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保证金业务暴露“三重罪”

来源 :理财周刊月末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的骤然叫停,一方面为不顾风险、盲目经营的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金融理财产品在设计、审批过程中相关监管的缺失和对投资者利益的忽视。
  
  违规,托词还是导火索?
  
  就以外汇保证金业务为例,商业银行最早推出这一业务的时间为2006年10月,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相继有3家银行推出这一业务产品。然而在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暂停这一业务接受媒体问答时,将暂停的矛头直指“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曾作出规定,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境内机构不得从事外汇保证金业务,境内投资者也不得参与此业务,但相应的对从事该业务的准入条件、审批程序的管理办法一直未出台”。看上去,监管层的这一说法有理有据,暂停外汇保证金业务也是有法可依。但细细推敲,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指的是1994年10月28日央行、国家外管局、证监会、公安部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这份文件的第二条专门指出:“各金融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及其他机构从事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各地超越权限擅自批准的,一律无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一律不得经营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
  因此,2006年10月正式推出的外汇保证金业务不仅违反了这一规定,同时参与这一业务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均不受法律的保护。然而让人觉得吃惊的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金融机构的上级监管部门,却一直没有意识到相关业务的开展已经明显违规。直至3家银行正式推出这一业务,多家银行筹备业务上线,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和资金进入之后,却由于销售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引发投诉率上升,方才惊觉这一业务从根本上就是与相关部门的规定相悖的。
  此,监管部门的解释是:“这一业务开办初期,个别银行提供的杠杆倍数不高,产品销售范围也不广,相关部门也未对此表示异议。”事实上,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样的解释也有些站不住脚。毕竟违规的程度轻重不一,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距,并不能改变其违规的根本性质。而作为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对于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是否真正尽到了监管之职;骤然叫停,违规之说是托词还是导火索,难免要划上一个问号。
  
  报备制度考验监管能力
  
  在现有的银行金融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向监管部门的报备制,而不是逐项审批制。实事求是地说,这一监管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品设计审批中的效率问题。在金融理财产品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如果商业银行每发行一只产品,都要依照逐项报批的流程进行审核,不仅影响到产品的发行效率和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更关键的是,在市场环境多变的环境下,很多产品走完审批流程,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了。
  相比之下,报备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或是金融机构获得一定的产品、业务资格后,将具体的产品向上级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就可以进行销售和运行。这种监管体制在提高产品整体运作效率的同时,也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法律的意义上说,商业银行报备的产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存在可能对投资者不公的条款?这些都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考验。
  然而,从近期已经“叫停”和面临“叫停”的一些产品来看,上级部门的监管步伐似乎有些慢。除现在叫停的外汇保证金业务外,今年4月,银监会也一度叫停外资银行代销的海外基金产品。近期,正在热议中的话题是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是否也需要叫停。
  
