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骂我一次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5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从我记事起,母亲的骂声就一直充斥我的耳畔。每一次晚归,每一次和同学打架,每一次偷人家的瓜,总会被母亲狠狠训斥一番。母亲是一个菜贩子,每天都赶早在集市叫卖,这样的环境,让母亲拥有了一个喇叭似的大嗓门,每次骂我的话,都能被邻居听到。
  记得初二的暑假,我去集市上帮母亲看摊儿。在人声嘈杂的市场,母亲一边娴熟地捆菜,一边用大嗓门和别人讲着价钱。我在一旁,一边听着Mp3,一边负责算账。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停地收钱找钱,当我把一张五十元的和一张五元的交到一个顾客的手上时,忽然被母亲一把拽回,并厉声训斥道:“别人给了一张二十元的,买了五元钱的菜,你竟然找给她这么多,你是不是傻了呀!”母亲又一把扯下我的耳机,“臭小子,专心点。”
  在大街上被母亲训斥,一瞬间,我觉得周遭尽是嘲笑的目光。那一刻,我恨透了母亲,甚至开始讨厌不给我面子的母亲。
  2上了高中,我不经意间和班上的几个小混混成了哥们,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母亲每次询问我的学习成绩,我都用“还不错”来搪塞。由于中考成绩优异,母亲自然也不怀疑。一连串的谎言像一个个低级魔术,终于在期末的家长会上被戳穿。
  当在成绩单的尾巴上看到我的名字时,母亲像吞了一枚炸弹似的,在教室里轰然爆发。瞬间,一串串难听的责骂像离弦的箭一样,劈头盖脸地向我射来。所有的家长都被母亲暴戾的举止惊呆了,班主任立刻上前拉住正要冲过来打我的母亲。母亲把她泼辣蛮横的性格表露得一览无余,而这一刻的我,脸上的尴尬和窘迫无处遁形。我清楚地感觉到这次母亲的骂声里,不仅充满着愤怒,还略带着一丝悲痛。
  我被迫转学到一所寄宿高中,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刚开始,我非常想家,但一想起母亲的责骂,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渐渐地,我不再渴望回家,准确地说,是不想被裹入母亲那喋喋不休的责骂声,尽管有些责骂是出于对我的关心。似乎提到母亲,我能想到的只有她的粗嗓门和难听的责骂声。有时候到了每月一次的休息时间,我也懒得回家,约上几个玩伴,去河里摸鱼,或是去玩电子游戏。母亲打电话来询问,我就随意编造个理由抛给她,于是,接踵而至地依然是她那张口就来的责骂。
  3我安静的校园生活才刚刚露出幸福的颜色,便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给浸染得面目全非。我万万没有想到母亲竟然会主动来学校看我。
  初夏的阳光,已经变得火辣起来。在午休时的自习课上,忽然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在喊我的小名,当我揉着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教室门口的母亲,我顿时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我立刻奔到了教室门口,阻止了母亲继续叫喊。而这时,同学们齐刷刷地把目光全都聚焦在我身上,教室里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母亲把一袋水果递到了我的手里,嚷道:“臭蛋,都这么大人了,睡觉怎么还流哈喇子呀?快擦擦。”母亲的大嗓门让这句粗俗的嗔骂传到了教室的每个角落,“哗”地一下,教室里又掀起了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我一把把母亲从同学的视线中拽开,气急败坏地向她咆哮:“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烂水果?”说着,将水果又塞回到她的怀里。
  令我詫异的是,母亲这次竟没有骂我,爬满皱纹的脸上依然保持憨厚的笑容。若是在往常,我这样顶撞她的话,她那劈头盖脸的责骂早已向我砸来。母亲缓缓转过身,迈着蹒跚的步子向校外走去,没有拖拖拉拉的脚步声,没有絮絮叨叨的责骂声。我的世界忽然一片沉寂,心中竟自责起来。
  4高中生活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高三了。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回家的时候,母亲都变着法地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我也很难想到,我和母亲的关系会变得如此融洽。然而对于成绩的浮动、生活的琐事,母亲仍会骂我,只是骂我的语气平添了些许关心。我也渐渐地习惯了母亲的骂声,似乎对这种灌满母爱的责骂产生了一种抗药性。
  渐渐地,我在学校某个发呆的瞬间或失眠难熬的夜晚,开始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的骂声。就这样,被骂声包裹着的母爱,塞满了我整个青春。
  然而,幸福却从来都是那么短暂。高考的前一周,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给灰暗的高三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母亲忽然间就卧床不起,医生的诊断结果是高血压引起失语。残酷的现实给这个家庭沉重的一击。原本成熟饱满如盛夏果实的母亲,瞬间风干成一枚瘦小的果。每次我回家看母亲,她都会用她那长满厚茧的双手轻抚我的手臂,然后嘴角努力地抖动半天,却终究没能吐出一句完整的话。曾经一张嘴停不下来的她,这一刻是如此缄默。同样,在我青春里留下深刻印记的骂声也随之消失无踪。
  曾经的我是如此讨厌母亲的骂声,恨不得这种声音能彻底从我的耳边消失,然而当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时候,我却满怀恐惧和内疚。
