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宣传“超英”到宣传“群英”,从宣传“信·和”文化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以“百日三进人民大会堂”和中宣部、国资委组织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中建五局现象”为标志,中建五局(以下简称五局)及“信·和”文化享誉业内,誉满全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五局精心谋划的成果,是五局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更是五局“管理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集中展现。
从偶然到必然,“大姐书记”走向全国
2011年6月,在陈超英同志殉职的第一时间,五局出于高度的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当即在战略高度上认识到陈超英的重大典型意义,随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有条不紊地组织重大典型的宣传打造。通过对接沟通湖南省直工委、湖南省委、湖南省总工会、中建总公司、国资委等上级机关,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单位的广泛报道,并在局主要领导的精心策划和亲自运作下,得到了贺国强、王兆国、张德江、何勇、周强等中央及湖南省主要领导同志对宣传陈超英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中纪委、中宣部、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湖南省委、中建总公司党组、湖南省住建厅等上级党政组织行文要求大力宣传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2012年5月13日,陈超英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以鲁贵卿董事长为首的五局报告团成员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等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全国县级以上党政机关、118家中央企业18万余人同步收看了视频报告,陈超英成为重大典型走向全国。
陈超英不幸殉职是一个偶发事件,但成为全国典型却有必然原因。陈超英是五局从困境到新生,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五局栉风沐雨、跨越发展的追随者——五局的发展变化为她提供了成长土壤,“信·和”文化以及三次思想文化活动则为“超英精神”注入了深刻内涵,赋予“超英精神”最核心的灵魂。正是有了五局的成长沃土和“信·和”文化的精神灵魂,陈超英才具备了打造成为全国典型的基础条件,最终成就了“大姐书记”的英模形象,享誉全国。
从个体到群体,“群英荟萃”光耀五局
在宣传陈超英典型的同时,五局把握中宣部、国资委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到五局集中采访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媒体,从宣传陈超英延展到理解五局、认同五局、从而宣传五局,将对陈超英个人事迹的关注拓展到对五局整个群体的关注,极大地扩大了宣传的边际效应,为后期宣传企业做好了精心铺垫。
在内部,五局从学习宣传陈超英个人事迹,转变到学习宣传“超英精神”和“超英式”人物。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向陈超英同志学习的决定》《关于深入开展“我向超英学什么”活动的通知》,全局围绕“‘超英精神’是什么”“我比超英差什么”“我向超英学什么”,结合打造“全新五局”的目标,进一步弘扬“超英精神”,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2012年,局以“学超英、强内功、谋发展”为主题,挖掘身边的“超英”,打造出“中国黑人”魏乐荣式的海外领导骨干、“超英式的好领导”易志忠、“梁山好汉”式的青年集体等一大批“超英式”的先进人物,呈现出“学超英、荟群英”的喜人局面,使陈超英这一典型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影响力,为后续对五局的大力宣传聚集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超英”是个体,但她身后有着坚不可摧的群体;“超英”不是树木,而是森林——从“超英”到“群英”,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深刻认识到,五局的“信·和”文化和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样本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集中宣传。
从名人到名企,“五局现象”誉满全国
2012年9月,曾经采访报道过陈超英事迹的新华社记者再次来到五局进行采访,并在《凝聚国企精华 “信·和”文化为魂——“中建五局现象”采访启示录》指出,作为一家完全处于竞争领域的老国企,中建五局用9年时间,完成了从濒临破产到年利润16亿元的跨越发展,被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称为“中建五局现象”。随后,李长春、王兆国、周强等中央和湖南省委领导作出宣传中建五局跨越发展经验的重要批示。中宣部、国资委再次组织中央主流媒体来到五局深入采访,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和湖南日报等相继发表一系列报道,“中建五局现象”深受各界关注,成为国企典范。
宣传陈超英个人典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宣传中建五局,提升“江湖地位”,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局主要领导在多次与媒体沟通时,就有意引导他们把五局最具特色的“信·和”文化和多年来的发展业绩作为报道重点,最终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和中央媒体宣传,让五局更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宣传“大姐书记”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从宣传名人到宣传名企,如同工程建设“现场带动市场”一样,五局的宣传工作辐射出社会影响,催生着五局发展的“正能量”。
从文化到道路,五局成为“中国道路”典范
2011年以来,中宣部、国资委和湖南省委宣传部相继四次组织主流媒体到五局集中进行采访宣传,五局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家中央主流媒体对五局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从宣传陈超英到认识五局,从认同五局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从宣传“信·和”文化到宣传五局多年发展走出的“中国道路”,媒体宣传的层次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达到了系统推介五局的战略目的。在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是濒临破产的老国企重获新生,实现十年跨越发展,成为国企典范的“中国道路”。
