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无论是在他早年的教育实践,还是在他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都没有停止对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探索,其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启发式的素质教育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素质教育途径、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学生观等素质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对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也曾到教学第一线亲自实践过。他一生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和关怀,对教育有卓越、独到的思想和见解,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对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所形成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发展——毛泽东素质教育的目标方针
  毛泽东在幼年时代受的是封建教育,以后又受过新式学堂的教育,但是由于当时这些教育封建主义气息十分浓厚,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毛泽东对此深有体会,并痛感其危害,他言辞激烈地批判旧教育制度割裂德智体,奴役学生,使学生畸形发展,从他立志以教育为职业开始,就独辟蹊径地阐发了“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916年12月9日,他在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写道:“古称三达德,智、仁、勇并举。令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三言。” 他把孔夫子提出的“三达德”发展为“德智体”三育。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全面论述了德、智、体三育并重和和谐发展的思想:“道德亦诚可贵,所以立群道、平人已此耳”,说明德育之重要;“夫知识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此耳”,说明智育之重要;“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说明体育之重要。在德智体三者之间,德居首位,在毛泽东看来,德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思想、理想、精神、品质,解决的是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服务等问题,它决定着智育的方向;智主要是科学知识、生产知识、劳动技能。有体,无德智,如同动物或一具僵尸,无人生的意义。但有体有智,而无德,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观察事物的正确的人生观、方法论,尽管有较高的智能、才力,也不能为国为民自觉地创造性地劳动,充分发挥其智能、才力。
  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面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的现实,他深感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对德智体三者的关系及内涵做了更深层次和新的更高意义上的阐释。建国后,更是站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高度,反复提出这一方针。如1953年,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培养目标之中,针对一些人片面地强调德育或智育的倾向,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深刻地阐述了德与智的辩证关系,他写道:“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的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 1964年,他又提出“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生动活泼”,就是要使学生的发展始终在一种比较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中,个人的潜在能力和优势更易得到发现和发展,学生更有意愿和机会表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发展自己,进而确立主体意识。毛泽东认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就是要求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个人的个性特长。全面发展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一个样,也不是要求学生平均发展,更不是要求他们门门功课得5分,而是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发现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个人倾向、才能和志向,激发他们的天资,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火花,使他们的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最终使学生德智体三者统一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启发式——毛泽东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学任务而采取的团结、程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的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毛泽东早年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方法是深恶痛绝的。1921年他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写到:“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灵性,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與裹足。”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毛泽东主张启发式教育,摒弃注入式教学,1929年他提出了以启发式为核心的10条《教授法》,明确提出废止旧时的“注入法”教学。第一条就是“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其它9条都是启发式的具体化。1941年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重申:“在教学方法上应坚决废止注入式的、强迫性的、空洞的方式,而必须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强调教学方法的启发式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学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启发式”教学思想已经载入教育部门的各种重要文件,并在各级各类学校广为推行。但是,毛泽东仍然特别关注贯彻和落实,并多次对执行的实际情况表示忧虑。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讲话中说:“现在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都有问题,这是很摧残人的。”不久,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又批评了“讲授不甚得法”的现象,说“采取的是注入式,而不是启发式。” 1964年7月,毛泽东针对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提到这个观点,他说:“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就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对启发式的内容又有补充和发展,主要是强调教师少讲,要启发学生多思。他说,要搞“讨论式”教学,有些问题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商量,讲义“应该印出来叫学生看、研究”,“要自学,靠自己学”等等。
  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启发式教学思想科学地反映了事物矛盾转化的规律,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矛盾转化的依据,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是这一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它也是毛泽东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作为“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作为培养知识分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新人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一贯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提出了边读书、边劳动的工读结合思想。20年代初期,毛泽东在担任湖南一师附小主事时,学校除了开设国语、算术等课程外,还要学生进行园艺、兽牧和印刷等方面的实践锻炼。以后在办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校乃至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教育实践中,他都明确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土地革命阶段,他提出把“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作为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抗日战争阶段,他从知识的构成、知识分子与工农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对教育与工农及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结合等问题发表了许多论述。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们说:“社会也是学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1939年,他为抗大开展大生产运动题词“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一切机关、学校,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律于工作或学习之暇,从事生产自给,以配合人民和军队的生产自给,造成伟大的生产热潮,借以支持长期的抗日战争”。他还号召广大知识青年要到工农民众中去,与工人农民相结合,并把是否愿意而且实行与工农民众相结合作为分辨知识青年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指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实现形式。
  新中国建立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在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确定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基本方针,这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求,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学校忽视劳动教育、学生轻视劳动学习等问题,毛泽东在这个时期更加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他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1957年,毛泽东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概念,1958年,他再次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在他审阅批准下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方针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方针,我国对教育制度、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进行了调整改革,调整的重点就是加强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让师生接触工农、了解实际。毛泽东要求“要接触社会实际”“接触农民和城市工人,接触农业和工业”。他期望经过探索能创造出学校与社会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教学贴近生活的新教学体制,使教学真正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因此,他一再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步地了解自然现象、自然的物质、自然的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劳动,也在各种不同的程度上逐步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相互關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劳动是不能得到的。”
