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礼貌地做爱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地把法律领域内不属于自己的异性放到床上,或者暴力地把她压到身下,不为了繁殖,只为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权威,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人类动物园》
  《裸猿》三部曲之二
  作者: 德斯蒙德·莫利斯
  译者: 何道宽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莫利斯,这位终身与动物为伍的牛津大学博士,用一只眼睛观察动物,用另一只眼睛审视人类。1967年,他用“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向人类宣称:人,不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
  
  《礼貌的力量》
  作者: (澳)霍德夫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霍德夫斯在这本有趣却优雅的小品中强调,礼貌很重要,不只因为礼貌是保障个人尊严的最有效工具;好的礼节更是强化人类社群稳固的基本条件。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蛮荒,栖息着大大小小的动物。当中聚集着一群人,60人……男人经常外出打猎,女人采集果实,儿童在营地周围嬉闹,模仿父辈的狩猎技巧。”
  “请想象一块20英里见方的土地,已经完成文明进程,里面塞满机器和建筑物。再想象聚居在这块土地中央的一群人,600万人……”
  这就是人类的进化史,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不过数千年时间,而人类维持第一情景,甚至更原始的状态,有过百万年。“进化”这个事情是无法间断的,但是当我们今天穿上衣服,和几十亿人拥挤在地球上的时候,却不太愿意承认 —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动物园,从来没有改变过。
  从氏族行为,到宗教、道德、法律,部落约束的存在,逐步改变着人的动物性,将人与真正动物园里的那些动物区分开来。比如,我们喝饮料,不完全是因为口渴,可能是为了社交;嚼花生不见得是因为饥饿,有可能是消磨时间;吃糖是为了放松神经;做爱,肯定也不是单纯为了繁衍后代……
  人类并没有那么复杂,与动物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就从做爱来说,动物也不完全是为了精子与卵子的结合。
  “裸猿三部曲”中的《人类动物园》的第三章里,说到了“性行为”的十种功用:一、生育功能;二、结偶功能(结偶,是为了突发的性事不会遭遇风险);三、配偶维护功能;四、生理功能(没有性伙伴时,人类或猩猩都有自慰行为);五、探索功能(通过创造性改善物种);六、自偿功能(床上游戏、SM等);七、解闷功能;八、镇静功能;九、商业功能;十、地位展示功能(雌猴会撅着屁股向雄性献媚,但两者不见得会性交)。
  所以别再以为动物之间嘿咻,就只是兽行,是没有部落性,或者其他信息传递的。人又高尚到哪里去呢?会有人认为,“性”是一个极端,当人都脱去衣服,坦诚相对的时候,关上门,自然就暂时隔离了社会,缺失了社会性。但是,人的很多行为,就是从性需要而产生——简单说,因为性行为,产生了氏族、部落、国家,进而才会有“社会”的概念。
  婚姻是“性”行为的合法外衣,而“礼貌”的行为是人类掩盖动物性的最佳途径。
  《礼貌的力量》第一章里,就说到了人的动物性,进而说到了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在人类日常相处和商业行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作者用轻松温婉的语言告诉你:礼貌是文明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关系稳定的基础。笔触幽默,却又一针见血。
  这本书绝对不是告诉你:你该多有礼貌。其实是在说:你该怎么用好这件外衣来伪装你的动物性。
  是“伪装”吧。就像是,当你不想自己解决,却又想让身边欲望还不强烈的配偶一起行欢的时候,强攻总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礼貌地去做?
  对陌生人可以,不是有“礼貌性上床”吗?对熟人,甚至配偶,恐怕就不该用这个词了。说“技巧”吧。
  所谓“礼貌”,不就是社交技巧么?
  
  EDITOR'S PICK
  图书推荐
  
  1.《寻路中国》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原作名: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叫彼得 · 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2.《李可乐抗拆记》
  作者: 李承鹏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可乐抗拆记》是中国第一部以“暴力拆迁”和“抗拆迁”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部小说缘起于2009年发生于成都的“唐福珍自焚案”。当时李承鹏曾经写过一篇影响力巨大的博客文章表达愤怒,但他还是觉得,只有长篇小说的容量,才能让他真正表达出对“暴力拆迁”和“抗拆迁”的全部思考。
  
