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十三五”初期高校出国(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2g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十三五”规划初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出国(境)交流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為例,调查访谈了近三年来出境交流生、高校辅导员、交流生家长及其同学,对交流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安全、专业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跟踪调研,获得了交流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最新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校出国(境)交流生思政教育对策,以期建立针对交流生的思政育人机制。
  关键词: 交流生 留学 思想政治情况 思政教育对策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研究显示,2015年度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有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在美中国留学生中,本科生超过12万人,首次超过同期在美研究生[1]。我国出国留学生的培养以中外高校合作办学为主,近几年,随着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选择走出国门,接受国外教育。
  “十三五”规划初期,山东农业大学出国(境)教育发展迅速,打造了中德合作办学品牌项目[2],扩大了赴台项目合作学校,新增与美国、英国多所大学的合作项目。同时,各二级学院纷纷筹建中外合作特色项目,其中外国语学院依托学科特色,增加了多项中外合作项目,出国(境)交流生明显增加。
  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调研近三年来出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情况。
  一、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出国(境)交流学生情况
  2015学年-2016学年,外国语学院共有2个合作办学项目,15名在校生出国(境)交流;2016学年-2017学年,学院共有3个合作办学项目,17名学生出国(境)交流;2017学年-2018学年,共有4个合作办学项目,26名学生出国(境)交流(见下图)。近三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出境交流生人数快速增长,2017学年-2018学年比2015学年-2016学年出境交流生人数增加73%。
  图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三年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出境交流生中女生占70%,男生占30%,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他们多在大三、大四学年出境交流学习,近三年高年级出境交流人数占全部出境交流人数的86%(见下表)。学习期限多为一学期或一学年,交流学习期间学籍不变,学分互认,学习期满后按时归国继续国内课程。三年来,交流生对目的国家或地区的选择目标更加明确,多考虑与专业相关的交流国及国外专业进行学习。
  表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三年出国(境)交流学生基本情况
  二、交流生思想政治情况调查
  要做好交流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进行交流生思政状况调查工作,了解交流生的现实需求及当前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境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次调研选取了山东外国语学院近三年出境交流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访谈了学校负责国际交流项目的教师、交流生的国内辅导员、外派辅导员、家长及同学。由于部分调研对象不在校,本次调研问卷主要通过邮件、QQ群等开展网上调查。调研围绕58名曾有出境学习经历的学生展开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安全、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持续性调查。
  1.思想政治状况
  当问及“认为哪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持久良性运行最为重要”时,交流生出国前后的回答极为相似,他们认为重要性依次为“公正”、“秩序”、“民主”、“自由”,关于“对我国文化影响力的看法”有89%的交流生出境前认为“中国是世界文化强国”,有10%的学生认为“中国是文化大国而非强国”,有21%的学生回国后更加认同此观点,认为中国非文化强国。可见交流生的认识在出国前后有所波动,思政教育应加强对交流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教育。面对“如果现在有机会可以加入发达国家国籍并放弃中国籍,您如何选择”这个问题时,几乎无人选择“求之不得,马上加入”,说明交流生拥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2.道德修养状况
  归国后的交流生更加重视诚信,认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诚信的”的归国交流生比出境前增加了4个百分点。对于“如何看待见义勇为的人”,有12%的归国交流生认为“值得赞扬,但我不想见义勇为”,3%的学生认为“太傻了,不值得为别人死伤”,他们出境前这两个选项的数据分别为8%及0%,交流生的个人主义倾向变化明显。恋爱观方面,交流生出国前后的恋爱动机无显著改变,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出境前有67%的学生“比较谨慎,要为对方负责任”,19%表示“不能接受”,14%认为“无所谓,喜欢就好”,归国后有19%的交流生认为“无所谓,喜欢就好”,超过了认为“不能接受”的人数。归国后交流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暧昧,“不反感、不支持”的人数增加了5个百分点,认为“恋爱自由、支持”的人数增加了7个百分点。中外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交流生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认知。思政工作者应教育交流生学会应对“文化冲击”,有针对性地指导交流生树立正确恋爱观。
  3.心理状态及安全意识
  出国前,交流生最担心的不适应问题依次为“对国外教学、考试方法的适应”“对专业、课程内容的适应”“与外国教师学生的沟通”“语言”“远离家人朋友”“饮食”“住宿”,交流生对课业的担心较明显。关于“课余时间您主要做些什么”,正在境外的交流生依次选择了“上网”“学习”“和朋友在一起玩”“一个人外出游玩”“一个人待在屋里”,除了上网与学习外,交流生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玩而非一个人玩。出境前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压力,心理状态良好”,34%认为“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而出境后有4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点压力,陌生的环境对交流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思政工作者需要及时关注、疏导交流生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于国家安全和保密纪律意识方面,仅有21%的交流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非常强,45%认为自己安全意识较强,28%认为自己安全意识较弱,7%认为自己无安全意识。部分交流生并未意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思政工作应加强交流生国家安全与保密纪律教育,强化交流生的国家安全意识。72%的交流生认为自己的个人安全意识较强,仅有22%的交流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非常强,交流生的个人安全是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工作者需通过全程指导和教育,增强交流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专业技能及培训服务
