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秋季婴幼儿腹泻的病毒病因学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对63名腹泻婴幼儿进行了病毒病原学研究。应用直接电镜和免疫电镜方法检出轮状病毒者48例,腺病毒者2例,轮状病毒检出率为76.19%,从1例患儿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另1例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小圆形病毒,还有3例同时检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根据轮状病毒检出率颇高和免疫电镜所见以及在腹泻高峰期未从健康的和患其他疾病的婴幼儿检出轮状病毒,我们确认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秋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我们还应用组织培养从63例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5株病毒,根据双份血清中和试验结果,其中1株ECHO6型病毒和1株脊髓灰质炎Ⅰ型病毒有病原学意义。分离到ECHO6型病毒的患儿的粪便中存在大量轮状病毒,我们认为是两种病毒双重感染。电镜下观察到的腺病毒用组织培养未能分离成功。这与国内外报导相一致。

其他文献
利用室温下戊二醛固定及常规薄切片技术对痘苗病毒感染HeLa细胞1小时之内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吸附有病毒颗粒的部分,HeLa细胞膜往往增厚,电子密度增大;胞浆内局部微管、微丝增多,这提示了可能有某种病毒物质在感染早期转移到受感染的细胞之浆膜上,也提示了微管、微丝在吞噬泡形成中的作用。除了公认的吞噬作用外,发现痘苗病毒能以其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的方式进入HeLa细胞。
期刊
1964年从天津的鸽子中分离到3株衣原体,按照当时的鉴定方法无法判定。1981年按照70年代新的鉴定方法,根据SD敏感试验、碘染色试验和交叉CF,可以判定其中两株是我国最早分离的鹦鹉热衣原体。
期刊
连续观察22例布鲁氏菌病病人血清抗体型的变化,结果表明:人感染羊型布鲁氏菌以后,首先产生IgM和IgA型抗体,稍后产生IgG型抗体,IgG和IgM抗体量的变化,具有反映机体状态的意义。IgA型抗体变化规律与IgM相似,与经消化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它不仅具有凝集活性、补结活性,且不易被巯基化合物所破坏。由于IgA抗体的存在,一般用的半胱氨酸或2ME破坏血清中IgM方法,所得到的血清中IgG和IgM抗体
期刊
期刊
华支睾吸虫病临床诊断只靠十二指肠液或粪便中检出华支睾吸虫卵确诊。当感染轻者或疾病的早期,粪便中不易检出虫卵而误诊。十二指肠液检查阳性率高,但患者不易接受。我们用ELISA对91例现症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进行诊断,试验的结果显示全部为阳性,而健康对照组38例均为阴性,有显著的特异性。12例粪便中查华支睾吸虫卵阴性而十二指肠液检出华支睾吸虫卵者,ELISA亦皆为阳性。21例肺吸虫病人血清用华支睾吸虫抗原
期刊
期刊
期刊
采用五种不同方法浓缩纯化λ噬菌体,以酚抽提法获得λDNA,均达到了电泳纯,经EcoRI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呈六条带,转染大肠肝菌具有生物学活性。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及不同的实验室条件,选择五种方法之一都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
本文报告以木瓜酶分解人IgG,经DE52纤维素层析,提纯Fab和Fc片段,免疫家兔,制备兔抗人IgG Fab和Fc抗血清。该两种抗血清经免疫电泳法和双向扩散法鉴定为特异性单价抗血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