  3.《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
  原作名: Das Glück in glücksfernen Zeiten
  作者: [德] 威廉·格纳齐诺 译者: 丁娜 出版社: 世纪文景
  一个忧郁的男人和他不那么忧郁的女友的故事。毕希纳奖作家威廉•格纳奇诺又一次用富有镜头感和穿透力的街头意识流小说探索了现代人灵魂的出路问题。清醒的洞见,刹那间的感悟,在不经意间刺痛你我的内心。
其他文献
情人节如期“驾到”,沉溺在爱海中的男女备受“宠幸”,“奉旨”谈情说爱。挑选一份礼物,再容易不过,心意才最难拿捏成型装箱打包。在msn、facebook、whatsapp、微博盛行的年代,一句“我爱你”已经廉价到不用花费分毫。据闻某专栏写手,至今仍保持Fax其手稿到报社的习惯,编辑拿起的稿纸尚有余热,可见文字亦有温度。若你有心,不妨将浓情蜜意揉入字里行间,就当“复刻”一回,为爱侣写一封情书。“便宜地
期刊
香奈儿:奢侈来自文化担当  香奈儿女士除了思想大胆、现代、意志坚强外,更是一位崇尚自由的女性。她出生于1883年,一个被传统“箍”得喘不过气的世纪末,她阔步向前,打破所有规条,引领、推进女性的解放,并一路相随。  1月15日开始的《文化香奈儿CULTURE CHANEL》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特别呈献香奈儿在历史上与创意等不同层面的深远影响。  上海当代艺术馆的两层空间里呈献5个主题,包括:
期刊
仪式感是个很有必要的东西,对宗教如此,对爱情也一样——每天接吻说“我爱你”是为了表示爱得真;出出入入穿成优雅的一对儿,则是为了爱得明白。  爱的真诚难在心里,爱得明白则难在时尚触觉之上——最令人恼火的情侣装莫过于同款不同码的“兄妹装”,让人怀疑他们在私下里的生活该是多么的无聊和随意——在派对夜、纪念日和情人节这些大日子里,情人们当然要巧花心思,用低调而回味悠长的呼应型装扮成全美满爱情的完美仪式。 
期刊
汽车与电影同样诞生于19世纪末,作为人类的两大“世纪发明”,代表了我们对生活梦想的追求和渴望。事实上,自从二者诞生以来就关系密切。喜欢炫酷的你,一定不会忘记《007》系列里阿斯顿·马丁惊艳绝伦的表现;对科幻网络痴迷的你,一定不会忘记《黑客帝国2》凯迪拉克CTS连续5分钟的追逐大戏;寻求刺激的你,一定不会忘记《偷天换日》中MINI Cooper的灵动表现……    吴彦祖:当年曾是快车控    《风
期刊
你可以不购物,但不能不进食。  72小时,9顿饭,但在港澳,肯定远远不止。  眼阔肚窄,成了游人的通病。  从米其林星级餐厅到亲民小吃店,  从潮流食府到传统餐馆;  在旺角扫货,在铜锣湾闲逛,在商场中,在小巷里,  总能找到为食出走的理由。    香港篇    2.5  HOURS  维港上空的味道  在香港wct世贸中心,有一处海景食肆——“龙皇酒家”。店主是香港知名的食神黄永帜。也许内地少有
期刊
都说胸大无脑,甘婷婷偏就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分析起戏剧人物性格与命运来头头是道,简直让人怀疑是编剧附体;凹起造型来,又美艳到让人窒息,那面若平湖胸有波澜的一颦一笑,仿若看到红狐横窜,摄人心魄。好女人和坏女人是个复杂的课题,甘婷婷看得长,分析得远。从轰动一时的“最美版本潘金莲”,到正在赶拍的年代悬疑戏《藏心术》里隐忍、坚毅的女子“玉琴”,这个80后美女演员坚决绝缘于“花瓶”称号,用心去拿捏内心纠结。 
期刊
香港面积虽小,却有大小餐厅超过9000家,而不同区又拥有独特的饮食特色。嘴馋刁钻的我,常常潜过去几天,不为shopping,只为享受那美食。喜欢的太多,下面就介绍几家自己特别爱的餐厅,可是不一定多人知道的地儿。    “全记”海鲜  到香港当然不能忘记吃海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香港一年到头都能吃到新鲜便宜的海鲜,有本地的,有内地沿海的,还有来自东南亚的。海鲜做法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打听
期刊
无论是悠长假期抑或周五六日,  我们想到的最一站式的  吃喝玩乐旅游点,首选是港澳。    越来越简便的过关流程过后,  你就来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里,荷包真切地感受到零关税带来的鼓胀、  运气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娱乐场所得以体现、  味蕾更能品尝到以米其林为评定标准的多元口感。    不过,这是否已经足够?   港澳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我们想去探寻那地道做法的雪山包、素食的刺身,
期刊
看过海洋公园的鲨鱼群,  与海鱼一起进餐,  尝过“牛棚”滋味,  到澳门从前的烟花之地寻觅2046的方向,  最好到233米的全球最高商业蹦极上纵身一跃,  你的港澳之旅,可算是圆满了!    香港篇    8  HOURS  5000尾鱼的诱惑  港人心中的这个“集体回忆”,除了经典的缆车观光线路、和熊猫安安佳佳say个hi、疯狂刺激过山车之外,海洋公园这几年持续推陈出新,比如今年全新的“梦幻
期刊
如果给我72小时,我会在香港买些什么?身为一名深受港台文化影响的“死文艺青年”,我每次总是搬回一堆堆的原版图书、CD、DVD、杂志、印刷品,乐此不疲。连在时装店流连太久,也觉得是种罪过。在过街的“嘀嘀嘀”声浪中穿梭在一家家的“文艺店”间(这些店大都隐匿在不同大厦的二三楼隐蔽角落),唯一能休憩下来的时间,大概也只有呆在咖啡馆或电影院里的片刻。  铜锣湾骆克道的阿麦书房倒闭是最可惜的事,再也没有一间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