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12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中男64例、女48例)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药敏试验、颅脑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12例患儿中2004至2008年(前5年)收治46例,2009至2013年(近5年)66例;早产23例,足月89例;发病日龄:≤3 d(早发型)20例,>3 d(晚发型)92例。112例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62例(55.4%),革兰阴性菌50例(44.6%);排名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例(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0例(17.9%),链球菌18例(16.1%,其中无乳链球菌15例),肠球菌13例(11.6%),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8.0%)。前后5年病原菌构成对比:革兰阳性菌均>50%,大肠埃希菌均占首位;近5年链球菌所占比例仅次于大肠埃希菌,为22.7%(15例),高于前5年[6.5%(3例),χ2= 5.278,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所占比例13.0%(3例)高于足月儿组[1.1%(1例),χ2=7.540,P<0.05]。早发型中最常见病原菌为链球菌(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占35.0%(7/20),且高于晚发型[12.0%(11/92),χ2= 4.872,P<0.05]。药敏方面:革兰阳性菌中,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达70%以上,其中MRS阳性CNS达77.8%。链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未发现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在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耐药率均达40%以上,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均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能未发现耐药。转归:治愈69例,好转自动出院23例,未愈自动出院9例,死亡11例。头颅影像学异常、合并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共计47例,占42.0%,在18例链球菌感染的患儿中,例数达到13例。

结论

育英儿童医院近10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CNS、链球菌为常见。链球菌发病有增高趋势,在早发型中最为常见,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利奈唑胺可作为难治革兰阳性菌所致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直立试验心率的变化预测口服补液盐(ORS)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5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4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POTS患儿治疗前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给予ORS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及直立试验,根据症状评分减少程度是否大于50%将患儿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应用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报道1例因预防接种诱发急性脑病的中国甲基丙二酸尿症的cblA型病例。方法就病例临床、血液酯酰肉碱谱、尿有机酸、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儿 男,1岁3个月时因"间断呕吐、酸中毒、发育落后8个月"就诊。患儿生后7个月内发育正常,7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后1 h出现呕吐、昏迷。临床诊断"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经补液等治疗后好转。此后,患儿发育落后,间断呕吐。1岁3个月
目的对2例临床疑似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chimke immuno-osseous dysplasia,SIOD)患儿进行SMARCAL1基因分析,寻找致病突变,进而了解中国人SMARCAL1基因突变类型以及基因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8—2014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例临床表现为脊柱骨骺发育不良、身材矮小不对称,进行性加重的肾病综合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疑似SIOD患儿,在获得知情
目的评价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在川崎病大样本研究中的价值。方法EDC与上海市儿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后,快速捕获川崎病住院患儿的所有信息,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至2012年收治的60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急性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治疗方案等。比较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和无CAL、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耐受组和敏感组相关指标的差别;多因素
目的分析1例汉族经典型枫糖尿病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方法患儿男,生后8 d因喂养困难于2013年4月转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后,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白细胞DNA检测BCKDHA、BCKDHB、DBT和DLD基因,确定患儿的基因突变位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表现为生后喂养困难、抽搐、代谢性酸中毒、尿有枫糖味等,CT示广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