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快乐体育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快乐体育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注重满足学生的动机需要,给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带来良好影响;同时也重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间的交往,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快乐体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健康 教育思想
  一、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育,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他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育体能力与完美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欢乐、愉悦、和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施展自己的体育才能、且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快乐体育的依据和实践意义
  快乐体育在教育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胡晓风:《用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来解释体育》),而这种实践活动推动的主体也是人的自身。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可能取得成效。
  (一)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
  (二)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学的指导思想,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三)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强调将肉体上的苦转化为情感上的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苦为乐,乐在其中”。在意志上主张勤学,反对怠学。
  三、要深刻理解“快乐”的含意
  快乐体育的争论焦点就是“快乐”二字。有些持疑义的人认为:怎么能把“快乐”当作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的标准呢?体育怎么能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体育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哪能都“快乐”呢?跑1500米让学生怎么个乐法;而有些赞同者则认为,体育就是要欢乐嘛,应该让体育有笑声、有音乐、有汗水,学生连体育都不喜欢,又谈何效果呢?而我认为,这两者在认识上都有偏颇。我的理解是:
  (一)“快乐”绝不是“笑”和“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更不是“放羊”。体育运动中的“快乐”,主要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和睦学习和运动时的社会一体感,以及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当然还有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等深层次的情感。所有这一切“快乐”,如果没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是不可能获得的。
  (二)“快乐”不是没有任何失败和痛苦。有人认为体育中的某些项目,不可能带给学生快乐,但因其具有某种特别的运动价值而主张必须保留;还有些人认为,既然不能带给学生快乐,就应该减去或减少这些项目,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看到痛苦和快乐、失败与成功的内在联系。我认为,快乐体育思想绝不否认失败和痛苦。因为,只有经过失败的教训,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更能体会到经历千辛万苦的努力后所品尝到的乐趣。而这些正是把学生的直接动力升华到终身参加体育活动志向的必需过程。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些把“长跑”作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的人,不正是经历了许多次胸闷、气喘的痛苦而最终体验到长跑的真谛而乐此不疲吗?而那些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英雄,在他们体验到无上喜悦之前,又是经历了多少的艰辛、挫折和失败!
  四、要正确对待快乐体育思想
  日本快乐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他对我国学校体育及其社会根源、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影响,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受到了某种特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限制。对这样一个泊来品,先不要急于全盘肯定,照搬照抄,也不要全盘否定,一概排斥,而应当冷静地对待,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一)全面了解,把握本质
  首先要全面了解快乐体育产生的背景与来龙去脉,及其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他对国内外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为什么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真正把握快乐体育的本质和全面占有资料,然后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既不能望文生义地去臆造别人的理论,也不能道听途说地根据一鳞半爪的材料去加以判断,这是研究问题的前提。
  (二)深入讨论,做出判断
  在真正认清快乐体育真面目的基础上,对诸如“何为快乐”、“体育中的快乐是什么”、“怎样获得体育中的快乐”、“快乐的情感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等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通过讨论方能明辨是非,扬长弃短,做出客观的判断。
  (三)结合实际,择善而行
  由于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严、价值观念、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日本的快乐体育再好,也不能全盘照搬,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国情,结合我们的实际,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我们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内容、方法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3.
  [2] 日本教育审议会,转引自国家教委信息中心编印.日本顺应时代的各项教育制度改革[J].教育参考资料.10-20期.
  [3] 日本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585.
其他文献
摘 要:夏衍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在抗战时期写的散文《野草》带给人们很大的鼓舞作用。《野草》曾被两位很出色的中译英翻译家刘士聪与张培基翻译成英文,因此存在两个英译本,两位大师的作品各具特色,在叙事的形式、句型的构成、词语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同,有着自己的翻译特点,引起后人的诸多品评。在本文中,对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对比,并对散文的翻译手法与技巧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野草;英译本;对比及赏析  [中图分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体育是培养锻炼一个人体能以及身心的健康课程,中职体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体育教学必须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快乐体育”思想的融入能使学生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体育运动的要领,从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全面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本文从中职体育及快乐教学观念入手,阐述培养中职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深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使文学交流的形式也随之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已适应不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但是网络文学创作繁华的表面缺少了精神内涵的支持,难以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首先对于新媒体时代下文学创作的困境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进而对如何走出当
当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后发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韩国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成功地发展本国的信息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我国与韩国同为东亚三国
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一种通过网络,以租用或者托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应用服务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从1998年概念的提出至今,ASP的发展经历的两个发
如何借鉴发达地区企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山西企业集群,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发展之路,是山西需要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中部崛起
基金项目: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左传》行人辞令特色及当代价值(项目编号:20171016620092);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基金A类项目:《左传》行人辞令之美及多元价值(项目编号:W2016048)。  摘 要:《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是指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外交人员进行外交活动时的言辞,因特殊的外交场合的需要,言辞中多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多引用《诗》、《书》中语,形成委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体育游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体育游戏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游戏 教育 作用  体育游戏是把教学理念和游戏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活泼愉快的情绪,在有兴趣的条件下,有目的的、较自然地进行学习和锻炼的一种教学活动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 要 现在高校的体育思想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我们在体育工作中就要创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快乐体育教学思路,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思想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要
本文就大力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推动荆州非遗文化传承的课题,为培养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提升实践育人水平,引导高职院校学生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和非遗传承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