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要研究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由于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不懂如何进行“预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预测”的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起源与分析
1.学生方面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校三年级的学生,虽然阅读能力较低年级有明显的发展,并且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会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理解文本,但是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较大,一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准确地预测,会出现不合逻辑的预测。在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时,我们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注意保护学生进行预测的热情,淡化预测的结果。在关注有依据预测的同时,充分重视进行多维度的预测,避免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预测结果,不追求统一预测结果,但也不是学生想怎么预测就怎么预测,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及时修正想法。
2.教材方面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第四单元是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与以往相比是一大突破。该单元学习的策略为“预测”,说起策略,策略与方法不同,方法偏机械、表浅、重记忆,策略重变通、深度、理解和批判。一个好的阅读者,会运用已有阅读策略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预测”是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以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是阅读策略的一种,基于文本,读者需要进行更多地思考,用孩子的语言可以这么定义:往故事里填入自己认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预测策略的学习是为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服务的。当阅读引入预测这个策略时,第一,它会不断地把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参与到新的阅读,可以促进阅读的精确,更贴近文本。比如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旁批里面第二条预测,“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在孩子们看来,根据自己的经验,慈祥的人更容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后来老屋确实答应了。第二,它能够让阅读者更多地去关注文本的细节,猜的对不对,说明他有没有关注细节。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里面,胡萝卜先生是带着眼镜的,学生可以预测胡萝卜先生后来是进了眼镜店,这也符合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预测这种策略到了孩子高年级依然是很有用的,比如神话《女娲补天》、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莫泊桑的《麦琪的礼物》、等作品中埋下了种种细节,如果多去预测,会有更多发现。预测的策略是三年级孩子提升阅读力的关键,关系到孩子的写作水平,经常会说“前后不符”“狗尾续貂”“不合逻辑”也与孩子的预测有关。在种种情况下,研究如何进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使阅读策略课程内容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第四单元,在对整个单元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备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语、课文导语、旁批、课后习题、习作和交流平台等方面都凸显了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这些都是互相补充、层层递进的。
1.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中写道“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因为未知,所以期待,在阅读中经历猜测与推想,也是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这些表述在一开始就明确强调了本单元的重点。
2.课后习题与单元习作
本单元三课的课后习题中都有提到预测,第12课是让孩子们想象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让学生经历预测的过程。第13课逐步让孩子思考自己读的过程中,预测的内容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第14课让孩子们说出故事的几种结局是怎样的,看看老师读的结局和自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是逐步深化的。
本單元的习作是《续写故事》,要求孩子们把故事往下写完,写好以后自己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和同学交流,说说更喜欢谁写的故事。这也与孩子的预测有关,也涉及到比较、自我反馈与修正。
四、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前期,参照语文课程标准,查阅关于预测策略、阅读策略的论文、书刊等,整合研究经验。
2.行动研究法
第四单元是孩子们要学习的单元,平时学生在家也有阅读的任务。研究中期和后期,通过行动研究,向学生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发现孩子们在学习预测策略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拟定解决的办法。
五、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1.研究的成效
阅读策略单元要与普通单元区分开,不要本末倒置,不要过于重视训练生字、对话教学,不要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训练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通过研究,将教学的策略总结如下:
关注细节。课本中有很多细节,如通过让学生读题目和识插图的方式,让孩子猜测故事的内容。如第13课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读题目,猜一猜故事可能会讲什么?后来出示课后题出现的文章或书的题目,让孩子们继续根据题目猜测。比如在第12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看插图中老屋慈祥的样子来猜测。
支架式教学。采用“支架式”进行教学,如老师可以三次用句式让孩子回答问题,第一次是让流畅说出对老屋总也倒不了的猜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吗?在同桌交流时,再次提供了一个支架:我读到,预测到。最后反思预测环节,用了我读到,预测到,依据是。这种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读和分组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产生预测的地方用符号标记出来并交流汇报。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做简单的旁批,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生生互评。在有新角色出场、故事情节有变化和句子重复出现时可以进行预测,做标记、旁批的方法有助于孩子们针对性地阅读,交流汇报既可以让学生自我反馈修正,也可以供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研究后的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孩子丰富背景知识,学生知识面广,阅读的经验丰富,对他预测的多样性和准确性起到辅助作用。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些孩子不喜欢动脑筋,在教学中要激发孩子的兴趣,以他们感兴趣的绘本,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方便产生“预测”的书,比如无字书、绘本、漫画,通过简单的文本预热。就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如阅读相关书籍《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教授预测等阅读策略。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由于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不懂如何进行“预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预测”的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的起源与分析
