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窟》的解读模式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e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人张(658—730,字文成)去世49年后,空海在《聋瞽指归序》一文中评价了《游仙窟》,说那是一本“散劳书”。喜欢它“词贯琼玉,笔翔鸾凤”,又不满它“滥纵淫事,曾无雅词”,也正视它“面卷舒纸,柳下兴叹;临门味句,桑门营动”的影响。在此之前问世的《万叶集》,就早有不少与《游仙窟》诗句命意相近的和歌,让人怀疑是否就是《游仙窟》的同人篇。
  “读法神授”的背后
  杨守敬在《日本访书记》中谈到《游仙窟》,第一句话就是“此书中土著录家皆未之及”。他对《游仙窟》的介绍,后半部分集中围绕《游仙窟》读法的传说。想来这个传说让他感到既神奇而又新鲜。而这个传说的来源,正见于醍醐寺本《游仙窟》写本的“奥书”卷末题跋:
  右此书者,江中纳言维时卿,康和,圣主为学士之际,再三蒙宣旨之处,未闻。今见之。剩仰天之境节,惑仁云。木古岛神主所传也。仍维时卿乘毛车罢之处,彼神主著布衣,自文车虫飡书取出之,云:君者文王之祖,我朝之文士也。然而所存如此,仍被授毕。其后所召御侍读也。
  本云 正安二年二月十一日书写之乎同廿六日交点了
  康永三年十月十六日摸之讫
  法印权大僧都宗算(花押)
  “交点”,同“校点”。1344年(康永三年)法印权大僧都宗算,书写了1300年(正安二年)的古写本。醍醐寺《游仙窟》的以上奥书把《游仙窟》训读说成神传。上文书写错误很多,“康和”是“应和”的误写,“木古岛”是“木岛”的误写。这是因为“康和”和“应和”都是平安时代的年号,“康”与“应”字形相近,容易写错;“岛”字俗写作“嶌”,上下两部分被看成了“古岛”两个字。文中还夹杂了日制汉词和日式语法,很不好懂。
  改读错字之后就算大体读出里面的意思。大意是说,大江维时(888—963)在应和年间(961—964)作学士的时候,多次得到村山天皇的诏敕,感动上天,惊动神灵,得到神主对于《游仙窟》读法的秘传。据说他乘坐着毛车出门,遇见了木岛神主,神主身着布衣取出了虫蛀得很厉害的书册,跟他说:“你是文王之主,我朝的文士。”于是把《游仙窟》的读法教给了大江维时,维时以后便被召为天皇的侍读。
  最难解的是“剩仰天之境节,惑仁云”一句。仰天(ぎょうてん),仰天;惊人,大惊。境节(きょうせつ),恰好那时,时节,时常。“惑仁云”,疑当作“感仙云”。仙,指神佛。《祖庭事苑卷二·大仙》:“《般若论》云:‘声闻菩萨,亦名仙。佛于中最尊上,故已有一切波罗蜜多功德善根彼岸,故名大仙。’”平安时代神佛合一,“感仙”,即与神佛感应。这句是说,据说在剩余的惊心动魄的关口,感应神灵了。此为一说,待考。
  收于《续群书类从》的《明文抄》记述的传说大致形近。其中讲到天历年中,大江维时驱马到了木岛神社。神主,也就是大神来给他讲读《游仙窟》,神主将大席铺在庭上,给他详尽解读。由遣唐使、遣唐僧带回日本的这一部骈俪体艳情小说,文辞华丽,字句难懂,宛如天书,竟然需要大神出面把读法教给一个大学者,然后再由这位学者去教会天皇,传给众人。
  庆安板《游仙窟》前有1319年(日本文保三年)四月十四日文章生英房所撰序言,可作一篇小说读。更为详尽地描述了一个《游仙窟》读法神授的故事,不过神仙从木岛神主换成了大明神的化身:
  嵯峨天皇书卷之中,撰(同“选”)得《游仙窟》,召紀传儒者,欲传受也。诸家皆无传。学士伊时深愁叹。于时木岛社头,林木郁郁之所,烧木结草。有老翁闭两眼,常诵之。问读《游仙窟》云云也。伊时闻及,洁斋七日,整理衣冠,慎引陪从,参诣翁所。
  “谁来?”
