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冬,巴蜀大地薄雾笼罩。
一架架战鹰从空军某机场呼啸而起,直刺苍穹,旋即在天地间展开互为对手的搏击……新年伊始,空军航空兵某团的对抗空战训练硝烟弥漫、惊心动魄。
“军人的任务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训练归来,一名留着板寸、戴着飞行墨镜的飞行员用沙哑的嗓音讲评,“新年开训,我们不能仅考虑安全。大家多想想,今天的训练,存在哪些敌人可能攻击的薄弱环节,又创造了哪些制胜机会?”这名讲评的飞行员,是空军航空兵某团34岁的团长蒋佳冀,刚刚被评为2014年度全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也是空军首个蝉联“金头盔”荣誉的飞行员。从空战能手到飞行团长,蒋佳冀荣誉光环的背后,是一名中国军人矢志打赢的不懈追求……
战法刁钻古怪、技术精中更精
“我和战斗机的缘分,早在出生时就注定了。”蒋佳冀说。他名字拼音的三个首字母“JJJ”,和歼击机拼音的首字母一样。正因为如此,高考时,他放弃了去民航的机会,选择当一名空军飞行员。让蒋佳冀扬名的,是2011年中国空军首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在那个西北戈壁胡杨最美的季节,来自中国空军的100余名精英飞行员列阵鏖战,争夺10个象征职业荣誉的“金头盔”。对抗空战,就是对抗双方在不设定条件下自由攻防,根据双方在空中的态势、采取的战法和攻击效果等情况打分评定输赢。作为参与“打擂”的少数几名“80后”飞行员之一,抱着学习心态的蒋佳冀,第一仗便遭遇了装备性能和对抗经验优于自己的对手。既然装备不如对手,蒋佳冀决定放手一搏。突破中距,当对手还在数十公里外时,蒋佳冀果断实施电子干扰和压制,然后自己以七八个C的大过载高速向对手机动。到达近距时,蒋佳冀率先目视发现对手—一个如米粒般大小的黑点,也在蓝天白云间同样高速大过载机动。蒋佳冀判断:电子干扰有效,对手也在寻找自己。毫不犹豫,蒋佳冀抢占攻击位置,先敌截获、先敌攻击……那一天,蒋佳冀和对手多轮较量。对抗结束,一份评判结果震惊了沉寂的戈壁:42比0!
接下来的几场对抗,蒋佳冀连续胜出,演习场上很多人都意识到:蒋佳冀绝不是只懂冒险的“二愣子”,而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可怕对手。事实上,对抗空战前蒋佳冀参与的远程对地突防演练,确实引起过争议。
数百公里远程突防“敌”机场,蒋佳冀和战友们起飞后就无线电静默超低空飞行,在成功突破“敌”立体防空体系、攻击机场时,蒋佳冀接到战情通报,数架“敌”机正向他们扑来,距离只有几十公里。按常规,偷袭得手要立即快速脱离战场。然而,返回的蒋佳冀发现“敌”前沿哨所后,又来了一次超过演练规定内容的俯冲攻击。
“你就不怕被击落后影响成绩?”偷袭归来,带队的领导问。“我有把握脱离战场,多消灭点‘敌人’怕啥?”蒋佳冀呵呵一笑。2012年,蒋佳冀再度参加自由空战对抗,又一次夺得“金头盔”。尽管随后的两年,蒋佳冀和他所在的航空兵团因执行任务,没有参加“金头盔”比武,但“蒋佳冀现象”在中国空军飞行员中散发开来,一批更加年轻的飞行员脱颖而出,战法刁钻古怪、技术精中更精……
苦练“1131”训练法
许多人问蒋佳冀,蝉联“金头盔”,是不是靠天赋?但蒋佳冀和战友们知道,机会,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2011年那场对抗空战前3个月,蒋佳冀所在团受领参与比武的任务后,战友们从来没有见过他休息过一个周末。时任飞行大队长的蒋佳冀,除了带领新飞行员改装训练外,一头扎进了比武准备中。连续两个多月,每天两个架次飞行,每次飞行多达20次以上的大过载机动,仅比武训练准备的飞行时间就超过别人近一倍。每天训练下来,都是腰酸腿疼,下了飞机连手都发抖……不仅如此,同时担任团飞行战术讲评组长的蒋佳冀,每天训练后,都要组织所有参加空战比武准备的飞行员对当日飞行进行总结。
