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酸奶解“乡愁”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最初邂逅北京酸奶,在很多很多年前。
  几个好友首次踏足首都,满目惊喜,每一处风景,每一款美食,不免带着恋慕,久久不忘。
  其中一样,就是北京地道的“蜂蜜酸牛奶”。这种由牛奶发酵制成,含大量益生菌的酸奶,各国各地甚普遍,到处有售。分“凝固型”、“搅拌型”、“果汁果粒型”。唤Yoghurt、酸乳酪、优乳酪、优格——但北京酸奶与众不同。
  它盛在一个灰白色质朴可爱的大肚子瓷瓶中。瓶口用白底蓝字绘了乳牛的图画招纸盖着,再加橡皮圈绕两下子。除去招纸,掀起黏盖的硬纸片,酸奶不太满(不知是否得预留一点发酵的空间?),卫生亦可疑,但一喝,真是香浓可口,天真醇厚。没什么杂质,亦不掺暖昧的果汁和虚应顾客的所谓果粒,感觉难忘。
  我对那个矮墩的大肚瓷瓶尤其钟情。它数十年如一日,没变过。每个瓷瓶,饱经了沧桑岁月,在无数陌生人的指间流转,有一段段的故事。从前一瓶酸奶卖几毛钱,后来一块、一块二……然后卖两块。今天它的身价已升至三块钱了。在王府井重遇,如见故人,我多付了两块钱押金,特地挑一个古旧的、带点冰裂式缝隙的,一看就知它深沉内敛,无声胜有声。
  店员叮嘱:“关店以前要来还啊,不然押金我们不退。”
  我肯定不还。带回家可以当小花瓶,有朋友拿来做笔筒,十分别致。
  如果你们下回到北京,也可弄几个回来把玩留念,在别处没有。而酸奶的特色,足够你回味——正因带不走,也买不到。
  而且任何酸奶,都是即买即喝的,已冷藏过,不要在室温中搁太久,更不能加热,否则里头大量活性乳酸菌会被杀死,还会变质,形成沉淀,口味奇怪,甚至产生毒素。
  之后我到过北京无数次,有时是游玩,有时做research、写小说、拍电影、开会、看表演……或度假。住三五七天,或生活颇长一段日子。我对北京相当熟悉,但它的内涵发掘不尽,故事层出不穷,仍然充满新鲜和喜悦。每回,我都喝上好几瓶酸奶。即使近年有不少新产品,如加入了茯苓、芦荟,也好喝,但它们不是“故人”。我们没有感情,无法勾起回忆。
  ——更何况在北京成长,但异地飘泊的千万游子?
  我记得收过一封读者信,他说,看到我写北京酸奶,眼眶有点热了……
  他对酸奶的感情,是一份永恒的回忆。H小时候在北京长大,很喜欢喝位于西单缸瓦市一家老店的酸奶,记得当年是五毛钱一瓶,但家境贫寒,每每不能如愿。母亲是教书匠,工资微薄,偶逢她发工资了,才可喝上一瓶解馋。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他“狼吞虎咽”,喝光光了,仍望着空空的瓶子久久舍不得离开。母亲总是微笑地说:“过几天妈妈再买啊。”他跟着母亲走出店铺时,还是不停回望……
  H的来信也令我感动。尤其是那在贫寒日子中为了满足孩子心愿,数天才喝得上一瓶,非常“奢侈”的酸奶——大家发觉吗?妈妈只是在一旁,看着孩子高兴就好了,她还是喝不上,把自己放在次要。
  人生数十载看匆匆过去,每个人挣扎成长,甚至富裕了,后来的山珍海味或会掩盖童年记忆,但在一个微寒秋夜,当年一切又展现眼前。那香甜的酸奶泛着诱人光泽,白里带青的大肚瓷瓶亦叫人心动,不管距隔万水千山,想起母亲的微笑,她紧紧牵着他的那双永远温暖的手……
  天凉了。这天走过一家老店,门外电视播映一些老歌的VCD。是《天涯孤客》——记得它曾被一个僵尸剧集用来当主题曲。这歌,郑少秋和徐小凤也唱过。鬼气森森,但情浓如血。
  我把歌词找出来了:夜静更深对冷月/冷月清辉亮/行遍天涯离开家/沉痛看月亮/何堪天涯回首家乡/夜夜暗盼望/笑对冷月/月光光照地塘上/照着欢畅团叙愉快/温暖处乐也洋洋
  ——舍不得?
  非常非常舍不得?
