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眼随访2年终末视力与基线特征相关性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眼随访2年终末视力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的44例患者4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64~ 92岁,平均年龄7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眼平均BCVA为(50.36±14.43)个字母数,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为(291.95±82.19)μm,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平均荧光素渗漏面积为(7.61±5.84)mm2。所有患眼均采用每一个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按需治疗的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24~ 2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个月。治疗后1、2、3、6、12、18、24个月重复行BCVA及OCT检查;治疗后3、6、12、18、24个月重复行FFA及ICGA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CFT及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的变化。分析随访2年终末BCVA与基线BCVA、CFT及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的相关性。

结果

治疗后1、2、3、6、12、18、24个月患眼平均BCVA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51、-4.61、-4.04、-5.77、 -4.69,P<0.05);CFT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2.30、3.40、3.28、3.54、3.88、3.73,P<0.05)。治疗后3、6、12、18、24个月患眼CNV平均荧光素渗漏面积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2.90、3.51、4.12、4.06,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BCVA越差,治疗后BCVA提高越多。随访终末BCVA的提高程度与治疗前BCVA、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均呈负相关(r=0.505、-0.550,P<0.05 );与治疗前CFT无相关性(r=0.210,P>0.05 )。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AMD患眼随访2年终末视力与治疗前基线视力及CNV荧光素渗漏面积有相关性,与治疗前CFT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方法37例PD患者74只眼(PD组)及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32名健康体检者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对两组受检眼黄斑区行5线扫描和512×128黄斑体积扫描;采用视盘容积200×200扫描模式对视盘进行扫描。对比观察两组受检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
Coats病以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伴大量脂质渗出为特征,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Coats病一般独立存在,亦可在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及综合征中发现Coats样视网膜病变的合并存在。伴发其他疾病的Coats样视网膜病变与典型Coats病有着很多不同,如无年龄性别差异、可双眼发病、进展迅速、部分有明确的遗传相关因素等。其中,视网膜色素变性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合并Co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经历时域OCT、频域OCT等技术演进后推出的OCT血管成像(OCTA)技术是视网膜影像检查技术发展的里程碑。OCTA无需注射造影剂,通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密集的扫描模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扫描,提取变化的OCT信号,以不同算法去除伪迹并转换成血流,安全快速地得到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的三维成像;对黄斑区血管病变等视网膜脉络病疾病有不同于传统血管造影的诊断评估优势。充分认识OCTA
目的观察一个无脉络膜症(CHM)家系的临床表现和CHM基因突变位点及其类型。方法一个CHM家系4代15名成员纳入研究。其中,患者5例,女性致病基因携带者2名,健康成员8名。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所有受试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视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3年后仅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均行BCVA检查,女性患者同时行视野检查。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