  关于“出国前你的交换留学国语言水平如何”,91%的交流生认为很好或较好,大部分学生表示未参加正式的外语培训,这与外国语学院专业特点及交流选拔机制有关,大部分交流生均为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78%的交流生认为出国前对交换留学国的文化、历史和习俗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交流生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留学目的国家的情况,思政教育应开展相应培训,帮助交流生在出国前了解留学国家情况,指导交流生更快融入留学国家的生活。关于未来工作的调查:出境前,40%的交流生希望在国内的公职事业单位工作,31%希望在国内的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工作,21%希望在大型国企工作,5%希望去国外工作,3%希望在有发展前景的私企工作。交流生归国后,选择公职事业单位的人数略有降低,选择去国外工作的人数增加了7个百分点。对于创业意向的调查发现,交流生归国后的创业热情略有降低。当问及“如果回国后您发现留学经历对找工作没有太多的好处,你会后悔吗”,72%的交流生表示“不后悔,因为我已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对长期来说有好处”,21%的交流生表示“有点后悔,因为自己和家庭投资、付出很多”,7%的交流生表示“非常后悔,难以接受这种状况”,可见大部分交流生都能正确认识出国交流经历,然而仍有部分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留学期望值,归国后可能会出现困惑、悲观等消极情绪。因此,交流生归国后的思政教育工作尤其重要,需要对交流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和鼓励,帮助交流生尽快融入国内学习生活。
  三、高校出国(境)交流生思政教育对策
  “十三五”初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快速增加,大学生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针对交流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出国留学人员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指出:“出国留学人员应该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出国留学人员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他们树立艰苦创业、振兴中华的思想,勤奋学习”,“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国外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3]。该文件的指导性阐述为高校交流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教育目的、主要内容及方式方法。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是贴近交流生的基层学生工作者,对交流生的影响和帮助较为重要,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以辅导员为思政教育主体的对策建议。
  1.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样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本科阶段选拔的出境交流生多为成绩优异、素质全面的好学生,也是未来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因此针对交流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不可少。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交流生的文化自信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交流生出国前,思政工作者可通过开办讲座、组织党团活动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系统地融入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交流生出國后,网络德育工作可以作为重要的思政教育抓手,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弘扬主旋律、营造正面舆论,同时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发挥交流生中先进分子的带头作用,引导交流生的思政动向。交流生归国后,同样需要思政工作者给予关注和持续教育。
  2.安全健康教育
  我国宪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是交流生应尽的责任,思政工作者必须明确要求交流生不携带、传递、收集秘密文件及国内未公开的研究成果,不参加宗教组织,不从事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提高警惕,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及保密意识。
  近年来时有交流生在异国出现安全事故的报道,思政工作者必须向交流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的观念,指导交流生学习安全常识,说明安全隐患,提出规避措施,同时要求交流生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严禁违法犯罪。交流生远离亲友置身于陌生环境,承受着相对较重的学习压力,部分交流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交流生心理健康状况必须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政工作者必须全程监测交流生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交流生在异国产生的消极情绪,一旦发现交流生出现心理问题,就应立即要求交流生回国治疗。当交流生返校后,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测试、朋辈辅导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确保交流生归国后心理状态良好。
  3.适应冲击教育
  “文化冲击”是指一个人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焦虑感和失落感,当一个人突然来到与自己的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面对周围的一切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4]。为了降低交流生“文化冲击”的影响,帮助交流生尽早融入异国的学习生活中,思政工作者须在交流生出国前对其进行“跨文化教育”和“跨文化训练”,使交流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交流生掌握跨文化交往所需的行为、认知和情感。
  交流生再度回国后,也会遭受“逆文化冲击”[6],出现种种不适和困惑,部分人可能会因留学经历未带来实质性的求职优势或未实现学习目标,而出现心理失望和挫败感。思政教育者要引导交流生尽快重建社交圈,引导其正确看待留学经历,培养平和心态。思政工作可以发挥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功能,鼓励交流生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集体活动,扩大交流生的交际圈,引导交流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就业创业教育
  交流生回国后几乎立刻面临毕业、就业问题,部分交流生认为留学经历是今后求职的重要砝码,认为“留学光环”可以使其轻松就业,但实际上交流生在就业时并不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味等待“伯乐”可能会丧失就业的最佳时机。思政工作者需要向交流生阐明就业形势、提供就业培训、发布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力促交流生就业工作。
  本次调研发现交流生的创业意识较弱,大部分交流生并没有创业的意向,思政工作者可以引导交流生多观察、学习发达国家的创新项目,通过举办创业讲座、访谈创业成功人士,激发交流生的创业热情,鼓励交流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创新计划、创业大赛,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
  在访谈中,交流生的家长及辅导员还谈及了希望交流生能够提高的其他能力和意识,如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文明形象、传播中国文化、自立意识、勤俭节约意识、集体意识等。可见高校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教育主体、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工作,建立全面的思政育人机制,对培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展现高校合作办学能力、维护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2]王桂利.用品质擦亮合作办学品牌——走近山东农大“中德班”[N].大众日报,2017-10-26(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出国留学人员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3953.shtml,1986.5.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EB/OL].http://www.gov.cn/test/2005-06/14/content_6310_4.html,2005.6.14.
