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神探
海洋,具有迄今为止无法估量的、可供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大量资源。仅以食物为例,专家认为,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相当于世界所有耕地的1000倍,仅每年提供的水产品,就至少可以养活300亿人。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与世界海洋国家相比,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十分有限。让海洋为国人造福,圆海洋强国梦想,对于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专家认为,海洋是21世纪确立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同样需要高科技手段为依托,而海洋卫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海洋卫星遥感具有大面积、连续、动态、实时的观测优势和高分辨率、高精确度、可重复观测、与计算机系统完全兼容等优势,微波遥感器还具有全天候的特点。因此,被誉为“数字海洋”的“千里眼”。由于海洋卫星可携带可见光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红外辐射计、微波辐射计、高度计、散射计和成像雷达,因此,能够直接测量海色、海面温度、海面粗糙度和海平面高度等海洋环境参数,科学工作者利用这些参数,还可以计算出叶绿素、悬浮粒子浓度、海面风场、海流、潮汐、盐度、海冰、海底地形、海洋重力场以及海洋污染等许多其它海洋环境参数。从而,为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学、海洋生物学等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捕捞业、海洋养殖业、海洋油气、海洋矿产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海洋药业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提供动态的可靠的资料。
技胜一筹
海洋一号B星质量为442千克,寿命3年,轨道高度为798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覆盖周期为:水色仪1天,海岸带成像仪7天,卫星采取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海洋污染物和近海海岸环境探测等。
与海洋一号A星相比,B星技术状态有了较大变化。卫星寿命由2年增加为3年;水色仪像元数大幅增加,同时加大水色仪视场角,使水色仪的覆盖周期由3天提高到1天;改进了海岸带成像仪谱段带宽;负荷成像、星上图像数据存储容量都大幅增加,数据传输总下行码速率有较大提高。电池阵驱动器由1个带动两副太阳翼,变成由2个各带动一副太阳翼。与海洋一号A星相比,B星在探测能力上有大幅提升,1颗B星的海洋水色探测能力相当于3颗A星。
为了提高卫星可靠性,卫星平台在技术状态上也有很大变化:增大了星上电源的供给能力,增加了太阳电池阵的面积,以适应有效载荷工作时间增加的变化,满足用户业务运行的要求;增加遥控指令和遥测量,提高了卫星在轨故障诊断能力;卫星构形适应性改进,星体尺寸比海洋一号A星适当增大,为保证3年寿命,将燃料从13千克增加到21千克。
国家海洋局将在原有北京、三亚两个卫星地面站基础上,在中国东北部的牡丹江新建海洋卫星地面站,扩建三亚海洋卫星地面站,建设南、北极国家级卫星回放数据接收站,建设海上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场,支持系列海洋卫星的发射和应用。这样可使卫星地面系统的接收范围进一步向北拓展,基本形成从北至南全面覆盖中国管辖海域,并可兼顾重点海洋观测和科学研究的海洋卫星地面接收体系。除增强地面实时接收能力与范围外,海洋一号B星地面应用系统还提高了系统自动运行能力与可靠性,扩大了网络数据存档容量。
发展方向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卫星遥感海洋应用研究,并一直坚持发展卫星遥感海洋应用事业,直至发射了第1颗海洋卫星。据介绍,我国海洋卫星的发展目标是建起一整套海洋卫星体系,包括三个卫星系列,分别是海洋一号(海洋水色卫星系列)、海洋二号(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系列)和海洋三号(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系列),将逐步形成以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空间监测网。
我国将以海洋一号卫星为起点,逐步发展这3个系列的共5颗海洋卫星。其中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于2007年1月正式立项,计划于2009年发射升空;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海洋三号也已进入预先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卫星用户需求分析。
海洋卫星已与海监飞机、船舶、浮标和岸站等观测手段一起,构成了中国管辖海域的立体动态监测网和军民兼用的海洋环境保障体系。中国将逐步形成以中国卫星为主导的海洋空间监测网。
根据总体规划,争取到2015年,使中国在海洋卫星研制、发射、测控技术和地面应用技术方面,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在某些方面还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推动海洋卫星与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等,构成中国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链接
海洋一号A星,首开我国海洋卫星事业的先河
2002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海洋一号A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为我国海洋观测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现了中国实时获取海洋水色遥感资料零的突破,为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表明了中国海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遥感与应用技术迈入一个崭新阶段。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负责抓总研制的海洋一号水色遥感系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海洋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水温环境要素探测,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和治理、海洋污染监测和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和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服务。
海洋一号A星质量为369千克,运行在高度为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设计寿命为2年。
海洋一号A星装载有十波段海洋水色扫描仪和四波段CCD成像仪2个有效载荷,这2个有效载荷探测出海洋水色、水温、污染物以及浅海水深等环境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情况、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状况,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可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沿岸海洋工程及河口港湾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可监测海面赤潮、溢油、热污染、海冰冰情、浅海地形,为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执法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为海洋科研提供大洋水色环境资料。
该卫星可以通过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洋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2002年5月29日,设在北京和三亚的我国海洋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海洋一号A星水色扫描仪与CCD相机拍摄的第一幅遥感图像,其图像十分清晰,海洋特征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