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的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将课堂目标定位为三维,即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然而,放眼我们当前的数学课堂,那种只注重认知目标的落实,忽视甚至抛弃情感目标的课堂比比皆是. 在很多老师的观念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仍然是他们最关注的,因此他们也就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进行习题讲解,用在连篇累牍的训练上,其最终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将数学学习演化为纯粹的数字推理,在这个枯燥抽象的世界中疲于奔命,直至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从而陷入高投入、低效益的困境. 为此,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注重研究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及情感目标的评价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谈点浅见,与同行共研.
  一、端正学习态度,催生学生数学学习情感
  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指引学生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千难万阻,一往无前地前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
  1. 适时运用数学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
  纵观数学的发展史,绝非仅仅是某一公式、某一定理的发现史,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向学生宣讲数学家为了探究某一规律,几近痴狂的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 如海王星发现的历程;希伯斯为发现无理数不屈不挠,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勾股定理的证明,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有四百多种证法.
  2. 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滋生数学情感
  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学科枯燥无味,了无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学习仅仅是数字、符号、公式的运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没有学习的价值.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有趣的问题,同时,借助故事、图片、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知识时,我贴近学生的兴趣点,提出话题: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变化,在全班男女生中进行统计,画出统计图,分别算出平均身高. 在此基础上,再提问:你的身高是多少?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平均身高?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自己身边,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体会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3. 感悟数学之美,让学生迷恋数学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的本能,同样,数学世界也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现的慧眼,教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我国数学泰斗徐利志教授认为:数学之美,含义是多维的,就看你能否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如数学概念、代数式的简洁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和不对称美;数学史的欣赏美等.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针对随处可见的美的资源,要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他们从内心喜爱数学,迷恋数学,对数学欲罢不能.
  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精神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将良好素养的培养渗透到点滴的教学中,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如教学“有理数的运算”后,要教会学生细心,不至于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的现象;教学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同样教给学生仔细审题,避免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教学了“统计”的知识后,教给学生虽然数据处理枯燥无味,但它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我们作为处理数据的人,虽然辛苦,却给其他人带来了方便,给很多决策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从这一点上看,数据分析要细致认真,来不得丝毫马虎.
  三、让数学课堂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师生情感的传递
  课堂教学中,要想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给学生搭建自由表达的舞台,让学生沉浸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让师生情感顺畅地传递.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注重课堂中的情感设计,让新知伴随着情感有效的传递.
  1. 贴近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巧妙地切入学生认知通道,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更要贴近他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思维从直观向抽象过渡. 如对于一些数学图形,教师可通过课前制作,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观察,悉心体会,从而产生感觉. 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时,我给学生制作了直观演示模型,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理解了中心对称图形绕其中心旋转180°后能与原来图形重合这一本质特征. 这样,在学生的心中就深化了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
  2. 设计触发思维的提问
  思维的训练离不开问题. 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在课前通过精心设计,给学生呈现引发思维的问题,从而指引着学生朝着目标努力. 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中,我首先出示问题:平角的度数是多少?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很快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关键,同时给问题的解决扫清了障碍,学生在老师的这一引导下,势必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最终体验成功.
  总之,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课堂点缀,它是提升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从根源处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 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将情感教育作为课堂效益提升的基点,以情感渗透作为突破,抓住点滴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从而使情感教育真正成为提升数学效益的助推剂.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差更为突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较差,加之传统教学方式下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多注重定义、法则、公式等的灌输、记忆,忽视学生关于概念形成、结论推导、方法思考、问题发现和解决等规律的认识,导致高职院校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缓慢等问题.笔者通过在高职院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有力解决与克服了上述问题及传统
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因此,估算教学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也要重视估算教学,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估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高雅情趣源于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明白好奇心、从众心理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并懂得怎样利用这些特点才有利于高雅
【摘要】本文从宏观上简要阐述了数学美的表现形式、作用及教育途径,目的在于呼吁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探究数学的美育教学,更好地贯彻数学教育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数学美;表现形式;功能;教育途径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数学的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体现
【摘要】个体差异的产生,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形式也表现在各个不同方面,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其数学学习差异日益明显、分化,特别是文科女生相比于理科女生其差异更在不断地扩大。本文通过对高中文科女生数学能力缺陷的归因分析,相应地提出一些弥补对策,借此希望能与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及相关学者就文科女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文科女生;数学能力;弥补对策      个体
【摘要】 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背景,从情境引入、课本使用、课堂小结三个方面,指出了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低效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辅以大量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效性;数学  一、引 言  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三维目标的建立与过去只注重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数学作为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处处存在着辩证关系,如分解与合并、常量与变量、运动与静止、有限与无限等.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进行转化的.毛泽东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不够“配合”,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认为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要真正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传统教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度,看似轻描淡写,却不可或缺,有序且高效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