  [5]汪凤翎.论出国留学生跨文化认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1):149-153.
  [6]林忆夏.当海归遭遇“逆文化冲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3-02(6).
  课题基金来源: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出国(境)交流生思政育人机制研究”(编号:2017ZD08)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儿童剧越来越受到校内外教育单位的青睐,这种艺术实践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面对学龄初期的儿童,在实际排练儿童剧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最棘手的问题当属“如何使学龄初期儿童有效记忆角色台词”这一问题,作者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摸索出几条解决策略。  关键词: 学龄初期儿童 儿童剧 记忆台词  戏剧在欧美国家历史悠久,他们的教育戏剧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我国,教育戏剧虽已起步,但发展
摘 要: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诺丁斯提出了學会关心的全新教育模式,阐述了一系列的关怀理论。本文对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论述,并以此为基础,在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视域下对教师责任进行重新解读,最后提出对教师责任重构的建议。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视域下探讨教师责任,对关怀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诺丁斯 关怀教育理论 教师责任
摘 要: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为例,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强调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引领教育作用,提出具体的创新做法,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的氛围和路径。 
摘 要: 随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推广,BIM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BIM技术的教学与应用当中。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40多所高校的BIM推广现状,研究其在推广中的阻碍,并通过分析问卷提出了BIM推广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BIM 高校推广 可行性研究  1.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系统,是继CA
摘 要: 巩义地区作为北魏时期重要的文化区域,在尊崇佛法的盛期建立了巩义石窟寺。巩义石窟寺的雕塑风格与龙门石窟极为相似,但整体规模较龙门石窟相对较小,造像数量远不及龙门石窟,但艺术风格和题材较龙门石窟更复杂多样,艺术精品也不在少数,艺术价值颇高。本文的核心重点放在追溯其佛教传播和发展演变的脉络上,结合与同时期的相对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的龙门石窟进行了对比梳理。从巩义石窟寺这一时期雕刻艺术探讨当时人
摘 要: 近20年作为体制形态的词学教育,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以课程讲稿、词学教材等形式出现。从上海交大“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百强高校”网络考查可以看出,苏轼和辛弃疾受到青睐,李清照却未见专设词学课程。北京大学将“唐宋诗词名篇赏析”上升到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吉林大学的词学专业教育最突出,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的词学通识教育更有影响。港澳台高校词学课程注重作品和创作,大陆高
摘 要: 《齐物论》围绕“齐”这一主题,从内涵来说可以分为“齐言论”、“齐万物”、“齐物我”三个递进的逻辑层次进行解读。“齐言论”是《齐物论》的切入点,主要针对诸子争鸣的时代背景提出,主张认识到言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摒除“成心”、万论齐一。“齐万物”从认识论与本体论两个方面探讨了“齐”的含义,并主张“休乎天钧”,以自然的眼光观照万物;“齐物我”则完全消除物我对立关系,以超然的视角看待物与我,最终在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梭罗的《神的一滴》的创作时间相差了一百多年,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两篇课文,海子和梭罗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他们都远离人群,遗世独立,都是精神世界的求索者。但两人的思想存在明显的个人特色,海子强调生活和生命,梭罗更关注生存和存在;海子是先验主义的化身,梭罗是超验主义的真正实践者。  关键词: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摘 要: 由于动词短语的词义具有多样性特点,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动词短语一直是让教师和学习者感到困难的部分。本文以V up型动词短语为例,总结分析了它的12种认知语义,借助空间隐喻理论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并根据ICM理论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建立了V-up型短语动词的认知模型。此外,还指出了一些在教学具体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加强英语动词短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一是重视对英语动词短语意义的总结,二是注
摘 要: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是研究高校教育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实证分析山东农业大学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对该高校16个参与评价的教学学院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产出的松弛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四分之一的学院综合效率达到最优前沿曲线,多数学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均有学院存在松弛量,尚有改进空间。该结果为该校各学院下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数据支持与