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本土教材 承传地域文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ewwq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理念】
  理念一:基于文化传承的视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古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文长的故事和梁祝传说、西施传说、王羲之传说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可以说它是绍兴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把它作为语文乡土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可以促进古越文化的传承。通过讲好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故事,感受绍兴智慧,传递绍兴精神!
  理念二:体现资源开发的意识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越地的名士文化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在众多的名士之中,徐文长是最具个性特色、最具艺术成就、最受百姓欢迎的一位绍兴才子。因而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也便有了非常积极的意义。选择最能凸显徐文长智慧和才华的故事,并以对联为统领串联故事,丰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徐文长的故事,通过故事去了解徐文长这个人。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资源开发方式去了解其他的绍兴名人。
  【课堂再现】
  一、激发兴趣,走近奇人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说方言”的游戏,我说普通话,你说方言,看谁能做一个地道的小翻译。
  (用“中国、浙江、绍兴、才子”等词语玩游戏)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绍兴才子的故事。他叫徐文长,很聪明,有才智。但是每次去应试总是考不中功名,因为他不愿意按照八股文的要求来写文章。有一回,考官说他的文章写得太短了,还在文章后面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次落在孙山后。这位才子说:“写长文章还不容易吗?”三年后,他又去应试,没想到考官竟然还是原来那个。这一回啊,徐文长的文章越写越长,越写越长——他批评了科举考试制度的种种不对之处,试卷上写不下,你猜他写在哪里?
  (生大胆猜测:桌子上、手上、墙上、衣服上……)
  师:桌子上写不下,就写在凳子上;凳子上写不下,就把它翻过来,继续写。考试结束了,他拿着试卷,背着桌子、凳子,一起交了上去。这位才子说:“三年前,你说我的文章写得太短,现在总够长了吧!”考官哭笑不得。不用说,这位才子又没考中。但是据说从此以后,“文长”的名字就越来越响亮了。刚才老师讲的是一个民间故事。它的题目叫《考场写长文》。民间故事是老百姓编的、口头讲的故事。这《考场写长文》的主人公是谁呢?
  生:徐文长。
  师:徐文长,也叫徐渭,文长是他的字。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这位绍兴才子的故事。(板贴:徐文长的故事)
  二、读讲故事,感受智慧
  师:请大家默读故事《写招牌》的开头,想一想,讲的是什么呢?
  生:徐文长帮店主写招牌。
  师:嗯,说得很概括。徐文长帮店主写招牌,招牌上的“心”字——
  生:招牌上的“心”没有一点。
  师:生意呢?
  生:生意却越来越好了。
  师:我们把它作为“心”出现的第一处。为了阅读方便,老师把余下出现“心”的部分分成了第二处、第三处、第四处。请大家自由默读故事,默读完后,认真地填写表格。想一想,第二处中,“心”字有什么变化?生意又有什么变化?请特别关注故事当中的童谣,它会帮助你完成任务。(出示表格)
  (生阅读故事材料,完成表格;师随机指导,然后展开交流)
  生:第二处的“心”字少了一点。
  生:生意不如从前好。
  生:第三处的“心”字加了一个黑点。
  生:生意越来越清淡。
  生:第四处,黑点改成红点了。
  生:生意又兴隆了。
  (师生边交流边完善表格)
  师:这张表格啊,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它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事的大概。比如说第一处:徐文长帮店主写招牌,“心”字少了一点,可生意却格外兴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像老师这样,用一两句简洁的话来说说这部分故事的大概。
  生:第二处中,“心”字还是少了一点,而生意不如从前了。
  师:那是因为——
  生:因为店主偷工减料,变得很贪心了。
  师:“心”字少一点,店主贪心了,生意不如以前了。
  生:第四处中,徐文长让店主把黑点改成红点,生意又兴隆了。
  生:第三处中,店主给“心”加了黑点,所以生意就清淡了。
  师:同样是少一点,为什么开始生意是格外兴隆,后来是不如意?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第二处中,因为店主偷工减料了,黑心了,所以生意不如以前。
  师:而第一处中,是因为——
  生:因为徐文长很有名,写的“心”字少了一点,大家都被吸引过来了,生意自然很兴隆。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张表格来讲讲故事的大概。讲故事大概,第一要求简洁,第二要求流畅,重复的话要去除,前后之间的联系要自然。
  (同桌互讲,指名讲述)
  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前已经读过的故事。这是故事的开头,我们一起讲下去。
  师:徐文长和六位文人喝酒,六位文人事先商量好要——
  生:(齐)捉弄徐文长。
  师:喝酒的时候要根据菜的主题说有关典故,按年龄大小,一个个地说。人有七个,徐文长最小,可是菜只有六样。你猜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徐文长什么都没吃到。
  生:菜被六位文人拿走了。
  生:他连一口菜都没吃到。
  师:三位同学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徐文长没有吃到菜。同意这个结果的举手。
  (生都举手了)
  师:哇!那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讲,令官说——
  生:(齐)姜太公钓鱼。
  生:他把鱼端到自己面前。   师:第二个说——
  生:(齐)时迁偷鸡。
  生:他把鸡肉端到自己面前。
  师:第三个说——
  生:(齐)张飞卖肉。
  生:他把猪肉端到自己面前。
  师:第四个说——
  生:(齐)苏武牧羊。
  生:他把羊肉端到自己面前。
  师:第五个说——
  生:(齐)朱元璋杀牛。
  生:他把牛肉端到自己面前。
  师:现在桌子上只剩下一碗青菜了,第六个说——
  生:(齐)刘备种菜。
  生:他把那碗青菜端到自己面前。
  师:桌子上的六碗菜全被端走了。令官说,大家各吃各的,不用客气。这六个人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故意去看看徐文长。他们以为,徐文长是一定吃不到菜的。真的是这样吗?请你读读故事的结尾。
  (出示句子)
  这下,那六个人都愣在了那里,无言可答,只好对徐文长说:“佩服,佩服!”