2003年至今,五局坚持“1357”基本工作思路,沿着“树信心、定战略、用干部、抓落实、育文化”的“十五字路线图”,推进“强心、换血、搬山”,成功地将一个濒临破产的“老五局”,蜕变成了一个队伍精干、主业清晰、资产优良、文化积极、商誉良好、充满活力的“新五局”,演绎了一段浴火重生的业界传奇。从2003到2012年十年间,合同额、营业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0倍、19倍、815倍,形成了一条85°的增长曲线,实现了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加速发展、科学发展。 国资委新闻中心的有关领导带领中央媒体到五局集中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建五局从一个老国企到一个新国企、从困境到新生、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可以称之为中国道路、国企道路、未来道路。”
从打造陈超英典型,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五局发展的“中国道路”,五局宣传工作的大转型促进了企业品牌的大升级,主要经验和启示: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明确宣传的高定位,树立高远目标。在陈超英殉职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五局主要领导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在第一时间对陈超英作为先进典型的企业意义和社会意义作出了准确判断,进而对典型打造作出了明确定位,明晰宣传路径,进行了资源配置,保证了典型打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赢得了理想的成果。因此,主要领导高度的政治敏感,是决定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要素;宣传目标的高定位,决定了典型打造和企业宣传能走多高、走多远。
整合高端资源,加强与政府、高层媒体的对接。高端资源决定典型的层次、范围以及影响力。五局高度重视政府机构和主流媒体这两个重要资源,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政府机构对接,如加强总公司、湖南省直工委、省委、省纪委、省总工会和国务院国资委等汇报沟通,一手抓主流媒体对接,积极对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最终将陈超英打造成为中建典型、湖南典型和全国典型,并由此延伸、拓展到对“中建五局现象”的集中宣传。
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加强宣传的主控意识。“以我为主”,就是一切工作要站在有利于宣传企业的角度,明确“要宣传”的内容;“为我所用”,就是借助媒体报道营造社会环境,提升品牌影响和社会美誉,助推企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宣传的主动意识和主控意识,从企业实际出发,从宣传需求出发,善于引导媒体并对其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引导报道内容、放大宣传成效的目的。
要把握节奏,余波荡漾,加强宣传的层次性、持续性。典型打造和企业宣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持之以恒。在陈超英典型的打造上,我们从湖南省直到湖南省委,再到中央领导批示,层层递进,在纵向上推进了典型打造的层次;利用这种基础和机遇,又从宣传陈超英个人事迹延伸到宣传五局群体,从宣传“信·和”文化到宣传五局发展的“中国道路”,步步引宽,在横向上推动了从宣传名人到宣传名企的领域拓宽。
两年多来,大宣传取得了大成效,实现了大影响。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赋予了宣传生命力,从客观上决定了宣传条件和可能成效。企业主要领导的政治敏感和定位决策,决定了宣传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从主观上决定了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只有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让宣传工作为五局的发展提供生产力,让“社会尊敬,员工自豪”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责任编辑:郝幸田)
从偶然到必然,“大姐书记”走向全国
2011年6月,在陈超英同志殉职的第一时间,五局出于高度的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当即在战略高度上认识到陈超英的重大典型意义,随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有条不紊地组织重大典型的宣传打造。通过对接沟通湖南省直工委、湖南省委、湖南省总工会、中建总公司、国资委等上级机关,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单位的广泛报道,并在局主要领导的精心策划和亲自运作下,得到了贺国强、王兆国、张德江、何勇、周强等中央及湖南省主要领导同志对宣传陈超英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中纪委、中宣部、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湖南省委、中建总公司党组、湖南省住建厅等上级党政组织行文要求大力宣传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2012年5月13日,陈超英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以鲁贵卿董事长为首的五局报告团成员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等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全国县级以上党政机关、118家中央企业18万余人同步收看了视频报告,陈超英成为重大典型走向全国。
陈超英不幸殉职是一个偶发事件,但成为全国典型却有必然原因。陈超英是五局从困境到新生,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五局栉风沐雨、跨越发展的追随者——五局的发展变化为她提供了成长土壤,“信·和”文化以及三次思想文化活动则为“超英精神”注入了深刻内涵,赋予“超英精神”最核心的灵魂。正是有了五局的成长沃土和“信·和”文化的精神灵魂,陈超英才具备了打造成为全国典型的基础条件,最终成就了“大姐书记”的英模形象,享誉全国。
从个体到群体,“群英荟萃”光耀五局
在宣传陈超英典型的同时,五局把握中宣部、国资委组织中央主流媒体到五局集中采访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媒体,从宣传陈超英延展到理解五局、认同五局、从而宣传五局,将对陈超英个人事迹的关注拓展到对五局整个群体的关注,极大地扩大了宣传的边际效应,为后期宣传企业做好了精心铺垫。