  答曰:“唯唯。”跪申“为得《游仙窟》所参也”云云。
  翁曰:“我幼少自吝受此书。年阑倦事,仅所学诵而已。”
  重申:“愿教此书。仆苟候王家,居学士之职。少幼暗文无读,垂哀矜。”
  翁谙读之。伊时付假名。读一帙毕。还归之后,送种种珍宝,庵迹异香郁郁,无其迹。其后感书,几乎大明神为化现耳。
  文保三年四月十四日授申圆禅庵序毕
  上文中两次出现的“申”,是说、讲、告诉、称等词的敬语。
  当时文人面对这一难解之书,烧脑不休。如何快些读懂它,消化它,其心情之急迫,就寄托在这个传说中。同时,大江家也在用这个传说,宣扬自己的训读来自神灵,以标榜其深奥与神圣。还有一点,解读这部书,成了派给研究史书的纪传道的学者的活儿,或许也会让同年代的宋人大跌眼镜。
  这个故事,和《江谈抄》里讲的吉备真备从遣唐使鬼魂那里学会《文选》读法的故事同出一辙。解读难读的汉文,被描绘成惊天地、动鬼神的事情,解读《游仙窟》同《文选》一样来自最高统治者的诏敕。这与其说是对这两部书的神化,不如说是对日本独创的训读方法的神化。
  写本感发的幻象
  平安时代的辞书《和名类聚抄》引录《游仙窟》多达十余处,推定成书于十二世纪的《唐物语》第九段,更演绎出惊天故事,说张文成暗恋则天武后,夜不能寐,则天武后也远远相思,二人如同牛郎织女,苦不能相见,故张文成著《游仙窟》以寄情。后来的《宝物集》七卷本卷四也将张文成暗恋则天故之事,说得有板有眼:“则天皇帝,高宗之后也。好色而值张文成,而得《游仙窟》。所谓‘可憎病鹊,夜半惊人’,言此事也。”诚如幸田露伴所说,此种奇谈,无非是无根之鬼话,只能算是“白日看鬼”。
  明治时代的文士,则把“游仙窟”三字作为花街柳巷的代称。末广铁肠《鸿雪录》里面写到的“巴里(今译巴黎)的游仙窟”、樱井鸥村《欧洲见物》中的“游仙窟”,都不过是欧洲妓院的代称。1893年,富士贷本出版部出版的《游仙窟:支那小说》是此书近代翻译、近代解读的尝试之一。
  幸田露伴在1907年春阳堂出版的随笔集《蜗牛庵夜谭》里,收入他所写的《游仙窟》一文,此文也是他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的最重要依据之一。文章考证了《游仙窟》本事、张文成生平与日本所传注本,但核心内容是检证其在《万叶集》《唐物语》等日本文学作品中的投影。对这篇文章,周作人、汪辟疆等都有过评述与匡补。   幸田露伴不仅指出,山上忆良《沉痾自哀文》中所言“《游仙窟》曰:九泉之下,一钱不值”,是对《游仙窟》直接引用,而且把《竹取翁物语》看成日本最早的小说,指出其构思存在《游仙窟》的影响。他梳理了《万叶集》中与《游仙窟》中的唱酬诗相近的内容。这些论述开二十世纪《万叶集》与中国文学比较之先河。此后凡是涉及对《万叶集》与中国文学关系这一课题的学者,几乎都要面对《游仙窟》的影响问题。例如,小岛宪之《上代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中》第五篇第七章有“《游仙窟》之投影”的论述,二十一世纪初出版的芳贺纪雄所著《〈万叶集〉中的中国文学接受》,也在《典据接受的诸问题》一章中,也谈到《游于松浦河序》及其歌群以及卷四大伴家持赠坂上大娘等和歌,认为《游仙窟》对《万叶集》后期作品影响很大。
  1929年章矛尘(廷谦,笔名川岛)将鲁迅收藏的《游仙窟》刻本整理标点,由北新书局出版。确立《游仙窟》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论述,正是鲁迅为该书撰写的序言。文中提到,河世宁曾取其中之诗十余首入《全唐诗逸》,鲍氏刊之《知不足斋丛书》,最后说:
  不特当时之习俗如酬对舞咏,时语如嫈嫇,可资博识;即便始以骈俪之语作传奇,前于陈球之《燕山外史》者千载,亦为治文学史者所不能废矣。
  自此以后,中国有关《游仙窟》的影印和研究一直在缓缓推进,并出现了不菲的业绩。
  “翻拍式”:写本解读的新篇章
  《游仙窟》写本有四种,一是醍醐寺本,即京都醍醐寺三宝院藏康永三年(1344)钞本,日本古典保存会1926年影印本;二是真福寺本,即名古屋真福寺宝生院藏文和二年(1353)钞本,贵重古籍刊行会1954年影印本;三是山岸文库本,实践女子文艺资料研究所1995年复制;四是金刚寺本,金刚寺藏,塙书房2011年影印。
  金刚寺本《游仙窟》尽管发现晚于醍醐寺本,却是现存最古的本字,其奥书与醍醐寺本的大同小异,却明显优于醍醐寺本。列举一下不同之处,竟达13处。细致分析各点,醍醐寺本中的某些不明之处,大体都能得到解决。特别是醍醐寺本中的“我幼少自吝受此书”,“吝”字颇怪,对照金刚寺本,便豁然开朗,原来“吝”字乃“父口”二字之连写,意思是说我从小得到家父的口传亲授。
