社交技巧么?
EDITOR'S PICK
图书推荐
1.《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原作名: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叫彼得 · 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2.《李可乐抗拆记》
作者: 李承鹏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可乐抗拆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暴力拆迁”和“抗拆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部小说缘起于2009年发生于成都的“唐福珍自焚案”。当时李承鹏曾经写过一篇影响力巨大的博客文章表达愤怒,但他还是觉得,只有长篇小说的容量,才能让他真正表达出对“暴力拆迁”和“抗拆迁”的全部思考。
3.《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
原作名: Das Glück in glücksfernen Zeiten
作者: [德] 威廉·格纳齐诺 译者: 丁娜 出版社: 世纪文景
一个忧郁的男人和他不那么忧郁的女友的故事。毕希纳奖作家威廉•格纳奇诺又一次用富有镜头感和穿透力的街头意识流小说探索了现代人灵魂的出路问题。清醒的洞见,刹那间的感悟,在不经意间刺痛你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