“1131”训练法,即“飞行准备1小时、飞行1小时、检讨评估3小时、再验证飞行1小时”,就是蒋佳冀和战友们对飞行训练规律的探索。每次空战训练结束后,他们采取自评、互评和专家讲评的方式,对空战训练实况进行复盘,一帧一帧观看视频,一次一次验证结论,在反复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数十套克敌制胜的战法训法。
数年前,蒋佳冀和战友们就展开了电子战、信息战、联合作战等现代空战样式的研究和训练。2011年空战对抗比武场上电子战的运用,远不如他和战友们平时对抗训练的激烈惊险。作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蒋佳冀对训练近乎痴迷。即便担任了团参谋长后,仍然不落下每一个训练科目和战法研究。蒋佳冀发现,一些年轻飞行员翻滚动作不够熟练,即使翻滚到位后也很难第一时间展开攻击。他提出编队训练时,增加翻滚动作训练,有效解决了年轻飞行员的技术“瓶颈”,提高了战场空间感知意识。战友们感叹,要想成为蒋佳冀那样的优秀飞行员,天赋固然重要,苦练才是真谛。
和大多数“80后”一样,蒋佳冀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休假时爱和同学聚会,闲暇时爱看时尚杂志,还曾因休假期间剪了个两侧见底、中间凸起的“莫西干”发型而挨政委的批评……但,作为一名军人,蒋佳冀从未忘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彭立昭据新华网整理
一架架战鹰从空军某机场呼啸而起,直刺苍穹,旋即在天地间展开互为对手的搏击……新年伊始,空军航空兵某团的对抗空战训练硝烟弥漫、惊心动魄。
“军人的任务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训练归来,一名留着板寸、戴着飞行墨镜的飞行员用沙哑的嗓音讲评,“新年开训,我们不能仅考虑安全。大家多想想,今天的训练,存在哪些敌人可能攻击的薄弱环节,又创造了哪些制胜机会?”这名讲评的飞行员,是空军航空兵某团34岁的团长蒋佳冀,刚刚被评为2014年度全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也是空军首个蝉联“金头盔”荣誉的飞行员。从空战能手到飞行团长,蒋佳冀荣誉光环的背后,是一名中国军人矢志打赢的不懈追求……
战法刁钻古怪、技术精中更精
“我和战斗机的缘分,早在出生时就注定了。”蒋佳冀说。他名字拼音的三个首字母“JJJ”,和歼击机拼音的首字母一样。正因为如此,高考时,他放弃了去民航的机会,选择当一名空军飞行员。让蒋佳冀扬名的,是2011年中国空军首次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在那个西北戈壁胡杨最美的季节,来自中国空军的100余名精英飞行员列阵鏖战,争夺10个象征职业荣誉的“金头盔”。对抗空战,就是对抗双方在不设定条件下自由攻防,根据双方在空中的态势、采取的战法和攻击效果等情况打分评定输赢。作为参与“打擂”的少数几名“80后”飞行员之一,抱着学习心态的蒋佳冀,第一仗便遭遇了装备性能和对抗经验优于自己的对手。既然装备不如对手,蒋佳冀决定放手一搏。突破中距,当对手还在数十公里外时,蒋佳冀果断实施电子干扰和压制,然后自己以七八个C的大过载高速向对手机动。到达近距时,蒋佳冀率先目视发现对手—一个如米粒般大小的黑点,也在蓝天白云间同样高速大过载机动。蒋佳冀判断:电子干扰有效,对手也在寻找自己。毫不犹豫,蒋佳冀抢占攻击位置,先敌截获、先敌攻击……那一天,蒋佳冀和对手多轮较量。对抗结束,一份评判结果震惊了沉寂的戈壁:42比0!
