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特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学校按学科或专业大类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的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基础和重要的位置,是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变革,作为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学院自身条件出发,通过体制、模式、机制创新,确定和构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 二级学院特色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一) 以师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以师生为本,就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从人的全面发展着眼来培养人,并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予以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创新精神。以教师为本,就是教学管理必须有利于教师在培训研修、教学实践、教育科研中不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尊重教师的情感、健康、需求,使他们重视培养、激发与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推进研究型教学的运行机制
  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在主动探索、思考、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自主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研究型教学体现“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提倡科学的批判精神,形成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应积极构建有利于推进研究型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深化学分制和选课制改革,建立现代化学籍管理制度;构建研究型教学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精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方面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精英高等教育就是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学院应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充分挖掘精英教育资源,提升精英教育的品质,致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和培养具有较高学术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基于自身发展目标定位,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到能够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且富有特色与创造力的高度来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成人成才教育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做人与做事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富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四)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国际化是以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理念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氛围营造、课程体系设置、中外联合培养等途径和手段,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时代,培养能够理解多元文化、善于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只有树立全球意识的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途径和渠道,提升学院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提高学院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五) 开放式的教学研讨交流平台
  教学研讨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设计教学和反思教学的备课和评课活动中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改善教学的研究活动。它对营造教师的群体合作文化,更好地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交流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互动。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所学学科本身的认识水平。以开放式的教学研讨交流平台作为依托,营造自由的研讨交流氛围,凝集和整合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进行专业学习交流和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热爱专业学习的良好学院文化氛围,为教学工作、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工作打造新的亮点和品牌,应成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
  
  二 二级学院特色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国际化、高水平、开放式、研究型”的目标引领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大力实施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特色求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国内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一) 高度重视素质能力培养与教学研讨
  按照“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现代核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型人才。为与国际接轨,依据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制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11种能力,结合核工业的用人要求,探索构建了“诚信律己、团结协作、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为主要指标引导的评价体系。为使学生尽早了解国际和国内核工业的过程与系统,在入学教育阶段邀请外国专家、国内知名专家、学校知名校友来院讲座,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组织10场左右专题报告。学院每学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切实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积极谋划教学管理发展思路,有效地强化了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 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国际化
  学院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学科专业人才引培力度,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进修、访问、讲学,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世界一流学者和知名教授在本校授课和从事学术研究,让广大师生直接与其交流和对话,深切感受不同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现已与日本京都大学能源学院、日本冈山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达成合作研究、互换研究生的协议,能够为学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实施IAEA--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核专业人才。合作科研、学术互访、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为学院营造浓厚的超越国界的学术氛围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 二级学院特色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路径
  
  (一) 着力构建创新型教学组织
  1
  建设学习型组织,培育创新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 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组织学习是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创新型教学组织的成员凭借着学习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力,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具体做到三个强调:一是强调组织“全员学习”;二是强调组织“全程学习”;三是强调团体学习与交流。
  加强学院教学组织的创新文化建设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创新者的创新欲强、敢于冒险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有着共同发挥创新者自由的创新空间。创新文化致力于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继而开发新点子、新课题、新成果,对在校师生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受益匪浅。
  2 发挥组织的团结协作,挖掘培养创新潜能
  创新型教学组织在加强组织成员必要的协作和沟通的同时调动了团体员工主人翁精神,提高合作学习效率。通过协作共处、团队合作可以使所有成员形成共同愿景,围绕教学组织目标,进行有意识的管理与创新,并且能以开放求真的态度互相切磋,不断学习和创新知识,从而增强应变取胜、创造未来的能量。
  在整个教学组织中要注重对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组织“以人为本”。人才的获得一是引进,二是培养。首先,做好教师的引进工作。引入思想更活跃、更具创造性的群体,作为新鲜血液补入教学和管理队伍,是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学组织成员创新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关心、重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
  3 以创新体系为支撑,建立信息沟通系统
  创新体系包括:一是思维创新。必须从整个教学组织发展、演变的客观背景来考虑创新型教学组织的构建。二是改进或重新构造以学院为主体,有系统外的院系或企业参与的组织体系,使这个创新系统的成员和参与者实现真正的互动并形成命运共同体。三是建立重在解决系统矛盾和系统失灵的管理机制,包括调整对教学的管理职能,强化对创新型教学的推进功能,通过更为科学的制度调控,实现创新型教学的有序发展。四是与上述创新活动相契合,调整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的创新性。
  一个极其完备的教学管理组织应该保证信息传输的无阻碍性。建立发达、完备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院内各系统成为信息交流、员工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充电站”,增加教职工自主学习、信息交流的自由度,即实现管理者可以面对面的领导,教职工可以面对面的交流,确保组织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同一时间内快速而高效地对其所遇到的紧迫形势做出必要响应。
  
  (二) 完善制度与规范教学文件
  1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有关组织制度的规章。包括二级学院领导工作职责、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规则,学院教学工作分委员会和学位分委员会规则等。
  有关教学常规管理的规章。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考试管理规则、教学工作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实习实践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条列等。
  有关评价考核制度的规章。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学生专业学习测评办法、管理人员工作评估办法等。
  有关激励制度的规章。包括教学优秀奖实施细则,精品课程奖励条列、优秀课程奖励条列、教研论文奖励条列等。
  2 规范日常教学文件管理
  建立教学文件管理库,在管理库中,为利于文件的检索与查阅,各级文件可分别建立相应的单元,并对每个单元中的每个文件,除了常规的记录收文日期、传阅记录、领导的处理意见以外,对文件的执行过程实行全程跟踪和实时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检查,最后存档记录。确保对文件的执行与落实,同时也便于日后备查。
  