  不过也有金刚寺本误写的情况,如“桡”字当为“烧”字之讹。现存写本相互对照,不仅有助于探明原义,而且也有益于追寻讹字产生的原因。“维时”误作“伊时”,是因为日语中“维”“伊”皆读作“亻”,属同音误写。
  在此奥书之后,还有一段文字,表明了写本的来历,说明这个本子是1321年(元亨元年)在金刚寺书写并添加假名训读的:
  凡此文者,日向国新纳院老僧某甲房书写云云。
  元亨元年庚申九月四日于金刚寺付假名毕。
  不过,“庚申”是此前一年(元应二年)的干支,显然是书写者搞错了,元亨元年适逢改元,当为辛酉年。金刚石寺本书写早于醍醐寺本23年,是现存写本中书写时间最早的。
  与前三种写本仅有影印与解说不同,日本古代史研究家东野治之对金刚寺本做了更精细的整理,可圈可点。首先对全部文字做了扫描式释录,在释录时,慎重对待每一个字符,假名以及各种训点符号、标记都反映在释录中。
  其次,释录与影印采用同页面呈现的排版方式,打开书页,左面是影印,右边是释录,影印与释录两两对应,释录是否精确,一目了然。
  再次,在影印与释录之后的“校异”,将金刚寺本与江户初期无刊记本之异同,按照金刚寺本的每一帧都一一列出,又附“和训语汇索引”,分语汇、用例、付训汉字、图—行、备考。等于为日语训读做了全面扫描,每一汉字如何训读,均一览无余。所在汉字在何处,具体在行之所在,便于查阅。最后还有字音索引,按照汉字部首笔画排列,列出各汉字的片假名注音,是研究古代训读的基础资料。
  这种原件与释录同一页面的方式,使释录中的对错得到极好展现,释录者的点滴疏失都无可逃逸。《金刚寺本游仙窟》虽然堪称完美,却也能发现其间的瑕疵。如书中图38中的如下一节:
  家业沦(注:言张家业祐陵迟,无有富贵官职人也。沦,没。,无色,《毛诗》曰沦以铺也。)
  相对应的94页释录将“沦”录作“沦滑”,《毛诗》的“沦以铺”录作“沦滑以铺”,显然是不知道“”是“胥”的增旁俗字,而将其误释为“滑”。本作“胥”,俗写作“”,又受上文“沦”字影响类化而增“水”旁,遂作“”。《诗·大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金刚寺本《游仙窟》的这种体例,姑且可以称之为“翻拍式”释录。
  前人校勘古书,有死校、活校之分,见于叶德辉《藏书十约》,又有校雠二法之说,见于朱希祖《骊亭藏书题跋记·校本意林跋》,朱希祖所说的第一法,接近于“活校”,或近于“正本式”,第二法,接近于“死校”,或近于“底本式”。朱希祖说:“然主前法者,或讥后法为芜颣而无所发明;主后法者,或讥前法为专擅而妄改古书。其实各得其法,不偭其矩,皆有益于学者。”此诚笃见。然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出现麻烦,哪些字该改,哪些字不该改,改字到什么火候,却常有见仁见智之时。采用翻拍式的排印,就有一个好处,整理者改对改错,可以随时对照,错误无所遁形,正确无隐无藏,对于鉴定写本释录质量来说,方便而又快捷。
  说来写本整理,原原本本的保存和与时俱进的校勘都是十分需要的,不必分出谁高谁低,谁重谁轻。“翻拍式”较之单纯的底本式,释录者在注入本人意见方面更放心,因为有原件在场,阅读者判断这些意见是否正确更有依据。如《金刚寺本游仙窟》图37:
  鸣锺食鼎(注:《左传》曰:宋在师每食,击。《家语》曰:“子路南游于楚,积粟万锺,列鼎而食。”)
  “宋”字后衍一“在”字,这是书写者将训读符号混入正文而讹。击字后脱一“锺”字。《左传》哀公十四年:“宋师每食,击锺。”锺,通钟。写本注释词语时,注文中出现的所注释之词,常以一竖线代之。日文写本书写“撃”字最后一笔或写成一竖“丨”,不带钩,易与此代“锺”字的竖线,看混成一竖,而被丢掉了。在翻拍式释录中,就可以将这些都呈现出来,请读者自己去判断是否合理。以下是释录的一种方案,其依据可在校勘记中加以说明:
  鸣锺食鼎(注:《左传》曰:“宋师美食,击锺。”《家语》曰:“子路南游于楚,积粟万锺,列鼎而食。”)
  翻拍式释录的出现,有赖于现代印刷技术的提升。随着电脑制版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更为容易,数据化的推进,使同一页面出现影印与释文不再是难题。更为精密准确的释录,还有赖于对两种文化、两种写本的深度理解。经过中日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中日两国的写本文化更多融入现代汉字文化的创造,将不再是少数学者的梦想。