  师:读了结尾,你知道了什么?
  生:徐文长也有菜。
  师:徐文长有菜,六个文人也有菜?
  生:我觉得这六碗菜都被徐文长端走了!
  師:原来,菜都在徐文长那里了。那么,大家来猜猜看,徐文长要怎么说,才能让这六碗菜都到他这里来?
  生: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师:你说的是歇后语。
  生:我觉得他们玩了个游戏:输的那个人喝酒,等把他们灌醉,徐文长就可以把六碗菜吃了。
  师:原来你想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但是在这个游戏规则里,只能说一个典故。
  ……
  师:这个典故,要怎么样才行?
  生:要把这六样菜的典故都包含进去。
  (师出示:秦始皇并吞六国)
  师:这个典故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徐文长把六碗菜给独吞了。
  师:这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故事纸上有没有写?
  生:没有。
  师:徐文长怎么说,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徐文长怎么做,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徐文长怎么想,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好,那就让我们展开大胆的想象,来试着讲一讲这最精彩的部分。赶快试一试。
  生:徐文长说道:“秦始皇并吞六国。”之后,他把六碗菜都端到了自己面前。
  师:他把故事片段很简洁地讲出来了,谁能让它变得更生动一些?除了说典故以外,还可以有另外的内容。
  生:(有声有色地讲)这时,徐文长说:“我还没有讲呢!”六位文人一起望着他,惊讶地看着。徐文长不慌不忙地说:“秦始皇并吞六国。”最后,六碗菜都被徐文长津津有味地吃了。
  师:你看,讲故事的时候要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让语言更加丰富、动作更加具体,甚至我们还可以加上徐文长的想法。请大家和同伴一起分享故事的精彩片段吧。(生分享故事)
  师:这个故事没题目,谁能把徐文长的智慧体现在故事的题目中?
  (生交流:《徐文长“并吞六国”》《聪明的徐文长》《徐文长“并吞六菜”》…… )
  师:拿起笔,把你认为最有智慧的题目写在故事上。
  三、拓展资料,丰富认识
  师:刚才我们在故事中感受了徐文长的智慧和才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条石板小巷,来到徐文长的故居——青藤书屋。在这个书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几间东倒西歪屋”,下联是——
  生:一个南腔北调人。
  师:上联写的是他住的屋子,他曾经在自己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生:天上无片瓦,地上无寸土,左无门,右无户,前没围墙,后没遮拦。
  师:下联写的是他这个人。徐文长不满封建礼法,蔑视权贵,与当时社会唱的不是一个调,但他拥有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戏剧家、书法家、画家。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回看今天学的三个故事。《考场写长文》讽刺的是——
  生:考场的官员、考试的制度。
  师:《写招牌》教育的是谁?
  生:是三元点心店的老板,教育他要做一个有良心的生意人。
  师:《徐文长“并吞六国”》反击的是——
  生:六位文人。
  师:现在如果让你送一个词给徐文长,你会用哪个词?
  生:聪明。
  生:投机取巧。
  师:为什么你有这种想法?
  生:嗯,因为文人们都占着各自的菜,他居然把它们都抢过来。
  师:但是你知道吗?这些文人事先是想——
  生:捉弄他。
  师:对,是想捉弄他,欺侮他,徐文长只是想利用自己的聪明去反击他们,那能不能说是投机取巧呢?