  (三) 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1 课程建设国际化
  学院应把课程的国际化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首先,积极开展以外语为主体的双语教学和以英语为主体的全英文授课。采取全面的双语授课制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在与世界接轨、跨文化课程之中的实施和应用。其次,部分专业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外文原版教材。第三,在国际化理念指导下,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开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
  2 师资队伍国际化
  确立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重视学院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引进只是权宜之计,通过引进和出国深造,使得学院师资队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背景多元化,并最终提高他们分析国际问题和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学院应积极拓宽教师的国际交流途径,完善教师出国进修和访学制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外语培训,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提供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地选派教师出国进修,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另外,学院党政管理人员掌握着办学的决策权和执行权,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因此,重视和培养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是确保人才培养国际化至关重要的环节。
  3 交流合作国际化
  首先,重视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对外国学生的吸引,积极提高外国留学生比例;同时,重视向外国派遣留学生,通过短期的海外交流项目等,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国外学习、考察、交流,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其次,在更多地聘请国外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短期讲学的同时,还应更多地鼓励和支持自己的教授成为“国际教授”,即被国外知名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被邀请作学术报告等。最后,采取有效举措,在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深层次合作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四) 建立学生动态跟踪系统
  学生动态跟踪系统,是对每位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对其德、智、体、能实行全程跟踪与记录,跟踪的内容包括课程成绩、技能成绩、品行记录和体能记录等。建立该系统的目的在于:(1)将学生的群体细化到每一个人,便于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发展态势。(2)及时获得学生在德、智、体、能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加强教务办、学工办及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成长。(3)对每一个学生的动态发展态势进行量化,可以分析出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五)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1 信息反馈分析系统
  主要功能是从教学活动中采集并分析教学信息,然后将教学信息反馈到教学指导调控系统。
  2 指导调控系统
  对教学活动的指导首先要由专家进行决策,即专家治院,因此指导调控系统的决策者是教学委员会,而不是教学行政部门。学院教学委员会是学院教学活动的决策和咨询机构,特别是在学院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中,在制定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中要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
  3 质量评价系统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各教学环节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和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规范、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辉.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32-37.
  [2]刘志刚.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6.
  [3]蒲龙云.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8):184-185.
  [4]张安富,靳敏.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之路[J].高校发展与评估,2006(6):15-18.
  [5]陈昌贵,增满超.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0):116-135.
其他文献
在美国,小课题称为Project,美国的教学材料中,有很多Project,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小课题时,往往进行合作交流,这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针对我国学位教育质量不高,学术上存在腐败的现象,为全面提高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水平,不妨借鉴美国的这种教育模式,即在课程教学中引进Project的教育模式。    Project教育模式有助于学位制度的改革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
期刊
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用5年时间对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一轮评估。评估规定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来说,迎接评估很大程度上是标准化建设问题。而标准化建设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档案建设,许多实际工作都需要通过档案来证明自身的存在。可以说,档案建设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档案建设包括旧档案的整理和新档案的创建两方面。无论侧重点在哪个方面,档案建设都需要资源投入。由于中国高校财务状况不透明,获得完整
期刊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如何提高生源质量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生源质量决定高校教学工作的起点,影响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个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否。不仅影响招生工作本身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学校人才的培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认真对待。    原因分析    1.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的差异  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的差异是导致高
期刊
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研究部2007年3月12日撰文《向3·15致敬:2006年十大消费维权事件》引起人们对“开瓶费”的广泛关注。2006年末王先生作为原告状告某酒楼以“禁止自带酒水”的行规为由收取“开瓶费”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和公平交易权,要求酒楼全额返还开瓶费100元。原告一审胜诉。2007年初一审败诉的某酒楼提起上诉,法院将于近期公开审理此案。  此案是涉及多方利益极其复杂的社会案例,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现在不要瞎扯什么“精英教育”,先把每年100万学生不能就业的问题解决了再说。这是此间笔者经常听到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反映出民间的反“精英教育”情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了精英情结。  与这样的话语对应,还间或传来某大学校长说,中国大学目前的主要育人任务,是发展“蓝领教育”,以及教育部某官员出来号召中国大学生,要立志成为普通劳动者。诸多迹象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如今
期刊
对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当前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教育研究者过分热衷于国外尤其是西方教育理论,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而对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教育思想却视而不见,或者至少是重视不够。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教育学话语中,常常会遇见这样的叙述逻辑:直接用西方的教育概念、命题或理论阐释中国的教育问题,或者先陈述西方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再附上这些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启
期刊
版式设计是以字体和图版为设计因素的设计形式,近年来受到国内设计界普遍关注。事实上它并非一种新兴的设计形式,究其源头应始于印刷排版。可以说,自人类创造出文字开始,版式的概念即随之产生,无论是手写还是后来的印刷,一直到现在的计算机激光照排.横排及竖排都奠定了文字组成的基本形式。  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商业设计的拓展,招贴、海报、商业插图和商业印刷及以视觉形象制作的日趋蓬勃和多样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
期刊
近年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性教育等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但创造学和创造教育学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中国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目前甚至有被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消融”的不良势头。然而,“创新”和“创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是两个层次上的能力.“创新的本来意思是革新、刷新、改革、改良,是第二级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的原创力.它是人的智力的最高表现,创造力是一切创新
期刊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日常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一 教师自律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自律,是指主体以他律为参照,以严格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经常性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得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师自律就是教师主体
期刊
一 充分认识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的重要性    1 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2007年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和较突出的就业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