  这就是人生。
  一小瓶甜中带酸,酸中带苦,苦中又带甜的北京酸奶,承载的,就是人间的“乡愁”……
其他文献
在我床前,挂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一张和毛泽东主席的合影。每当我看到了它,就想起了随毛主席专列跑车的那些难忘的日子,使我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1960年2月,组织上决定调我到九组工作。“啊!让我跟毛主席的专列!”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无比激动。2月14日,从这一天起,开始了我光荣而又幸福的使命。  列车徐徐地开动了,第一次神圣的旅程开始了……  为了使毛主席他老人家休息好,旅行中感到舒适愉快,我
期刊
问:  我老家在农村,8年前经人介绍,我来到市内与我现在的老伴认识并开始在一起生活,3年后依法登记结婚。近2年来,我老伴有病几乎都是我照顾,月前,我老伴因病去逝。在处理遗产时,他的两个子女说,大家都是同等的继承人,并打算按照全部遗产的三分之一份额分给我。我已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别的生活来源,因不知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暂时没有答应。他们提出的分配方案合法吗?  民事行政检察官杨学友解答:  你老伴子女
期刊
老杜从来不拒绝媒体的采访,虽然他经常觉得自己像个坏了的唱片机把同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可他还是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的“事业”,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占用一些自己的时间,话说得多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老杜今年65岁,全名杜大卫,美国人,现在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当老师,在美国喜欢别人叫他“上校”或者“博士”,在中国最乐意人们称呼他“老杜”。这个履历在成千上万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当中毫不出奇,但是这位
期刊
过去,我喜欢听见邮差的铃声,更喜欢看见邮差从旧军绿色的邮包里拿出一封远方的来信。这时,我就会像小鸟一样飞过去,将信紧紧抱在怀里。现在,我却害怕邮差的铃声,因为,我害怕这样熟悉的场景会再次唤醒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有女莫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不知是谁创作的这伤感的歌谣,却深刻地映射着我和地质郎周君的爱情苦旅。四十多年啊,原来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呢!如今,他的音容笑貌依旧那么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
期刊
我今年70岁,烟龄已有50年,老伴多次让我戒烟,想尽种种办法,却是屡戒屡吸,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日,我感觉头晕眼花,被儿子送进医院,大大检查后告知我身患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多种疾病,必须戒烟。出院后,老伴将家里的香烟、火机统统送人,让我处于“弹尽粮绝”的绝境。无奈我的烟瘾太大,烟瘾上来的时候,浑身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爬,四肢无力,我向老伴哀求,“戒烟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急刹车,不然的话身体不
期刊
当1958年的政治疯狂来临时,农民用装穷的办法对抗这种疯狂已经完全没有效力了。    兴办公共食堂只是1958年一系列浪漫主义狂热举动中的一项。当今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我和旅美经济学家文贯中先生曾谈起这件事情。他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认为我国1960年前后发生的大饥荒与公共食堂有密切关系。其他学者也有一些别的看法。我也听到过少许年轻学子的看法,认为1958年的制度剧变是我们过去一
期刊
科技日报在京举办研讨会为钱老庆祝生日    12月11日是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96岁华诞,为弘扬钱学森的爱国精神、颂扬他杰出的科学成就、学习他勇攀高峰的创新思想,12月10日上午,科技日报社在北京专门举行“学习钱学森创新思想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研讨会。  钱学森秘书涂元季介绍说,对于这场研讨会,钱学森表示:“向我学习,我不敢当。但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件大事,希望会议开得成功”。来自可靠渠
期刊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国粹。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如今茶叶已成了风靡世界饮料之一。中国人真是存点石成金的本领呀!把平平凡凡的茶树芽叶制成了人类不可一日无它、却又物美价廉的瑰宝。  生活在著名的滇红茶乡——凤庆,从小就受到了茶的耳濡目染,把喝茶当作一种嗜好,屈指算来,也有十年了。  十年前,因创作《中国风庆茶歌金曲》歌词,我有幸品尝遍了香飘五洲、响誉华夏的凤庆名茶。半年多在茶的色
期刊
文革时期,任何商品全都要凭票供应,就是有了票,购买到手也要受一番周折,因为东西太少呀。  记得有一年过年,早上二、三点钟,外婆就把十多岁的我从梦中喊醒,让我去站队买豆腐和干子。我们镇上的豆腐店坐落在一个叫“小路口”的巷子边上,正好离我家不太远,于是,我揉着眼睛,拿了一个破篮子,到豆腐店门口,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站队了,街道很窄,为了不影响其他人通行,队伍形成了一个弧度,当然这个弧度可不是那么平整、光
期刊
本报讯(通讯员单既有)如今,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了,光剩些老弱病残独守家园。  农村的空巢老人怎样养老?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政府主导、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的模式,而遗憾的是一提居家养老服务,关注点就停留在城市,忽略了养老问题更突出的农村。  大量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是一个潜在的大难题,随着大批农村“空巢”老人步入高龄,这一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谁来养?怎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