  生:不能。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有智慧。
  生:聪慧。
  生:杰出。
  师:徐文长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故事题目)在《徐文长难倒窦太师》这个故事里,窦太师带着“天下无书不读”的招牌耀武扬威,自以为文章天下第一。徐文长利用自己的智慧摘下了这块招牌,老百姓纷纷议论:(课件出示)中国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数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第一要算徐文长。
  (师生一起玩说方言的游戏)
  师:读到这里,你还想把什么词送给徐文长?
  生:才子。
  师:对于这个绍兴才子的故事,有人把它们改编成了电视剧《江南怪杰徐文长》,徐文长的故事和梁祝传说、王羲之传说、西施传说等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今天我们通过徐文长的故事去了解徐文长,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民间故事去了解其他的名人,去感受我们绍兴名人的智慧和伟大,去感受我们富有魅力的绍兴文化。   【教学评点】
  在用好全国统编教材的前提下,适度补充一点教师自行编写的课文,对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適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发适合的、优秀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以这样的视角审察本课例,它无疑具有以下这些亮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着眼乡土,承传地域文化
  人这一生可以远走四方,但最难忘、一辈子都会想念,并且影响终生的,还是那一片乡土。在实施全国统编教材的新形势下,适度地选学一些有关乡土的内容,以不同的地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让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了故土乡情,就具有了特别深远的意义。在“越语文大课堂”的活动背景下,季老师开发《徐文长的故事》这一课,显得特别有价值。这是因为民间传说中的徐文长在绍兴可谓家喻户晓,但学生对其人却缺少完整、准确的认识。特别是某些故事中还有一些庸俗搞笑的恶作剧,严重有违徐文长的道德人品。这就显得本课的开发还有着匡正邪说、激浊扬清的教育意义。显然,这样选编的语文教材,不只是有正能量,而且独具针对性,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统整运作,凸显文本价值
  徐文长的故事浩如烟海,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该组选哪一些?这是对教师选编教育文本的重大考验,也是衡量教师人文素养和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
  整堂课一共让学生学了有关徐文长的四个故事和一副对联。因为教师做了巧妙布局,故事和对联不仅整体性地描绘了徐文长的性格和人品,而且被分别安插在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教学活动不断深入的抓手。如用《考场写长文》进行导入,因为故事比较简单,有助于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整体理解徐文长的为人:不满科举、蔑视权贵。故事又以其趣味性强的特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第二个是《写招牌》,这个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理解它是需要学生用脑的,因此处于课的主体地位,实属必要。第三个故事是《徐文长“并吞六国”》,被安排作为课前预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则作为讲故事的练习材料,来一番检查性的演练与拓展,确实匠心独运。接着是“一副怪对联”,以徐文长自拟身世的一副对联,串联几个故事,集中体现徐文长的为人处世,放在课中无疑有着概括、提升认识的作用。最后一个故事《徐文长难倒窦太师》用来结课,轻松而愉快,其中的一首“顺口溜”,也正好作为“玩方言”的游戏内容,营造了快乐的氛围。
  正是这样四个有特色而又有不同教学功能的故事,有机地搭建了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既凸显了课堂的文本价值,又层层推进了学生对徐文长人格的认知。
  三、多方渗透,重在以学为基
  由教师自行编选的语文教材,比较容易过度关注学习内容的新奇和意趣,而淡化了课堂以学为基的本质。特别如本课中的徐文长的故事,更会使教师集中精力于故事情节的讲说,掩盖了其中可以生成的学习机遇与过程。季老师的这堂课就不做如此处理,而是强化了故事中的各种学习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这一点应当是最值得称道的。如第一个故事《考场写长文》就合理地渗透了“试猜”以激发学生思维:徐文长的文章写得很长,纸上写不下了,他又会写在哪里呢?第二个故事《写招牌》则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格式,让学生填写,以简化内容、得其要旨,为深入理解做铺垫。第三个故事则结合典故的教学,让学生自悟自得……所有这些设计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教者的用心所在:让学生在接触故事的过程中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读练并重,落实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任何的语文课堂上,我们都不应该有违语文课程这一性质特征。这在本课中也体现得可圈可点。如对于《写招牌》这个故事,教师安排了“填表”的练习,有效地体现了非连续性文本“以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课堂上,教师还以大块时间进行了讲故事的演练,既有讲故事大概的练习,也有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的训练。对于《徐文长“并吞六国”》这个既有相当难度,又富含语言因素(典故)的故事,通过“讲”,学生不仅深化了理解,而且提升了口语表达的能力。这些都是相当精到的设计。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312007)
