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gaalove4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明义,著名画家。
  采访前夕,杨明义发来几张照片,大厅里的花木,院子里的宠物,还有形态各异的佛像雕塑,以及巨大的作画空间。在京郊的别墅里,他养了两条狗和九只孔雀。虽未实地踏访,却能从照片一隅“窥探”出杨明义在北京的生趣日常。这样的片段似乎是采访前的缓冲,让记者对杨明义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有意思”,是最直观的感受。而在此后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杨明义也时不时地表现得很有意思,他的故事实在是太丰富了,又岂是俩小时能说完的?他开玩笑说“最近在准备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展览大作,每天闭门创作,跟你一聊又花掉了俩小时”。可见杨明义对创作的狂热,而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画的都是江南。
  不管是在苏州的四十四年,还是去美国的十二年,又或是长居北京的二十一年,江南的印记始终镌刻在他的心里。在中国,应该没有哪个画家,像他这般乐此不疲地画家乡,对他来说,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
  我太爱江南了
  留美,却从来没想过要留在那里
  在杨明义的印象中,去美国四年后第一次回国,回到家乡苏州,道路坑坑洼洼,灯光昏暗,与美国宽敞明亮的高速公路形成鲜明对比。心里的落差是肯定有的,但他坦言,留美第一天,便没想过要留在那里,这个想法在此后的漫长时光里从未发生改变。他对留学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我到美国是学艺术的,那里有很多博物馆,可以看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了解大艺术家的成长故事。
  的确,留学对他来说是有收获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国外的先进意识,当中国水墨与西方色彩融合,展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杨明义的画在美国得到认可。作为苏州人,他很自豪。他自诩骨子里浸润着江南文化的灵魂,而江南文化相较于代表着中华民族气质的大江大河来说,体现的是中国文化温文尔雅的一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学修养。
  “我在美国的博物馆里看到中国四五千年前的青铜器,还有佛像雕刻、吴门四家等江南文化的代表,包括后来在日本东京博物馆的一个中国画展上看到好多吴门名家的画,都很感动。江南文化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彼时的杨明义未曾想过中国会发展得这么快,苏州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而与此同时,宝塔、园林等古老的建筑又保存得这么好,江南还是那个江南,他从心底感到欣慰。
  啊,这里实在是太灵了!
  无意成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有人说杨明义生长在这不易的时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以至于他这一辈鲜有闻名遐迩的画家出现。然而他并不在意,对他而言,名和利不是目的,对艺术的狂热才是他获取多巴胺的源头。
  第一次發现周庄,激动得不得了,给在美国的好朋友陈逸飞写信,喊他一定要到周庄来看一看。陈逸飞真的来了,此后创作的《故乡的回忆》里的周庄双桥,对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进行了浪漫化的创作,让中国的水乡之美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
  杨明义也因此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往事在他心里历历在目,那是1978年的冬天,他们画画的人在苏州博物馆内的一间办公室,一天中午闲来无事,他四处转悠,被一张桌子上的照片吸引住目光。照片被压在破碎的玻璃板下面,江南水乡映入眼帘,杨明义想把照片取出来,却发现它早已黏在了玻璃板上。他索性拿出速写本,把照片里的画面画了下来,到处去问这是什么地方。然后当时苏州没有一个人知道,后来有一次到浙江去有人告诉他那是周庄,他激动得要死,赶紧问人家怎么去。
  “那时候去周庄太难了,要坐船,每天只有一班,冬天早晨天还没亮,5点半到南门轮船码头,沿途经过10多个小镇上下乘客,到达周庄要下午1点半了。尽管舟车劳顿,但看到周庄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这里太好了!拍电影都不需要布景,完全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的建筑,每个角度都好看。”杨明义带去的两卷胶卷一下子全部拍光。
  此后的两三年间,他陪同吴冠中等画家去周庄写生,周庄越来越出名,他笑称“周庄是我们画家画出来的”。
  江南没有了
  恋旧的审美如何紧跟时代发展?
