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灵动的过程而精彩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数学是学习者个人构建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因此,经历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获得“结果”,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
  一、关注过程,点燃探究的欲望
  数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的是直接来自现实世界的数据和模型,更多的是一些抽象的思想材料,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第一手的材料,需要学生去洞悉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另外,学生在经历数学探索和思维过程的同时,能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升华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人的心智和情感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如果将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再稍加练习几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但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个数字符号印记,何谈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呢?更重要的是丢弃了一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好机会!
  案例1:3的倍数的特征。
  1. 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必然导致他们采用看个位数的方法来判断)
  2. 合作探究,下列各数3、4、6、9、12、19、21、30、45、54、57、75、123、321中,3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在找出的3的倍数中可能学生还会预判其个位上的数字是0、1、2、3、4、7、9)
  3.在上面3的倍数中挑选出45和54,57和75,123和32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是否是3的倍数与各个数字在哪个位置没有关系)
  4. 分别将上面6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看数字和是不是3的倍数?(探究出结论:与数字和有关,与个位无关)
  5. 由把整个数除以3变为把各个数位数字的和除以3,这里使用什么数学方法?(数学的转化思想)
  6. 深化认知,知其所以然。3的倍数怎么只看个位就不行呢?(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深化探究:如一个三位数abc,百位数值A=a00, 三个三个分余a个1,十位数值B=b0, 三个三个分余b个1,即每位上的数字是几,三个三个分余几,将a个1、b个1、c个1相加就是a+b+c。所以,只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就可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
  像上面案例对于问题的探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弄明白“为什么”。它让学生获得和确信这样的结论,更主要的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转化、猜想和验证,同时,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探究欲望不断增强,数学思维得到深入发展。
  二、 经历过程,尝试创新的愉悦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个经验、思维投入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构建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活动经验的积累。事实上,学生的直接经验是数学学习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学习间接经验的“消化酶”和“活化器”。以直接经验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把生活实践中的教育资源与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直接经验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从中体验创新的愉悦。
  案例2: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设计者在教学中没有遵循课本上的流程,即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从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尝试创新的愉悦。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者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互动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究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中增强了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猜想能力、观察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常听朋友说起孩子买不到教辅书的事情,朋友为之异常苦恼,大有无处伸冤的架势。老师推荐了某些教辅书,孩子即刻拿着“书单”回家催促朋友购买,他忙完手头的事,再赶到书店的时候,老师“指定”的这些书已经“脱销”了。情急之下,他带着孩子逛遍了所有的书店,最终还是两手空空,落了个大人累、孩子哭的结局。  买不到老师指定的教辅书,孩子就只能在课堂上与同桌合看一本,自然会影响到学习质量。不可否认,高质量的教辅书对学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科研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和科研也蓬勃地开展着,取得了不少新鲜的经验。然而这类教改往往与教育科研结合在一起推进,呈现出一定的“软性”。而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这类教改在许多问题上一直处于胶着的进一步退两步状态。这里原因多样,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维的片面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例如强调学生主体过度以至否认教师主体
桂经薯9号2016年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形匍匐,最长蔓长130厘米,基部分枝数4~7个,茎粗中等。叶片浅裂复缺刻形或心形、绿色,叶脉绿色,茎绿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淺紫色,薯块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熟食味甜、香、粉。鲜薯花青素含量23.1毫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5.7%。在土壤硒含量为0.7毫克/公斤的种植条件下,鲜薯钙含量370毫克/公斤,铁含量6.l毫克
田东中学位于深圳市东部美丽的滨海城区盐田区,北倚苍翠梧桐山,东望浩渺大鹏湾。学校1996年创办时为完全中学,2008年转型为初级中学,现有46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近170名教职员工。学生85%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所被称为“打工者子弟学校”的初级中学,转型四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开创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带着探询,本刊采访了该校校长朱连云。  一、学校发展:求真务实  《广东教育》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父亲的风范,大到为人论学,小到走路的姿势,我们从小都一点一滴看在眼里,不知不觉地学着去做。”父亲或者母亲作为一种“力量”的教育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借助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探讨班级建设,使家长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角色,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宾有约  我在班里开设了“家长访谈”活动,每个月举办一次。邀请各
甘肃为全国当归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选育出了丰产性、适应性均表现优良的当归新品种岷归2号,极大地提升了当归的产量,促进了当归产业的快速发展。  岷归2号为多年生伞形科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成药期株高0.3~0.4米,叶片和叶柄均为绿色;栽后第二年进入結实期,株高可达l.0~1.2米。茎干直立、绿色。叶片为2~3出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顶生复伞状花序,小花白色。果实为椭圆形双悬果,种子淡黄白色、长
2012年,东莞市教研室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市中小学,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并综合考虑各学校十年课改期间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积累情况,选择了207所中小学作为首批“高效课堂工程”实验基地学校,并确立了“课堂模式”“课堂评价”“课堂资源”等七个具体的研究方向。但作为参与学校,如何寻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逐渐形成个性化的高效课堂模式,并且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最为紧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在东莞市教研
一    省教育厅继2009年新年首次党组会上专题研究学习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后,于2月20日再次召开学习交流会,专题学习研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会上,连续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掀起一阵阵热潮,教育厅各行政处室、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在家厅领导结合我省教育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畅谈了学习体会。  会议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厅领导发言等形式,广开言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题记  理念扎根:科学取向教学论  社会的多元化趋势给了教育无限自由生长的空间,但当你面临着无数种可能的时候,你的选择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你的方向是否指向理想的彼岸。思路决定出路,这时你会发现,个性化的理念与思维是多么的重要。象贤,立足校情,将科学取向教学论本土化,十年聚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内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我们的教师观也应该随之改变。所谓“教师观”是指对教师这一角色的理解以及对其的基本看法。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怎样理解自己的职业角色?深圳实验学校曹衍清校长与曹衍清校长工作室学员陈远亮(珠海市前山中学校长)、邓超祥(佛山市第三中学校长)、黎德文(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校长)在座谈中针对正确教师观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和总结。  我国传统的教师观认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