其他文献
第一日  人心若不空,何言空腹?  是怎么回事呢?翻过了山坳,穿过了山弯,又越过了山脊,当我进人大山背面的一个山谷时,依旧有清清粼粼的一条山溪在流淌。它一忽儿宽了,一忽儿窄了,从这个山嘴折过,从那个岩下绕过……想想,似乎就明白了:那全是因为它的出生。它出生在背东的阴谷,却矢志不渝地要去找往东的出路。于是,命运就注定它只有这么屈从地流着才能找到出路。它最终肯定是会流向东方,给大海增添一叠浪响。  我
(接上期)  第20章 2013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一),星期四  晚上九点。我匆匆来到 52栋。  母亲说:“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还哼着歌。”我一愣:“有吗?”才发现自己一直哼着容中尔甲的《神奇的九寨》呢。  我哈哈一笑:“我想了很多年的一个文化工程终于开工了,能不高兴吗?”  母亲说:“自从你当了这个城管局长后,脾气不知道坏了多少,整天黑着脸,总是一副刚刚吵完架的样子,像是有人欠你钱不还
阴凉的上午。马路对面,是一棵大榕树,旁边是海滨市献血站。大榕树下,张小丹焦急地和一个中年男人交谈。她细声地说:“大哥,太贵了,100毫升血要600元,2000毫升要一万二,求你少点吧!”  “这钱不是我要的,是给人家的营养费。你想想,一个人要抽掉400毫升血,差不多一瓶矿泉水这么多了。”中年男人晃了晃手中的一瓶矿泉水说。  “大哥,我没钱,先要800毫升血吧。到時需要,我再找你。”  “行,明天下
一  1985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些,来得燥些。  一个蝉儿都透不过气来的晌午,父亲一头大汗一脸兴奋地赶回了乡下的老屋:大乃可以上矿里读书了,不用缴代教费了!全上了,全家都是商品粮了,不用担心吃黑市了!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商品粮可是个好东西!往远了说,有了它,不仅有了一种不同于村民的身份和地位,还有了长大后有机会通过招工谋一份日晒不着雨淋不了的工作。往近了说,我去矿里读书就实际多了,代教
那日偶遇未嫁时的同事,惊喜莫名,她让我想起了我们一起行走在八百米地心深处的往事。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工作调动,我们一群花季少女就这样来到漆黑的井下。 戴上安全帽,佩上矿灯,我们一群女孩们就乘着罐下井了,随着罐体的下移,心脏似要蹦出喉咙,有的吓得尖叫,有的嚇得闭上眼睛,有的捂着心口,其实不用闭上眼睛,地心的黑会给你被世界抛弃的绝望!  乘着直抵地心的罐笼,我们似探险者到了目的地,刚才还叽
毫无疑问,自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周梅森成了当下中国最火的作家。  3月8日,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同名话剧作为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参演剧目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首演,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反腐高压下信念与权欲的终极博弈。3月28日,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登上荧屏,引发全民热议。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周梅森担纲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执导,陆毅、张
很多动物都有别称,在古诗中它们往往就是以别称出现。请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猜猜加点的字各指的是什么动物,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来。不懂的地方还可以求助爸爸妈妈或者查阅资料哦!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  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  4.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  5.欲问孤鸿向
那年冬天,我陪一个朋友到山西进货。  火车到达山西太原已是下午四点,走出火车站迎接我们的是扑面而来的雨夹雪,天气的多变和寒冷是我没有料想到的。那个小县城,离太原城有七十多公里路程,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计划赶晚上住到小县城,意在第二天谈生意方便些。由于此次出行非我本意,耐不住朋友软磨硬泡只好舍命陪君子。君子是陪了,但没听君子的话,没带足够的御寒棉衣,坐在颠簸且还四处透风的大巴车里,浑身冷得就跟浸在了冰窖
我要去做公益讲座的艺术学院,隐藏在幕阜山中一处青山绿水間,是家乡人引以为豪的学院。可这书韵飘香、仁智兼蓄的地方与省城高铁站间,有一百六十公里,眼下还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 院方两天前就安排了专车,并将接车司机明师傅的手机号码发给了我。  清晨,我从广州坐高铁出发,下午两点到了省城。正下车时,明师傅来电话了,说他在到达大厅的烤鸡店等我,好找。明师傅的热情,驱散了我刚出车门刹那间砭骨的冷。  烤鸡店
你知道童年是什么味道的吗?  童年是酸的。记得一个酷热无比的夏天,我在农村的外公家玩。农村电压不稳定,一到用电高峰期,空调就很难制冷,那时的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外公看看那火辣辣的太阳,又看看满头大汗的我,戴上草帽顶着烈日就骑车出去了。不一會儿,汗如雨下的外公笑眯眯地回来了:“快,小康,冰冻西瓜,吃了就凉快了!”我兴奋地接过西瓜,看到了外公晒红了的脸,顿时感觉手中的瓜有千斤重,心里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