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Mind·Mapping)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4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我们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既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维占优,思维活跃,跳跃性强的特点,更为学生的终身认知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图形技术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图的协助下,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数学知识严谨、缜密的特点和魅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与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具有优化知识结构,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思维导课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数学知识严谨、缜密的特点和魅力。比如笔者在拓展延伸探究“植树问题”的时候认为“植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在教学中也并非只是让学生去熟练解决植树问题,而是以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思想的一个学习支点,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究解题方法时,每位学生都经历了动手画一画、观察想一想,列出算式比一比的学习过程。接着又让学生通过交流进行整体的观察、比较、概括。接着引入生活中的安装路灯、排队、锯木头、爬楼梯等素材。最后,将“植树问题”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归纳为基本公式,基本模型,生活应用三个大点,再引导全班共同讨论更细致的小点。学生一步步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对每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体验到做课堂小主人的快乐,从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教学,降低思维难度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初育阶段,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对抽象难懂的概念的理解就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若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对难度较高的知识概念进行生硬地讲解,学生就更难以理解了。比如在探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时,笔者认为此单元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各种数学概念“既多又新”。内容涉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从第一节课《分一分》(一)利用苹果让学生初步建构分数模型。引出“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以及后面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呈现出的分数关系,都表现出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就要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掌握概念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课堂教学内容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联系起来,系统、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思维导图的画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却是一个较新鲜的教学工具与手段。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简单易行,容易上手的思维导图的画法。
准备好一些A3或者A4的白纸,最好是横着放,这样空间感比较大。至少准备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笔,至少有一支是钢笔。接着确定这张思维导图的最大的主题。我们以前作笔记,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笔记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而思维导图则要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称之为中央图。思维导图的主题要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建议每条分支用不同的颜色,其目的是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有了主题及分支,就要填入相关的信息。同时要记得标上数字序号。思维导图的信息一般是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思维导图需有很多连线,但是笔者建议连线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中央线要粗。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二)线与线之间要相联。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谁都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写的是什么。
(三)环抱线。有些思维导图的分支外面围着一层外围线,他们叫环抱线,当分支多的时候,用环抱线把它们围起来,能让人更直观地看到不同主题的内容,也可以让整幅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
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思维导图完成后,再画外围线。思维导图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在画图时要注意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在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合理布局。
思维导图是一件非常好用,又易于掌握的学习工具。工具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思维导图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理解难度,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独立、创新、自由、严密的数学思维架构,串联繁琐的知识碎片,使学生更轻松地纵览全局,对其终身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诸红霞 求知导刊 2015第2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4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我们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开放性认知结构为主,既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维占优,思维活跃,跳跃性强的特点,更为学生的终身认知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图形技术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思维导图的协助下,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数学知识严谨、缜密的特点和魅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与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具有优化知识结构,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思维导课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数学知识严谨、缜密的特点和魅力。比如笔者在拓展延伸探究“植树问题”的时候认为“植树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在教学中也并非只是让学生去熟练解决植树问题,而是以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思想的一个学习支点,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究解题方法时,每位学生都经历了动手画一画、观察想一想,列出算式比一比的学习过程。接着又让学生通过交流进行整体的观察、比较、概括。接着引入生活中的安装路灯、排队、锯木头、爬楼梯等素材。最后,将“植树问题”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归纳为基本公式,基本模型,生活应用三个大点,再引导全班共同讨论更细致的小点。学生一步步跟随教师的脚步,完成对每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体验到做课堂小主人的快乐,从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概念教学,降低思维难度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初育阶段,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段的学生,对抽象难懂的概念的理解就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若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对难度较高的知识概念进行生硬地讲解,学生就更难以理解了。比如在探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时,笔者认为此单元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各种数学概念“既多又新”。内容涉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等。从第一节课《分一分》(一)利用苹果让学生初步建构分数模型。引出“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以及后面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呈现出的分数关系,都表现出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就要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掌握概念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课堂教学内容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联系起来,系统、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思维导图的画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维导图有很多优点,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却是一个较新鲜的教学工具与手段。笔者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简单易行,容易上手的思维导图的画法。
准备好一些A3或者A4的白纸,最好是横着放,这样空间感比较大。至少准备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笔,至少有一支是钢笔。接着确定这张思维导图的最大的主题。我们以前作笔记,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笔记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而思维导图则要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称之为中央图。思维导图的主题要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建议每条分支用不同的颜色,其目的是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有了主题及分支,就要填入相关的信息。同时要记得标上数字序号。思维导图的信息一般是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思维导图需有很多连线,但是笔者建议连线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中央线要粗。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二)线与线之间要相联。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谁都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写的是什么。
(三)环抱线。有些思维导图的分支外面围着一层外围线,他们叫环抱线,当分支多的时候,用环抱线把它们围起来,能让人更直观地看到不同主题的内容,也可以让整幅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
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思维导图完成后,再画外围线。思维导图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在画图时要注意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在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合理布局。
思维导图是一件非常好用,又易于掌握的学习工具。工具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紧紧地抓住思维导图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理解难度,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独立、创新、自由、严密的数学思维架构,串联繁琐的知识碎片,使学生更轻松地纵览全局,对其终身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诸红霞 求知导刊 2015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