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若俗 大巧若拙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r5134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电影《等郎妹》(2007/郑华导演)是由曾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奖的同名山歌剧改编而成。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男权制度,真实地记录了梅州客家大围屋生活、走南洋、等郎妹等特殊风俗现象。发出了“等郎妹”这特殊的女性群体在历史语境、文化语境中应有的声音,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习俗、生存状态和文化心理。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指由人民集体创造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形式。本文主要涉及的是民间文学中的歌谣部分。
  世界各国的民俗学人,历来都十分重视语言民俗的研究,认为它不仅是人类生活交际的工具,更是许多文化事象——特别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等郎妹》中山歌与童谣的运用
  在客家传统艺文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山歌与童谣。
  客家山歌源远流长,“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居地中原的文化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客家研究论文选》,丘克辉、何锡全主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出版1994年版,261页)这种“来自民间,歌唱俚调,宛如楚水巴山的竹枝词、柳枝词”的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民族音乐中的一块瑰玉”。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千百年来通过生产、生活的感受,抒发出来的喜怒哀乐的心声;而童谣则是孩子们的诗,它既反映客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又是客家人代代相传教育儿孙的乡土教材。电影《等郎妹》对客家山歌与童谣的运用贯彻整部影片的头尾。根据笔者统计,共有十二处之多,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见,电影《等郎妹》中反复地使用了山歌《十八娇娘三岁郎》和童谣《月光光》这两首在梅州客家地区耳熟能详的歌谣。导演恰到好处地把影片中的人物命运、情感与传统歌谣结合,赋予了电影独特的气质。
  总的来说,本片对客家山歌与童谣的运用体现了两种优势:一种是地理上的,《等郎妹》中选取的客家歌谣宁静、苍凉。仿佛把人带到异乡,有一种可贵的异质性;一种是文化层面的,现代人生命的激情、灵魂被压抑,被边缘化,从人类学的角度上来说,《等郎妹》中的歌谣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一字一句像下雨一样,滴滴答答敲在观众的心上,引人思考。
  二、《等郎妹》中山歌的民俗性
  首先,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在自己独特的生产环境中创造的艺术,它所表现的艺术内容来自于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跟客家社会的生产生活内容紧紧相连,而表现的艺术手法,也必然受到其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和限制。
  《等郎妹》的故事发生在广东梅州地区,远离繁华的中原地区,地处边缘山区;客家民居建筑以围龙屋数量最多,相对其它民居来说,更像一个个独立的与世隔绝的小世界。一方面,使客家人与外界社会相对隔离,创造的艺术具有浓重的“俗”气;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繁杂”(包括高尚的和低下颓废的)的艺术渗透和污染。因而,这种 “俗”艺术的内容比较纯真,表现手法大多采用白描或浅白、直接的比喻。
  润月和思焕成亲当晚,面对情窦未开的思焕,润月只能以猜谜的方式“引诱”丈夫上床,唱了四句:“什么晓暗又晓光?什么晓下又晓上?什么晓软又晓硬?什么晓短又晓长?”谜面虽然有些“下流”,但谜底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这特定的戏剧情景中是恰到好处,丝毫不至于让观众产生淫秽的浮想,只有会心一笑地惊叹人物的智慧。《等郎妹》山歌里的“俗”,俗里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俗里蕴含着客家人的生存智慧,俗里透着泥土的芳香和人的野性,俗中呈现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和道德准绳。
  其次,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时代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地位低下,经济发展落后,形成了客家独有的“女耕男工商”的现象。而男子长期在外,如《等郎妹》中思焕的远走南洋,给“等郎妹”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摧残,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可供她们发泄、投诉的渠道又少得可怜,她们内心的痛楚更多的借助于天地、到自然中去宣泄。
  “十八娇娘三岁郎,半夜想起呀,痛心肠;等到郎大,妹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山歌便成了一代代“等郎妹”倾诉相思与痛苦、寻求幸福与快乐的最直接、最便当的途径。
  结语