接下来的几场对抗,蒋佳冀连续胜出,演习场上很多人都意识到:蒋佳冀绝不是只懂冒险的“二愣子”,而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可怕对手。事实上,对抗空战前蒋佳冀参与的远程对地突防演练,确实引起过争议。
数百公里远程突防“敌”机场,蒋佳冀和战友们起飞后就无线电静默超低空飞行,在成功突破“敌”立体防空体系、攻击机场时,蒋佳冀接到战情通报,数架“敌”机正向他们扑来,距离只有几十公里。按常规,偷袭得手要立即快速脱离战场。然而,返回的蒋佳冀发现“敌”前沿哨所后,又来了一次超过演练规定内容的俯冲攻击。
“你就不怕被击落后影响成绩?”偷袭归来,带队的领导问。“我有把握脱离战场,多消灭点‘敌人’怕啥?”蒋佳冀呵呵一笑。2012年,蒋佳冀再度参加自由空战对抗,又一次夺得“金头盔”。尽管随后的两年,蒋佳冀和他所在的航空兵团因执行任务,没有参加“金头盔”比武,但“蒋佳冀现象”在中国空军飞行员中散发开来,一批更加年轻的飞行员脱颖而出,战法刁钻古怪、技术精中更精……
苦练“1131”训练法
许多人问蒋佳冀,蝉联“金头盔”,是不是靠天赋?但蒋佳冀和战友们知道,机会,从来只青睐有准备的人。2011年那场对抗空战前3个月,蒋佳冀所在团受领参与比武的任务后,战友们从来没有见过他休息过一个周末。时任飞行大队长的蒋佳冀,除了带领新飞行员改装训练外,一头扎进了比武准备中。连续两个多月,每天两个架次飞行,每次飞行多达20次以上的大过载机动,仅比武训练准备的飞行时间就超过别人近一倍。每天训练下来,都是腰酸腿疼,下了飞机连手都发抖……不仅如此,同时担任团飞行战术讲评组长的蒋佳冀,每天训练后,都要组织所有参加空战比武准备的飞行员对当日飞行进行总结。
“1131”训练法,即“飞行准备1小时、飞行1小时、检讨评估3小时、再验证飞行1小时”,就是蒋佳冀和战友们对飞行训练规律的探索。每次空战训练结束后,他们采取自评、互评和专家讲评的方式,对空战训练实况进行复盘,一帧一帧观看视频,一次一次验证结论,在反复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数十套克敌制胜的战法训法。
数年前,蒋佳冀和战友们就展开了电子战、信息战、联合作战等现代空战样式的研究和训练。2011年空战对抗比武场上电子战的运用,远不如他和战友们平时对抗训练的激烈惊险。作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蒋佳冀对训练近乎痴迷。即便担任了团参谋长后,仍然不落下每一个训练科目和战法研究。蒋佳冀发现,一些年轻飞行员翻滚动作不够熟练,即使翻滚到位后也很难第一时间展开攻击。他提出编队训练时,增加翻滚动作训练,有效解决了年轻飞行员的技术“瓶颈”,提高了战场空间感知意识。战友们感叹,要想成为蒋佳冀那样的优秀飞行员,天赋固然重要,苦练才是真谛。
和大多数“80后”一样,蒋佳冀的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休假时爱和同学聚会,闲暇时爱看时尚杂志,还曾因休假期间剪了个两侧见底、中间凸起的“莫西干”发型而挨政委的批评……但,作为一名军人,蒋佳冀从未忘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彭立昭据新华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