  我十八岁的生日是父亲陪我在母亲的病床边度过的。透过蛋糕上的烛光,我分明看到母亲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吹灭蜡烛的那一刻,我没有去祈祷考进哪所重点大学,没有去期盼未来会有怎样的前途。那一刻,有一股希冀抵在胸口,只想让母亲再骂我一次。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而他平日的行为方式,个性品格,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若无其事”的从容和达观态度,同样让人津津乐道。  1940年5月初的一天,重庆遭遇日寇轰炸,正在重庆的梁漱溟赶上了。空袭警报响起之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向防空洞。此时的梁先生,平静地把一张藤圈椅搬到学校的操场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阅读,仿佛一切如常。当其他人躲警报回来,发现操场上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长袍马褂
“哇——”她的声音从病房中传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她不是哑巴。于是,她的名字从此定下了:小音。  小音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家庭。父母、奶奶都是哑巴,医生说这种病能遗传,小音是极其幸运的一个。然而不幸接踵而至。母亲在生下她后不久因产后疾病去世了。父亲则在工地上打工时,被一个八吨重的水泥块砸断了脊椎,也离开了人世。从此小音与奶奶相依为命。  没有人教三岁的小音说话,虽然小音拥有能发出声音的声带。然而,
2015年5月17日,吉林建筑大学的二年级学生赵伦和潘家磊背着行李到达内蒙古自治区,计划从阿拉善右旗进入内蒙古西部的国家级旅游景区巴丹吉林沙漠,经过10天徒步穿行,27日走出沙漠。  赵伦20岁,山东省青岛市人,没有户外旅行经历;潘家磊20岁,江苏省无锡市人,具有户外旅行经历。他们进入的路线,前85公里比较平坦,接下来的路线是沙山区,沙山之间的落差有400多米,翻越高耸的沙山,要消耗极大的体力。两
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听这口气,好像他老人家腰缠万贯、锦衣玉食。事实上,钱钟书根本不是什么有钱的主。不过,他对名利满不在乎是毋庸置疑的。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专门派人远渡重洋,重金求购。钱钟书答:“不卖。”更让人好笑的是有好友向钱钟书借钱,他常常对折送人。别人借一千,他就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
梁思成與林徽因住在东总布胡同三号时,有过一段安定而富足的生活。那时的梁家,常常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有这样的聚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女主人林徽因美丽、热情、健谈。然而,冰心往这个“文化沙龙”投了一枚“重磅炸弹”。1933年10月,冰心公开发表短篇小说《太太的客厅》。小说里,她将主人公写成一个庸俗、势利、风骚,以勾引男子为乐的阔太太,可以说作了无情的嘲讽和恶意的丑化。而这个主人公就是影射林徽因,小说里
范仲淹经朝廷重臣晏殊推荐,成为皇上的文学侍从,这是飞黄腾达的捷径。晏殊语重心长地交代一番,让他珍惜机会。他发现仁宗皇帝年已20岁,但朝中军政大事全凭刘太后一手处置。没多久,他听说在冬至节,太后要让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祝60 岁大寿,他上疏批评这一计划。  范仲淹的冒失,让晏殊大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責备他为何如此轻狂?范仲淹说:“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
一大早,我们就徒步进入了法国南部山区。经过昨夜雨水的洗涤,大地显得格外清新。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蓝天向远方无限延伸。突然,我听见一阵微弱的响声,听起来不像是鸟叫虫鸣。与我同行的徒步旅行爱好者,来自意大利的布森·福尔格姆听到响声,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是布森的母亲打来的电话,询问儿子的徒步旅行是否顺利。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布森既不聆听鸟儿歌唱,也不观赏清晨美景,而是一直和母亲聊天。  这就是
阳台边的小花圃钻出一丝一丝的昙花气息,又揉碎在风中,带来上半夜才有的味道,就连“绿墙”紧紧蜿蜒浅行在忽明忽暗的墙壁上时,也按捺不住激动,簌簌地抖动。  糖糖守在我的课桌旁,做着监督,看着我的笔头缓慢笨拙地上下起伏,不一会儿,我又将笔插进茂密而紧簇的头发。她依旧在旁边做稻草人状,稳稳地扎在水泥地上。时间被我的懒惰拉得太长,终于她的眉毛挤到了一起。  “还没做完呢!都十点了,怎么这么慢?你还是自己交给
前几日去龙岗大讲堂,讲“《红楼梦》里的人际关系”,我提到王熙凤的敌人。同时也提到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以及人际关系,我说:“我只记好,不记坏。比如,我只记得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而对那些不够友好的人,甚至使过坏的人忘记。”这是一种态度,如果你想忘,是可以遗忘的。  生活中,把什么人当朋友,什么人当敌人,有时候决定了人生境界。好多年前,看过一个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是个风流倜傥的音乐家,有天分,但为人单纯,没心
攀比是什么?攀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攀比能激活一个人的奋斗潜力,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攀比也会让一个人活得很累,心理失去平衡。攀比是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很多人在攀比时,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弱势对抗别人的强项。  很多人在攀比之后,会在心理上造成阴影,让阴影一直笼罩自己。攀比得越高,摔得越重。人和人之间的差别,生活环境之间的差别,造成了人在差别中情不自禁的攀比。而盲目攀比,总是让人们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