  民俗文化是一片沃土, 根基深厚而又生机勃勃, 它为电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等郎妹》是一个运用民俗元素策略成功的案例。影片巧妙的利用语言民俗中的山歌与童谣,将民俗所象征的传统、集体、权威、秩序、重复, 与现代、个人、卑微、出轨、创新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深刻体现了本真自然客观冷静的生命存在和民俗文化,在21世纪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电影实践。
其他文献
《天降雄狮》的上演,引发了舆论的两极分化。官方的影评基于它所取得的华丽的票房数据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上。《天将雄狮》的艺术亮点不在于国际大牌明星的加盟,也不在于宏大的场景营造,而在于它对电影“中国品格”的完美塑造,其主题立意、叙事手法以及技术应用,都展示了中国电影在高端塑造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尝试与努力。该片先后登陆亚洲、南美、北美市场获得了票房与口碑双赢的效果,“‘崇正义’‘尚和平’‘共命运’的
【作者简介】  电视剧《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剧照 叙事趣味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的“契约”。“十七年”时期浓厚的革命氛围支持国家关于革命意识形态进行单向度宣喻式的独白,使得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可以多种角度从容地展开:戏剧型的,史诗性的,反特类型的,音乐风光类型的(比如《冰山上的来客》),甚至教育片式的(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等影片中边叙述边讲解的方式)等等,都能得广泛的认
【作者简介】马迪,男,河北盐山人,辽宁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一、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较为出彩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让他沿着杰克·伦敦年轻时的脚步重走一段路程,写出了杰克·伦敦心中对当时社会意识和风气的深恶痛绝。杰克·伦敦的许多作品中都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这或许和他当过水手的经历有关,他崇敬生命,时刻以一种
近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视致使国内各地掀起一股改革热潮。1986年,厦门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馆内即设立董事会,其运作机制接近于理事会,这是目前了解到国内最早试行理事会制度的公共图书馆。[1]2007年起,国内相继出现最早试行城市,包括无锡、嘉兴、深圳等[2],截止到目前,诸多省市相继建立并进行了公共文化场馆理事会制度试点工作,并取得成效。  为顺应文化体制改革趋势,大连市应当选择条件适宜的
上海和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缘文化和历史渊源历来被文化界津津乐道并赋予“双城”之名。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吸引着众多香港导演如许鞍华、王家卫、关锦鹏等将其影像建构的对象选为上海。关锦鹏借上海题材、上海视角先后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阮玲玉》、《长恨歌》中构筑其上海想象。甚至在以香港为背景的《胭脂扣》的镜像里也有上海氛围的若隐若现,关锦鹏已经被认为是最能表现上海风情的导演。  从拍摄第一部电影《女人心》
《爸爸去哪儿》这档周播节目于2013年10月11日22点湖南卫视“非黄金档”播出后,引发了广大观众父母的强烈共鸣,特别是父亲们,他们在镜头中仿佛看到了自己:做饭无从下手,为孩子穿衣梳头不知所措。据央视收视数据表明,该节目10月11日首播当晚全国网收视率1.1,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节目播出后,收视份额645,当天晚上近4000万人收看了这档节目,力压同时段其它综艺节目获得收视率第一
【作者简介】  刘 莹,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翻译范式理论认为,翻译从来就不是译者任意而为的,而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氛围中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译者对翻译选材的选择、审美。本文通过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来论述翻译理论范式中的意识形态对翻译与翻译选材的影响。  一、从《天演论》看翻译理
《她》是未来时空中,人与人工智能相爱的科幻爱情电影。主人公西奥多(杰昆·菲尼克斯 饰)是一位信件撰写人,心思敏感而细腻,总能写出温暖人心的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孤独、寂寞并活在与前妻凯瑟琳(鲁妮·玛拉饰)的婚姻的阴影中。一次偶然机会让他接触到最新的人工智能系统OS1,它的化身萨曼莎(斯嘉丽·约翰逊声)拥有迷人的声线,温柔体贴而又不失幽默风趣,当敏感宅男爱上电脑操作系统,人机奇恋成就了一部恋人絮语。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
ZXM排版  2014年第3期 (2月上)总第486期外国电影评论  第三世界的救赎寓言  ——以阿尔莫多瓦《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为例  □文/彭 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彭晓玲,武汉东湖学院讲师  西班牙导演阿尔莫多瓦的第十三部影片《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以往影片包含更多善良和仁爱,因母爱而显得温情脉脉,然而,在表层的母爱之下,被遮蔽的社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处于第三世界和欧洲底层边缘群体是否能得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