  杨明义说:“我们是经历大时代变革的一代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他,依稀记得年幼时坐着马车从苏州古城到虎丘;去灵岩山自行车要骑一个多小时;天平山更远。现在开车很快就到了。时代不断向前,再看水乡,杨明义心生感慨:“江南没有了,水乡就像城市中间的小盆景,被高楼大厦包围了。”
  恋旧的审美如何紧跟时代的发展?他直言个体永远拉不住时代的发展,作为艺术家,要走在时代最前沿。“学了传统技艺后,也要画出时代的气氛,以及对新时代的感悟。所以我会去画东方之门,去画园林的新气象,以及全新的苏州城。”
  艺术离不开时代的发展,杨明义也会在画里反映出苏州的变化。三年前,他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创作了《今日苏州人间天堂》,北寺塔、双塔、吴门桥、平直桥,太阳在东方之门前冉冉升起,古今穿越,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北京机场贵宾休息室40平方尺的作品《日出东方 春暖人间》展现了朝气蓬勃的现代苏州;为苏州柏悦酒店创作的90平尺的作品《水乡朝晖》,悠久历史名城跃然纸上;6月即将在他的回顾展中面世的100平尺的作品《日出之城》,是他人生中创作的最大一张画,下了大功夫,三个月闭门创作,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感情以及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
  “《日出之城》一画,我把最主要的位置给了苏州文化地标北寺塔,努力去把古老苏州和现代苏州的发展表现在这张大画之中,让苏州人观后有种自豪感。”杨明义的上述四幅作品都有一轮朝阳闪耀其中,他感慨自己很幸运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速度”令人感动,“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州今日的朝气蓬勃。”
  我对她太了解了
  苏州就是我的母亲
  杨明义对苏州太了解了,他说“苏州就是我的母亲,画江南是一生的创作重点”。 他曾在美国、日本、欧洲多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多次举办画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江南。   杨明义的画太有江南意境了,这与他早前的经历离不开关系。在五七干校劳动的半年多时间里,他画小河、杨柳树、黑瓦白墙、稻田。画不完,画不腻。“我对苏州的农村,对水乡江南,最有感情,画出来太有意境了,太幸福了。不管我到哪里,我一天到晚都在画苏州。”
  小时候经常去宝带桥一带游泳,他就画了很多顶桥;寒暑假,去唯亭找穿着水乡服饰的农民当模特;去拙政园写生,夏天画荷花,秋天画红叶……杨明义对艺术创作的热爱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也不为过,有一回,他和另一个画画的同学到乡下写生,碰到人家办婚礼,好奇这俩孩子怎么大年夜也不回去过年,杨明义这才意识到那天是除夕。“村民热情得要死,留我们吃年夜饭,我们就带着画夹,在大年夜吃了场酒席。”
  既然杨明义这么爱家乡,又为何长居北京呢?他直言,长居苏州会疲掉,在外地看苏州,能更全面地观察、识别、认知。
  想拿最好的东西给大家看
  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据说杨明义为苏州柏悦酒店创作的《水乡朝晖》成了镇店之宝,很多人慕名前往。谈及创作初衷和目的,他告诉记者,当时柏悦酒店打电话请自己画画,他挺高兴的,跑了很多国家的酒店,对不同酒店的设计、装修很感兴趣。他曾幻想过,这个世界上的品牌酒店能够展览出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品,做成24小时不闭馆的美术馆。“艺术和人们生活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自信变得至关重要。让艺术无处不在,大众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水平。”
  又不是画张地图,怎么把苏州最好的东西融到画里呢?这张90平方尺的画,杨明义画了两个多月,每天都在构思:颜色红一点还是淡一点?新城怎么画?房子要虚还是实?树要绿一点还是浅一点?他形容创作就像跳高一样,提高一尺都很难。他在《何以最江南》的访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只想每一筆下去都要对得起这个历史悠久得令人惊叹的城市”。真是耐人寻味啊。
  最终,他的画里出现了9座桥,正好与苏州的中国第9家柏悦酒店呼应。与此同时,意大利大理石背景墙,日本松树造景,活泼生趣的锦鲤……世界级酒店品牌与中国著名画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TIPS
  杨明义的江河湖海
  漂洋过海,海归归来。
  今天,我们一起与杨明义,重看江南。
  Q:您曾说过画江南是一生的使命,您对江南文化的理解在不同阶段有什么变化吗?
  A:江湖有句话叫“宁可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XX人讲话”,苏州人温文尔雅,我好多外地来的朋友,跑遍了五湖四海,结果被苏州文化所感动,想尽办法要来定居。对于我来说,不管跑到哪,苏州怎么变,骨子里永远装载着江南文化的灵魂。
  Q:您喜欢喝绿茶,吃苏式面,这可以说是江南文化留在骨子里的印记吗?
  A:是的,做一个苏州人很幸福,吃碗阳春面都开心的。去美国,我随身带着碧螺春,泡一泡,香喷喷,这是江南的味道。地域的印记是特殊而刻骨的,如天平山红枫与美国、日本的就不一样,它俩一个太鲜艳,一个太工艺化,苏州的红枫才是真正古老传统的自然的味道。
  Q:出国前,您在苏州生活了44年,是在江南文化的滋养中成长的,对您来说,江南的魅力在哪里?
  A:就像美女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眼睛大一点还是小一点,长一点还是短一点好看。在我眼里,江南的魅力大概就是各种各样的桥,黑瓦白墙倒映在水里。
  Q:您曾很渴望去北京,去美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真正出去了之后,您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和您的家乡有什么不同?