  窃以为,这种翻拍式的释录,完全可以运用到敦煌写本释录的纸质版和电子版,不知方家意下如何?想来对于现代手稿、书信或钱锺书外文笔记一类的写本文献的释录,也是适用的。
  从空海以后的一千多年,日本人读解《游仙窟》一直热度不减。山田孝雄在谈到《游仙窟》写本的学术价值时说:“此书虽是一篇短篇小说,却不仅作为我国文艺源流之一而为在探索古典时理应置于座右之书,而且也是国语学上必须珍视的书,因而自古以来皆在学者间备受青睐。”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游仙窟》写本则是揭开中国典籍写本传播的一个可贵小窗口,有足够的话题与发现与日本学界分享。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14ZDB08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好书推荐
  《国学微读》丛书
  中國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性格和生活准则。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人道德涵养,凤凰出版社最新推出《国学微读》丛书。
  《国学微读》丛书由著名学者蒋寅教授主编,包括《东西南北中国风》《经史子集中国学》《修齐治平中国观》《温良恭俭中国礼》《盛衰成败中国史》《诗书画乐中国艺》6种,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丛书编排合理,文笔顺畅,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良有助益。
  《国学微读》丛书,蒋寅主编,精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总定价246元。
其他文献
[摘要]不同的网络行为,对于虚拟社区来说,有着不同的价值度,会消耗不同的成本,对于用户自身也是如此。虚拟社区通过设定激励机制来引导用户产生有利于虚拟社区的低成本高贡献的网络行为,这种设定原则可以应用到网络德育中。  [关键词]虚拟社区 激励机制 网络行为 网络德育    基于激励机制的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建立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交互功能的基础上,最初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电子公告板和新闻组的方式
作为人类社会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关系一直是人们社会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折射镜。一个社会的时尚潮流和人们的精神归宿,往往要在婚姻关系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因此,一个社会时尚潮流和精神归宿的变化,往往也要牵动人们婚姻关系的取向和观念。先秦两汉时期注重礼仪礼制和儒家的伦理道德,所以婚姻关系中为人关注的是是否和如何符合礼制礼仪和孝悌之道。《大戴礼记·礼察》:“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婚姻之礼
偈颂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开始布道,他最初的弟子五比丘中有一位马师(阿说示),在摩揭陀首府王舍城街上托钵乞食,被后来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遇见。舍利弗看他威仪具足,世上稀奇,叹未曾有,就请问他在哪里出家,所学何法,导师是谁。马师告诉他师从佛陀释迦牟尼,学习佛法,并为他颂出所学大义,曰: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这里颂出的汉译文四句二十个字是讲佛教基本教义缘起