  四、主动发展——毛泽东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毛泽东认为教学要符合教育规律,其目的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个性的创造精神,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育他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他指出,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承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就应当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地主动学习。所以,他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学习知识,如同进食,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的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学得主动、灵活。
  毛泽东的主动发展理论,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就是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尊重学生,不能让其总是跟在教师的后面,要启发学生主动地思维和学习。第二,学校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教学过程中的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都要克服。第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保证使大多数人能够在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下,按正常的教学秩序共同进步的前提下,要注意因材施教,允许并鼓励学生发展其个性特长。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关心和爱护学生。
  毛泽东历来主张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要自学、靠自己学”。当然,毛泽东所讲的“自学”,决不是一般说的自己看书,而是指自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他认为学校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毕业后要依靠自学才能继续发展。所以,他特别重视自学,要求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1921年,毛泽东制订《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中鲜明地提出:“本大学鉴于现在教育制度之缺失,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之长,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学校同流于社会。”学习过程中着重“自己看书,自己思索”,通过独立思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1925年,在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培养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和进步,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理论研究的指导工作,在学员阅读书籍前,即由专任教员列出书中的重要问题,让学员阅读时限定时间,作出答案。他还组织学生去农民革命根据地海丰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使他们在具体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从事农民运动的决心和增长开展革命斗争的知识与才干。后来,他主办了许多以自学为主的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提出:“学生研究学问的主脑,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于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之外,又有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于完成发展自创造他们各个及全体特殊的人格”。在这里,毛泽东已经把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作为办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他认为,学生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是全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状元的、都没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考上的人有点真才实学。”毛泽东本人就是自学成才的典型。
  五、教师素质——毛泽东素质教育的首要条件
  毛泽东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品德、学业智能、身心发展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德、才、学、识。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就明确指出:“一所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要“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到了晚年,他仍认为:“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因此,他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既寄予厚望,又提出严格要求。他要求教育工作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要虚心向生产者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也要参加劳动,不能光动嘴不动手,目的就在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对那些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教学方法提出严肃批评,“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因此,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凡是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同志,均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贯彻起来。他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要精通自身的业务,红与专的统一。他十分关心教师队伍建设,认为“我们党应该有很多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他为《小学教师》月刊题词,亲切地说:“我做过教师,我对这个职业很有感情,希望你们把它办好。”
  毛泽东要求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他指出: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这种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他期望“做教师的好好教,要教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认为,知识分子接受前人的经验,主要是靠读书。只有读好了书,才能更好地教书。他指出:“文科教师要会背诵文章。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课,难道老拿着课本念念?中年教师一天应坚持10个小时学习,这一点很重要。”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毛泽东要求有关部门从政治上充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从生活上关心教师,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才能让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安心教书育人工作,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因此,他不仅号召全社会都来尊师重教,把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继承发扬光大,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带头尊敬师长。1937年1月30日,他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说:“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与徐特立同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腾纯.毛泽东教育活动记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要:长征时期,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至延安时期大致形成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较而言,党在这两个时期的民族政策既有相同的一面,同时又存在着诸多相异之处。  关键词:长征时期;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
期刊
摘要:目前在大学课堂里出现的“课堂冷漠”现象,严重阻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本论文对课堂互动性进行研究,采用互动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引言  目前大学课堂里普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艺术原则;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1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
期刊
摘要: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的课程成绩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周课外平均用时、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成绩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课堂理解程度对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学生课堂理解程度较高的自我评价会对其期末考试复习产生负面影响。提高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成绩,关键在于课外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计量经济学,以及通过熟练操作计量经济学软件加深对计量经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
期刊
摘 要:根据新课改的方针和指引,钢琴课的教学本着向本学科的纵深方向拓展。笔者以我国新时期现阶段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托,参考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这两个方面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论述,并在自身的钢琴教学中,针对新课改定制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新的教学尝试,使音乐大专班钢琴教学向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能力培养;钢琴教学;专业知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
期刊
摘要: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行为,对于处在身心过渡时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一行为的出现有其原因,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合理进行引导,注重教育方式的选择,成功榜样的树立,规范大众传媒的报道视点。  关键词: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一、前言  谈到偶像崇拜,我
期刊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02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又是他文学作品 中不可忽略的。其追求自然美的心理因素由主要受着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阶级因素和社会风气、民族文化特征和个人思想的影响,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使其作品绚丽多姿,永垂诗史。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阶级因素;社会风气;唐士人漫游;边地文化;儒道侠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要:教学最忌的是照本宣科,尤其是每节课的开头,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老师理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努力创造不同的激趣情境,并且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最终将引入的兴趣转化为所讲的主题,这无疑为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