  A:异国风采,各有千秋。但我心目中重要的还是家乡,我想让全世界欣赏到江南的美丽。
  Q:让江南文化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年轻群体关注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此您有何见解?
  A:江南文化不是快餐,深层次的东西不是一两天所能体会的,需要不断体验、学习、总结,才能对几千年的文化有更客观的理解。文化是城市最响亮的品牌,通过杂志、书籍、电影等,慢慢将文化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这才是文化上的胜利。
其他文献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7年以来,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奇迹,成就了不断续写的恢弘篇章。伴随着高质量发展,民生幸福感不断提升,悄然之间,“老有所养,医有所靠,居者有其屋”的小康之梦正一步步实现。而在这背后,一代代园区社保人为之奉献了如火的青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默默为参保企业和群众撑起民生幸福的“保护伞”。  数说园区社保公积金,  从改革探索到全面发展  20多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保障事业发生了翻
期刊
朱鎔,半塘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市山塘项目创作合伙人,双塔市集项目前期策划人、姑苏二十四市集项目策划人、苏州桃花源记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朱鎔,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是多媒体动漫视覺设计师,是餐饮品牌创始人,还是商业项目负责人,但对于年过半百依然热爱生活的他来说,最重要的,他是苏州人。  在朱鎔看来,江南文化带着一种治愈人心,传递温情的基因,而苏州无疑是这种基因的重要叙述者和书写者
期刊
孔祥清,教授,苏州市立医院党委书记、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  曾几何时,人们对于重大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谈癌色变”的阶段,不知不觉十年过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自从踏入临床医学的战场,孔祥清教授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战斗已经持续了二十几个年头。然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场战斗的态势却越发胶着:2019年,全国的心血管医生共做了百万台心脏支架
期刊
单霁翔,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曾经,网友们喜欢称单霁翔为“故宫掌门人”,退休后,他又陆续多了几重身份——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文化大讲堂”组委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一向风趣的他说自己已经从“故宫看门人”转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看门人”。  4月20日上午,单霁翔院长应苏州工业园区之邀做主题讲座《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分享了担任故宫博物
期刊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提到一个区域,能让人心有戚戚焉,江南恐怕是大家颇为认可的一个吧!其直抵人心的魅力缘于独特的、如诗的江南文化,也源自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寻找心神向往精神家园的浪漫主义情怀。  感受江南,如歌的行板。诗意的生活,悠闲自在,慢生活于心安处。江南诗意的人生百态,在岁月的年轮中不减精致。在江南诗意地栖息或邂逅江南,如在现实与精神世界自如切换,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江南舒适与理
期刊
独墅湖畔有这样一所大学,以培养行业精英和业界领袖为目标,以开放的姿态走在教育改革前沿,扮演黏合剂和发酵剂的角色,撬动多方资源,营造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的新生态,探索未来大学扁平化、多元化、网络化、分布式的新形态。  它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4月9日,西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联合共建西浦-集萃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
期刊
姚建萍,国家级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姚建萍出生在全国刺绣之乡——镇湖,七八岁的时候,在母亲的影响下拿起了绣花针。曾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帮母亲穿针引线的时光还历历在目,银针和彩线翩翩起舞的画面,在儿时的心中构筑了最初的苏绣梦。漫漫长路上,苏绣一直是她最忠诚的朋友,是儿时最喜爱的活动,是她最深爱的一项艺术,更是她无法割舍的一段人生。  1994年,镇湖作为全国刺绣之乡开放市场,刺绣人员纷纷下海当老板
期刊
上市对于任何一家高速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鱼跃龙门”,不仅能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激发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活力,更是企业登顶行业龙头的重要手段。那么,企业如何才能顺利上市?如何借助资本市场让企业的发展提速?企业上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1年4月23日,苏州工业园区上市苗圃学院开学典礼在金鸡湖畔拉开帷幕,开学典礼邀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章立,苏
期刊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4月19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现场宣读了科技部批复,支持江苏省、苏州市以及工业园区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乘势而上、再攀新高,三大国字号平台的落地,是对苏州以往科技创新成绩的肯定,也是
期刊
“我要开学籍证明,需要去找哪位老师?”  “我在南京实习,想要打印在校成绩单,是不是一定要请假回趟学校?”  “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丢了,应该如何补办?”  “我想开具婚育证明,需要走哪些流程?”  相信每一位高校的学生和老师,都会遇上过类似的问题——办事前,不知道去哪里办、流程如何,具体办事过程中,又常常需要带上一大摞材料、往返多次去各个部门办理手续,耗时又耗力。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2021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