  投资者竟毫无话语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管行为可以保障金融理财产品市场更加稳健和有序,但是,这种产品发行和监管之间的“时滞”却大大损伤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比起灰色地带的网上外汇保证金业务来说,商业银行制定的交易点差并没有充分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多投资者选择银行交易平台的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的资金监管。在这些投资者看来,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开闸,“银行都能做的交易”,意味着这一业务在国内已经彻底告别灰色的外衣,蜕变为金融衍生产品。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银行此项业务也同样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对于推出外汇保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也觉得很冤枉。拿到了衍生产品的交易资格,配置了人员和平台、产品向监管层进行了报备,没有受到质疑地平平稳稳运行了一年多,正准备将这一业务发展为自己的竞争优势的时候,忽然来了一纸通知——产品违规,需暂停。
  然而最受伤的还是投资者本身,在商业银行的交易平台关闭之后,不少投资者的感觉是很无奈:“既然已经开设了这一业务,现在又说是违规的,不能做。投资者似乎只是一个招之而来、挥之即去的参与者,根本就没把我们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他们现在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现有交易盘何时结清的问题,也包括如何为自己的外汇资金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在银行交易渠道受阻后,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转向寻求“地下交易”,借助国外经纪商渠道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
其他文献
地产股在前期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近期表现抢眼。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地产股的估值优势,有了抄底的冲动,但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短期不确定性恐怕还难以消除。    周二,房地产板块在保利地产强势涨停的带动下整体活跃,万科、金融街等龙头企业均有出色表现。周三,房地产板块更是全线飘红,近10只个股涨停,成为大盘反弹的主力军。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6月3日下跌以来,上证指数的最大跌幅为20%左右,但房地
期刊
了解作品应当从了解画家入手。油画在中国一百多年了,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百多年来的画家的总体状况有个基本认识。    画廊在销售时经常有客人咨询各个时期画家的情况,比如这个画家多大年龄。哪个学校毕业的,他们这一批画家的作品的价格等等,这是投资收藏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还有一些客人热衷于收藏老一代画家的作品,但又常为老画家作品的价格卖不过新画家而困惑。其实这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不论哪个时代、
期刊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很多实际困难,凭企业单方面能力甚难改变,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要借贷,而且要省钱借贷并非没有变通的办法。改变直接向银行“伸手要钱”的做法,转而通过中间渠道,间接从银行借贷,其结果很有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一份材料表明,2006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有4200万户,这些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9%,而我国每年都有约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约62%是由
期刊
购房不慎也会遭遇楼市“地震”!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现金流。这是因为持有房产是有成本的,如果没有能够计算好自己的实际财力,面对市场和环境的动荡就会发生资金链的断裂。所以还是那句话,购房量力而行是关键。    购房者遭遇滑铁卢    说到近期的房地产市场,深圳楼市无论如何都是要关注一下的,而那里的购房者遭遇的楼市“地震”更是让人感觉心惊。据报道,由于今年以来深圳房价过山车似地下跌,很多人的家庭财富由“富产
期刊
一个多月前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通过现代媒体的传播手段,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灾难的发生,这更引起了大家对于地震的关注。  灾难过后,人们痛定思痛,开始对灾难进行总结。有些人认为,应该加强对地震预报工作的研究,让人们能够在地震来临前,及时躲进避难场所,以避免人员伤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临震预报,历史上只有中国成功地预报过一次。  然而也
期刊
职场“地震”会对家庭财务产生威胁,尤其对于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职场上的闪失则意味着家庭财务状况的恶化。    职场生变,收入锐减,这对家庭财务来说同样是一大不可忽视的威胁因素。  专家表示,维持职场稳定重在预防危机的发生。在职场危机产生之前,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这一点上说,预测职场上的“地震”,比预测自然界的地震要容易一些。因此如果做个“明白人”,预判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前找到
期刊
2008年以来,新基金的发行普遍遭遇了“滑铁卢”,但债券基金却在市场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债券基金为何受宠,这与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债券在熊市中避险功能的表现不无关系。    一切似乎历历在目,8个月前,只要有新基金发行,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基金,都会被一抢而空,连QDII基金都被疯抢。近期,新基金成堆发行,但是,新基金的发行情况明显不如去年,基民疯抢新基金的现象不复存在。  不过,新基金发行的整
期刊
大小非解禁成了股市悬而未决的“堰塞湖”,成了投资者心中不解的痛。那么,大非自愿延续解禁期,是否意味着暴跌了8个月的大盘见底?    大小非解禁如洪水猛兽,不仅压垮了牛市的脊梁,使股市在一泻千里之后仍一而再、再而三地暴跌。大小非解禁成了股市悬而未决的“堰塞湖”,成了投资者心中不解的痛。  然而,当股指跌破2800点,股改后的首家全流通股三一重工承诺继续锁仓两年,话语刚落,股价即以涨停作为回应。在其示
期刊
地多了,老婆多了,都不幸福。这话不是我说的,因为我既没有地,也没有“多”的老婆。显然,如果因为我只有一个老婆和一套房子但自认为活得还算幸福,就推论出标题的这句话,这不算逻辑。但是,因为发明这句话的是冯仑,那个地产商万通集团的老板冯仑——他老人家既有地又有“操盘”若干个老婆的财力——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还有点可信度。  冯仑是个很能表达的人,而且他的表达方式不是任志强式的暴躁,也不是王石自认为的“青涩”
期刊
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承认,金融问题有一部分是由政策缺陷和监管不足造成的,这是一个信号。  周小川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发表这番言论的。据新华社报道,周的原话是这样的:“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周期跟过去不一样。传统的商业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产能过剩引起的,但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缺陷或监管不足造成的。”这就是说,很多金融动荡并不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大问题,而是由政策和监管层面造成的。显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