端阳节这天,午睡醒来,已是下午三点,村里阳光明亮,新暑蒸人。我们在砖巷边蒿林里黄狗白狗、芦花母鸡们的注目礼下,驱车出村,向北拐上粼粼青黑如鲫鱼背的宝成路。路侧小学校国旗舒卷,空荡荡教学楼,犹可听见金安老师用他的烟嗓在扯数学课;梅家塆的青草地上空已飞来薄翅蜻蜓阵,正抓捕刚刚生成的蚊团;匡埠村三四桌麻将牌摊开在果串累累枫杨树下,婆婆妈妈的麻将高手们沉浸于输赢无常变化,又神色淡定;王家砦的稻田里翩翩飞着
金和生逢封建末世,一生经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身处动荡乱世而历尽危苦,故而其《秋蟪吟馆诗钞》不仅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晚清末世社会的诗史,更是深刻反映诗人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的心史。纵览金和生平,太平天国堪称其人生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运动何以给金和如此大的打击?这需寻绎金和的心路历程。金和生活的晚清,是山飞海立、内忧外患的悲剧时代。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浸染的士人看来,太平天国起义与历史上的
去年的乌镇戏剧节,孙晓星导演的《樱桃园》无疑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他将一张雪白的床搬上舞台,演着演着,演员们玩起枕头大战羽毛满天飞;演着演着,床幔上出现了动漫游戏的投影;演着演着,观众踩着台上的道具退场了……有人表示看不懂,有人表示他拿契诃夫瞎胡闹,有人表示出离愤怒……  演出后台,孙晓星背着书包,戴着眼镜,看上去不像一个导演,倒像个斯文的大学生。他喜欢动漫,喜欢伊藤润二,喜欢“哈利·波特”,当然也喜
一  我真正接触,或说第一次接触元代诗文是1961年。我参加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后,被分配参加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振淮、费振刚诸先生主编《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在元明清段。这部分由王起、季振淮先生负责。我编写部分戏曲、诗文初稿,戏曲部分是王先生负责,诗文部分是季先生负责。当时,我们是两年多的时间全部脱产,吃住、工作在一起,只有星期天放假。图书资料全部从北京大学图书馆调到工作地点。工作开始时,游先
唐去六朝未远,萧统所编《文选》在整体上所体现的高华清雅的气质,是唐代社会所崇尚和唐代诗人所亲近的,而宋代带有浓厚平民化倾向的社会风气,乃与《文选》趣味相去校远;而且由于长期被作为学习范本,宋人一定程度上已经厌倦了《文选》,故它在宋代的受冷落遂成必然。但是,《文选》毕竟有恢弘的体量与绝世的风华,而且宋人所推尊的老杜,恰是它的忠实读者,因此,宋人之于《文选》,非但无法割舍,甚且时常依恋。  一  《文
【摘要】日本货币的设计十分重视文化传统和传承,有着浓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氛围。今后中国货币设计,在主题风格上应该向重视深层的历史传统和古代高品位的文化内涵转移。  【关键词】日本 钱币 设计    日本的钱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最重要的当数纸币,因为纸币的面额比较大,流通量最大,最常用。硬币当然也经常使用,但由于硬币的面额相对较小,因此,硬币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起到的是辅助纸币、找零钱的作用。日本现
《冬天的故事》中最著名的一行,其实是句舞台指示:“被一头熊追下”(Exit pursued by a bear,3.3.57)。总体上讲,莎士比亚剧本里的舞台指示并不多。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剧作的印刷版本经常是以不需要标明这些指示的台词册子为底本编写而成的,同时也因为在当时,剧本出版这一行当还没有建立起关于“读者可能需要哪些信息来形象化地想象舞台行动”的标准。有些编者认为莎剧中的舞台提示并非由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