1.学生方面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校三年级的学生,虽然阅读能力较低年级有明显的发展,并且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会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帮助理解文本,但是学生学习能力差别较大,一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准确地预测,会出现不合逻辑的预测。在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时,我们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注意保护学生进行预测的热情,淡化预测的结果。在关注有依据预测的同时,充分重视进行多维度的预测,避免用对错来评价学生的预测结果,不追求统一预测结果,但也不是学生想怎么预测就怎么预测,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更合理的依据,或者帮助其及时修正想法。
2.教材方面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第四单元是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与以往相比是一大突破。该单元学习的策略为“预测”,说起策略,策略与方法不同,方法偏机械、表浅、重记忆,策略重变通、深度、理解和批判。一个好的阅读者,会运用已有阅读策略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预测”是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测算,以预先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是阅读策略的一种,基于文本,读者需要进行更多地思考,用孩子的语言可以这么定义:往故事里填入自己认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预测策略的学习是为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服务的。当阅读引入预测这个策略时,第一,它会不断地把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参与到新的阅读,可以促进阅读的精确,更贴近文本。比如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文旁批里面第二条预测,“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在孩子们看来,根据自己的经验,慈祥的人更容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后来老屋确实答应了。第二,它能够让阅读者更多地去关注文本的细节,猜的对不对,说明他有没有关注细节。比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里面,胡萝卜先生是带着眼镜的,学生可以预测胡萝卜先生后来是进了眼镜店,这也符合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预测这种策略到了孩子高年级依然是很有用的,比如神话《女娲补天》、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莫泊桑的《麦琪的礼物》、等作品中埋下了种种细节,如果多去预测,会有更多发现。预测的策略是三年级孩子提升阅读力的关键,关系到孩子的写作水平,经常会说“前后不符”“狗尾续貂”“不合逻辑”也与孩子的预测有关。在种种情况下,研究如何进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使阅读策略课程内容变“零散植入”为“整体推进”。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第四单元,在对整个单元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备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语、课文导语、旁批、课后习题、习作和交流平台等方面都凸显了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这些都是互相补充、层层递进的。
1.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中写道“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因为未知,所以期待,在阅读中经历猜测与推想,也是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这些表述在一开始就明确强调了本单元的重点。
2.课后习题与单元习作
本单元三课的课后习题中都有提到预测,第12课是让孩子们想象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让学生经历预测的过程。第13课逐步让孩子思考自己读的过程中,预测的内容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第14课让孩子们说出故事的几种结局是怎样的,看看老师读的结局和自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是逐步深化的。
本單元的习作是《续写故事》,要求孩子们把故事往下写完,写好以后自己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和同学交流,说说更喜欢谁写的故事。这也与孩子的预测有关,也涉及到比较、自我反馈与修正。
四、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前期,参照语文课程标准,查阅关于预测策略、阅读策略的论文、书刊等,整合研究经验。
2.行动研究法
第四单元是孩子们要学习的单元,平时学生在家也有阅读的任务。研究中期和后期,通过行动研究,向学生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发现孩子们在学习预测策略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拟定解决的办法。
五、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1.研究的成效
阅读策略单元要与普通单元区分开,不要本末倒置,不要过于重视训练生字、对话教学,不要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和交流平台,训练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通过研究,将教学的策略总结如下:
关注细节。课本中有很多细节,如通过让学生读题目和识插图的方式,让孩子猜测故事的内容。如第13课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读题目,猜一猜故事可能会讲什么?后来出示课后题出现的文章或书的题目,让孩子们继续根据题目猜测。比如在第12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看插图中老屋慈祥的样子来猜测。
支架式教学。采用“支架式”进行教学,如老师可以三次用句式让孩子回答问题,第一次是让流畅说出对老屋总也倒不了的猜测: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吗?在同桌交流时,再次提供了一个支架:我读到,预测到。最后反思预测环节,用了我读到,预测到,依据是。这种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读和分组交流。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产生预测的地方用符号标记出来并交流汇报。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做简单的旁批,之后进行小组交流,生生互评。在有新角色出场、故事情节有变化和句子重复出现时可以进行预测,做标记、旁批的方法有助于孩子们针对性地阅读,交流汇报既可以让学生自我反馈修正,也可以供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研究后的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引导孩子丰富背景知识,学生知识面广,阅读的经验丰富,对他预测的多样性和准确性起到辅助作用。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些孩子不喜欢动脑筋,在教学中要激发孩子的兴趣,以他们感兴趣的绘本,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方便产生“预测”的书,比如无字书、绘本、漫画,通过简单的文本预热。就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艺术,如阅读相关书籍《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教授预测等阅读策略。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