在内部,五局从学习宣传陈超英个人事迹,转变到学习宣传“超英精神”和“超英式”人物。局相继下发了《关于开展向陈超英同志学习的决定》《关于深入开展“我向超英学什么”活动的通知》,全局围绕“‘超英精神’是什么”“我比超英差什么”“我向超英学什么”,结合打造“全新五局”的目标,进一步弘扬“超英精神”,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2012年,局以“学超英、强内功、谋发展”为主题,挖掘身边的“超英”,打造出“中国黑人”魏乐荣式的海外领导骨干、“超英式的好领导”易志忠、“梁山好汉”式的青年集体等一大批“超英式”的先进人物,呈现出“学超英、荟群英”的喜人局面,使陈超英这一典型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影响力,为后续对五局的大力宣传聚集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超英”是个体,但她身后有着坚不可摧的群体;“超英”不是树木,而是森林——从“超英”到“群英”,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深刻认识到,五局的“信·和”文化和发展道路具有独特的样本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集中宣传。
从名人到名企,“五局现象”誉满全国
2012年9月,曾经采访报道过陈超英事迹的新华社记者再次来到五局进行采访,并在《凝聚国企精华 “信·和”文化为魂——“中建五局现象”采访启示录》指出,作为一家完全处于竞争领域的老国企,中建五局用9年时间,完成了从濒临破产到年利润16亿元的跨越发展,被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称为“中建五局现象”。随后,李长春、王兆国、周强等中央和湖南省委领导作出宣传中建五局跨越发展经验的重要批示。中宣部、国资委再次组织中央主流媒体来到五局深入采访,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和湖南日报等相继发表一系列报道,“中建五局现象”深受各界关注,成为国企典范。
宣传陈超英个人典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宣传中建五局,提升“江湖地位”,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局主要领导在多次与媒体沟通时,就有意引导他们把五局最具特色的“信·和”文化和多年来的发展业绩作为报道重点,最终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和中央媒体宣传,让五局更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宣传“大姐书记”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从宣传名人到宣传名企,如同工程建设“现场带动市场”一样,五局的宣传工作辐射出社会影响,催生着五局发展的“正能量”。
从文化到道路,五局成为“中国道路”典范
2011年以来,中宣部、国资委和湖南省委宣传部相继四次组织主流媒体到五局集中进行采访宣传,五局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家中央主流媒体对五局进行了一系列报道。从宣传陈超英到认识五局,从认同五局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从宣传“信·和”文化到宣传五局多年发展走出的“中国道路”,媒体宣传的层次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达到了系统推介五局的战略目的。在铺天盖地的宣传背后,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是濒临破产的老国企重获新生,实现十年跨越发展,成为国企典范的“中国道路”。
2003年至今,五局坚持“1357”基本工作思路,沿着“树信心、定战略、用干部、抓落实、育文化”的“十五字路线图”,推进“强心、换血、搬山”,成功地将一个濒临破产的“老五局”,蜕变成了一个队伍精干、主业清晰、资产优良、文化积极、商誉良好、充满活力的“新五局”,演绎了一段浴火重生的业界传奇。从2003到2012年十年间,合同额、营业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0倍、19倍、815倍,形成了一条85°的增长曲线,实现了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加速发展、科学发展。 国资委新闻中心的有关领导带领中央媒体到五局集中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建五局从一个老国企到一个新国企、从困境到新生、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可以称之为中国道路、国企道路、未来道路。”
从打造陈超英典型,到宣传“中建五局现象”、五局发展的“中国道路”,五局宣传工作的大转型促进了企业品牌的大升级,主要经验和启示: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明确宣传的高定位,树立高远目标。在陈超英殉职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五局主要领导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在第一时间对陈超英作为先进典型的企业意义和社会意义作出了准确判断,进而对典型打造作出了明确定位,明晰宣传路径,进行了资源配置,保证了典型打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赢得了理想的成果。因此,主要领导高度的政治敏感,是决定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要素;宣传目标的高定位,决定了典型打造和企业宣传能走多高、走多远。
整合高端资源,加强与政府、高层媒体的对接。高端资源决定典型的层次、范围以及影响力。五局高度重视政府机构和主流媒体这两个重要资源,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政府机构对接,如加强总公司、湖南省直工委、省委、省纪委、省总工会和国务院国资委等汇报沟通,一手抓主流媒体对接,积极对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最终将陈超英打造成为中建典型、湖南典型和全国典型,并由此延伸、拓展到对“中建五局现象”的集中宣传。
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加强宣传的主控意识。“以我为主”,就是一切工作要站在有利于宣传企业的角度,明确“要宣传”的内容;“为我所用”,就是借助媒体报道营造社会环境,提升品牌影响和社会美誉,助推企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宣传的主动意识和主控意识,从企业实际出发,从宣传需求出发,善于引导媒体并对其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引导报道内容、放大宣传成效的目的。
要把握节奏,余波荡漾,加强宣传的层次性、持续性。典型打造和企业宣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持之以恒。在陈超英典型的打造上,我们从湖南省直到湖南省委,再到中央领导批示,层层递进,在纵向上推进了典型打造的层次;利用这种基础和机遇,又从宣传陈超英个人事迹延伸到宣传五局群体,从宣传“信·和”文化到宣传五局发展的“中国道路”,步步引宽,在横向上推动了从宣传名人到宣传名企的领域拓宽。
两年多来,大宣传取得了大成效,实现了大影响。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赋予了宣传生命力,从客观上决定了宣传条件和可能成效。企业主要领导的政治敏感和定位决策,决定了宣传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从主观上决定了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只有主观认识和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让宣传工作为五局的发展提供生产力,让“社会尊敬,员工自豪”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